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iO/TiO_2-SiO_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邓存,路勇,丁雪加(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关键词甲烷,二氧化碳,合成气,负载型Ni催化剂己有报道表明[1~4],Al2O3担载的Ni金属催化...  相似文献   

2.
担载型铁金属簇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担载型铁金属簇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研究黄友梅,翁善至,孟宪波,张传安(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低碳烯烃,CO_2加氢,担载型铁金属簇催化剂近年来,储量极丰富而又极便宜的二氧化碳重新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我...  相似文献   

3.
过氧多酸研究──Ⅱ.K_(12)H_2[W(OH)_5(H_2O)(VO(O_2)2-OH-VO(O_2)_2)_5]·2H_2O的合成及表征张权,岳斌,朱思三,金松林,谢高阳(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关键词白钨酸,过氧化氢,μ-氧·二[二过氧根·?..  相似文献   

4.
制备方法对超细Cu/ZnO/Al2O3催化剂上CO2+H2合成甲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制备方法对超细Cu/ZnO/Al_2O_3催化剂上CO_2+H_2合成甲醇的影响张玉龙,王欢,邓景发(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关键词超细粒子,合成甲醇,Cu/ZnO/Al_2O_3催化剂,CO_2+H_2CO2+H2合成甲醇是目前的热门课题[1~...  相似文献   

5.
CaO/La2O3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颜其洁 《分子催化》1996,10(1):33-40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适当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纯La_2O_3或CaO,在钙含量为24%和81%(Ca/(ca+La))处,C_2选择性和C_2收率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同时还发现,13%CaO/La_2O_3样品显示出良好的低温催化性能,在550℃反应温度下获得了31.5%的甲烷转化率和45%的C_2选择性。并采用XRD、XPS和Co_2TPD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CaO/La_2O_3体系催化剂上没有检测到新物相产生。但是,催化剂中CaO与La_2O_3两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有利于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WO_3在TiO_2/γ-Al_2O_3和在TiO_2/SiO_2复合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和最大分散量邓存,陈巧平(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宁德352100)刘英骏(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关键词WO_3/(TiO_2/γ-Al_2O_3)催化...  相似文献   

7.
CH_3CONH_2-H_2C_2O_4二元系的DSC研究黎厚斌,熊亚,胡起柱,屈松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430070)关键词相图,DSC,X-射线,H_2C_2O_4,CH_3CONH_2前言Ben.H.Peterson[1]早在1933年就研究...  相似文献   

8.
MgCO_3·3H_2O水热分解产物及其组成翟学良,周相廷,李美玲(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石家庄050016)关键词MgCO_3·3H_2O,Mg_5(CO_3)_4(OH)_2·8H_2O,Mg_5(CO_3)_4(OH)_2·5H_2O,水热分解,中间体MgCO_...  相似文献   

9.
层柱催化剂[Zn_2Al(OH)_2][SiW_(11)O_(39)Co(H_2O)]_(0.83)4H_2O的合成新途径及其对苯甲醛H_2O_2氧化的催化活性胡长文,贺庆林,张云峰,张继余,王恩波(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关键词层柱催化剂,苯?..  相似文献   

10.
以Hβ沸石为基础,通过TiO_2改性及硫酸铵处理制备了SO-TiO_2-Hβ-Al_2O_3催化剂,并由XRD、XPS、NH_3-TPD、FTIR及化学吸附等手段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表面性质、酸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焙烧温度使SO-TiO2-Hβ-Al2O3的酸量大幅度增加,强酸比例增大,并产生部分增强酸中心。高强度的酸性中心中,以L酸中心为主;550℃焙烧的样品能使沸石表面上SO与TiO_2间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高温焙烧则使浓度下降;该催化剂明显促进了丙烯与异丙醇的醚化反应,丙烯转化率由8.0%增高到15.9%。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将Gly-GlyO、4,4'-联吡啶与Cu(NO_3)_2·H_2O在二次水溶液中反应,合成出以4,4'-bpy为中继基、Cly-GlyO为螯环的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配合物晶体的化学结构式为[(H_2NCH_2CONHCH_2COO)Cu(OH)(C_(10)H_8N_2)Cu(ON)(H_2NCH_2CONHCH_2COO)]·9H_2O.晶体属P 空间群,晶胞参数a=1.1412nm,b=1.2298nm,c=1.4269nm,α=113.82°,β=101.91°,γ=103.64°,Z=2.最终一致性因子R值为0.068,R_w值为0.057,标准偏差σ=0.1951。  相似文献   

