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ndoped and copper doped zinc oxide (ZnO) thin films have been prepared on glass substrates by spray pyrolysis technique. The films were doped with copper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by addition of a copper salt (CuCl2) in the spray solution of ZnO. Variation of structural, electrical, optical and thermoluminescence (TL) properties with doping concentrations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2.
利用直接沉积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材料表面沉积CuCl22H2O水溶液制备纳米花状薄膜,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鉴定其成分,结果表明纳米花状薄膜为CuCl2。在室温条件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特性,观察到表面有纳米花状CuCl2薄膜的AAO,其激发中心在290 nm,发射中心在415 nm,与基底AAO位置完全相同,但发光强度从127 cd提高到183 cd;对比宏观CuCl2粉末、AAO薄膜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认为生长有纳米花状CuCl2的AAO薄膜发光强度提高的原因是该层表面的纳米结构形貌。  相似文献   

3.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样采集重庆市8家麻辣火锅和8家鱼火锅锅底油样品,在不同加热时间(0、60、120min)和加热温度(100、120、150℃)条件下,分别采用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测定其酸价、羰基价、反式油酸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和加热温度的升高,酸价和反式油酸含量逐渐升高(P<0.05),羰基价无明显变化(P>0.05).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下,麻辣火锅锅底油的酸价和反式油酸含量明显高于鱼火锅(P<0.05),羰基价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重庆火锅锅底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
唐古月  娄钦  李凌 《计算物理》2020,37(3):263-276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可变形腔体内自然对流问题进行数值研究,给出平均努赛尔数的经验关系式.腔体左壁加热长度分为左壁面的整个区域(H)和左壁面的中间区域(0.5H)两种情况,右壁向外界环境开放,上下边界绝热且可以上下移动,以此调节右出口尺寸.主要研究瑞利数(104Ra ≤ 106),右出口尺寸(1.0HL ≤ 2.0H),左壁加热尺寸(Lh=0.5HLh=H)对腔体内等温线、流线、局部努塞尔数和平均努赛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腔体内换热随着瑞利数的增大越来越强烈,表现为椭圆形准静止区域更加靠近上绝热壁,且热分层厚度逐渐变小,平均努赛尔数增加.而右出口尺寸的增加,对于两种加热尺寸下腔内的换热效果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与加热尺寸为左壁面的全部区域Lh=H相比,加热尺寸为左壁面的中间情况Lh=0.5H时,右侧开口尺寸的增加对换热效果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左壁加热尺寸为0.5H时显示出比加热尺寸为H时更高的平均传热效率.最后,针对不同的加热尺寸,提出加热面平均努赛尔数与Ra数及右壁面开口尺寸L*之间函数关系的经验预测,拟合效果满足工程实践与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5.
 五、如何达到点火温度核聚变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设法把等离子体的温度提高到10keV以上.这是实现聚变点火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主要的加热手段包括欧姆加热,高能中性粒子束注入加热,大功率射频波加热,绝热压缩加热和α粒子加热等.1.欧姆加热的原理及其局限性众所周知,等离子体是良导体,但具有一定的电阻,一旦有电流通过,因电阻效应而得到了加热.按照欧姆定律,其加热功率密度表示为:P=ηj2,式中η是等离子体电阻率,可表示为η=2.8×10-8/T(?)(欧姆米),其中电子温度T?以keV为单位.这个简单表达式是假定采用氢等离子体、其密度为1020m-3情况下代入著名的斯必泽公式得到的.从上式中可知,随着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不断升高,其电阻率急剧下降,由此引起欧姆加热的功率密度急剧下降.这说明欧姆加热这种方式有局限性.我们知道,所有托卡马克的等离子体最初都由环向的等离子体电流提供欧姆加热.但经过计算表明,仅依靠欧姆加热,其电子温度至多加热到1.5keV左右.为使等离子体达到10keV以上的聚变点火温度,必须在欧姆加热的基础上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加热.目前获得成功并受到广泛重视的辅助加热手段有高能中性粒子束注入法和射频波共振吸收法.  相似文献   

