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u(Ⅱ)与α-氨基肟配体PnAO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及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宽  张渊明  古宗信  陈荣悌 《化学学报》1994,52(10):1017-1021
用pH法测定了PnAO的质子化常数及Cu(Ⅱ)-PnAO,Cu(Ⅱ)-5-R-Phen-PnAO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用直接量热法测定了PnAO的质子化热及Cu(Ⅱ)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热.Cu(Ⅱ)三元配合物体系与5-R-Phen的质子化体系之间存在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并对取代基效应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PH滴定法测得KNO3水溶液中邻苯二酚-3,6-二甲撑亚氨基二乙酸(CBMIDA, H6L)的六级酸解离常数及CBMIDA的镁(II)、钙(II)、锶(II)、钡(II)、镍(II)、锌(II)、钴(II)、镉(II)、锰(II)、铜(II)、铁(II)、钍(IV)和铀酰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及配合物的质子化常数. 讨论了CBMIDA的逐级酸离解的动态平衡机理以及金属离子与CBMIDA形成的各种配合物的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3.
陈荣悌  林华宽 《化学学报》1988,46(8):808-811
报道了铜(II)-乙酰甘氨酸-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体系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以研究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稳定性. 为认识生物体内所进行的生化反应的实质、用pH法测定了铜(II)-乙酰甘氨酸-α-氨基酸的竞争三元配合物的络合物生成常数.此处应用的α-氨基酸为L-脯氨酸, D,L-α-氨基异丁酸, L-异亮氨酸, L-缬氨酸,甘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 结果发现, 三元混配合物的稳定性与α-氨基酸的碱性强度间以及与原来的二元络合物间存在有线性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自弘 《大学化学》1992,7(2):41-42
从文献移植了pH法测定甘氨酸合镍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实验。并基于甘氨酸的质子合能力并不小,甘氨酸合镍的总稳定常数并不很大的考虑作如下改进:在满定体系中不外加强酸,把甘氨酸处理为只有一级离解平衡;用标准NaOH溶液作滴定剂。数据处理以半整数法和逐步逼近法联用进行。改进后,操作较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大学化学》2021,36(8)
通过实验探讨摩尔比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铜配合物组成与稳定常数的可行性。实验测得磺基水杨酸铜在p H为5时络合比为1,绝对稳定常数lg K (28) 9.63,与理论值9.52接近,表明本文设计的摩尔比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铜组成与稳定常数的实验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6.
用差示脉冲极谱法研究了以琥珀酸(Succ)作为第一配体,草酸(OX)为第二配体与镉(Ⅱ)形成的混配三元配合物,计算表明,有3个三元配合物形成。在20±0.2℃时测得的稳定常数分别为:[Cd(OX)(Succ)]~(2-),Igβ_(11)=4.68;[Cd(OX)_2(Succ)]~(4-)、Igβ_(21)=5.75;[Cd(OX)(Succ)]~(4-),Igβ_(12)=5.68;在35±0.2℃结果为Igβ′_(11)=4.61,Igβ′_(21)=5.74,Igβ′_(12)=5.67,也求得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混合常数K_((?))和稳定化常数K_((?))的对数值均大于零,说明三元配合物[Cd(OX)(Succ)]比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  相似文献   

7.
