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9篇
物理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溶剂热/水热条件下空旷结构草酸锌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水热法及溶剂热方法,选择两种模板剂1,2-丙二胺和4,5-二氮芴-9-酮连氮(L)设计合成了草酸锌空旷结构材料[Zn2(C2O4)3][C3H12N2]·H2O (Ⅰ)和[Zn2(C2O4)3]·L·6[H3O] (Ⅱ),使用CHN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国荣  高秋明 《物理学报》2007,56(3):1499-1505
采用EAM镶嵌原子作用势,通过经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金属Ni纳米线的凝固行为,并给出了纳米线在凝固区域的结构演变过程.利用键对分析技术研究了在不同冷却速度下体系中的原子团簇在降温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纳米线的凝固起始于表面原子,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Ni纳米线的微观结构从非晶态过渡到多壳螺旋结构,最终达到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多壳螺旋结构同时具有确定的结晶温度和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非晶结构的特征. 关键词: 纳米线 凝固行为 分子动力学 键对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含铝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其在高温下发生炭化得到多孔碳, 最后与硫复合制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XRD图谱显示在高温炭化时多孔碳样品出现了部分石墨化. N2等温吸附-脱附测试分析显示合成的多孔碳材料含有微孔和介孔结构. 对不同载硫量的锂硫电池进行了充放电性能测试, 结果显示S质量分数为46.3%的样品在0.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72 mA·h/g; 在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934 mA·h/g, 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温和条件(室温及pH=7)下,通过剥离重组实现了肌红蛋白分子在层状硅酸盐magadiite纳米粒子层间的固定化,系统考察了固定化后肌红蛋白在不同疏水度的有机溶剂中催化邻苯二胺氧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肌红蛋白在中等疏水度的有机溶剂中呈现出比自由肌红蛋白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合固定化肌红蛋白在有机溶剂中的动力学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其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乙二胺为模板剂,采用H_3PO_4-i-C_3H_7OAl-H_2NCH_2CH_2NH_2-HOCH_2CH_2OH非水体系,首次合成了AlPO_4-12分子筛。研究了反应物配比、酸碱度及磷源、铝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用XRD、IR、SEM及TG-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对非水体系生成的AlPO_4-12中有机模板剂乙二胺的化学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乙二胺在晶体中以两种环境存在:一部分与骨架作用力较弱;另一部分与骨架以较强的氢键相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种新型磷酸镍无机微孔材料,通过ICP、CHN元素分析、EDX确定了成分,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XRD粉末衍射结构表征,用SEM观察了它们的形貌,通过TG-DTA和TG-DSC分析了它们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固态化学和无机合成学术会议是化学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每2-3年召开一次。会议已经分别在长春(1986年)、合肥(1988年)、哈尔滨(1990年)、天津(1992年)、成都(1995年)、福州(1997年)、武汉(2000年)、长春(2002年)、北京(2005年)、广州(2008年)、上海(2010年)成功地举办了11届。  相似文献   
8.
9.
多孔碳材料的模板法制备、活化处理及储能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广义模板法制备多孔碳材料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应用传统活化法对模板法制备的多孔碳材料进行结构调控. 最后,详细介绍了多孔碳材料在氢气吸附以及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等储能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简单的插层反应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插层的层状硅酸盐Magadiite纳米复合材料,在室温下该材料溶胶放置30d可以保持稳定,粉体长期保存结构稳定,而且反应时间短,只需30min.利用XRD,FTIR,SEM和HR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BA+离子在层间以双分子层排列,并与层状硅酸盐结合在一起,TBAOH插层后的纳米粒子在玻璃片上进行了重组,粒径分布在10~100nm之间;HRTEM电镜照片进一步证实了剥离的层状硅酸盐纳米粒子在玻璃片上的自组装过程.根据实验结果阐述了TBAOH插层反应形成纳米溶胶的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