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韩玉超  王均英 《物理通报》2020,(3):66-72,84
隐含条件的挖掘和准确把握,在很多时候对于物理问题的快速解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审题过程中能快速找出隐含条件,并利用隐含条件解题更是在考试过程中准确高效解题的最好方法.本文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Ⅱ卷、Ⅲ卷选择题为例详细分类探讨了物理解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一问题,希望对于学生如何在题目中快速找出隐含条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分析物理过程对解题的作用,包括挖掘隐含条件、了解各物理量的变化、确定物理模型、排除干扰因素找到临界状态和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计算题是中学物理教、学、考的重点.这类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以致掉进出题者设置的陷阱而导致解题错误.解答计算题,需要全面理解、分析题意,发现隐含条件,寻求解题途径,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为帮助同学掌握隐含陷阱的突破方法,现就力学中四道计算题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蒋为民 《物理实验》2004,24(4):23-24
从1999年起,为了配合素质教育,高考物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高科技的题目明显增加,尤其是近两年高考,全国普遍实行3 x模式,这类题目更受命题者的青睐,考生由于受思维、方法、技巧、策略等方面的限制,在解答这类题目时经常陷入误区,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史祥蓉  蒋晓勤  饶伟 《物理与工程》2005,15(4):53-54,60
本文以一个物理题目为例,讨论了简化条件合理性的问题,原题为了便于计算,采用“环倒下的过程中重力矩时时都与磁力矩平衡”的条件,此条件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该过程是匀角速过程,并且该条件实际是不可能严格成立的,本文通过与数值解的比较说明了该简化条件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拿到题目后,先粗后细认真阅读、思考,做到对题目所描述的整个物理情境心中有数,这是审题的基本要求.归纳起来说,审题应遵循的步骤有:1审条件、审目标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一定要弄清已知,未知;并把物理情境中隐含的已知条件也追索出来.这一过程也就是“给我什么条件,要我解决什么问题”的信息摄取过程.如:例1太阳距地球为15×1011米,问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在这一问题中,明白告诉的已知条件是太阳和地球的距离.而隐含的已知条件是光的传播速度,即把光的速度大小3×108米/秒作为已知追索出来.知道了“距离”、…  相似文献   

7.
魏嵋 《物理实验》2004,24(6):20-21
有些题目,题给信息模糊,条件隐蔽或不足,从表面看无从下手,按常规思维又很难直接求解.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据题意转换思维,科学假设,合理虚拟一些条件、状态、情景、过程和模型等,进而使问题便于求解的方法就叫虚拟法.下面就妙用“虚拟法”求解实际物理问题,举例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8.
梁继鲁 《物理实验》2004,24(9):25-26
图象不仅能直观、形象地描述物理概念规律、过程,而且在科学研究中常常先于公式被发现和记录,能鲜明地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图象法在物理学习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同学们运用图象法解题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两类问题:第一类是解题所需要的重要信息,隐含在题目给出的图象中,这就需要根据解题需要,从  相似文献   

9.
刘天齐 《物理与工程》2024,(1):52-56+79
不少大学物理教材将“柔软无弹性轻绳”作为一种经典模型并围绕其理想性提出了一系列的题目,而不同的求解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这本质上是因为这种模型中隐含着加速度奇点,而各解法对加速度奇点的处理不同。为了系统性地解决不同解法之间的分歧,本文首先选取了有关加速度奇点的三个经典物理问题,然后综述了这些题目的若干解法,接着分析其正确性,最后归纳出了有关加速度奇点的物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法,以更准确地处理有关加速度奇点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戎凯 《物理通报》2010,(9):64-65
有一些物理问题,如果从纯数学的角度看,题中的某些条件可能是多余或重复的,但为了使试题具有考试价值,即试题既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又要让大多数学生不至于一筹莫展、毫无下手的余地,这些条件又是必须的,是试题设置所不可或缺的物理条件.下面通过两道高考试题对数学条件与物理条件的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思维训练. 教材对物理实验,一般是操作步骤介绍性的叙述,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教师要善于将隐含在叙述文字中的“思维训练”因素挖掘出来,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诱导他们研讨、探究.  相似文献   

12.
余健 《物理通报》2010,(7):79-79,84
针对一道题目所给已知条件过多而又不自恰的问题,提出一个好的物理题目应当遵循物理过程的因果关系,使给出的已知条件恰如其分,引导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定理定律探讨给定物理过程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光子的动量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量表象中光子的波函数是满足横波条件的矢量函数A(k),由于横波条件的限制,光子量轨道动量自旋动量矩不再具有直接的物理意义,真正有物理意义的是光子的总动量矩,动量矩具有确定值的光子态可分为两类,分别有相反的宇称。  相似文献   

14.
魏嵋 《物理实验》2004,24(10):23-24
有些属于定性研究的物理问题,题目常常给出一些抽象条件,在解题时不易使用且给解题带来一定困难.这时,我们若转换思维,给这些抽象条件在不违背原题意和超出其允许范围的情况下,赋以具体的数值(不带单位),然后对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叫“赋值法”,用此方法往往能使疑难问题获得质的突破,得到迅速解答,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温见明 《物理通报》2012,(7):100-101
以不同形式的二道高考题,对题目中的“多余条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其意图.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12,41(9):624-625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是由原中科院极低温物理开放实验室和中科院物理所部分低温、高压方面的研究组于2000年联合组建而成的,在各种极端实验条件的综合交叉,以及利用这些极端实验条件进行物理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无论是在低温物理、强磁场物理、高压物理,还是极低温技术、强磁场实验技术、高压直至液氦条件实验设备和装置的研制、维护等方面均有很强的实力,是我们国家在极端条件物理研究领域人才最集中、最全面的研究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忠一 《物理通报》2007,(11):37-39
传统的物理习题课教学大多采用低效高耗的“题海战术”,结果害了学生,也苦了教师.怎样才能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既减轻师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益呢?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呢?采用开放型习题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物理开放型习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物理开放型习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许多中专物理教材中,强化了科学方法的教育。但物理课程毕竟是以知识体系的编排为主,科学方法大多只是隐含在其中,这就要求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和提炼物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和传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掌握运用它们。 理想化方法是一种抽象方法,它抓住事物的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可以使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19.
《物理》2011,40(10):692-693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是由原中科院极低温物理开放实验室和中科院物理所部分低温、高压方面的研究组于2000年联合组建而成的,在各种极端实验条件的综合交叉,以及利用这些极端实验条件进行物理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无  相似文献   

20.
杨荣富 《物理通报》2020,(3):101-103
物理高考题目几乎都为原创,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智慧,这些题目的背景大都蕴藏在平常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如果深度挖掘,借助高考题目的问题背景,改编高考试题,深入挖掘高考试题内涵,提高教师改编试题的素养,同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类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斜面滑块模型是高中力学中的经典模型,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滑块模型的试题.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一模型,但也会遇到很多困惑.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通过经典高考题目的改编,围绕3个变式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