6.
微波加热法快速制备纳米银及其SERS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司民真  方炎  董刚  张鹏翔 《光子学报》2008,37(5):1034-1037
将一定浓度的硝酸银及柠檬酸三钠混合后,用微波加热法根据加热时间及加热方式的不同,制备出了5个纳米银溶胶样品.用电泳仪、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对这5个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加热时间短时,纳米银表面带正电,加热时间长时纳米银表面带负电,且加热时间长时吸收峰红移,纳米银尺寸增大.为测试该纳米银溶胶是否具有表面增强喇曼散射 (SERS)活性,选用了阳离子型分子碱性品红(Fuchsine basic )、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阴离子型分子苯甲酸(Benzoic acid),中性分子丫啶橙(Alcidine orange)、苏丹红(Sudan red)作为其SERS活性的测试分子,进行SERS研究.结果发现,所制备的纳米银除样品5对苏丹红分子无增强效应外,其余样品对所选分子都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7.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InSb is restricted by its low Seebeck coefficient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Here,CuCl is employed to optimize simultaneously the electrical and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InSb.The substitution of Cl for Sb results in enhanced electron effective mass,leading to high Seebeck coefficient of-159.9 μV/K and high power factor of 31.5 μW·cm~(-1)·K~(-2) at 733 K for InSb+5 wt% CuCl sample.In addition,CuCl doping creates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s composed of CugIn_4,Sb,Cu_2Sb in InSb,leading to a strengthened phonon scattering in a wide wavelength(i.e.,nano to meso scale),thus a low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2.97 W·m~(-1)·K~(-1) at 733 K in InSb+5 wt% CuCl.As a result,a maximum ZT of 0.77 at 733 K has been achieved for the InSb+5 wt% CuCl sample,increasing by ~250% compared to pristine InSb.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氟化硼(BF3) 和氦三(3He)正比计数管组成的快速时间分辨中子注量探测系统,对HT-7超导托卡马克上氘等离子体放电时光中子和聚变中子的产生机理进行研究.结合γ射线、硬X射线等相关诊断的实验结果,分析了纯欧姆放电和低杂波辅助加热放电时,中子注量信号随时间演化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HT-7在投入大功率低杂波辅助加热等离子体放电时,能够产生数量可观的氘-氘(D-D)聚变中子. 关键词: 中子注量 聚变中子 光中子 托卡马克  相似文献   

9.
龚永勇  祁长鸿  干福熹 《光学学报》1990,10(12):1063-1069
通过对尺寸分布非均匀加宽的激子吸收带选择激发的方法,研究了玻璃中几个nm量级的CuCl微晶的激子发光光谱.发现尺寸量子化的激子态劈裂形成多个分量.通过对尺寸量子化所产生的球形微晶中激光跃迁能级劈裂的分析,得到CuCl的z_(1.2)激子跃迁质量,Luttinger参数以及x线性项系数等数据.  相似文献   

10.
寿传忠 《发光学报》1984,5(4):52-59
无激活剂znS天蓝色发光必须在存在氧的情况下反应形成游离锌,然后通过吸附、扩散等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硫空位和填充锌的晶体缺陷、构成天蓝色发光的发光中心,以(Zn)( )结构表示。铜激活的ZnS:Cu荧光粉,Cu发光中心的形成同样需要存在氧的情况下形成游离锌,游离锌扩散入ZnS晶格形成(Zn)( )结构,它是Cu2S或CuCl进入晶体的“接受体”。无论是Cu2S或CuCl进入晶格,Cu均为Cu+状态。  相似文献   

