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孙小玲  吴毓林 《化学学报》1997,55(6):600-604
我们在合成鞘氨醇3时,成功地分离到一对环亚硫酸酯1由于硫原子手性形成的非对映异构体,通过氢核磁共振谱分析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们手性硫原子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合成鞘氨醇3时,成功地分离到一对环亚硫酸酯1由于硫原子手性形成的非对映异构体,通过氢核磁共振谱分析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们手性硫原子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3.
Calicheamicine: 一类具有强抗癌活性的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licheamicin由小单孢菌产生在为筛选DNA损伤抗肿瘤剂的发酵产品中发现,分离和表征了七个有关化合物, 用NMR和降解研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凝胶电泳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具有催化、传输、运动、防御和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其分离、纯化和表征对理解和利用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凝胶电泳是蛋白质测定占应用最广泛和最强有力的工具。本文讨论凝胶电圾其在蛋白质分析方面的新进展。首先介绍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然后讨论蛋白质试样制备方法,最后评述各种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及其在蛋白质人离,纯化和表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3',5'/2',5'-连结的二和三腺苷酸甲基膦酸酯的合成,分离了它们的非对映立体异构体.用紫外,核硝氢谱和磷谱证实了它们的结构,用NOE研究了每个立体异构体中磷的构型,并讨论了合成中立体专一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卤代乙酸及其结构相近化合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福玉  吴惠芳  罗毅 《色谱》1996,14(2):134-136
氟、氯、溴等卤代乙酸是结构非常相近的离子型化合物,对它们的分离测定比较困难。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碱性或酸性缓冲液条件下可将它们分离。在酸性缓冲液条件下,可提高有机酸分离的选择性。较低的操作电压有利于提高阴离子的分离度,而改变温度对分离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用N2吹扫-冷凝方法分离、收集珍酒、茅台酒的前香。收集液经过感官评定,确认为珍酒、茅台酒的前香。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研究它们的化学组成。鉴定了12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8.
王琼芬  张兴龙  毛志翔 《色谱》1987,5(5):303-305
对氨基苯甲酸酯有局部麻醉作用。有关这类化合物色谱分析的报道不多。本实验通过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一系列液相色谱行为的研究,初步探索了这类化合物的色谱参数与它们结构间的相关性和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9.
吡嗪双甾体的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伟生 《有机化学》2000,20(1):11-21
吡嗪双甾体,包括从海洋寄生虫Cephalodiscusglichristi体内分离得到Cephalostatins和从海洋生物Ritterellatokioka体内分离得到的Ritterazines以及它们的人工合成类似物,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甾体-生物碱杂化体,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而且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自从1988年,第一个吡嗪双甾体cephalostation1被报道后,至今许多新的天然的或非天然的吡嗪双甾体出现在各种科学期刊中。本文重点综述了1988年至1998年期间有关吡嗪双甾体结构与合成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袁文辉  叶振华  陈繁忠 《色谱》1999,17(5):415-419
连续旋转环状色谱用数学模型模拟时,模拟结果的精确度和所采用参数的“灵敏”程度有关。为此,探讨了相平衡常数、相间传质系数、弥散返混系数等对色谱峰质量浓度最高点位置角度(保留值)、分离度、峰宽和产率等参数的灵敏度并对它们逐一进行了分析。认为相平衡关系对分离效果最为敏感。筛选吸附量大、选择性好的吸附剂是改进操作效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蛹草拟青霉发酵液中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和平  胡丰林  宋社吾  樊美珍 《色谱》2005,23(4):435-435
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真菌。随着蛹虫草及其无性型的人工培养较成功,近年来有关该菌的活性成分研究变得十分活跃。本文采用柱色谱法对初分离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最终从该菌代谢产物的酯相组分中分离纯化出两个纯度高于95%的单一化学组分,并经过进一步的药理实验证实了它们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龚健 《色谱》1986,4(4):222-224
用高分辨的液晶毛细管柱分离二甲苯、氯甲苯及甲酚异构体,已有文献报道。我们在进行有关催化剂反应性能的评价时,这些异构体的定量分析就非常重要。由于其异构体性质相似,沸点相近,加上随催化剂及其反应条件不同,它们的含量变化较大,因此,我们曾用不同填充柱色谱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中固定相的选择是决定色谱分离效果的关键性问题,迄今尚缺乏完整的理论指导。9-取代基咔唑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导性能,近来已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但有关这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导,因此在固定相的选择上缺乏借鉴。本文在分离咔唑系列化合物过程中,按照它们的色谱行为,探讨了这些分子的特性,并据此顺利地选出了能达到预期分离效果的色谱柱。  相似文献   

