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大量实测数据总结出发电内燃机的典型变工况特性曲线,并给出相应的公式.结合饱和蒸汽余热锅炉的变工况特性解析解,对内燃机热电联产系统的变工况特性进行了分析:逼近温差ΔTa和相对蒸汽产量随负荷降低而减小,总能利用率、当量(火用)效率和经济(火用)效率随负荷减小先增后减,存在一个最佳值,该值对应内燃机最佳工作状态.余热锅炉蒸汽参数越高,变工况时ΔTa越低.与单轴燃气轮机热电联供装置相比,内燃机联产系统的ΔTa在低工况下更易变为负值,原因为前者在降负荷时烟气流量略增加,而后者降低.ΔTa变负会对余热锅炉有重要影响,内燃机进行热电联产时要注意其安全运转问题.  相似文献   

2.
微型燃气轮机热力系统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典型的100kw微型燃气轮机系统进行了热力设计及分析,包括对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循环、热电联产和电冷联产热力系统的分析研究。计算了不同压比和温比条件下系统的性能特性,探讨了燃气轮机余热分别应用于供热和制冷时的系统特性,为微型燃气轮机热力系统的设计和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吸附制冷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建成一套小型燃气内燃机和高效余热吸附制冷机相结合的微型冷热电联供实验系统,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和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联供系统的节能经济性。联供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峰值发电量12kW,峰值制冷量9kW或峰值供热量28kW。结果表明联供系统热电联供节能性优于冷电联供,热电联供一次能源利用率均在70%以上.当天然气价格为1.8元/Nm~3和电价0.61元/kWh时,系统投资回收期低于4年.  相似文献   

4.
燃气机热泵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个燃气机热泵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并介绍其组成.为分析燃用不同气体燃料的系统热力学完善程度,提出了标准气耗的概念.对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1.49,比热电冷分供高一倍,标准气耗则降低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5.
文中简要介绍了燃气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主设备选型、烟气系统设计和缸套水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设计关键技术及其注意事项。除此之外,提供了一个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分布式能源系统案例,为燃气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和建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种系统采用小型燃气内燃机和新型高效固体吸附式制冷机组集成实现冷热电联供。具有效率高,污染排放低,占地面积小,初投资少等特点,可用于家庭、宾馆及会议场所等实现冷热电联供。搭建了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测试试验台,并进行了系统性能试验研究,该系统可以实现额定发电量12kW,最大供热量28.1kW(95℃热水)和最大制冷量9kW的目标,为下一步联供系统能量管理和优化运行控制奠定基础,所形成的能量管理方案可以应用到任何大型冷热电联供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标准GB1105.1-87<内燃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环境状况及功率、燃油消耗率和机油消耗率的规定>中的等过量空气法,结合内燃机典型变工况解析式及单压过热蒸汽余热锅炉变工况解析解,研究大气条件变化时,系统变工况性能.结果表明,大气压力po减小,内燃机相对输出功率Pe减小,相对燃油消耗率be增加,系统总能利用率Z...  相似文献   

8.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恒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回热式燃气轮机热电联产装置的(火用)经济性能,导出了利润率及(火用)效率的解析式.利用数值计算方法,以利润率为目标,对热导率的分配和压比的选取进行了优化,研究了最优利润率及相应(火用)效率特性,并分析了各种联产设计参数对联产优化性能的影响.改进了以往文献中热量(火用)的计算方法,发现了存在最佳的用户侧温度.  相似文献   

