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掺杂La2CuO4的热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氧掺杂的La2CuO4样品从330K经过慢速冷却和快速冷却后其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测量温区为77-300K,在120K以下,两种情况下测得的热导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热导率值相同,在120K附近达到极小,120K以上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经过慢速冷却过程测得的热导值明显低于经过快速冷却过程测得的热导值,分析认为这与两种情况下样品中不同的无序磁散射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硝基苯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波与电化学协同作用降解硝基苯的实验情况。考察了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硝基苯初始浓度、pH值、电解电压等因素对硝基苯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时间增加,硝基苯的降解率升高;温度高于40℃时,硝基苯的降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低于40℃时,硝基苯的降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基苯的降解率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酸性条件有利于硝基苯的降解;硝基苯初始浓度越大降解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计算热物性参数的导热反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作者根据现场测得的、生产过程中钢锭模内部若干点温度变化规律,用有限差分求解导热反问题的方法计算了钢锭模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同时,对同种材料在“通电法测量导热系数”的试验台上进行精确测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计算得到的导热系数落在实验数据分散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根据双探针法(DPM)理论模型,用自行设计的双向自动线性电压扫描器测定了Ar-ICP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子温度Te,包括不同高度(负载线圈以上)9~16.5mm、等离子气流速12—20 l/min和不同功率1—1.5kW。电子温度随高度和流速的增加而下降;随功率的增加而升高。并且对通水情况下的测定做了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92~0.998,方法的标准偏差是1.33%。对所测得的扫描曲线、实验现象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直接应用微机而不用锁定放大器来检测物质的光声信号。本文给出用互功谱技术和多次平均方法所得的一些实验结果。当炭黑和黄色金刚石粉末为试样时,用微机和用锁定放大器所得到的光声信号的相位和幅值都非常吻合。文章还给出了用这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检测一些薄型不透光试样的热扩散率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与用激光导热仪所测得的结果也良好地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实验中的稳定导热条件下的温度时,在选取温度范围内通过反复升温降温的方法,即可迅速准确测得平衡温度,加快了实验速度,减小了实验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7.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5):1282-1287
本文通过实验测试与数值预测结合研究了平纹、斜纹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传热性能。实验方面,采用基于电加热膜加热的稳态"三明治"结构进行测试,得到了材料厚度与面内方向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模拟方面,观测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重构建立了代表性单胞模型,在三维方向分别模拟其一维稳态导热过程来预测材料不同方向的导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厚度与面内方向导热系数均随材料热面温度升高而近似线性增大,面内方向导热系数约为厚度方向的2.8倍,因密度相近,平纹、斜纹机织结构材料各主轴方向导热系数偏差小于10%。数值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并对引起实验与数值结果偏差的来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尺寸效应和晶界效应的影响,纳米薄膜在导电和导热方面呈现出与体材料不同的性质.本文实验研究了不同厚度(20~54 nm)金薄膜在不同温度(100~340 K)的导电、导热性质.测量结果显示,薄膜的电导率和热导率比体材料小,洛伦兹数比体材料大,Wiedemann-Franz定律不再成立.随着厚度增加,薄膜的电导率,热导率和电阻温度系数都增加.薄膜热导率随温度变化趋势与体材料相反,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趋势与体材料相同,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薄膜没有体材料对温度变化敏感,导致电阻温度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打开风扇因此侧面散热是平板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这种强制对流条件,根据传热理论得到合理的强制换热系数,研究了系统的侧面散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加热盘的侧面散热,样品盘和散热盘侧面的散热对实验结果影响更大,这种影响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并不敏感。如果采用自然对流条件进行模拟,散热盘的稳定温度值比实验值高出约17℃。虽然这种偏差会随着室温的升高而减小,但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以R134a为工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采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对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对R134a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COP和引射比的影响,并与传统制冷循环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几何尺寸的引射器,系统COP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冷凝温度为40℃时,蒸发温度为1℃时,使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时系统的COP要比传统蒸汽压缩循环的COP高22.7%,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在较低的冷凝温度下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顾恩东  朱拓  史爱敏  刘周忆 《光子学报》2008,37(12):2493-2498
