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观表征插图是重要的化学教学素材,是学生对三重表征在头脑中加工内化的重要认识媒介。为了能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微观表征插图的价值,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和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在此模块的微观表征插图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种版本教科书中的微观表征插图在该模块插图总数中的占比较少,呈现最多的主题内容均为过程微观表征;缺少“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主题的微观表征插图;2者表征的形式水平较高,但美版教材更好地融合了“宏、微、符”3类表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微观表征插图的设计与使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1》3个版本教科书插图修改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的插图修改方式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教科书插图修改全面、到位,能够关注细节,提高了插图的教学功能和教科书的质量,对教科书插图的后续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插图是一种将对象属性、数据特征等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中学化学教科书插图中隐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盲点。在对国内外教科书插图隐性知识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鲁科版《化学1》和《化学2》插图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外显化、情境化和直观化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廖志刚  袁鑫 《化学教育》2019,40(3):23-28
通过对我国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与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部分内容的插图功能进行比较,分析2版教科书中插图的编排特点、呈现方式及功能意图的差异性,为我国后续教科书的插图编排方式改革及形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插图是化学教科书的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图文并茂是新课标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比较了图表和文字在表达教学内容时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的插图的特点及类型,并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插图的策略。希望广大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重视插图,用好插图。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科书内容的微观设计需反映学生知识获取的认知过程。本文在对“三态粒子模型“形成的概念通路进行理论构建基础上,通过对香港初中科学教科书“化学分支“中“三态粒子模型“的内容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以解答基于概念通路的教科书内容微观设计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插图的不同呈现形式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及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影响不同。笔者根据学生视觉认知特点,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和问卷调查,将化学教科书插图的呈现形式分成照片类插图、平面二维图、三维轮廓图、三维立体模型图4类,对此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不同文本内容插图的有效呈现形式,以体现出插图设计的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肖常磊  李琼 《化学教育》2009,30(7):44-46
采用态度测量等调查方法进行高中学生对化学教科书插图态度的研究,发现除插图的物理特征、图像内容信息、图文结合等方面以外,教师引导对中学生的态度还有显著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为方便学生学习,化学教科书插图设计尚需加强从"教材"向"学材"转变.  相似文献   

9.
王磊  郑楠  孙影 《化学教育》2022,43(5):26-33
教科书的编排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视觉表征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视觉表征的选用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研究借鉴Gkitzia等人的分析框架对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物质结构”相关内容的视觉表征进行编码分析。在对表征类型及功能分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科书中物质结构相关知识内容的编排及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人教版教科书中视觉表征的分布与教科书编排的“三序”原则较为契合,能够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选用视觉表征。最后,依据研究结论,针对教科书中视觉表征的编选和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深入研究并解释了教科书普遍介绍的标准氢电极示意图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同时指出,教科书中一些代表性的插图或示意图存在印刷错误,含糊不清,甚至严重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并予纠正。  相似文献   

11.
吴轶鹏  孙影  王磊 《化学教育》2021,42(7):15-21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4本化学必修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借鉴Gkitzia等人开发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4本教科书中的视觉表征进行分析。从表征的类型、表面特征的注释、表征与文本的关联情况、是否存在合适标题、多重表征内各层表征间连接情况等5个维度对教科书进行编码统计,获得新版化学教科书中视觉表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科书的功能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华林  刘冰 《化学教育》2001,22(12):5-8,12
本文在分析化学教科书功能的基础上,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从宏观和微观 2个层面对化学教科书的结构进行了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字表征、图像表征、图文表征3个维度的7个指标对我国浙教版《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和韩国天才教育版的《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进行了文本表征难度的比较。基于2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优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从文本表征角度提出了初中《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的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的教科书是铸魂育人的根本载体,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基于教科书中“本土文化”内容构建了包含文化要素、符号表征、内容篇幅、叙述形式、价值取向、知识内涵、教育功能等7个维度的教科书文化资源分析框架。选取新编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量表进行编码。梳理教科书中呈现的文化素材并探讨其建构特征,为优化教科书的文化内容设计及教学运用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竟男  宫丽红 《化学教育》2020,41(13):11-16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知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孟潘  孙影  王磊 《化学教育》2022,43(1):21-30
借鉴Gkitzia等人编制的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加坡现行中学化学教科书All About Chemistry ‘O' Level(2017年,Hodder Education出版)中的视觉表征进行文本分析。从视觉表征的类型(C1)、表面特征的注释(C2)、视觉表征与文本的关联(C3)、标题的存在与性质(C4)、多重表征的连接程度(C5)等5个维度进行编码统计分析,获得该教科书中的视觉表征信息。以期为我国后续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世勇  陈琪  李勋 《化学教育》2015,36(9):14-19
应用内容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教版出版的6套初中化学教科书的“溶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溶液”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等方面的演变,以期获得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的发展特点,为“溶液”内容在化学教科书中的编写与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兵 《化学教育》2010,31(6):23-25,28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高中化学新、旧教科书中的科学素养主题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素养主题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注重知识与技能,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关注不够;新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突出了科学过程与方法,拓展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的分析表明:(1)类比数目较少;(2)目标物以微观结构和抽象概念为主,类比物主要是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科知识较少;(3)类比呈现方式以文字描述为主,少数辅助于图像类比;(4)类比物与目标物之间的相似属性以结构关系为主,兼具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类比不足;(5)类比相似属性的映射程度较高,但类比的局限性被忽略。建议教科书中类比的编写:适当增加类比的数目;扩展类比物的范围;重视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类比设计;适时增编类比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周瑶  刘克文 《化学教育》2016,37(17):9-13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即“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已经在我国4个省实验区,就中学化学教师和研究者对该套教材的内容评价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其中包括教材编排体系、教材难度广度评价、实验内容、教材“栏目”和插图设计以及习题的呈现等几个主题。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和研究者认可该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设计,不过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材内容涉及知识范围较宽,实验设计安全性还需加强,插图缺乏吸引力,习题难度较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