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O631.242006054667三功能合一的含铽高聚物的光谱性质研究=Study onspectral properties of tri-functional polymers containingterbiumcomplex[刊,中]/王文(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林美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6).—1123-1126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平衡电荷(空穴与电子)传输的含铽高聚物。用红外光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紫外光谱研究了其光谱性质,确认这种高聚物含有咔唑、铽络合物、噁二唑单元。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状态下高聚物的荧光性质,来自共轭基团的荧光出现“荧光猝灭”。在紫外光照射下,…  相似文献   

2.
稀土水杨酸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妩娟  杨旭武  张航国  朱丽  高胜利 《光子学报》2006,35(10):1593-1596
合成了一系列稀土水杨酸配合物.分别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IR),紫外(UV)及荧光光谱(FS)性质.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稀土和水杨酸主要通过羧基进行配位,而紫外光谱显示配合物中水杨酸和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发现水杨酸钆,水杨酸铽,水杨酸镝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高,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体系中镧钆掺杂稀土配合物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镧和钆的铽-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掺杂稀土配合物, 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XPS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掺杂稀土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都与高分子配体PNVA产生配位作用. 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03 nm;在此波长激发下, 配合物发出较强铽的特征荧光, 说明非荧光稀土离子(La3 和Gd3 )对Tb3 离子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而对Tb3 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新型三元配合物Tb(DPAB)_3IP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邻菲罗啉的衍生物咪唑并[5,6-f]邻菲罗啉(IP),并以其为第二配体,二苯胺羰基邻苯甲酸(HDPAB)为第一配体,制备出新型稀土铽三元有机配合物Tb(DPAB)3IP。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第二配体IP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Tb3+离子,表现出较强的Tb3+离子的特征发射,且配体Tb(DPAB)3IP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Tb(DPAB)3phen的荧光强度。这说明适宜的第二配体对配合物有很好的敏化发光作用,合成的Tb(DPAB)3IP是一种良好的绿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稀土(Eu3+和Tb3+)与二苯甲酰甲烷(DBM)、2,2′-联吡啶(Dipy)的一系列稀土配合物EuxTb1-x(DBM)3Dipy。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性质。铽掺入配合物后,铽能极大地增强铕的特征荧光,铽对铕配合物的发光有协同作用。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有机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铽离子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  相似文献   

6.
以铽离子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环丙氟哌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研究了环丙氟哌酸同稀土离子铽形成的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pH为6.0的条件下,配合物荧光体系可发射铽离子强的特征荧光,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328和545nm。以稀土离子铽为荧光探针,测定尿样中痕量的环丙氟派酸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铽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铽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结构式。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铽与这六个配体的配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并发现磺基水杨酸铽配合物在本实验系列中其荧光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甲酸—邻菲罗啉—铕—铽络合体系的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激发下均可发出特征荧光的邻苯二甲酸-邻菲罗啉-铕和铽固体络合物以机械研磨和化学作用两种方式进行混合,研究了这两系列混合络合物的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于铕、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其荧光强度变化较大,而荧光发射峰位基本不变。经化学混合后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极强的敏化作用,铕对铽具有很强的猝灭作用,并用红外光谱对上述四种络合物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铽(Ⅲ)的双亚砜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若桦  王淑芳 《发光学报》1998,19(2):150-154
测量了双(苯基亚砜)乙烷、双(苯基亚砜)丙烷,双(苯基亚砜)丁烷和铽(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寿命,讨他配体性质,阴离了了及镧系离子对铽(Ⅲ)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甲酸铕—铽络合体系的荧光性能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对在365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均可发出特征荧光的铕、铽邻苯二甲酸固体络合物以机械混合和化学作用两种混合方式,研究了这两系列混合络合物的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无论其荧光发射波长还是其发射强度,铕、铽之间均存在相互影响;其中荧光发射峰位的变化较小,而荧光强度变化较大,铕、铽的荧光性能之间即存在相互敏化作用,又存在相互猝灭作用。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机械混合和化学作用都使络合物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稀土夹心双酞菁铽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方法研究了稀土夹心双酞菁铽衍生物(TbPcPc*)氯仿溶液的荧光特性,分析了激发波长、溶液浓度对荧光特性的影响。TbPcPc*氯仿溶液在707nm处有一强的荧光发射峰,它对应于电子从激发态S1向基态S0的跃迁。当使用500nm的光激发时,电子吸收能量发生向激发态S1的跃迁以及到更高能级的混合跃迁,当电子从这些能级再跃迁到基态时主要发射525,707nm的荧光。Tb-PcPc*氯仿溶液在707nm处的荧光发射峰具有两个衰减过程,短寿命的衰减为分子单体所产生,而长寿命的衰减为聚集体所产生。随着浓度的降低,单体所占比例增加,其对应的寿命组分比例也相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1-苯基吡唑、吡啶三唑与水合三氯化铱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铱配合物Ir(2N)2(PZ),研究了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光致发光效率。利用该材料作为磷光客体,掺杂到高分子主体材料中制作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228,250,328nm处存在自旋允许的1π-π*跃迁;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在470nm处有较强的磷光发射;电致发光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相比却发生较大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13.
我们使用乙酰水杨酸(aspirin)作为第一配体、邻菲罗琳(phen)为第二配体,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稀土发光配合物。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证明它的分子组成的TbC27N2O12H28、分子式就为Tb(aspirin)3phen。光致发光研究表明导电高分子(PVK)和稀土配合物之间存在Foerster能量传递现象。这种能量传递的一个必要条件应该是稀土配合物的激发谱和高分子PVK的发射谱有重叠。稀土配合物掺杂高分子PVK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稀土配合物在高分子PVK中分散比较均匀,分散尺度在20-30nm之间。同时,我们发现高分子PVK和稀土配合物混合后不能均匀分散,这可能是影响电致发光器件寿命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铽钆共掺稀土配合物TbGd(BA)6(bipy)2,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中。文中摸索了器件优化条件,并讨论了TbGd(BA)6(bipy)2与PVK共混体系的发光机理和载流子复合区域的转移。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是由于外部直接激发及PVK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电致发光有两个途径,PVK到稀土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及载流子的直接俘获。在双层器件中,发光区域随Alq3厚度变化,尤其是在高电压下,载流子复合区域移向Alq3一侧,而在增加BCP作为空穴阻挡层的多层器件中,载流子限制在发光层和空穴阻挡层的界面处复合,随着电场的增强,铽发光趋于饱和,而出现了高分子基质的发光。优化后,得到213 cd·m-2明亮的铽的绿色发光。  相似文献   