根据Arrhenius方程与自由基发光理论,推导出自由基光子辐射强度与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方程,给出了方程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与测量方法.用MPL-A多参量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得不同温度时对应的自由基光子辐射强度,并用方程对实验值进行拟合.通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了导致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说明用此方程描述自由基光子辐射强度与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傅里叶稳态法,采用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法对样品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定.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当样品的传导面积与非传导面积的比值越大时,实验测得的导热系数更加接近样品导热系数的实际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加局域轨道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研究了ZrH2的结构与弹性性质。结果表明:在基态条件下,ZrH2的晶格常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及其它理论值相当吻合。在考虑声子作用的前提下,采用准谐德拜模型成功获得了不同条件下(0~50 GPa,0~1 300 K)ZrH2的热容、热膨胀系数和德拜温度等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定压热容预测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逐渐接近佩蒂特-杜隆极限;随压强增加,德拜温度呈增加趋势;随温度增加,德拜温度呈减小趋势;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热膨胀系数的增加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月球表面的热环境,根据月表红外发射率随温度变化以及太阳光反射率随入射方向变化的特点,建立了月表的多温段变反射率辐射计算模型.将该模型与月壤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结合,并考虑日、月相对运动关系,形成了月表温度计算方法.在计算程序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月表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比较了月海与月陆两种月表单元的温度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离子液体[EMIm]Ac及摩尔分数分别为0.8、0.6、0.4和0.2的[EMIm]Ac水溶液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及黏度。实验结果表明:比热容和黏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黏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减小;导热系数受温度影响较小;添加水后,随着水含量的增加即水溶液摩尔分数的减小,比热容增大,相比于纯离子液体,比热容最高增加70%;导热系数最高增加35%;其黏度急剧减小,最高减小82%。本文的研究结果为[EMIm]Ac及其水溶液在吸收式制冷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比了不同温度下强酸处理对碳纳米管(CNT)微结构的影响,并对处理后的CNT添加到熔融棕榈酸(PA)制得的复合物的热物性进行了研究,考察酸处理CNT对复合物热物性的影响。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都较纯PA有所降低。对不同温度下各复合物的导热系数的研究表明在未发生相转变时随温度升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化不明显,而在相变温度附近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有突增现象。无相态转变温度区间,含酸处理碳纳米管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较相同条件下纯PA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可测量任意反射表面的速度干涉仪对LY12铝合金在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的动态屈服与层裂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范围从室温到接近熔化温度.实验结果显示:LY12铝合金的动态屈服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快速下降,当初始温度为847K (比熔化温度低86K) 时,其屈服强度仅为室温下的15%,层裂强度也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296—847K的实验温度范围内,层裂强度损失80%.通过实验结果与模型估算值的比较,发现Zerilli-Armstrong (ZA) 模型可以对LY12铝合金的动态屈服强度与温度的相关性进行较好 关键词: 温度相关性 LY12铝合金 动态屈服强度 层裂强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结合准谐Debye-Grüneisen模型研究了高压下Ni3Al的热力学性质,拟合了Ni3Al的状态方程,计算了不同压强下Ni3Al的弹性模量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七阶Birch-Murnaghan方程拟合的晶格常数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零压下弹性模量、吉布斯自由能、焓、熵、热容和体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在特定压强下,Ni3Al的弹性模量和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焓、熵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预测的德拜温度约为500K,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研究了微尺度下硅锗合金的热导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硅锗合金热导率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显著小于大体积晶体的实验值;并且受边界散射效应的影响,热导率值随硅锗原子百分比的不同发生变化;同时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实验值比较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20.
高压下Ni3Al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结合准谐Debye-Grüneisen模型研究了高压下Ni3Al的热力学性质,拟合了Ni3Al的状态方程,计算了不同压强下Ni3Al的弹性模量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七阶Birch-Murnaghan方程拟合的晶格常数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零压下弹性模量、吉布斯自由能、焓、熵、热容和体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在特定压强下,Ni3Al的弹性模量和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焓、熵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预测的德拜温度约为500K,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