9.
空间太阳电池槽式聚光热电联供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空间太阳电池的热电联供系统在槽式聚光条件下的热电性能模型, 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最大误差在5.1%以内, 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此数学模型, 从聚光镜面的光学效率与焦线宽度、导热胶的导热系数、金属平板光照面的吸收率等内部特性参数及风速、太阳直辐射等外部特性参数出发, 对所设计制造的空间太阳电池槽式聚光热电联供系统进行分析.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参数的改变对其系统的热电效率、总效率及火用效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 其中聚光镜面的光学效率影响最大, 光学效率从0.5增加至0.95, 系统的总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增加0.9倍和0.5倍, 其余参数对性能也有较强影响.研究结果为新一轮系统装置的制作提供了优化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用于燃气轮机系统的冷却技术,对采用空气冷却技术的GE-9FA,GE-9G型燃气轮机以及采用蒸汽冷却技术的GE-9H型燃气轮机进行了设计工况点的校核,通过定量计算重点研究了采用两种不同冷却技术的燃气轮机整合到IGCC系统中对系统热力性能、系统参数优化规律及环保性能的影响,从而为研究高效、环保的IGCC系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天然气和燃烧中低热值煤气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使用商业软件FLUENT,对某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大然气和燃烧中低热值煤气进行了比较。原本燃烧天然气的燃烧室直接改为燃烧中低热值煤气,会产生燃料射流速度太快的问题,使阻燃孔失效,火焰太长,高温燃气直接冲击下简壁出口。仅仅增大燃料喷嘴口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燃烧室内流动结构,使掺混孔起一定的作用,气膜冷却射流也将高温区抬离了下简壁。  相似文献   

12.
U-tube pressure gauge is often used to measure the gas tightness of gas detector with flow mode.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gas leakage rate of detector by this method is given,the effects of measuring accuracie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o leakage rate are discuss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座煤气化之多联产示范工程已经运行2年多,基于该系统迄今累积的运行实践,计划将甲醇合成过程产生的弛放气掺入合成气中供给燃气轮机作为燃料,以达到优化工艺流程和节能减排的目的。燃气轮机燃料的改变,需要修改合成气喷嘴并进行燃烧室性能试验,本文在中压全尺寸燃烧室试验台上,对该型合成气燃烧室(修改型)掺烧高氢弛放气进行了燃料耐受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头部锥罩温度和火焰筒壁温都位于允许的范围,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品质有略微降低,燃烧稳定性有略微改善,NO_x排放浓度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凝析气藏气液相变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凝析油气体系和储层岩石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必然对孔隙介质中凝析气的相态特征产生影响。本文利用气 相色谱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凝析气藏气液相变实验方法。实验研究表明:低渗透凝析气藏中孔隙介质对凝析气相态 有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孔隙介质对凝析气相态的影响对于高效经济开发低渗透凝析气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想气体的定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鞠东 《大学物理》1997,16(8):9-11
理想气体的定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物理概念定义的形式,并证明可以仅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完整地给出理想气体的定义、同时,也对一些有争议的理想气体的定义作了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微槽道气体流动的统计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翀  樊菁  沈青 《计算物理》2002,19(5):377-382
利用基于分子模型的统计模拟方法——信息保存方法(IP)统计模拟了实验条件下微槽道气体流动,仔细讨论了用IP方法模拟长槽道稀薄气流时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即采取守恒形式的控制方程避免质量流量计算误差积累,并利用超松弛方法使收敛过程加速.将IP计算结果与压力分布和质量流量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发展方向,本文对气体动理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过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内部烟气再循环式小型天然气炉内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炉膛中加装的一种中心圆筒结构对炉内烟气再循环流动及NO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圆筒的存在可以使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所降低.与不加装中心圆筒的工况相比,加装中心圆筒后炉内NOx的排放随过晕空气系数的变化较弱.炉内加装中心圆筒后,烟道入口处的温度降低,这表明中心圆筒的存在强化了炉壁的散热,从而降低了排烟温度.  相似文献   

19.
应用玻色系统的基本方程,玻色积分的特性以及热力学理论,导得理想玻色气体焦汤系数的解析表达式,详细讨论了低温下玻色气体的定压热容和焦汤系数,阐明了系统的量子本性对焦汤系数的贡献,表明理想玻色气体适用于低温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20.
含湿天然气超音速凝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液无滑移假设下建立了天然气超音速凝结数理模型,研究了天然气中水蒸气的超音速凝结过程,并分析了Laval喷管扩张段半扩张角对凝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凝结模型是合理的,液滴成核只发生在喷管喉部后非常狭窄的区域,此后水滴的生长变得非常缓慢,直至喷管出口不再发生显著的增加;喷管半扩张角的大小对液滴的成核、生长有显著影响,成核位置随半扩张角的增加略向上游移动;喷管扩张段0.16°半扩张角在总压损失、出口马赫数、出口液滴尺寸等方面具有最佳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