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表面增强喇曼光谱已广泛应用于物质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的研究.人们发现,不仅无机物和有机小分子能产生SERS,而且生物分子,如核酸、色蛋白以及蛋白质均能产生SERS效应,并以此来研究生物分子-蛋白质的变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勇  赵新颖  石冬冬  杨歌  屈锋 《色谱》2016,34(4):361-369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核糖核酸(RNA)或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核酸适配体通过高亲和力特异性地识别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微生物等多种靶标,在生物、医药、食品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但目前实际可用的核酸适配体有限,其筛选过程复杂,筛选难度大,制约了其应用。与生物大分子、细胞和微生物等靶标不同,小分子靶标与核酸分子的结合位点少、亲和力弱,且靶标通常需要固定在载体上。此外,小分子靶标结合核酸形成的复合物与核酸自身的大小、质量、电荷性质等方面差异较小,二者的分离难度大。故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筛选过程与大分子和细胞等复合靶标相比有明显差异,筛选难度更大。因此需要根据其自身结构特点和核酸适配体的应用目的选定靶标或核酸库的固定方法,优化靶标核酸复合物的分离方法。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小分子(具有基团差异的单分子、含相同基团分子和手性分子等)靶标的选择及其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并对核酸库的设计、与靶标结合的核酸的分离方法和亲和作用表征方法进行了介绍,列出了自2008年以来报道的40余种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序列和复合物的平衡解离常数(Kd)。  相似文献   

3.
核酸适体具有亲合力强、选择性高、稳定性好、易于修饰等优点,广泛用于对目标物如蛋白质、小分子等的灵敏检测.电化学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仪器小巧等优点.近年来,构建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传感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重点评述了2005年以来核酸适体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周江 《中国科学:化学》2014,(5):123-124,773,776
质谱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核酸作为生命的基本物质,一直是生命领域的研究热点,进展日新月异.而质谱方法也成为了科学家研究核酸的强有力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核酸检测的质谱技术,并简要综述了质谱在核酸的高级结构研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DNA损伤与修饰等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小分子的核酸结构探针的最新研究进展.所探索的核酸结构主要有四链核酸(包括G-四链体以及i-motif)结构、三链核酸结构、左手螺旋DNA结构以及不规则核酸结构(包括突起结构以及环状结构)等;所探索的小分子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大环共轭化合物、环肽以及寡糖抗生素等.  相似文献   