徐息良  黄仲贤 《化学学报》1986,44(10):1005-1010
本文报道了L-苏氨酸同Cu(II),Zn(II),Fe(II),Mn(II),Ca(II),Mg(II),Ni(II),Cd(II)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的pH电位法研究.电位滴定数据是使用MINIQUAD和ESTA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在每个体系中确定了最佳配合物粒子模型,并测定了在生理条件下(温度为37±0.1℃离子强度为150mmol.dm^-3NaCl)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铜配合物中Cu,Thr.His混配配合物是与Cu(His)~2^-同样重要的配合物,因此需要重新计算在血浆中铜在这些配合物中的分布.虽然苏氨酸可以看作为三齿配位体,但本工作的结果并无证据支持羟基参与配位,然而在Cd-The-His体系中,Cd.Thr.His同它的1:2母体二元配合物相比表现了显著的稳定性,这可能显示了不同的配位状况.但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铅离子选择电极在配体过量的条件下对游离铅离子的响应灵敏度很高,应用这种电极已测定了铅-氟配合物的各级稳定常数,本文继续研究了铅电极测定铅-氯,铅-溴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并在数据处理上将经典的逐级外推法与徐光宪的对数作图法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各级稳定常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在配合反应体系中,当某一物种不能获得它单独存在时的吸收光谱,即得不到它的摩尔吸光系数时,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往往比较困难,有时甚至难以解决。Al-ECR即属于这样的体系,众多通用的饱和法不能使用。我们采用过Ingmen的方法亦未能得出合理的结果(时常出现负值)。我们曾报道利用等色点特性求取三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利用溶液不同pH时等色点的特性,测定了Al-ECR体系的稳定常数,方法简便,所得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在三种不同稀土离子(镧La~(3+)、钬Ho~(3+)和镱Yb~(3+)的水溶液中甘氨酰-缬氨酸的~1H和~(13)C稀土诱导位移。计算了Ho、Yb与甘氨酰-缬氨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稀土与该配体的配位作用及对配合物构象进行研究,发现配位后的甘氨酰-缬氨酸以一种空间位阻较小的伸展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黄原酸基)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其中二(乙基黄原酸基)钴(Ⅱ)对碘离子有高的选择性, 且电极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 其选择次序是: I^->SCN^->NO2^->Br^->ClO4^->SO4^2^->NO3^->Cl^-, 采用交流阻抗和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 并将电极用于药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凤  林祥钦  崔华 《化学学报》2002,60(2):281-286
运用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PRECL)手段发现Ru(bpy)^2^+~3-C2O^2^-~4-PtE体系在预氧化的多晶铂电极上存在两个发光通道,这两个通道分别位于1.22V和1.44V处,对影响两发光通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几种经过不同预处理方式(直接抛光、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的电极以及S吸附电极)以及体系中不同C2O^2^-~4浓度,pH,溶解氧和溶解二氧化碳对两PRECL峰形、峰强度的影响。提出第二个ECL发光峰的机制为C2O^2^-~4直接电极氧化产物CO^-^.~2(或C2O^-^.~4)的催化发光。  相似文献   

13.
李建中  章竹君 《化学学报》1994,52(10):1022-1027
本文研究了7-碘-8-羟基喹啉-5-磺酸及8-羟基喹啉-5- 磺酸同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在水溶液中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所表现出来的室温磷光特性. 制作了测定Al^3^+,Ga^3^+,In^3^+,Zr^4^+和Hf^4^+等金属离子的室温磷光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增稳的室温磷光对湿气不敏感,选择性高, 可用于发展一类新型的金属离子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A new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antalum in sulfuric acid and hydrofluoric acid media is described. EMF's were monitored with a double-junction reference electrode and a flurortantalate ion selective indicator electrode made in this laboratory previously. Five titrants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the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CPC, BDTAC and TPA yield the highest precision and largest potentiometric breaks, then rank CETAB and Hyamine 1622 in turn. CPC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atisfactory owing to the most sharp end-point break yielded when 10^-^4M of Ta is titrated with it. The concentration of H2SO4 suitable for the titration is 0.18 to 1.8M and that of HF is 0.23 to 1.7M.