12.
PbO_2-WC复合物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WC微粒弥散于PbO_2中的PbO_2-WC复合电极,研究了相结构及在H_2SO_4介质中阳极析氧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不含WC微粒的PbO_2电极比较,WC微粒改变了PbO_2电沉积的方式,复合电极的结晶更为细小和致密,α-PbO_2的含量更高,晶体产生了择优取向。该复合电极在0.5mol/LH_2SO_4溶液中阳极析氧的电催化活性提高近1倍,其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TPR、TPD-MS、XRD等技术研究了Mn-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再氧化能力.结果表明,Mn-Ag/γ-Al_2O_3中银物相由Ag ̄0和Ag_2O组成,锰物相由β-MnO_2和Mn2O_3组成.Mn/γ-Al_2O_3催化剂的TPR有二个还原峰,分别是MnO_2和Mn_2O_3的还原.Ag促使MnO_2和Mn_2O_3的还原明显向低温方向移动,而且MnO_2和Mn_2O_3的还原峰融合成一个还原峰.Mn-Ag/γ-Al_2O_3的TPD有三个脱氧峰,随着Ag含量增加,峰Ⅰ向高温方向移动,Mn ̄(4+)2p3/2的电子结合能增加,并且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增强.催化剂CO的氧化活性与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SO_4~(2-)/TiO_2和SO_4~(2-)/Fe_2O_3固体超强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RD、TG-DTG、SEM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浸渍H_2SO_4的无定形TiO2和Fe_2O_3在焙烧过程中的晶化、相变、失水及失硫情况,总结出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具有与SO42-/ZrO2体系相同的形成规律;用IR光谱和常温正戊烷异构化反应对SO42-/TiO2和SO42-/Fe_2O_3的超强酸性进行了表征,表明它们与/ZrO_2体系具有相似的表面酸位结构,无水状态主要为L酸位,吸水后部分L酸位可转变为B酸位,但这两种体系的超强酸性均比SO42-/ZrO_2弱,其H0大约在-13~-14之间.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剂在层状液晶中的渗透性和层状液晶中溶剂层厚度的限定性,在TritonX-100/C_(10)H_(21)OH/H_2O体系层状液晶中,以饱和Na_2C_2O_4水溶液代替组分水制备水溶性超微粒子材料Na_2C_2O_4,平均粒径约为6nm.  相似文献   

16.
以乙二胺为模板剂,采用H_3PO_4-i-C_3H_7OAl-H_2NCH_2CH_2NH_2-HOCH_2CH_2OH非水体系,首次合成了AlPO_4-12分子筛。研究了反应物配比、酸碱度及磷源、铝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用XRD、IR、SEM及TG-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对非水体系生成的AlPO_4-12中有机模板剂乙二胺的化学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乙二胺在晶体中以两种环境存在:一部分与骨架作用力较弱;另一部分与骨架以较强的氢键相作用。  相似文献   

17.
Rh/SiO_2上H_2的化学吸附陈耀强,龚茂初,明虹,周建略,杜宗英,祝小红,陈豫(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Rh/SiO_2催化剂,H_2化学吸附,IRH2在Rh上的化学吸附被认为是解离化学吸附[1].而Rh-H的红外振动谱带是H2在...  相似文献   

18.
由RhCl_3·xH_2O制备了不同Rh含量的Rh/SiO_2和Rh-V/SiO_2催化剂,采用化学吸附和原位TPD-IR方法考察钒助剂对Rh/SiO_2催化剂在常温和高温的H_2和CO化学吸附的影响。结果再次表明:1)不同Rh中心对H_2和CO的化学吸附性能不同,钒助剂对不同Rh中心的H_2和CO吸附的影响也不同。H_2主要吸附在Rh~Ⅱ和Rh~Ⅲ中心上,而在Rh~Ⅰ中心上的吸附弱。2)Rh-钒助剂的强相互作用主要是Rh~Ⅱ和Rh~Ⅲ与钒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H_2吸附受到比CO吸附更强烈的抑制。钒助剂对Rh/SiO_2的H_2和CO吸附性能的影响可用覆盖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醋酸盐(PH=4.0)-四丁基溴化铵(Bu_4N·Br)-H_2O_2缓冲溶液中,用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循环伏安法和数字模拟法等方法研究了肉桂酸(C_6H_5-CH=CH—COOH)的 吸附平行催化波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肉桂酸的还原机理为 EC_dimE’过程,即内桂酸的C=C双键首先发生le,1H~+还原(E)产生一个中间体自由基C_6H_5-C·H-CH_2-COOH,随后该自由基在以le,1H~+方式进一步还原(E’)的同时伴随着该自由基间的二聚化反应(C_dim).由于Bu_4N~+质点的诱导吸附作用,肉桂酸的极谱电流增加,峰电位正移.H_2O_2氧化肉桂酸还原中间体自由基使原C=C双键再生(C’),同时阻止了该自由基的进一步还原和二聚化反应,产生了平行催化波.该催化波的产生机理为EC'过程.H_2O_2氧化肉桂酸自由基的表观速率常数K_f为 1.35 ×10~2mol· L~(-1)· s(-1).提出了一种有机化合物极谱催 化波的新类型──由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双增敏的吸附平行催化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TPD-MS、TPR等方法研究了Ag/γ-Al_2O_3催化剂的氧脱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Ag/γ-Al_2O_3催化剂表面银物相由Ag0和Ag+(Ag2O)组成,其中Ag+所占比例随负载量增加而减少。Ag/γ-Al_2O_3催化剂有三个脱氧峰,并且随着Ag负载量的增加,脱氧峰从高温向低温依次出现。低温脱氧峰(370℃)归属为结晶态Ag2O的分解,高温脱氧峰(650和80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并且与Al_2O_3发生相互作用的Ag_2O的分解。TPR有三个还原峰;高温峰(230℃)为结晶态Ag_2O的还原,低温峰(100和12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的Ag_2O的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