6.
赵强  乐晓春 《色谱》2009,27(5):556-565
核酸适配体亲和色谱是将核酸适配体作为色谱固定相上的亲和配体的一种新型色谱技术。核酸适配体是一种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目标物的寡聚核苷酸,与免疫抗体相比,核酸适配体在筛选制备、稳定性及应用等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优点。本文介绍了核酸适配体亲和色谱在小分子、蛋白质和细胞的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对核酸适配体亲和色谱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核酸探针由于具有结构可变,合成简单和易于修饰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酶、蛋白质、生物小分子、金属离子、核酸以及细胞等生物分析物的检测,成为生物分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研究工具。基于核酸探针发展起来的核酸信号放大策略为检测低丰度的物质提供了重要平台,提高了核酸探针检测的灵敏度,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分子诊断和药物基因组学至关重要。对核酸探针的类型、核酸信号放大方法以及核酸探针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核酸探针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核酸适体是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获得的一类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离子、分子,甚至整个细胞的单链DNA或者RNA分子。本文介绍了核酸适体及相关筛选技术SELEX;综述了近年来以提高筛选效率和效果为目标的核酸适体筛选技术新进展;列举了核酸适体在无机离子、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和肿瘤细胞检测、肿瘤标记物的发现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基于核酸适体的靶向治疗策略;最后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单链DNA或RNA。核酸适配体借自身形成的空间结构与靶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具有靶分子广、亲和力高、特异性强、易改造修饰等特点,因而在生命科学、临床诊断、药物发现和环境科学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核酸适配体与纳米技术结合,并利用纳米材料在光学、磁学、电学、化学及生物学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性质,实现了对靶标分子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便快速的识别与检测。本文评述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纳米粒子特性的光学探针在生物大分子、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比色法、荧光光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等。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对分析化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命科学的发展,论述了生命科学与分析化学之间密切关系。对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中热点生物大分子分析(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小分子分析(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和儿茶酚胺等),生物医学分析(临床分析、生物无机分析等)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光并发射出可见光或紫外光,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核酸适配体能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地与靶标物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疾病诊断等领域。将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与核酸适配体结合构建的检测体系,可实现对目标物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病原微生物、细胞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术(Coherent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是一类植根于拉曼散射的光学显微成像方法,主要包含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CARS)和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两种方法.CARS/SRS显微术通过探测目标分子特定的振动来提供成像所需的衬度,通过非线性光学过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同时本征地具备三维成像能力.CARS和SRS显微术可以对脂类等不易被标记的物质成像,还可以很好地通过选择振动光谱,对生物体内特定小分子物质如药物等,以及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进行无需标记的成像,因此成为极有潜力的活体(invivo)成像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CARS和SRS显微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及其在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核酸适体对靶标的特异性识别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高效催化反应, 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酶联核酸适体分析新方法. 核酸适体和靶标的特异性结合导致与核酸适体杂交的短链DNA解链, 解离的DNA通过杂交被固定在另一酶标板的DNA捕获. 解离的DNA预先标记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基团, FITC特异性结合HRP标记的FITC抗体, HRP作为信号传导元素催化四甲基二苯胺(TMB)底物显色, 通过颜色变化及450 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检测ATP. 该方法对AT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检测不受其它物质如GTP, UTP和CTP的干扰, 且检测能在较复杂的试样(体积分数10%和50%的血清)中进行. 实验结果表明, 在ATP浓度为50~400 nmol/L范围内,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26 nmol/L.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分子靶向性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肿瘤治疗领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靶向抑制剂是其中的两个支柱品种,而在更前期的研究中,一类被称作"化学抗体"的单链核酸分子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类新型靶向性制剂又被称作"核酸适配子",它们对性质各异的众多靶标分子均具有较高的靶向特异性和亲和性,是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方向.本文针对核酸适配子的技术发展和成药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适体(Aptame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经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从人工构建的随机单核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出来的能特异性结合把物质的核酸配体.它具有比抗体对目标分子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分子量小、可进行连接性修饰,反应速度快、可反复使用和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病毒检测、疾病诊断和环境检测.  相似文献   

16.
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酸适体(Aptamer)是经体外筛选技术(SELEX)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它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对可结合的配体有严格的识别能力和高度的亲和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SELEX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临床医学等领域.高通量筛选的技术特点与Aptamer精确识别...  相似文献   

17.
佐剂是一种添加到疫苗中,使疫苗能够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是疫苗和免疫治疗的重要组分.为了解决当前市场上小分子和生物制剂佐剂靶向性差、系统暴露度高、生物毒性强等问题,具有免疫刺激活性和生物安全性的高分子材料正在成为免疫佐剂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本专论中,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天然来源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佐剂材料,并介绍了用来担载或键合小分子佐剂的高分子材料.提出了“高分子免疫佐剂材料”这一概念,并指出,高分子免疫佐剂材料不仅能够本身作为模式识别受体激动剂而激活免疫系统,具有相比于小分子佐剂更加安全可控的优势,并且可以与小分子佐剂以物理包埋或化学键合的方式相结合,控制抗原和小分子佐剂的体内传输与释放行为,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响应.希望通过本专论的讨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对高分子免疫佐剂材料的理解,推动疫苗与免疫治疗这一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各种造影剂的使用加速了临床应用范围.目前临床MRI检查所用各类造影剂如Gd-DTPA-BMA、Gd-DOTA等均为小分子造影剂,存在组织特异性低、体内停留时间短等缺点.构建具有组织特异性的新一代高效、低毒MRI造影剂成为材料界、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最新文献的...  相似文献   

19.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抗癌金属药物是以核酸为靶标。阐明小分子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筛选具有高效选择性和低毒副作用的抗癌药物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开发新型的具有对核酸序列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抗癌药物己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稀土离子具有良好的磁学、光学、电学特性和配位能力,使稀土配合物成为新型药物试剂。然而,稀土离子在中性条件下易水解的特性极大地阻碍了稀土配合物对核酸分子识别的研究。近年来在近生理条件下合成的一系列镧系氨基酸配合物具有结构稳定、溶解性好等优点,解决了镧系离子易水解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镧系氨基酸配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及其序列选择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核酸探针、有机小分子探针和金属离子探针等生化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