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a content in the range of 0.5 to 150 mg with a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15% (9 results) for 20 mg of Ta. HCl, H3PO4, tartaric acid and (NH4)2C2O4 as wellas a large amount of Fe^3^+, Ni^2^+, Cr^3^+, WO2^-^4, Zr^4^+, La^3^+, Al^3^+, MoO2^-^4 and Nb^5^+ do not interfere, while ClO^-^4, H2O2 and BF^-^4 must be avoided. The method has been found to be very usefu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a in steels and crystalline lithium tantalate.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comparable methods. This method is very simple and provides a fast determi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薄层伏安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在EtCl~2中OH^-存在下四苯基卟啉合钴(TPP)Co^11的电极氧化反应。在低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与OH^-生成一配位的配合物(TPP)Co^11(OH)^-, 此配合物不可逆地被氧化为(TPP)Co^111(OH)^-, 氧化峰电位负移到0.53V。而卟啉环第一步氧化电位也负移到0.88V。在高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OH)^-氧化生成(TPP)Ca^111(OH)~2^2-,氧化电位随OH^-浓度增加向负移。卟啉环第一步和第二步氧化电位分别负移到0.57V和1.07V。同时观察到第二步氧化伴随后行化学反应, 产物氧化电位在1.32V。测定了(TPP)Co^11(OH)^-, (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各级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提出一个在OH^-滴定过程中(TPP)Co的各步配位反应及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茜素S电极的研制和应用。比较了季铵盐、季鏻盐、碱性染料和邻二氮菲金属配合盐作为活性物质、各种介体溶剂以及活性物质在膜相中的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制成的PVC膜型电极对茜素S在2×10~(-4)~5×10~(-7)M浓度范围内呈Nernstian响应,检测下限为2×10~(-7)M。测定了一些阴离子的选择系数,ClO_4~-,CNS~-,I~-以及能与茜素S配合的金属离子有明显干扰。报道了以茜素S电极为指示电极,用EDTA和茜素S为滴定剂滴定钪和稀土的情况。以茜素8电位滴定钪及钴-钐合金中的钐,都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单核、对称双核钌配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  蒋雄  巢晖  叶保辉  计亮年 《化学学报》2000,58(7):825-830
利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电容测定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2,2'-联吡啶(bpy)和桥联配体1,4-二(2-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苯(DIPB)配位而成的单核钌配合物[Rul:Ru(bpy)~2(DIPB)(ClO~4)~2]和对称双核钌配合物[Ru2:(bpy)~2Ru(DIPB)Ru(bpy)~2(ClO~4)~4]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0.1mol/L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的乙腈溶液中,这两种配合物的中心钌离子在铂电极上均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而配体2,2'-联吡啶则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单核Ru1和双核Ru2所对应的各组氧化还原峰分别符合可逆的单电子和二电子传递反应过程的特征,所对应的条件电位(FormalPotential)Ru2较ru1有轻微正移。Ru1和Ru2所对应的配位阳孩子的扩散系数分别为9.93×10^-^6cm^2/s和3.50×10^-^6cm^2/s。在循环交流法和微分电容法确定的时间量程内,两中心钌离子在桥联配体间的电子传递过程较它与电极间的慢。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下LaAlO3 : Eu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英芳  杨频  潘大丰 《化学学报》1997,55(9):872-879
本文基于双层点电荷配位场(DSCPCF)模型, 计算分析了77K, 300K和500K温度下Eu^3^+离子在LaAlO3中的配位场微扰能级及其光谱行为, 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Eu^3^+点的对称性发生变化(D3→Oh), 而使计算参数的取值有微小差别, 计算得到的配位场参数也有规律性的变化, 尤其是500K时B0^2值变号, 使计算的DSCPCF能级次序稍不同于其它两个温度。  相似文献   

19.
陈曦  贾丽  佐藤昌宪 《化学学报》1998,56(3):238-243
研究了碱性溶液中甲醇-联吡啶钌(II)[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在玻碳电极上甲醇于+1.28V(vs.Ag/AgCl)处被氧化为甲氧基离子(CH3O.), 该自由基离子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激发态的甲醛(HCHO), 发出波长为545nm的光。另一方面当体系含有少量的Ru(bpy)3^2^+时会得到较强的发光信号, 发光波长为608nm, 该发光起因于在甲醇的氧化电位下, Ru(bpy)3^2^+被氧化成Ru(bpy)3^3^+, CH3O.与Ru(bpy)3^3^+反应, 生成激发态的Ru(bpy)3^2^+而发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KTiOPO4单晶薄片作为离子活性传感膜, 制备了钾离子选择性电极。20℃时, 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2×10^-^5~1.0mol.dm^-^3氯化钾溶液, 平均响应斜率为58mV/-lgak, 对钠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4.0×10^-^4。该电极的优点是电极斜率受酸度变化影响小, 稳定性和重现性好, 寿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