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纵观 2 0 0 0年数学高考 ,笔者认为 ,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 :开放、创新 !1 历年高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评价长期以来 ,开放性试题就一直是高考命题探索的重点和热点 .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可以概括为两类 :一类是存在型开放性试题 ,如 1 989年理科第 2 3题 ,1 995年理科第 2 5题 ;另一类是归纳型开放性试题 ,如 1 993年文科第 2 6题 ,1 994年理科第 2 5题 ,1 998年理科第 2 5题 ,1 999年理科第 2 3题 .这两类试题都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生不但会演绎法 ,也必须会归纳法 ,不但要掌握逻辑…  相似文献   

2.
2005年高考数学试卷深化能力立意,注重知识交汇,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大了考查能力的力度.一、试卷的特点1.平谈中考知识,新奇中考能力选择题都是容易和中等题,大多数题属于“一捅就破”的题型,且好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如第1、2题对于稳定考生情绪、鼓舞  相似文献   

3.
黄健 《数学通报》2022,(9):11-16
高考是国家选材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检验教学教研质量的基本手段.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下称新1卷)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原则[1],紧扣高中数学主体内容,突出学科特点,重视理性思维,强调关键能力.试题比例恰当,基础题源于课本、中档题追求内涵、高档题灵活创新,呈现出“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特点.试卷注重对概念理解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本源,大部分试题以经典问题为载体,通过适度改编,考查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程度.同时,试卷充分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多处设置问题情境,真正让知识学以致用.在一些关键的能力题上,试卷通过多题引导、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提示,力求有效区分学生层次.试题的解答追求通法通解,摒弃各类“秒杀”技巧,体现公平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华志远 《数学通讯》2012,(18):44-46
2012年高考是江苏省实施高中新课程以后第五次高考,其中数学试卷结构稳定、突出双基、注重能力、控制难度、强调区分,是一份利于选拔、导向正确、内涵丰富、品味高雅、信效度俱佳的试卷.试卷的取材既有源于教材的改编题,又有命题组原创的特色试题,按照题目的复杂程度、能力要求和解题难度合理编排,从而使考生的心理状态平和,有利于各类思维层次学生的临场发挥.本次考试,会让老师  相似文献   

5.
江苏新高考在人们的期盼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高考卷特点看今后的新课程高三复习教学,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课题.笔者就此谈些浅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试卷特点1.1更加注重课本习题今年高考试题的第1至6题均是课本中的原型题,如第2题便是数学3(系指苏教版必修系  相似文献   

6.
2016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整体结构稳定,注重基础,注重对计算能力的考查,简单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依旧是4∶4∶2.与往年相比,简单题更加偏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中档题更加重视不同知识的交汇和计算能力,而难题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解题技巧.笔者参加了第15题的阅卷工作,面对考生的数学试卷及其暴露的问题,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江西省高考自行命题的第二年,试卷在去年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适当地调整了试卷难度,体现出稳中求进的精神.一、在知识中考能力1.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和去年的试题考查的主干内容基本一致,但一些常规问题给出的情境和陈述方式有新的面貌.如第15题,以棱柱作载体考查棱锥侧面展开问题,打破了常规;第19题考查三角函数问题,但在形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上均有创新;第20题中情境也不同一般,题中的三棱锥实际上是四棱锥的一半.2.注重交汇,设计新颖试题在知识网络交汇处的命题设计新颖,注重了知识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如…  相似文献   

8.
1 高考回顾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考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 ,以及结合三角变换求三角函数值 ,以此为载体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等价转化的思想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新课程卷 )看 ,三角函数的分值占总分的 11%左右 .2 新题评析2 .1 基础题注重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图象、性质 ,尤其是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和最值 .作为基础题 ,有些题是只需稍作变换即可作答的 ,也有些题给…  相似文献   

9.
由传统题改编而成的数学高考试题,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今年高考浙江卷中的理17题(文19题)的第2小题就是这一类型的试题,下面我们对此题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浙江卷中的理17题(文19题)的第2小题如下:图1题1图题1如图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长轴A1A2的长为4,左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M,|MA1|∶|A1F1|=2∶1.(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直线l1∶x=m(|m|>1),P为l1上的动点,使∠F1PF2最大的点P记为Q,求点Q的坐标(用m表示).1题源探析1986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工类数学第五题如下:图2题2图题2在y轴…  相似文献   

