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整个中能区的质子总截面和朝前散射振幅作为手段,对原子核12C和16O的α粒子结构模型进行了检验.讨论了4He的总截面.结果是对12C和16O的α粒子结构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16O+16O弹性散射在124MeV能量下最新的全角区的实验角分布,可以被建立在16O的α结构基础上的折叠模型很好地再现.  相似文献   

3.
在LCNO理论框架下,基于独立α粒子模型和16O+16O系统的准分子态结构,计算得出了该系统的半微观光学势,使用该势满意地再现了16O+16O弹性散射激发函数中的粗共振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轻重离子4He散射作为手段,对16O原子核的集团结构进行了检验.并与传统的核子结构模型做了对比.本文结果对16O集团结构提供一个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朗  王培伟  陈洪  孟杰 《中国物理 C》2006,30(Z2):227-229
利用相对论类壳模型方法(RMF+SLAP), 研究了包含对关联情况下, 轻核8Be, 12C, 16O, 20Ne中的可能出现的α集团效应. 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轻核的α集团结构. 与没有考虑对关联的情形相比, 对关联可以使原子核基态性质发生改变, 导致不同的α集团结构.  相似文献   

6.
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17F的第一激发态有质子晕存在.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Eikonal近似研究了质子晕核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子弹性散射过程. 计算了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荷形状因子,并与16O和19F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结果显示质子晕的存在会使中等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产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使低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趋于降低.这说明电子散射对质子晕的存在是非常敏感的,表明可以用电子散射对奇特核的质子晕结构进行更精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唯象的Λ-α相互作用位和12C、16O的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出发,采用折迭位方法,求出了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的解析表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超核13C、17O的低激发态能量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所引起的13C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劈裂,并对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和13C、17O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能量为90—105MeV的16O束流,通过197Au(16O,4n)反应研究了209Fr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延迟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首次建立了由21条γ射线构成的209Fr的能级纲图,其中包括一个半寿命为(52±20)ns的同质异能态.基于209Fr与208Rn低位能级结构的相似性,用一个h9/2价质子与208Rn激发态的弱耦合解释了209Fr的低位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相对论Brueckner-Bethe-Goldstone(RBBG)方程研究核子-核的相对论微观学学势.核子的复有效质量是通过入射能量为200MeV的质子-40Ca散射数据来确定,由此进一步研究了质子对不同靶核:16O,40Ca,90Zr,208Pb能量范围从160—800MeV的相对论微观光学位.我们用这种微观光学位研究入射能量为200MeV质子与40Ca的弹性散射,并与唯象相对论光学位计算得到的截面,自旋可观测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李清润 《中国物理 C》1988,12(4):509-512
大角度散射行为对各种π核散射模型提供一个严厉的检验.本文应用基于核α粒子结构建立起的光学势计算了114MeV π介子在16O核上的大角度散射.结果表明,比通常的以核子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光学势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注量在1.0×1011—1.0×1016p/cm2范围依次变化时110keV质子辐照引起的温控涂层热光性能的变化,并使用XPS谱仪分析了辐照样品化学态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质子注量不高于1.0×1014p/cm2时,同种材料的温控涂层样品的相对光反射率变化很小,同时同种材料样品的表面化学结构如化学位移和元素的比例变化很小.当注量高于1.0×1014p/cm2时, 样品的相对光反射率变化明显,样品表面的原子化学结构变化大, 化学位移明显增加, 元素比例变化显著,所有样品表面的C元素比例明显增大而O元素比例明显减小.一定注量的低能质子辐照能够使某些低太阳吸收率αs的温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变得更低, 具有改善热光性能的效果.质子辐照之后温控涂层样品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与样品的物理性能的变化存在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2,26(10):1046-1049
用自洽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研究了核271110及其α衰变链核的结构.理论的α衰变能与实验数据符合.理论的核寿命也与实验数据比较接近.预言了未知核素275112的性质,并讨论了质子数Z=108附近的形变壳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种类的粒子望远镜测量了97MeV 16O+51V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得到了单举α粒子能谱、角分布、E-θ平面内的d2σ/dEdΩ截面等高图及速度平面内的d2σ/PCdEdΩ截面等高图.区分了复合核蒸发的α粒子与直接机制发射的α粒子.用激子模型对预平衡发射的α粒子贡献进行估计,得到的预平衡发射和复合核蒸发分别在α粒子总产额中所占的比份.  相似文献   

14.
用相对论脉冲近似(RIA)对不同的中能质子(200MeV, 400MeV和800MeV)与14Be, 16O和12C的弹性散射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不同的入射能量对3种观测量, 即微分散射截面、分析本领和自旋转动函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小散射角的区域晕中子对观察量的影响趋势保持一致, 不随入射质子能量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96MeV 16O离子轰击下,测量了16O+64Ni反应出射碎片(α直至O元素)的Wilczynski图和角分布,并提出DIC截面和反应时间等物理量;讨论了反应的DIC特征;看到了出射碎片α和Li主要来源于复合核蒸发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李清润  杨永栩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15-1118
对基于12C的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型建立起的描述12C+12C的散射模型进行了对比.比较表明,12C的α粒子结构模型能给出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6O+20Ne弹性碰撞的激发函数呈现出共振结构,基于核分子轨道理论对共振结构进行了研究,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很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19.
凌有光  裘志洪 《中国物理 C》1989,13(11):1017-1022
η-24Mg和η32S分别被看作为12C-η-12C和16O-η-16O三体系统,利用Born-Oppenheimer近似方法,先严格求解η介子相对于12C+12C(16O+16O)运动的双中心问题,再求解12C+12C(16O+16O)的相对运动方程.假设η-12C和η-16O相互作用为S波可分势,在上述情况下计算了η-24Mg和η-32S的结合能,所得计算结果与其它模型计算结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20.
高成群 《中国物理 C》1997,21(8):751-756
基于重离子碰撞中势共振的考虑,在光学模型的框架下,使用深光学势研究了16O+24Mg全熔合激发函数中所呈现的粗共振结构和弹性散射角分布后角振荡上升的现象,并与核分子轨道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对产生粗共振结构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