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电膜的膜电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萍  徐铜文 《化学进展》2006,18(12):1592-1598
膜电位的测定是表征荷电膜的传递现象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膜电位理论基础,包括T. M. S.理论和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分别阐述了关于离子交换膜、双极膜、两性膜以及复合膜的膜电位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免疫电化学方法测定γ干扰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溴化氰把马抗人γ干扰素抗体交联在醋酸纤维微孔膜上,37℃下经与γ干扰素样品液温育反应1h后,在免疫电极上测量了抗体膜膜电位,观察到膜电位与γ干扰素浓度对数呈正比,研究了膜电位与温育反应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1-1型单组分盐溶液中荷电膜膜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固定电荷模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研究膜体积电荷密度为定值和其大小随电解质主体溶液浓度呈指数变化的两种初始条件下, 五种纳滤膜(NTR 7450, ESNA 1, ESNA 1-LF, LES 90和UTC 60)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和氯化钾溶液中的膜电位, 获得膜体积电荷密度与电解质主体溶液浓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体积电荷密度随浓度呈指数变化时, 拟合的膜电位与实验结果更接近, 得到的固定电荷密度更精确. 膜电位的大小与膜两侧电解质溶液浓度的比值相关. 在较高浓度时, 膜电位的值还与扩散系数相关; 其中阴阳离子的扩散系数之比大于1.0是膜电位反号的标志. 在中间浓度时, 膜电位随电解质主体溶液浓度近似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电位阻模型对纳滤膜的跨膜电位进行了理论解析, 考察了溶液体积通量密度、原料液浓度、阴阳离子扩散系数比、膜孔半径和膜体积电荷密度对KCl(1-1型电解质)和MgCl2(2-1型电解质)中的纳滤膜跨膜电位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通量密度的增大, KCl和MgCl2的跨膜电位线性程度增强; 两种电解质的跨膜电位均随着原料液浓度和膜孔半径的增大而下降; 在不同的考察范围内, 阴阳离子扩散系数比对1-1型和2-1型电解质的跨膜电位的影响差别较大; KCl的跨膜电位随着膜体积电荷密度的变化关于零点呈现出对称性, 而MgCl2的跨膜电位零点则出现在膜体积电荷密度为负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荷电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电膜以其特殊的分离机理,使之与电中性膜相比在分离性能、通量及膜的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大多数的荷电膜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改性制得的,荷电膜材料的研究为新型膜材料的开发拓宽了领域,随着对膜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荷电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荷电膜所用到的材料及其用途,并对所用到的材料进行分类,然后重点论述了荷电膜的制备及其表征方法(膜电位的测试方法),最后指出荷电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研究了以氯磺酸、浓硫酸为磺化试剂及一碘甲烷、二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所制备的辐照聚笨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离子交换膜的膜交换当量、吸水率,膜电位及膜电导率的性能。研究表明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所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当量比以浓硫酸寿磺化试剂的要高。以一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当量要比以二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的要高,但机械强度差。在相同条件下,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膜的季铵化反应,而不利于膜的磺化反应。所制备的阴、阳离子交挟膜膜交换当量、膜电导率、吸水率及膜电位四者的关系是膜交换当量高则膜电导率、含水率高,而膜电位则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苦味物质盐酸奎宁对胆固醇脂质膜膜电位的影响,发现盐酸奎宁浓度在75~1250μmol/L范围内与膜电位变化值呈线性关系。提出了本体系下苦味物质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该脂质膜对盐酸奎宁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研究了以氯磺酸、浓硫酸为磺化试剂及一碘甲烷、二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所制备的辐照聚笨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离子交换膜的膜交换当量、吸水率,膜电位及膜电导率的性能。研究表明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所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当量比以浓硫酸寿磺化试剂的要高。以一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当量要比以二碘甲烷为季铵化试剂的要高,但机械强度差。在相同条件下,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膜的季铵化反应,而不利于膜的磺化反应。所制备的阴、阳离子交挟膜膜交换当量、膜电导率、吸水率及膜电位四者的关系是膜交换当量高则膜电导率、含水率高,而膜电位则下降。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混入聚吡咯粒子的聚苯乙烯混合膜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及氯化镁体系的介电谱, 在40 Hz~11 MHz, 发现了显著的双介电弛豫现象(Double-relaxation phenomena). 基于Maxwell-Wagner理论讨论了弛豫产生的机制, 将体系进行了模型化, 并利用Hanai理论方法对介电谱进行了解析, 从获得的内部参数对混合后的膜荷电性质以及混合膜对离子的透过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进而利用Donnan平衡理论推导的膜电位的表达式拟合, 获得了混合膜的固定电荷等参数.  相似文献   

10.
La3+对水稻幼根H+跨膜梯度和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有益于植物生长和作物品质 ,但其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一些研究已经证明稀土不能进入到原生质体而只分布在质膜以外[1] 。这意味着质膜可能是稀土生理作用的原初位点。因此 ,稀土和质膜特征变化的关系十分重要。质膜的重要特征包括膜电位和质子跨膜梯度。膜电位的生理作用是为离子和代谢物的跨膜主动运输提供驱动力[2 ] 。而跨膜质子梯度除了提供质子驱动力外 ,在能量和信号转导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3 ] 。然而稀土对细胞质膜膜电位和质子跨膜梯度的影响未见有研究。本文揭示稀土对质膜膜电位和质子跨膜梯度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