14.
土贝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IV: 土贝母苷乙, 丙, 丁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n]Franquet)鳞茎中分离到三个土贝母苷乙, 丙, 丁. 用光谱分析和化学降解鉴定了它们的结构, 土贝母乙, 丙是二个新的大环三萜皂苷, 土贝母丁是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3β, β-18, 20, 26-五羟-(20S)-达马-24-烯, 是从植物假贝母中分离到的仅有四环三萜.  相似文献   

15.
纪建国  张德仪  江军  叶蕴华  邢其毅 《化学学报》2001,59(10):1740-1744
HOBt,HOSu,HOOBt是多肽合成中常用的试剂,它们常被用作羧基活化试剂和消旋抑制剂。首次发现HOBt,HOSu,HOOBt在碱的存在下可与氯代烷烃溶剂发生反应,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和对多肽合成的影响。发现反应的产率与碱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物等因素有关,碱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产率越高,HOBt较易反应,HOSu较为稳定,二氯甲烷易生成双取代产物,1,2-二氯乙烷易生成单代产物,所有产物均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共合成8个经合物并通过光谱鉴定。虽然在模型二肽BocAlaPheOCH3合成反应中检测到少量副产物的产生,但二肽的产率>82%。  相似文献   

16.
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液相色谱固定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德  王宇锦 《分析化学》1993,21(7):850-856
本文介绍了各类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的液相色谱填料,并对它们在生物大分子分离及制备中的性能、基本特征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罂栗花粉中水溶性肽的分离纯化、序列测定和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家喜  金声 《化学学报》1995,53(8):822-827
从罂栗花粉中分离得到含21, 17, 13和16个氨基酸残基的四种肽PSPP1~4, 测定了它们的序列。用固相法合成了PSPP2~4, 经HPLC和电泳法对比, 确定了分离肽的一级结构。用FT-IR、CD谱初步讨论了它们在固态和溶液中的二级结构。通过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等生理活性测定方法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促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8.
 使用体积排阻色谱 (SEC)柱和胶束流动相成功地分离了一些小分子化合物 ,给出了分离模型。这种分离方式是基于胶束和水相在色谱过程中的不同迁移以及溶质在胶束和水相间的不同分配而实现的 ,其分离的机制与胶束电动色谱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MEKC)十分相似。理论处理的结果表明 ,溶质的保留体积与胶束浓度有关 ;通过溶质的保留体积可得到溶质在胶束和水相间的分配系数。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 SEC柱分离了一些脂肪醇 ,验证了这一理论模型 ,测定了它们的分配系数 ,结果表明两种柱测得的小分子醇在胶束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具有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从罂栗花粉中分离得到含21, 17, 13和16个氨基酸残基的四种肽PSPP1~4, 测定了它们的序列。用固相法合成了PSPP2~4, 经HPLC和电泳法对比, 确定了分离肽的一级结构。用FT-IR、CD谱初步讨论了它们在固态和溶液中的二级结构。通过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等生理活性测定方法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促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0.
EDTA和乙酸铵存在下钆和铕的分离因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钆和铕的分离因数。结果表明,当只有EDTA存在时,钆和铕的分离因数为1.30,而当加入适量的弱酸盐乙酸铵后,它们的分离因数可增大到1.51。另外,温度对钆、铕的分离因数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