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浩 《应用化学》1987,(4):60-60
本工作对环形聚苯乙烯的溶液性质作了系统研究。工作中运用了各种溶液性质的研究方法如激光光散射、凝胶色谱和溶液粘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技术,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在金属防腐、材料表征、生物医学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简要介绍了SECM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用的两种工作模式:反馈模式和收集/产生模式;综述了SECM在太阳能电池和太阳光解水制氢两个光电能源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结合课题组的工作基础,特别是近期利用SECM筛选合适金属离子掺杂改性WO3光阳极的工作,对SECM在筛选半导体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实例展示介绍,最后简要总结了SECM在光电能源研究领域的发展及方向。  相似文献   

3.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HC SOFC)具有能量密度高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望在便携式电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国际上SOFC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D-HC SOFC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在D-HC SOFC研究方面的现状,指出现有的D-HC SOFC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如何避免积碳进行。围绕着避免积碳的3条途径即降低工作温度、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和促进电化学氧化,对D-HC SOFC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文中还提到一些阳极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的D-HC SOFC工作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认为应该在D-HC SOFC电池组方面和涉及到气体分布的阳极反应机理方面做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4.
刘江 《化学进展》2006,18(7):1026-1033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HC SOFC)具有能量密度高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望在便携式电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国际上SOFC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D-HC SOFC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在D—HCSOFC研究方面的现状,指出现有的D-HC SOFC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如何避免积碳进行。围绕着避免积碳的3条途径即降低工作温度、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和促进电化学氧化,对D-HC SOFC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文中还提到一些阳极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的D-HC SOFC工作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认为应该在D-HC SOFC电池组方面和涉及到气体分布的阳极反应机理方面做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5.
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HC SOFC)具有能量密度高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望在便携式电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国际上SOFC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D-HC SOFC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在D-HC SOFC研究方面的现状,指出现有的D-HC SOFC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如何避免积碳进行.围绕着避免积碳的3条途径即降低工作温度、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和促进电化学氧化,对D-HC SOFC研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文中还提到一些阳极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的D-HC SOFC工作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认为应该在D-HC SOFC电池组方面和涉及到气体分布的阳极反应机理方面做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6.
只是在蘇維埃政權年代里,高分子化合物領域才得到迅速的發展。 但是它的起源是許多著名的俄國科學家的工作,他們開始了這一领域的研究并以自己的工作策劃了基本的路綫,這些路綫在以後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關於異丁烯和甲醛聚合的工作,在用金属鈉作為聚合的引發劑方面的研究,和在  相似文献   

7.
设计和研制了多工作模式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多工作模式的电化学流通池和一个双恒电位仪。检测系统具有四种单双工作电极模式:壁面射流型、薄层型、双电极串行和平行相对型,既能用于定量分析工作,也能用于动力学研究。系统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学》2015,(3):507
<正>栏目图文摘要由一幅主要结构图和英文摘要描述全文的重点.综述与进展对当前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研究论文具有原始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简报是原始性、创新性研究工作的阶段与部分结果.研究通讯迅速报道学术价值显著的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某领域发展动向和论述,著名学者的报告,新的有机化学反应等.研究专题报道有机化学家的系列研究成果,系统介绍本人及其课题组开展的工作和发表的文章,并对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线粒体在一些重大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倍受关注。由于线粒体是细胞生产能量的“工厂”。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理论研究带动了线粒体热力学研究的进展,也向化学热力学研究提出新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了化学渗透理论和近年来线粒体有关的生物化学研究新结果的基础上,对线粒体的工作及其调节机制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线粒体工作状态受化学热力学机制控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穿孔电极对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化学发光 (ECL)作为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方法已用于多种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及多种抗原、抗体和半抗原的免疫分析等[1~ 4] 。电化学发光的反应是在工作电极表面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1 ] ,工作电极提供电子的能力与效率直接影响发光强度 ,所以研究电极的形状与发光强度及其效率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于不同形状的工作电极的特性的研究早有报道[5~8] ,包括圆片状 ,圆环状 ,球形 ,半球形和带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电特性和化学特性的方面进行的 ,而直接…  相似文献   

11.
介孔分子筛SBA-15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SBA-15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可在低功率和低工作气体流速下稳定地工作,已成功地应用于气相色谱检测器~[1~3].本文在文献~[4,5]工作的基础上,对MIPID的工作参数及其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样品的离子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孙钟瑛 《化学学报》1988,46(2):176-178
有关基团电负性的研究,曾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运用电负性指数对物质性能进行定量化研究可避免复杂的计算工作,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导出一种简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1949年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时候,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多年多种的束缚与摧残,中国化学研究工作的队伍,和其他科学一样,是极其微弱的。在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一直到解放前,中国化学家一直处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之下;三十年间较著称的工作仅有侯德榜关于苏尔维法制碱工艺的研究,庄长恭关于甾族脂环化合物的研究,赵承嘏关于延胡索、麻黄素等药用植物的研究等寥寥可数的工作。1949—1950年中国人民接收的旧中国化学研究机构仅有三个,其中最大的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共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化学与禁毒     
李文君  聂鹏 《化学教育》2008,29(12):5-8
禁毒工作的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如毒品检验、查缉技术、禁毒立法和毒品预防教育等。化学在禁毒工作中发挥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将先进的化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禁毒研究,有助于解决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6.
陈寿  吴守国  蒲国刚  汪尔康 《色谱》1992,10(3):130-133
 〕设计和研制了多工作模式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多工作模式的电化学流通池和一个双恒电位仪。检测系统具有四种单双工作电极模式:壁面射流型、薄层型、双电极串行和平行相对型,既能用于定量分析工作,也能用于动力学研究。系统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日本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十分活跃,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77年日本高分子学会年会上发表的581篇论文中,几乎一半是高分子物理方面的。高分子物理的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除了专门从事高分子物理的研究人员外,搞高分子合成的研究人员也进行高分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他们进行高分子物理的研究手段很多,而且配套,核磁共振,X-衍射仪,电子显微镜等使用很普通。研究人员除使用商品化的仪器外,在许多研究室都按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许国旺  路鑫  孔宏伟  石先哲  赵欣捷  田晶  卢果 《色谱》2005,23(5):449-45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色谱专家系统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方法亦在不断发展,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作者的研究小组在色谱专家系统研究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从研究气相色谱专家系统开始,到应用色谱专家系统的思想,运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新技术解决石化、环境、疾病诊断、基因分析和药物分析等领域实际问题的工作。引用相关文献64篇。  相似文献   

19.
一套多功能联用色谱装置的建立及性能考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楼辉  马福泰  阵永华 《色谱》1988,6(3):168-170
气相色谱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效率,已在多相催化研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将常规的气相色谱仪稍加改装,就可以进行催化剂宏观性质、表面性质和催化动力学研究。随着工作的深入,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  相似文献   

20.
陈星星 《电化学》2016,22(2):113
本综述首先简单介绍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基本概况,尤其是不同的工作模式. 其次,有针对性地介绍了SECM的不同工作模式在氧还原和水解析氧反应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最后,对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未来在新能源转换存储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