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某些α,β不饱和酮、醛类化合物具有浓郁的果香,木香味,广泛存在于天然的精油、水果、蔬菜中,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对于它们的合成近来有不少报道。如β-[2′-降冰片-5′-烯]α,β不饱和酮醛类具有特  相似文献   

2.
高松  李文辉 《合成化学》2004,12(6):577-579
3β-取代-5-甾烯-17-酮与碳酸二甲酯经克莱森缩合所得产物再分别与肼或羟胺反应,合成了几种新的△5-3β-取代-5-甾烯并-1'-取代[17,16-c]吡唑啉-5'-酮和△5-3β-取代-5-甾烯并[17,16-c]异噁唑啉-5'-酮化合物,其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3.
α,β-不饱和醛、酮具有很好的反应性能,常作为有机合成中的前体化合物或关键中间体。是Micheal反应的良好受体。通过α,β-不饱和醛、酮.可以合成许多重要的药物和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长叶烯和PGE_1、PGE_2、PGE_3前列腺素以及本而砜等的合成,都是很有价值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李艳  徐秀娟 《有机化学》1992,12(5):492-496
本文通过β'-芳氨基a,β-不饱和酮及其盐酸盐与苯肼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了β-芳氨基酮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范围,并为了-β-芳氨乙基-2-吡唑啉化合物和1,2,8-三氮双环[3,3,0]辛烷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易于纯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γ,δ-不饱和-β-酮酸酯也称为Nazarov酯或丙烯酰基乙酸酯,由于其分子中含α,β-不饱和酮和β-酮酯等活性官能团,故在天然化合物,特别是萜类和生物碱类的合成中是一个较重要的中间体。常用的一个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方法是产生一个带有适当官能团的β-酮酸酯后发生消除反应产生共轭双键,或者经由丙二酸酯在分子中引入γ,δ-不饱和-β-酮基团。本文报道一个以丁二酮为起始原料来制备γ-甲基取代的标题化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小兰  唐士雄  胡忠 《有机化学》1986,6(5):388-393
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通过环十二碳烯和α,β-不饱和酸的反应,合成了十个双环[10.3.0]十五碳-1(12)-烯-13-酮系列化合物,研究了合成反应的条件及产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并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1H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7.
β,β-二烷硫基-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多反应中心的活泼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近20年来已引人注目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1,2].以往的研究大多是针对β,β-二甲硫基-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1进行的,而对结构相近的β,β-1,3-亚丙二硫基-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2的研究较少.对于1类的合成,所用碱的选择至关重要~[1].实验证明叔丁醇钠和叔丁醇钾~[3~5]在1类的合成中效果较好.前文~[6]曾以六甲基二硅氨基锂(LHMDS)为碱高  相似文献   

8.
吴照华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2,40(7):629-636
16,17α-环氧-5α-和5β-孕甾-3β-醇-20-酮(1,2)用诺卡氏菌脱氢分别得到4,5,6,7和8,5,6,7四个化合物,其中16,17α-环氧-⊿4-孕甾烯-3,20-双酮(5)是主要产物.1和2分别用节杆菌脱氢时则均得到两个20α-羟基的不饱和化合物15和16,其中⊿1,4-双酮16是主要产物.16,17α-环氧-16β-甲基-5α-⊿9(11)-孕甾烯-3β-醇-20-酮(3)用诺卡氏菌脱氢可得到12,13,14三个化合物,其中16,17α-环氧-16β-甲基-4,9(11)-孕甾二烯-3,20-双酮(13)是主要产物.综上所述,5α和5β甾族化合物用诺卡氏菌脱氢主要脱去C4,5两个氢原子形成⊿4-烯-3-酮化合物,而采用节杆菌可使Cl,2和C4,5位同时脱氢形成⊿1,4-双烯-3-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发现了一种合成β-卟啉基-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的简便方法.在碱催化条件下以β-卟啉甲醛和酮为底物,通过Aldol反应合成了β-卟啉基-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其反应特点包括无溶剂、条件温和、中等到较高的收率等.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在已有报道中反应效果很差的常见的金属化卟啉底物,反应结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一报中报道了通过烯胺合成α,β-不饱和酮及饱和酮的方法。为了解在较大分子中α-酰基烯胺的稳定性及其行为我们进行了下述反应: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手性膦烯配体在金属铑催化的芳基硼酸对β-芳基-α,β-不饱和磺酸酯不对称共轭加成中的应用.经过系统的反应条件筛选和配体结构优化,发现含手性1,1'-联-2-萘酚骨架的膦烯配体L7与Rh(I)形成的催化剂可以高对映选择性地实现β-芳基-α,β-不饱和磺酸酯化合物的不对称1,4-加成反应.此反应体系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并取得了较高的收率(up to 95%)和优秀的对映选择性(up to 99%ee),为合成手性偕二芳基取代的磺酸酯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3,2-二苯并[d,f]二氧硼杂环庚二烯和1,3,2-二萘并(α,β)[d,f]二氧硼杂环庚二烯的制备及其β-二酮衍生物—以硼为螺原子的螺环[6,5]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8个标题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具有与10-β-二酮-10, 9-硼氧杂菲类似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β-(1-取代吲哚基)-β-乙硫基-α,β-不饱和酮的有效合成。研究表明,在三氟乙酸(TFA)介质中,回流条件下,α-羰基二硫缩烯酮与1-取代吲哚(摩尔比6∶5)有效发生脱硫C-C偶联反应,高产率合成β-(1-取代吲哚基)-β-乙硫基-α,β-不饱和酮。  相似文献   

