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刊主编、著名数学家、控制理论专家关肇直教授,不幸于1982年11月12日病逝。我们撰写此文,以表示我们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关肇直教授生于1919年,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助教、讲师。他在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2.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著名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诞辰七十三周年暨逝世十周年。 关先生是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他生前对我国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在此缅怀他的业绩,激励青年一代科学工作者,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1990年4月12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柯召先生八十岁生日。是年,也是先生执教六十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祝贺他的八十大寿,回顾他几十年来所走过的成功而艰难的路和他为发展祖国的数学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 先生字惠棠,浙江温岭人,1910年4月12日生。1926年毕业于杭州安定中学,同年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15日, 是我们的恩师李国平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我们师从李先生凡数十年,每聆教诲, 获益良多, 春风化雨, 受用终身. 今距李先生仙逝, 又过去了十四年, 先生的音容笑貌与人格魅力仍时时浮现于眼前. 值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敬爱的李老师.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11月15日,是我们的恩师李国平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师从李先生凡数十年,每聆教诲,获益良多,春风化雨,受用终身.今距李先生仙逝,又过去了十四年,先生的音容笑貌与人格魅力仍时时浮现于眼前.值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敬爱的李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在20世纪60年代,中科院数学所创建控制理论室时,大家都知道这是在钱学森的倡议和支持下,由关肇直组建起来的.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学者原先并不十分熟悉,钱学森在"关肇直纪念会"上说:"1955年秋天,……我才第一次遇到了关肇直同志.后来除了在一些会议中见到外,我和关肇直同志接触并不是很多的".注意到当时国内已有许多高校设置了自动化或者自动控制专业,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国防科委的钱学森的倡议和支持会导致数学所的关肇直来组建新的研究室?在中国兴起研究系统控制的过程中,关肇直起了什么作用?在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关肇直.  相似文献   

7.
公元一九九一年九月十九日下午六时十分,敬爱的沈燮昌先生——著名函数逼近专家、北京大学数学系和数学研究所教授,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了.从此数学界失去了一个精英,函数逼近论研究领域失去了一位名家,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燮昌先生一九三四年九月十日生于浙江海宁县.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于一九五二年以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北大学习期间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学毕业又以成异的成绩考入莫斯科数学研究所作研究生,一九六一年获苏联理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执教  相似文献   

8.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建功先生,1991年4月11日已离去我们20年了,20年来,我们一直想念着他,在陈建功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正>关肇直,广东南海人。四七年入党,祖国解放,时在巴黎,立归。终生严治学,育英才;建所创会,蜚声中外。五九年与刘翠娥结婚。翠娥,南京人,亦攻数学;生二女,夫妻爱之弥笃。然,肇直任重积劳,不幸病逝。翠娥遂严教女,勤治学,坚不懈,终获奖,不幸久病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8月16日是中国珠算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珠算协会副会长、中国珠算协会创始人之一、著名珠算学家姜士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姜士贤先生是我父亲华印椿的挚友,共同的理想让他们在一起为中国珠算事业奋斗了几十年,抚今追昔,深切地怀念这位中国珠算界的先贤。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5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在国际上强势登场.认识到其重要性,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先生就在国内大力倡导控制科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关注国际学术动向的关肇直对此深有同感.钱先生和关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对于科学的发展有敏锐深邃的洞察力.在他们的大力倡导和共同努力下,196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控制理论研究室",关先生亲任首届研究室主任.控制理论研究室的成立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开创了新中国的现代控制学科的研究工作.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这个方向对于我国及世界科学的发展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康乃尔大学华裔教授王宪钟先生于1978年6月25日逝世。他的逝世是数学界一大损失。王宪钟先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科学事业,曾于1972、1973和1977年三次回国探亲、讲学。他逝世的噩耗正是在我国科学院和他商洽于1979年回国讲学中传来的,这就使我们尤其感到悲痛。今天我们发表这篇介绍他的生平和工作的短文来纪念他,表示我们对他的哀悼和怀念。王宪钟先生于1918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193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部,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4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得哲学博士,1947—1949年在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任职,1949年,去美国在大学任教,王宪钟先生十分朴实,对人热情诚恳,谦虚平易。王宪钟先生的数学工作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纤  相似文献   

13.
<正>史济怀先生1935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同年9月分配到刚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原名应用数学系)任教,工作至今,已从教57年.史济怀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多复变函数空间理论"研究的数学家,在这一领域耕耘几十年,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学术影响.他于1991年发表在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22日深夜,同事们心中最敬重的朋友,学生们心中最敬爱的导师,孙永生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数学教育家,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奠基者和早期负责人之一杨武之教授诞辰102周年纪念会,6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清华大学老校友丁石孙等数十位专家、学者;杨武之先生的长子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次子杨振平先生夫...  相似文献   

16.
姜立夫先生是现代数学在中国最早而又最富成效的播种者之一。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的数学事业,中国现代数学之所以有今日,是和他数十年的艰辛努力分不开的。本文拟概括介绍立夫先生的业绩,说明他在使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注1,注2)。 姜立夫(1890—1978),原名姜蒋佐,1890年7月4日生于浙江平阳县(今苍南县)。1911年以中美庚款留美,1915年获加州大学理学士学位,191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2月13日是我们敬爱的关肇直老师百年诞辰的日子,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述写本文.我在中科大上学期间受关老师的影响很大.首先,在1959-1962的三年中,关老师为5911年级的同学们讲授高等数学课程中,以深入浅出的授课作风引导我进入了数学王国,使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为我们讲授了严格的数学方法,促使我对高等数学许多分支有了基本的认识,尤其是复变函数论和泛函分析,为我以后学习计算数学专业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关老师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学到了不少力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为我们指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数学研究》2005,8(6):F0003-F0003
2005年10月28日是已故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94岁诞辰。来自中、美、德三国的数十位数学家来到南开大学省身楼,参加一年一度的京津几何工作营,以学术会议的方式纪念这位数学领袖。由南开数学研究所主办的2005年京津几何工作营于10月27日-29日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伟岳以及特邀代表德国科学院院士约斯特(J.Jost)、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项武义参加这次会议。项武义教授还专门做一场题为“几何学在文明中扮演的角色”的“南开名人讲座”,向陈省身先生致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的数学教授龙以明、马力…  相似文献   

19.
陈省身先生离开我们两天了。这两天夜不能寐,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显现眼前。2004年11月17日下午4点半后,我下了微分几何课,在数学楼二楼电梯前遇见先生。“陈先生,您好。”“道骥,我正有事要找你。”,于是我推着先生的轮椅到了办公室。陈先生告诉我,要办一个“陈省身数学班”,要一个“学术顾问”,一个“行政顾问”。并问我愿不愿意做“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5日晚,我刚到上海参加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清华学友打来的一个电话,似乎是冬夜的炸雷,我们尊敬与爱戴的萧树铁先生驾鹤西去。遥望东方明珠之塔,追思先生风范之碑,恩师的高尚情怀、音容笑貌涌现心头,历历在目。萧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主持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恢复重建,培养了一批批杰出学子,在微分方程及非线性扩散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先生创建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开拓了全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