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乖凤 《化学研究》2013,(3):315-321
综述了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目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优缺点;指出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燃煤烟气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其中活性焦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投入小、成本低、效益好的应用新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工业锅炉数量多,且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和工业区,对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大。新修订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了在用和新建燃煤锅炉的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其中,汞及其化合物限值为0.05mg/m3,测定方法标准采用的是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锅炉使用企业应按  相似文献   

3.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周怀春教授领导研发的670t/h燃煤锅炉炉内三维温度场实时监测技术13前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在大型电站锅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据介绍,该技术通过对火焰辐射图像的处理,得到炉内三维温度分布;三维温度场刷新一次的时间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供燃煤炉前低温干馏系统中硫的脱除和转化的工业设计依据,采用自制的程序升温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燃煤炉前低温干馏的工况下考察了热解温度及Ca/S原子比对热解产物中硫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aO的存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循环灰具有明显的固硫作用,在480℃~640℃、煤热解气、液产物中60%~70%的硫以CaS的形式固定在灰中。相同热解温度下,固硫作用随着Ca/S原子比的提高而增加,焦油收率和焦油中硫含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用于流化床燃烧脱硫的石灰石的反应活性评价和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用于燃煤流化床燃烧脱硫的脱硫剂石灰石的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易于进行数学处理的石灰石硫盐化模型,得出了评价石灰石反应活性的两个指标-最大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常数。研究方法除采用了传统的热天平法和鼓泡流化床外,还根据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特点,发展了提出了湍流床法和石英棉法,并进行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对不同反应活性温度技术进行了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6.
燃煤锅炉空气分级燃烧降低NOx排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降低燃煤电站锅炉的NOx排放量,在阐述空气分级配风方法降低NOx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应用CFD计算软件FLUENT 6.0,对一台330?MW电站锅炉采用空气分级配风方式,对其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冷态、热态的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NOx排放的测试数据与模拟数据。结果表明,旋流燃烧器对冲布置的锅炉炉内空气呈对称分布,炉内温度沿炉膛高度先升高,然后又略有降低。炉内燃烧区温度最高,O.2体积分数最低,NOx密度最高,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温度和NOx密度逐渐降低。对现有锅炉在不进行结构改造和不增加设备投资情况下,通过对某些燃烧器功能的适当调整,运用空气分级技术达到了降低NOx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燃煤发电机组烟尘排放浓度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未来全国超过4 600个燃煤发电机组都将面临烟尘排放的监测问题。过去监测的不是排放量,而是过程值。"虽然上马了很多脱硫脱硝设备,但是煤电尾气排放中仍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的细粒子,矿物质气溶胶,以及少量的无机碳、有机碳等细颗粒物。目前,我国煤电企业大都采用湿式电除尘法对燃煤污染物进行终端治理,这已得到环保部的认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牟玉静更为关注的是湿法除尘对煤电烟尘监测带来的问题。"无论是振荡天平法、β射线法,还  相似文献   

8.
煤中氟化物分布与赋存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氟是煤中微量有害元素之一 ,烟煤中含量一般为 1 0 0~ 30 0 μg g[1 ] 。煤在燃烧时 ,煤中的氟化物将发生分解 ,大部分以HF、SiF4等气态污染物形式排入大气 ,不仅严重腐蚀锅炉和烟气净化设备 ,而且造成大气氟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 4] 。燃煤污染物中 ,氟化物对动、植物的危害严重 ,给农牧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4,5]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大国 ,煤的主要利用形式是燃烧。燃煤引起的氟排放是大气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我国已将煤烟型大气氟污染列入气体检测对象 ,并制定了排放标准。因此 ,对煤中氟的赋存特性、燃…  相似文献   

