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重点、难点、热点分析 重点: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等概念,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及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等概念的理解.命题真假的判断与应用.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及两命题间充要关系的判断与证明.  相似文献   

2.
集合与简易逻辑部分,主要学习集合的概念,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常用数集的记号,集合间的关系,集合间的运算;命题以及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是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学习“集合与简易逻辑”这一章内容.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4.
1)重点:集合及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相等集合等概念的理解,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的理解与应用;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应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及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等概念的理解,命题真假的判断与应用,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及两命题间充要关系的判断与证明.  相似文献   

5.
罗强 《数学通报》2002,(5):34-36
1 教材分析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 ,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旧教材中 ,这节内容安排在《解析几何》第二章“圆锥曲线”的第三节讲授 ,而在新教材中 ,这节内容被安排在数学第一册 (上 )第一章中“简易逻辑”的第三节。除了教学位置的前移之外 ,新教材中与充要条件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也作了相应的扩充。在“充要条件”这节内容前 ,还安排了“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这二节内容作为必要的知识铺垫 ,特别是“逻辑联结词”这部分内容是第一…  相似文献   

6.
简易逻辑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逻辑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能使用逻辑规划来弄清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及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等概念的理解,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的概念及两命题间充要关系的判断与证明,不仅是每年高考关注的热点,也是同学们在学习时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浅谈“非”     
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183;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介绍了一点逻辑知识,“非”是三个逻辑联结词之一,课本上把非P称为命题P的否定(介绍的不透彻),不少高一学生在学“简易逻辑”时感到困难,其根源之一是在对“非”的把握和运用上。那么,“非”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金莹 《数学通讯》2007,(4):23-23
在学习“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时,我们知道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然而,最近笔者在教学中碰到一个有“争议”的逻辑问题,现提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习集合要注意元素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要注意空集的特殊性,要注意符号“∈”与“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区别,要注意求补集的前提,要注意使用Venn图直观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1—1和2—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发现一些参考资料上在解答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联结的命题时,出现一些错误答案.下面抄录原参考资料上的题目及其解答,并剖析其中错误的原因,同时给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黄耀国  翁强 《数学通讯》2005,(18):30-33
本章是高中数学的起始章,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集合的思想、集合的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知识(如函数、数列、方程和不等式、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中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逻辑简史     
王琛 《数学通讯》2001,(15):47-48
“逻辑”是希腊文λογιχη的音译,拉丁字母写作logikē,英文写作logic.它源于lego一词及与之有联系的logos一词.前一词的意思为“谈话”、“解释”、“思考”:后一词的含义是“字”、“思维”、“理智”“逻辑”一词的这些意义中已暗示了它的来源与实际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高慧明 《数学通讯》2005,(20):26-29
[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诃,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逻辑联结词再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俊 《数学通讯》2002,(17):24-24
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易逻辑”中规定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根据以上定义 ,如何解释“方程 (x - 1 )(x - 2 ) =0的根是x =1或x =2”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呢 ?如果是简单命题 ,那么又怎样对语句中的“或”作解释呢 ?如果是复合命题 ,那么由“方程 (x - 1 )(x - 2 ) =0的根是x =1”是假命题 ,“方程(x - 1 ) (x - 2 ) =0的根是x =2”也是假命题得 :复合命题“方程 (x - 1 ) (x - 2 ) =0的根是x =1或x =2”也是假命题 .…  相似文献   

15.
2.重点、难点、热点分析1)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的理解和应用;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三个二次”的联系和应用;命题的概念、命题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两命题间充要关系的判断与证明.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一上册数学新教材中,“或”“且”“非”贯穿于集合和简易逻辑中,抓住了“或、且、非”就抓住了根本.本文就“或、且、非”及有关问题,结合学生的错误认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7.
简易逻辑知识解读点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 《数学通讯》2003,(13):11-1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数学时 ,处处涉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论证 .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易逻辑”结合中学数学内容 ,介绍一些简单而又实用的逻辑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命题与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避免一些易犯的逻辑错误 ,从而有助于学生学好数学 .但作为我们中学数学一线教师 ,往往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逻辑学 ,对逻辑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谈点肤浅的认识 ,敬请同仁斧正 .1 命题与判断初高中共有两次命题的定义 ,初中数学为了便于学生接受 ,给命题下的定义是 :…  相似文献   

18.
1.考点透视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的基石,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集合的概念、关系和运算;二是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如求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三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判断和推理。此外,与集合有关的新定义题、集合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简易逻辑”内容因为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常有一些典型、易错问题出现,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简易逻辑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命题的概念,在这一节中出现了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