14.
王统  叶松 《中国科学:化学》2011,(8):1306-1311
报道氮杂环卡宾催化的α,β-不饱和酰氯与亚硝基化合物的形式[4+2]环化反应合成氮杂-δ-内酯([1,2]嗪-6-酮)化合物.反应机理推测可能是卡宾进攻现场生成的烯基烯酮,得到烯基烯醇负离子,然后与取代的亚硝基苯发生[4+2]环合反应,从而得到的氮杂-δ-内酯产物.  相似文献   

15.
Diels-Alder反应是典型的[4+2]环合反应,自被发现以来备受化学家们的重视.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是合成手性中间体的有效手段,在手性药物和天然产物全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反应的关键中间体,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催化体系类型,分类阐述了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为亲双烯体的不对称正电子需求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高松  李文辉 《合成化学》2004,12(6):577-579,594
3β-取代-5-甾烯-17-酮与碳酸二甲酯经克莱森缩合所得产物再分别与肼或羟胺反应,合成了几种新的Δ^5-3β-取代-5-甾烯并-1′-取代[17,16-c]吡唑啉-5′-酮和Δ^5-3β-取代-5-甾烯并[17,16-c]异噁唑啉-5′-酮化合物,其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7.
松节油及α-蒎烯和β-蒎烯的臭氧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节油的主要成分是 α-蒎烯和 β-蒎烯 ,经臭氧化反应后分别生成蒎酮醛和诺蒎酮的前提化合物 [1] ,它们是合成珍贵香料鸢尾酮和 4-异丙基环己酮衍生物等香料的中间体 .α-蒎烯和 β-蒎烯在气相中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 [2 ]和 β-蒎烯的液相臭氧化反应 [3]已有研究 ,但 α-蒎烯和 β-蒎烯混合物以及松节油在溶液中的臭氧化反应选择性未受到关注 ,影响了松节油的直接臭氧化深加工利用 .采用松节油直接臭氧化是降低由 α-蒎烯合成鸢尾酮成本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 α-蒎烯和 β-蒎烯二元混合物及松节油在乙醇中的臭氧化反应的实时反应物浓度分析 …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研究 9-氧代桉烷 - 4-烯 - 3 -酮类化合物的 2 ,3 -二氯 - 5 ,6 -二腈基 - 1 ,4-苯醌 (DDQ)脱氢反应时[1] ,发现 1 4-降桉烷 - 4,1 1 -二烯 - 3 ,9-二酮及其 1 0 - Epimer在 DDQ脱氢条件下发生迁移重排反应 ,生成酚类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 :DDQ脱氢反应已被详细研究 ,并被广泛地用于有机合成中 [2~ 5] ,但这种脱氢重排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 .为了深入研究该反应 ,提出可能的重排机理 .我们参照文献 [6~ 1 0 ]方法 ,用 MVK和 EVK与相应的 2 -甲基 - 1 ,3 -二酮进行 Robinson成环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 ,并与 DD…  相似文献   

19.
在水溶剂中有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存在下,α,β-不饱和酮与3-甲基- 1-苯基-2-吡唑啉-5-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以良好的产率生成相应的1,3-二芳基 -3-(3'-甲基-1'-苯基-5'-羟基-2'-吡唑啉-4'-基)-1-丙酮。  相似文献   

20.
1,3-二羰基化合物与芳香族邻二胺作用,生成一类含二氮原子的七元杂环,即1,5-苯骈二氮环庚三烯[1,5-benzodiazepine)类化合物。第一个这类化合物,在一九○七年即由Thiele等用1,3-酮、邻苯二胺与酸作用而制得。晚近的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也可由芳香邻二胺与与α,β-不饱和醛或酮;α,β-不饱和酸或β-卤代酸;酮酸酯以及硝基丙二醛等反应而制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