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料分子对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聚丙烯酰胺存在下液相硫纳米微粒在 470nm处产生 1个强共振散射峰 ;在可见光范围内无吸收峰且吸收值较小。硫微粒质量浓度在 0 0 5~ 1 0mg/L范围内与I4 70nm间有良好线性关系。研究了乙醇、丙酮 ,以及溴酚蓝、溴甲基紫、结晶紫、亮绿等有机染料对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的影响。结果发现 ,染料分子吸收是产生共振散射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染料分子非辐射吸收值的增大 ,硫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强度降低。实验证明 ,溴酚蓝浓度在 0~ 1 0× 10 -5mol/L范围内 ,在溴酚蓝最大吸收波长 5 90nm处的ΔI590nm与溴酚蓝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碳纳米微粒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液相碳纳米微粒的共振散射光谱实验表明,当碳浓度小于360mg/L时,它在400、470、510和940nm产生4个共振散射峰;浓度大于900mg/L时无共振散射、碳微粒浓度在0.45-45mg/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I470nm成良好的性关系,研究了光源和扫描速度对液相碳纳米微粒共振散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源的发射强度分布不一是产生共振散射光谱峰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结合已有的实验结果提出了界面共振吸收和黑白纳米微粒共振散射概念,解释了碳纳米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  相似文献   

3.
微波聚合制备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微波辐照下,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制备出粒径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微波显著缩短聚合诱导期,加快聚合反应,其部分原因是微波加快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的分解。实验证明微波辐照下KPS的表观分解活化能(ED)由128.3kJ/mol降低到106.0kJ/mol。单体浓度是影响PMMA乳液粒子尺寸的主要因素,在[MMA]小于0.3mol/L时,平均粒径随单体浓度提高而线形增加;[MMA]为0.3~1.0mol/L时,平均粒径稳定在约200nm;之后随单体浓度进一步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差。引发剂浓度增加对平均粒径影响较小,但增大引发剂浓度可显著降低粒径分散度。选取[MMA]为0.23~0.3mol/L、[KPS]为3×10-3~6×10-3mol/L可以得到粒径200nm的单分散微球。以丙酮/水(体积比1/3)为反应介质,可制备出数均粒径45nm的PMMA纳米粒子。在体系中加入3.5×10-3mol/L的Cu2+,可制备出数均粒径67nm、单分散的PMMA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5.5×10-2 mol/L HCl-2.8×10-3 mol/L KI-2.4×10-4 mol/L HAuCl4体系的最大吸收峰在370 nm,当有北豆根碱(BA)存在时,由于形成(BA-AuI2)n缔合微粒,在538 nm处有一吸收峰,BA浓度在0.30~18 mg/L范围遵循Lamber-Beer定律,其摩尔吸光系数ε538 nm为3.57×104 L/(mol·cm)(γ=0.9992, n=6). 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北豆根制剂中的北豆根总碱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该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0%,相对标准偏差RSD=2.06%(n=5).  相似文献   

5.
蒋治良  刘凤志  刘绍璞  卢欣 《分析化学》2003,31(11):1364-1368
在0.2mol/L HCl介质中,罗丹明S(RDS)分别在520nm和550nm处有一个吸收峰和荧光峰。当有Au(Ⅲ)存在时,Au(Ⅲ)与Cl^-形成AuCl4^-,AuCl^-与RDS^ 借助于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AuCl4-RDS缔合物分子。AuCl4-RDS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而生成(AuCl4-RDS)。缔合纳米微粒,粒径为45nm。在360nm产生瑞利散射峰,在600nm产生共振散射峰。由于纳米微粒形成后,只有裹露在(AuCl4-RDS)n纳米微粒界面的RDS荧光分子才能吸收激发光子跃迁到激发态,进而返回基态产生荧光。而体相的RDS荧光分子无法与激发光作用产生荧光,即受激RDS分子数大为降低,故550nm荧光峰和520nm吸收峰的降低。当缔合纳米微粒体系加入乙醇后,体系的红紫色和共振散射峰消失,吸收峰和荧光峰恢复,由于乙醇致使(AuCl4-RDS)。纳米微粒分解为AuCl4-RDS分子。结果表明:红紫色(AuCl4-RDS)n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其共振散射增强、荧光猝灭和产生共振散射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存在下微波高压合成银纳米粒子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爱苗  蒋治良  刘庆业  廖雷  蒋毅民 《分析化学》2002,30(10):1254-1256
以聚丙烯酰胺为还原剂和稳定剂 ,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黄色银纳米粒子。用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研究了其制备条件的影响。在 4 2 1.6nm处产生最大吸收峰 ,在 4 70nm处产生一个最强共振散射峰。实验表明 :该法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粒径均匀 ,平均粒径为 6 6nm ,其稳定性和分散性较好 ,合成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在稀HCl介质中,I-3在340 nm处有一吸收峰;当小檗碱(BB)与I-3共存时体系呈橙黄色,在580 nm处产生一共振散射峰.以试剂作参比,该缔合微粒体系在530 nm产生一吸收峰,BB浓度在0~7.0×10-5mol/L范围内与A530 nm呈线性,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小檗碱含量的分光光度新方法,并用于针剂样品中小檗碱测定,结果满意.同步散射光谱研究表明,BB+与I-3可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形成疏水性的(I3-BB)缔合物分子,并进一步聚集形成稳定的(I3-BB)n缔合纳米微粒.由于该缔合纳米微粒在580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故体系呈橙黄色.  相似文献   

