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化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它分解为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和监控等4个阶段[1].其中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而且问题表征的程度决定着问题解决策略的选取,“问题表征科学、深刻的学生通常能够选取相对优化的策略,而表征错误、浅显的学生选取的策略就不够科学、合理“[2].因此,提高学生化学问题的表征能力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陆军 《化学教育》2003,24(7):40-42
化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它分解为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和监控等4个阶段[1].其中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而且问题表征的程度决定着问题解决策略的选取,"问题表征科学、深刻的学生通常能够选取相对优化的策略,而表征错误、浅显的学生选取的策略就不够科学、合理"[2].因此,提高学生化学问题的表征能力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季春阳  朱琳琳 《化学教育》2016,37(19):21-25
学生相对于教师在化学问题解决时普遍存在3个问题,即不会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解题速度慢;面对综合性问题无方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产生这3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与教师在化学问题解决认知过程中,对于问题知觉的刺激与知觉的加工、信息整理与资源分配和知识组织方式3方面存在差异。为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思维变化,改变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英  刘焕亮 《化学教育》2010,31(Z2):180-183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三总复习阶段,既要帮助学生重现、归类、整理已学化学知识,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要带领学生摸索、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强化学科思想、训练思维,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无机化学6s~2惰性电子对效应教学过程中,提出"理论性、直观性和规律性"教学三原则,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该概念,成功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分散、学习难度大与学生理解力间存在的差距。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一新生感受到大学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姚拥军 《化学教育》2005,26(6):55-56,59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化学基本概念,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学习有机物有关知识时,同系物及通式是一个重要概念,烷烃、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等的通式在教材中只是直接给出,没有推导过程。而同系物通式的推导,既能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又能训练表达规律的技能,同时能深刻理解通式的内涵。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编制针对性练习,来充实、丰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者可使学习概念赋予“新意”,  相似文献   

7.
许亚柏 《化学教育》1996,17(11):21-24
教师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科学的兴趣。下面我仅就学生在学习硅酸、胶体和物质结构知识以后,用实验的方法与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共同研讨《由溶液中析出硅酸》问题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罗功举 《化学教育》2005,26(5):26-28
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帮助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搞好习题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怀乐 《化学教育》1990,11(5):30-33
一般说来,一个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要看他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一方面要承认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没有把知识通过运用加以训练,达到具有熟练技巧钓程度,仅靠知识本身的能动性,是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笔者就如何将知识经反复运用形成技巧的几种做法,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0.
陈德广 《化学教育》1995,16(11):14-16
简答题现已被考试说明固定下来,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取得了重要地位。简答题除文字表述外还涉及到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去准确表述化学原理、化学变化等方面的问题。这种题型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有关这类题型的解题能力训练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就简答题的答题要求和平时训练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有力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直接观察物质的变化,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获得比较熟练的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豪杰 《化学教育》2021,42(9):28-34
针对学生在学习“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普遍存在的“机械记忆解题步骤、怠于探求问题背后深层原因、将化学问题沦为单纯的数学计算”等倾向问题,采用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深度思维,促使学生将已有知识链条化、结构化,同时将内在的思维链条外化,逐步搭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型,以此促进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在初步建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中含杂质物质质量的计算”的具体问题再次建模,逐步形成“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类问题的解决图式。调查数据表明,经过思维建模及其应用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发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精髓,同时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与课程内容广泛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秀萍 《大学化学》2011,26(6):76-78
指出电位分析法计算溶液pH习题和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注重"理论+实验+习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加强习题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袁青云 《化学教育》2010,31(3):42-42
化学研究性学习,从广义来说,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而获得结论。它贯穿于化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狭义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应用有关化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周鑫荣 《化学教育》2010,31(1):44-45
试卷讲评对学生己学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理解的作用。上好讲评课,对纠正错误、巩固基础知识、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特殊的意义,为此提出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十忌十宜。  相似文献   

17.
意义建构是概念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概念教学中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较深刻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属性出发,分析了它在教学中应建构的意义,并从概念的科学研究角度进入新课程学习,以分类概念学习原理为构建概念的教学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设计教学过程,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晓英 《化学教育》1996,17(7):16-17
概念是推理的依据,是理解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化学概念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为了提高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几年来我采用了以“直观形成,要点领会,特征区别,反例理解,训练掌握”等五种方法来进行,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媛 《化学教育》1996,17(7):13-15
生活在一个高生活节奏的环境里,人们随时都要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不断地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人们必备的一种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及探索性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法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0.
初中的学生们,对任何知识经过学习理解後,是都需要记忆的。在凱洛夫著教育学中曾提到:“学生必须这样牢实地记住那些为了进一步瞭解各项学科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使它们完全不致被学生忘却,而要成为永久不可磨灭的东西”(200页)。同书又说:“教师在完全确定题目并着手解释题目以前,从已学的东西里引起学生记忆中与本题有联系的、并能作为理解题目内容的根据的那些观念和概念”(133页)。这里明确的指出了记忆已学知识,成为永久不可磨灭的东西的目的,是为了各科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