15.
Three donor-acceptor (D-A) conjugated compounds consisted of carbazole and fluorene (Scheme 1) were synthesized via Wittig-Horner, Ullmann or Sonogashira reaction.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olution and solid state, respectively. Luminescence in various solvents revealed the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process exists in these D-A molecule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okes’ shifts and solvent polarity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moderate large dipole moments exist in the exc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一例具有双核结构的铜(Ⅰ)配合物[Cu2(μ-Ⅰ)2(phen)2].CH3CN(1)(phen=1,10-邻菲咯啉)。采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同时分别测试了配合物1在DMSO溶液中和固态时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在室温条件下,配合物1的DMSO溶液在369和380nm有最大发射峰,在460nm处有一个肩峰,呈现蓝紫色荧光;在室温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在650~678nm处有一宽谱带的强发射峰,呈现强的红色荧光,这均是基于配体中心激发单重态到基态单重态(π*→π)的跃迁发射。配合物1荧光衰减过程包含双组分,在DMSO溶液中的荧光寿命τ1和τ2分别为1.36和5.98μ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50.21%和49.79%;固态时的荧光寿命τ1和τ2分别是1.42和8.85μs,对应的衰减因子分别为51.15%和48.85%。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聚对苯乙炔(PPV)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性能优良的电致发光材料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这是因为聚合物发光材料能通过化学裁剪方法来改善发光效率、颜色、成膜性等特性.载流子形成激子以及激子的辐射和非辐射衰减过程向来是聚合物发光二极管(LEDs)发光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聚合物的光物理过程对提高器件的发光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发粉红色荧光的含铽络合物光谱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合成了可发出粉红色荧光的含铽络合物2-萘甲酸-邻菲罗啉-铽,并对其进行了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由于2-萘甲酸,邻菲罗啉配体的混配作用,使铽离子的^5D4-^7F3跃迁产生较强的615nm发射峰,其发射强度大于由^5D4-^7F5跃迁产生的545nm发射峰,因而络合行发出粉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发光良好的稀土配合物Eu(DBM)3·H2O和Eu(DBM)4·CPC纳米微粒复合到水溶性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制备了具有稀土铕离子红色特性荧光的聚合物纳米纤维。通过对稀土配合物以及聚合物纳米纤维样品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测试,发现当稀土配合物复合到聚合物纳米纤维中后,由于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醇溶解性良好,其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得到了50~100 nm左右的比较均匀的线状结构。同时,通过对稀土配合物以及聚合物纳米纤维样品的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进行研究,表明稀土配合物在聚合物纳米纤维中比其在粉末状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及更长的荧光寿命,其原因在于高分子纳米纤维为稀土配合物提供了较稳定的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