8.
在稀HCl介质中,I_3~-在340 nm处有一吸收峰;当小檗碱(BB)与I_3~-共存时体系呈橙黄色,在580 nm处产生一共振散射峰。以试剂作参比,该缔舍微粒体系在530 nm产生一吸收峰,BB浓度在0~7.0×10~(-5)mol/L范围内与A_(530nm)呈线性,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小檗碱含量的分光光度新方法,并用于针剂样品中小檗碱测定,结果满意。同步散射光谱研究表明,BB~+与I_3~-可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形成疏水性的(I_3-BB)缔合物分子,并进一步聚集形成稳定的(I_3-BB)_n缔合纳米微粒。由于该缔合纳米微粒在580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故体系呈橙黄色。  相似文献   

9.
郑妍鹏  莫金垣  谢天尧 《色谱》2002,20(2):159-162
 采用柠檬酸 柠檬酸钠作为缓冲体系 ,使用负高压 ,对Cl-,NO3 -,HCO3 -和H2 PO4 -等 4种常见阴离子进行了分离检测 ,研究了缓冲剂的种类、浓度、pH值及操作电压对分离的影响。在选定的条件下 ,4种离子的定量线性范围 :Cl-5 0× 10 -5mol/L~ 2 5× 10 -3 mol/L ,NO3 -6 0× 10 -5mol/L~ 2 0× 10 -3 mol/L ,HCO3 -5 0× 10 -6mol/L~ 2 0× 10 -4 mol/L ,H2 PO4 -6 0× 10 -5mol/L~ 1 0× 10 -3 mol/L ;检出限 :Cl-1 5× 10 -5mol/L ,NO3 -3 0×10 -5mol/L ,HCO3 -1 0× 10 -6mol/L ,H2 PO4 -2 0× 10 -5mol/L ;峰面积的RSD (n =6 ) :Cl-3 1% ,  相似文献   

10.
聚L-谷氨酸/石墨充蜡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林祥钦  晋冠平  崔华 《分析化学》2002,30(3):271-275
用充蜡石墨电极 (WGE)在L 谷氨酸 (GA)无水乙醇溶液中恒电位于 1.6V(vs.SCE)氧化制备了一种聚GA修饰电极 (GA/WGE) ,该电极可用于肾上腺素 (EP)和抗坏血酸 (AA)共存下对多巴胺 (DA)的测定。该电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主要取决于阳极极化电位与极化时间、富集电位和溶液的pH。DA在该电极上呈现一对循环伏安峰 ,Em=0 .14 5V ,为 1电子 / 1质子的准可逆氧化还原过程。AA和EP也能够在电极上富集和催化氧化 ,伏安峰分别在 0 .30V和 0 .17V。当AA浓度小于 0 .1mmol/L时 ,电极对AA基本不响应 ,可以用DA的氧化峰电流做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 2 .0× 10 -4~ 5 .0× 10 -7mol/L ;检出限为 2 .5× 10 -7mol/L。当AA的浓度较大或在AA、EP共存下 ,可利用DA氧化的再还原峰电流做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 1.0× 10 -4~ 2 .5× 10 -6mol/L ;检出限为 7.5× 10 -7mol/L。该电极制作简便 ,重现性良好 ,定量结果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