9.
气相添加物对兖州煤燃前预脱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 2 1世纪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 ,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 ,由直接燃烧而引起的SO2 污染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 ,煤炭消费量的不断攀升 ,即使煤中含硫量不增加 (事实上 ,原煤的含硫量随开采深度而逐步增高 ) ,按现有脱硫技术 ,到 2 0 10年SO2 的排放量仍将增加6 0 0万吨 ,远超出“中国 2 1世纪议程”的要求。目前 ,现行的降低燃煤硫污染的技术主要有燃前洗煤、燃烧过程中喷洒固硫剂及燃烧后烟道气脱硫。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燃硫的污染 ,但每种技术本身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几年来 ,为了实…  相似文献   

10.
高效一体化脱硫脱硝催化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热电厂燃煤锅炉排放的烟道气中含有 SO2、 NO等有害气体 ,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已毋庸置疑 .因此国内外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消除 SO2和 NO的研究 .NO的消除 (deNO_x)已开发成功用 NH3为还原剂的选择催化还原过程 (简称 SCR过程 ),在德日等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消除 SO2(deSO_x)工业上采用石灰乳喷射吸收法 .现在国外兴起所谓 deSO_x- deNO_x一体化方案 ,实际上它只是 deSO_x过程和 deNO_x过程的简单组合 .例如石灰乳吸收法和 SCRdeNO_x法的组合, SCRdeNO_x和…  相似文献   

11.
煤中痕量元素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迁移行为与富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市某电厂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的原煤及燃烧产物底灰、飞灰、细飞灰(≤50 μm)进行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Be、Zn、Hg、V、Cr、Mn、Co、Ni、Cu、As、Se、Cd、Pb 13种痕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行为,揭示了痕量元素在CFB锅炉中的分配、富集特性。结果表明,CFB锅炉中,较低的炉温对于痕量元素的迁移富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相对富集系数得知,Be、V、Co、Se在底灰中耗散,在飞灰中富集,Zn、Mn倾向于在底灰中富集,元素Cd、Pb、Ni、Cu挥发性较强,在底灰和飞灰中均是耗散。As受钙氧化物影响,挥发性表现并不明显。Hg在底灰和飞灰中相对富集系数均很低,表明Hg在整个燃烧过程中以气态形式排放;Hg、As、Se、V、Cr、Mn、Co、Ni、Cu、Zn、Pb均有向小颗粒物中富集的趋势。根据相对富集系数以及研究的13种元素在低温CFB锅炉中的迁移行为,将这些元素分为三类:A类(ER<0.1),主要是以气态形式排放元素Hg;B类(0.1R≤0.85),较易挥发元素As、Be、Ni、Cu、Se、Cd、Pb、Co、V;C类(ER>0.85),主要残留在固体产物中元素Zn、Mn、Cr。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纳米碳酸钙和纳米添加剂在促进燃煤脱硫中的特性,在ZCS-1智能测硫仪中进行纳米碳酸钙脱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炉温900℃、钙硫比为2的条件下,脱硫效率高达90%;1 150℃时达到50%以上。三种纳米碳酸钙的脱硫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碳酸钙。研究还表明,粒径越小,脱硫效果越好;不同煤种对脱硫效率有较大影响,主要和煤中硫分的含量和硫的分布形态有关;温度是决定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900℃下效果最好,超过1 100℃后效果明显下降。SEM和BET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促进脱硫主要是由于其较为丰富的孔隙结构。添加纳米Al2O3和纳米ZnO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纳米碳酸钙脱硫。其中,纳米Al2O3的效果较好,1 150℃能使脱硫效率提高20%左右,达到62%以上。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三嗪类除草剂生产企业废气污染整改经验,总结了其废气污染特点,通过淘汰敞口结晶槽,改用密闭的多功能刮料器作为结晶设备,有效控制了结晶过程异丙醇、甲硫醇等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高浓度工艺废气经水吸收、除尘预处理后经"水吸收+蓄热式焚烧炉+碱吸收"处理后达标排放,低浓度无组织废气经水吸收预处理后作为助燃气接入燃煤锅炉进行处理。工程实际运行效果良好,改造后企业废气扰民投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水中的酚酞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及锅炉用水中酚酞碱度的分析方法。以间硝基苯酚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吸光度与酚酞碱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测定波长、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选择,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检出限为0.004 5 mmol/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0%~0.70%(n=9),加标回收率为97.0%~99.0%。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受样品颜色,浑浊度等的影响小,适合工业及锅炉用水酚酞碱度的测定,尤其适用于低酚酞碱度水样。  相似文献   