11.
磁压缩等离子体电热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热炮(electrothermalgun)是全部或部分地利用电能加热工质来推进弹丸的发射装置。一般地说,电热发射有两个含义:一是利用特定的高功率脉冲电源向某些工质放电,把工质加热而转变成等离子体状态,利用含有热能和动能的等离子体直接推进弹丸运动;二是利用加热产生的等离子体再去加热其他更多质量的低分子量的轻工质,使其化学反应变成热气体(含有少量等离子体),借助这些热气体的热膨胀做功来推进弹丸。磁压缩等离子体电热炮是一种以炸药能量驱动的电磁“火炮”.它把化学能转变成磁能,然后利用磁能压缩等离子体推进弹丸前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在CuCl蒸气激光器中观察到由于空间粒子数分布不均匀而引起一种快速振荡过程及其自锁模现象.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放电自加热式的CuCl激光器中用声光调制器进行主动锁模,调制深度为100%,脉冲宽度为2ns.激光器的重复频率为16kHz,锁模几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理论推导激波管中相变加热的临界加热量,得到一个显式计算临界加热量公式.该式可广泛用于湿蒸汽或纯蒸汽相变加热流动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相变加热的临界加热量要大于外部加热的临界加热量;热壅塞时会产生一道向上游传播的凝结激波,且凝结激波位置在液相质量分率开始增长点之前.采用AUSM格式数值求解激波管中湿空气的凝结流动,理论预测与数值计算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左春彦  高飞  戴忠玲  王友年 《物理学报》2018,67(22):225201-225201
高功率微波在受控热核聚变加热、微波高梯度加速器、高功率雷达、定向能武器、超级干扰机及冲击雷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针对高功率微波输出窗内侧氩气放电击穿过程,建立了二次电子倍增和气体电离的一维空间分布、三维速度分布(1D3V)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PIC/MC程序代码.研究了气压、微波频率、微波振幅对放电击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情况下,介质窗放电击穿只存在二次电子倍增过程;在低气压和稍高气压时,二次电子倍增和气体电离共存;在极高气压时,气体电离占主导.给出了不同气压下电子、离子的密度和静电场的空间分布.此外还观察到,在500 mTorr时,随着微波振幅或微波频率的变化,气体电离出现的时刻和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峰值位置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当微波频率(GHz)在数值上是微波振幅(MV/m)的2倍时,气体电离出现的较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加热(冷却)对流动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和加热量下,加热对球头高超音速绕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加热对流动有着显著的影响,将使流动出现“热斥冷吸”、表面压力和激波距离增大、加热与冷却影响的非线性、加热使超音速区内马赫数下降趋向于1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飞秒激光-固体靶相互作用中渡越辐射的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超热电子的加热机制,利用光学CCD相机和OMA光学多道分析仪,分别在靶背法线方向测量了光学渡越辐射(OTR)积分成像图案和光谱。实验在100 TW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上进行,飞秒激光与铜膜靶作用后,靶表面发光信号由空间分辨装置聚焦成像并引到CCD或OMA谱仪的狭缝上。测得的积分成像图案呈圆环状,光斑形成区域直径约为225 μm,在圆环边缘附近出现局部化明亮光信号,该现象表明,超热电子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成丝效应,其分布也不均匀。光谱在300~500 nm之间出现一系列非周期锐利尖峰,在400 nm(2ω0)附近出现的尖峰应归因于v×B加热机制产生的超热电子引起的相干渡越辐射(CTR)。  相似文献   

18.
在硫酸介质中,四溴双酚A (TBBP-A)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藏红T的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四溴双酚A的新方法.探讨不同酸介质种类、硫酸溶液用量、FeSO4溶液用量、藏红T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在较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05+ 2668.1C,相关系数r=0.9929,线性范围为5.0×10-6-3.2×10-4mg/mL,检出限为2.8×10-6mg/mL.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加标实验回收率在86.7%-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一5.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点,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振动光谱法研究γ-球蛋白同银(I)离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man和FTIR光谱法研究了γ-球蛋白同银(I)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γ-球蛋白表面的氨基酸残基可同银(I)离子反应,生成2或4配位的物种,其振动光谱在酰胺带区域呈现明显差异。研究了在恒定的加热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对振动Raman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Raman光谱强度在15min左右有最大值,当时间超过15min后,物种中的银离子被还原为单质银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并与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工艺完全兼容的工艺检测方法--覆膜加热观测法。这种方法是在器件的制备工艺过程中,同时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的各层有机薄膜上覆盖一层不透气的薄膜(如金属Al膜等),接着进行快速加热,最后对器件表面进行形貌观测。采用这种方法,观察了器件表面气泡的形成过程,观察了加热温度、ITO表面处理以及有机物纯度对敢泡形成的影响。实验表明,覆膜加热观测法能有效地对工艺进行对比检测,从而达到改进工艺、提高器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