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化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等等。时间长了,所讲的物质多了。这个物质—个制法,那个物质又是—个制法。这个物质具有这样一个性质,那个物质又有另一个性质。因此,学生就会感到东西多,难于记忆。所以,当学期终了进行总复习的时候,不但应该从这半年所讲的教材内容中,找出它们的系统性,以及变化的规律性;而且应该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进行总复习,使他们由于看到了自己所熟悉的实物,而把从前所获得的知识再一次清楚地回忆起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在温课期间,攀办了化学温课展览。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和中等专科学校化学課本中,在电离理论部分介紹的导电性試驗教具,我們在使用时感到有以下几个缺点:(1)演示效果不明显。因为演示一种物貭的导电性能之后,立卽又換另一种物质,无法明显地比較它們之間导电性能的强弱,(2)使用及携带不方便。因为要用十多个容器装十多种物质,在讲台上占的位置大,每試驗一种物质还要清洗一次电极。(3)演示所用的时间很长,約需20分钟。(4)不便于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化学原理共13章。既可作为深入学习其他各化学课程的荃础,也可使读者初步而系统地了解化学研究的范围以及化学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沈旭东 《化学教育》2008,29(5):40-42
曲线型图像题可分4类:溶解度曲线类多为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而分离或提纯某种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类多为探求因变量(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或体现平衡移动的量)与自变量(外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或某种离子的量的变化类多表达了化学反应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推定化学反应类多为在定量条件下通过计算确定特定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王维臻 《化学教育》2019,40(13):23-27
我国最新一轮的课程修订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从3年级调整至1年级。在大概念理念下,1年级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才能有效促进其大概念的发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物质学习为例,基于大概念视角讨论1年级学生对于物质应该建构何种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烟叶和烟梗为原料,使用热裂解气相色谱法对烟草的燃烧时间、燃烧温度进行控制,精确模拟实际烟草致香物质释放环境,精确捕获、并半定量物质,从而在实验室模拟、分析、研究烟草燃烧物中致香物质的组成和特点。研究分别考察了两种生物质在500℃、550℃下释放的致香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烟梗、烟叶中元素组成中硫、氮两种元素含量低,而C/H比值两种烟草生物质均较高。两个热解温度下烟叶的热解产物中致香物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烟梗。升高热解温度均有利于获得更高相对含量的热解成分。烟叶热解产物中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比烟梗中多,而烟梗热解产物中酚类物质含量比烟叶中多。提高热解温度有利于酮类致香物质含量产生。  相似文献   

7.
看到化学通报上公布了三个讨论题,感到非常地高兴,的确这三个问题正是我们当前在化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愿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研究。怎样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呢?我感到首先必须在备课时努力钻研教材,只有用系统的化学知识来武装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否则,如果脱离了系统的化学科学知识,而去寻找专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材料,结果必然会使学生得些零碎、片断的知识。在钻研教材时,除了着重科学内容外,我感到必须钻研教材的内在联系,即需要教学生用那些正确的思想方法去获得这些知识。如讲  相似文献   

8.
李楠  李前树 《化学通报》2024,87(3):374-378
本文在缅怀我国著名科学家、卓越教育家和出色的科教事业领导者唐敖庆院士的丰功伟绩特别是教育和教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基础上,重点追忆了唐先生在1978年10月到1980年1月的全国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研修班上讲授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课程的风采,以及创造出基础知识和个人状况浑然有别的二百多名学员都感到能听懂唐先生讲课内容并多有收获而没有半途退学者的奇迹,成为国内高校教学的一个经典。进而初步从课程内容处理、教学方法、讲课风格和讲课技巧等方面探索了唐先生授课的风范,以期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中有许多物质均以对映体结构而存在。由于地球上生物体内的物质多系L型,在分析外层空间物质时,为考察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就应当考虑从外层空间所取得的样品(如陨石、月球上取回的样品)有否受到大气层的沾污,就必须根据样品中所含有的L型或D型物质的多少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元素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其内容多而杂 ,包括物质的存在与制备、元素通性、化合物性质及反应性等描述性内容 ,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方程式及众多化学事实 ;看懂不难 ,掌握却不容易。因此 ,曾有人主张从本科教学安排中剔除元素无机化学课程。我们认为 :元素无机化学是基础无机化学的核心内容 ,如果抽掉元素无机化学内容 ,无机化学原理就成了空壳 ;元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还在于 :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再也不会遇到系统地介绍元素的课程了[1] ,倘若一个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欠缺了元素无机化学方面…  相似文献   