15.
以三个燃烧福建无烟煤的商业CFB锅炉电厂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飞灰的粒径和含碳量分布;观察并区分了飞灰中煤炭、烟怠、半焦和灰渣等颗粒的表面形貌;测定了飞灰炭的反应活性并与入炉煤作比较;并研究了飞灰炭的来源。结果表明,采用单级分离装置的CFB锅炉,粒径在0.0385mm~0.0500mm的飞灰质量最多,未燃炭份额也最高;而采用双级分离装置的CFB锅炉,飞灰质量分布和飞灰炭份额的峰值则出现在粒径为0.0500mm~0.0750mm处。飞灰主要由三种形貌的颗粒组成,颗粒状的未燃炭、絮团状的灰渣、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焦。与入炉煤相比,飞灰炭的反应活性较高,主要来源于入炉煤中的细粉和燃烧早期因破碎和磨蚀而产生的、来不及在炉膛中燃尽的细小含炭颗粒。入炉煤中易破碎、反应性较高的亮煤是构成电厂CFB锅炉飞灰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410t/h煤粉锅炉的汞排放及其NID系统除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配备有NID系统的410t/h燃煤电站锅炉的煤、底渣、飞灰进行取样,测定了样品中汞的含量。采用Ontario Hydro方法测定了NID前和ESP后烟气中汞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汞主要以飞灰形式排放,占总汞量的90%,烟气汞占10%。NID前和ESP后的烟气中,汞的浓度分别为21.3μg/m3~22.4μg/m3和1.93μg/m3~3.67μg/m3,说明该NID系统对烟气中汞具有相当高的脱除效率,达到83.6%~90.9%。对汞的化学形态研究表明,NID前烟气汞主要以Hg2+形式存在,占气态汞量的67%;ESP后烟气中Hg2+占气态汞量的71.8%~85.1%,Hg0的含量为零,说明烟气中Hg0在NID系统中经历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后,被氧化成Hg2+并吸附脱除。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国环保署颁布的吸附剂吸附汞采样方法30B(USEPA 40 CFR Part 60 30B)采集燃煤烟气中汞。选择一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进行现场采样,吸附剂吸附烟囱处烟气中的汞、入炉煤样、锅炉底灰、静电除尘器飞灰等样品同时采集。对该机组中汞质量平衡率进行衡算,通过汞质量平衡率说明了汞采样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评价了汞在飞灰、底灰和烟气中的分布,循环流化床锅炉底灰中对脱汞的贡献率仅0.55%,飞灰脱除汞的效率高达83.37%,剩余的16.08%的汞排放入大气环境,表明循环流化床机组是有效控制汞的清洁煤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18.
燃煤脱硫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较成熟的燃煤烟气脱硫技术及其使用情况,同时对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以促进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煤粉锅炉NOX排放特性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电站煤粉锅炉NOx生成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锅炉负荷、过量空气系数、热风温度、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燃烧器配风形式、煤种等与NOx生成的关系,并就降低NOx的措施与锅炉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电站煤粉锅炉在不影响锅炉燃烧效率的前提下,进行低NOx优化运行的方法,通过燃烧调整来达到控制NOx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煤在足够高温度下,停留时间越长,分子结构的晶格化程度越高,因而反应活性越低,同时真比重也越大的原理,采用重液将一种链条锅炉飞灰中的残炭颗粒富集并按不同真比重分开。各比重组颗粒表面积测定结果符合不同燃尽度灰比表面积变化规律;小流化床燃烧实验证明随真比重增大,残炭颗粒本征反应活性降低。说明真比重分离法对于判断飞灰残炭颗料的形成和再燃特性很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