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如何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数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解读上海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问题的提出《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课程理念第2条说到:“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1]在《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导言中,指出“数学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受到空前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达成共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反映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黄华 《上海中学数学》2020,(1):10-10,23
目前,上海市高中数学教学处于深化课改的重要时期,也是从依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到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髙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实施教学的过渡期.《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建模素养是其中之一,且《标准》又将数学建模作为与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并列的主题,也就是将其纳人教学内容,这对上海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讲,是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在上海高中数学界寻找先行者和探索者,终于发现了新中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6.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是与数学核心素养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04年版)》中的“反思”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概念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性学习,即培养学生在概念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7.
1 问题提出 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主渠道.近年来,广大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整合方面的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  相似文献   

8.
林克涌 《数学通报》2007,46(12):28-2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可见,数学文化已逐渐从理念走进数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9.
黄雄 《数学通讯》2013,(9):50-5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十项基本理念之一,提出: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10.
《球面几何》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系列3中的一个专题.诚如《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中指出: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学会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记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丹记 《数学通报》2000,(11):1-11,F00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由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 ,2 0 0 0年 3月 )———以下简称《标准》 ,并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 .下面刊登的是《中国数学会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记录》集中地讨论了这个《标准》 .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振兴 ,其重要性是怎样强调都不过份的 .我们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号召“希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关心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人士积极参与讨论 ,你们的宝贵意见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标准》的重要依据” ,以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教授的号召“希望广大数学工作者都来关心数学课程改革 ,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即将在本刊开辟专栏 ,刊登关于《标准》的讨论和意见 .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来稿请注明“《标准》讨论”字样 ) .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些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从一道历史名题谈数学建模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数学1”模块中编排了“函数与方程”单元,旨在通过函数图像和性质研究方程的解,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在《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高一年级编排了“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学习内容,要求“在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以及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为了跟时代接轨,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程.美国《标准》的“科技原则”提出“数学教学应该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越来越技术化的社会应用数学做好准备”.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中也强调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与国际数学教育界交流的日趋频繁,数学交流逐渐引起国内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首次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并对数学交流提出了具体要求.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实施建议中多处提到要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与评价之中.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1989年3月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发表一《中小学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作为九十年代数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文件。这本书中的“课程标准”部分陈昌平先生已经在《数学教学》1990年第2、3、4期上作一介绍。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评价标准”部分。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宣讲’等专题”可见数学文化已经逐步从理论走进了课堂.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化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问题及其解决.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素养的获得,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几何直观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的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等,无不与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密切相关.“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普遍的重视,并被引入一些国家的数学课程与课堂教学中.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在《行动的议程》中明确提出应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在《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