10.
对第19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第8题进行了改编,围绕新定义“n的k减数列”展开设问,由浅入深,避开了原题目对竞赛技巧的要求,注重对学习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和考查,符合北京高考压轴题的风格,同时对后续探究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北京首次进入新课标高考,与2009年旧高考相比,难度略有增加,区分度更明显.考查基础、突出重点的同时,更加突出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六种能力,即: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如理科的第8题、14题、17题、19题、20题,体现了今后我国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体方向,也是高校要选拔具有“后续学习能力”型人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湖北省实行新课标考试的第二年,命题方式基本稳定,如填空题中的第13题与2012年湖北卷第6题,本质相同,且是由课本选修4-5第三讲第二部分例3原题改编.试题设x、y、z∈R,且满足:x2+y2+z2=1、x+2y+3z=14(1/2),则x+y+z=.本题意在考察柯西不等式的性质,以考察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适度下调了难度,淡化解题的模式化和证明的机械化,深化了试题的针对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一、立足基础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覆盖了初中数学的大部分核心内容,例如第1题、第3题、第5题、第8题、第9题等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进行了考查.又如第2题、第7题、第10题、第11题、第13题、第16题等对基本解题方法的考查,也较为基础,计算难度不大,学生应该掌握.二、突出思想方法,重视培养能力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初中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星春 《中学数学》2002,(11):39-40
20 0 2年全国高考数学文史类试题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特别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本文拟对考生第 ( )卷答题中常见错误略作分析 .1 7题 如图 1 ,某地一天从 6时至 1 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Asin(ωx φ) b.图 1( )求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 ;( )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评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正弦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读图识图能力和基本运算技能 .本题虽然难度不大 ,但从整体阅卷来看 ,考生此题得分率低 .除了学生对有关概念如振幅 ,周期理解不深刻外 ,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一个突出的、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起点低 ,同时注重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尤其是给高中数学教学 (特别是高三复习数学 )指出了方向———注意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打破了一些典型问题训练过热的解题模式 (套路 ) .  如 (2 0 )数列题 ,虽然也是考查an 与Sn 的关系 ,但却打破常规的求an 或Sn 或比较大小 (证明 )的一些考法 ,设计成求“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an}”的新颖问法 .(2 1 )解几题 ,也是老问题 ,考查直…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认为一九八六年高考理工科数学试题是一份成功的试题。 这份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课本,重视基础。 试题的第三题直接选自课本,其他题目多是课本上有关知识的有机结合。课本上的重点,如函数、二次曲线等,也是试题的重点;课本上笔墨不多之处,如递推关系,试题中的要求也恰如其份。看得出来,整份试题,突出课本的用意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王琛 《数学通讯》2005,(9):45-45
由传统题改编而成的数学高考试题,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今年高考浙江卷中的理17题(文19题)的第2小题就是这一类型的试题,下面我们对此题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虞涛 《数学通讯》2003,(15):39-41
突出联系实际 ,注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 ,是近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的又一显著特点 .特别是在中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下 ,应用题的命题出现题量增多、题意趋活、题型创新的趋势 ,表现出丰富多彩、新意迭出 ,令人欣喜 .我们预测 :今后几年的应用题设计还将与时俱进 .只要我们从近几年高考的典型数例中分析研究命题的新思路 ,在教学中适当加强训练 ,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把握好成功的机会 .1 传统题型新设计2 0 0 1年上海高考沙漠化面积问题、2 0 0 2年全国高考文科人均居住面积问题、2 0 0 2年上海高考用电量问题等 ,这些应用问…  相似文献   

19.
张忠尧 《数学通报》2001,(12):33-35
20 0 1年高考数学卷 ,再次展示近几年来保持稳定 ,锐意创新的风格 ,把“基础与能力”作为命题的轴心 .充分体现”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 .本文在分析试题的特点的基础上谈点个人的看法 .1 试题中的显著特点1 1 体现创新特色高考试题力求在“立意、情景、设问”上不断创新 .今年的试题这一特征十分明显 .如理科第(1 1 ) (1 2 ) (1 9) (2 0 ) ,文科第 (1 1 ) (1 2 ) (2 0 ) (2 1 )等都有立意好 ,情景新 ,设问巧的特点 .如文、理中的第 (1 1 )题 :按不同的方法盖一间民房 ,在屋顶斜…  相似文献   

20.
1原题呈现试题如图1,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x2/4+y2/2=1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求证:对任意k>0,均有PA⊥PB(2011年高考江苏卷理科第18题的第三小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