11.
崔孟明 《化学教育》1980,1(5):28-30
高一化学第三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在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统编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化学课本的教材体系是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线的.而高一化学第三章包括了这一理论主线的主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了承前启后,统领全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流态化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流化颗粒统计性质外的个体运动、即位移、轨迹、速度等愈来愈感到兴趣。近年来曾有人尝试用荧光物质示踪流化颗粒。然而至今不能提供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13.
江汉良 《化学教育》1983,4(5):13-15
教材建设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外普化及有机教材内容日益革新以及我国中学化学内容逐年加深的情况下,近年来国内普化及有机化学教材虽有改革,但基本体系没有大的变动,化学学科及生产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成就未能充分反映,不少内容仍与中学重复、标题几乎一样,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所得不多。普遍反映学生不重视普化及有机课程的学习,个别同学不来听课,因此,普化及有机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陈颖  王磊 《化学教育》2008,29(3):13-16
高中化学新课程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以下简称《结构》)设置为单独的选修模块,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目标的统领下,模块的内容标准及相关内容与以  相似文献   

15.
黄琼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09,30(10):46-49,65
物质变化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理解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对于中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形成正确的物质变化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测查对中学生物质变化微观认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测查中的典型错误指出物质变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分类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贯穿着分类方法。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的初步形成,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价值,从化学学科本质的角度阐述了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单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NH4+的检验为主要内容,开展纸笔测验,采用描述统计、差异分析,从操作描述、化学用语以及原理理解等3个方面入手了解高一学生物质检验内容的学习情况,分析性别及班级水平差异,发现学生在物质检验题作答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整规范地描述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和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同时,没有深入了解物质...  相似文献   

18.
郑克祥  赵洁 《大学化学》1987,2(6):55-59
1887年Ostwald和van’t Hoff合办的德文《物俚化学杂志》创刊,看来可以作为物理化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而1876年与1878年分两部分发表的J.W.Gibbs的论文《论复相物质的平衡》,却可以作为经典热力学和化学热力学成熟的里程碑。今年是《物理化学杂志》创刊一百周年,也是Gibbs对化学热力学的奠基工作引起化学界关注和广泛传播的一百年,翻阅一下Gibbs的论文,更加感到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Ostwald说,Gibbs“赋予了物理化学一百年的形式和内容。”如果就化学热力学所涉及的领域来说,这个评价是毫不夸张的。在此,我们想就Gibbs对化学热力学的贡献作些介绍,或许可以增进一些读者对这位化学热力学奠基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的中学对化学的学习时间和要求虽有所不同,但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这一点都是一致的。既然是必修,就说明一个受过教育的公民必须知道一些化学知识,否则,在他后来的工作及生活中,会感到被动,知识上有所缺陷。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人类每时每刻都要和物质打交道,试想,近代生活中,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对物质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按我们的要求改变它,锤炼它,使物质按照要求为我们所用。近代的文明,正是建筑在对物质的征服上的。  相似文献   

20.
当人类还处在原始公社的时代,就会对於周围的形形色色的物质,感到惊异,可能发出一些疑问。例如说:这些物质是那里来的?那几种是基本的?无数种类的物质是不是由几种基本物质变来的?一个具体的物,如果不断分割下去,是不是有一定的限度呢?还是能够无限地分割下去?诸如此类的疑问,在彼时,当然仅仅是朦胧地、含浑地、偶然地发生着,今天已没有纪载可以寻找到。可是就从原始宗教的产生来看,我们溯本寻源,可以归之於原始人类对於这一类问题的直觉性的答复。凡是研究宗教发展史的人,基本上都应同意这一种意见。原始时代的人类,对於这一类有关物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