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红纹马先蒿中木脂素衍生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纹马先蒿(Pedicularis striata)是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其主要成分为苯丙素甙。本文报道对该植物进一步研究中分离得到的2个微量甙类化合物,命名为红纹马先蒿甙A和B[Striatoside A(1)和B(2)]。  相似文献   

2.
马先蒿属植物苯丙素甙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广泛分布于西北和西南地区[1].民间多用其根或茎入药,滋阴补肾[2].本文报道从毛颏马先蒿(P.lasiophrys)中得到的马先蒿甙E(1)和从长花马先蒿(P.longifora)中分得的马先蒿甙Ⅰ(2).  相似文献   

3.
长毛风毛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长毛风毛菊地上部分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它们为:东茛菪素(E_1)、伞形花内酯(E_2)、柯伊利素(E_3)、木犀草素(E_4)、牛蒡子甙(B_1)、茵芋甙(B_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B_4)、紫丁香甙(B_5)和一种新的倍半木脂素(Sesquilignan)(E_5),暂定名为Saussol.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马先蒿中新木脂素甙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善马先蒿中新木脂素甙成分研究高建军,刘自民,王继和,贾忠建(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关键词阿拉善马先蒿,玄参科,新木脂素甙前文[1]报道了从阿拉善马先蒿(PedicularisalaschanicaM...  相似文献   

5.
采用虚拟化合物生成法对抗肿瘤的苯丙素甙(PPGs)类化合物进行了配体受体对 接研究。以三种不同的骨架结构为基础分别生成了五十个虚拟苯丙素甙(PPGs)类化 合物,并将它们与端粒DNA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已知结构的对接结果,通过虚 拟筛选的方法得到了一批与受体相互作用能较高并且复合物能量较低的新的有潜力 的活性化合物。该方法可以弥补分子对接研究中,只能计算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无法有效设计新化合物的不足。这种方法在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中具有重要 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学者Brader等从南非一种灌木植物Coleonema pulchellum Williams的根部分离得到一系列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生物活性的烯基苯丙素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Colenemol(1a)和Colenemal(2)是生物活性很强的香叶氧基苯丙素类新天然产物,化合物Prenycol acetate(3)是具有异戊烯氧基苯丙素类天然产物,这些天然产物至今未见有关它们的合成报道.本文从羟基苯甲醛出发,通过氧代、缩合、还原、酯化(或氧化)等四步反应完成了天然产物Colenemol(1a),Colenemal(2)和Prenycol acetate(3)的全合成.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 NMR,IR,MS等光谱数据确证,合成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与文献[1]完全一致.其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马先蒿(Pedicularis alaschania maxim)系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民间可代替夏枯草入药,主治淋巴结核、淋巴腺炎、高血压和甲状腺肿大等疾病。其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从马先蒿中分离得到2个单萜环烯醚甙P1和P2。P2经质谱(FAB MS)、核磁共振谱(~1H和~(13)C NMR)和红外光谱等数据与文献对照确定为桃叶珊瑚甙(aucubin)。P1为一新化合物。本文报道它们的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8.
甘草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的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可将三萜、黄酮及香豆素等50余种化学成分较好的分离。根据紫外光谱可大致判断其化合物类型,由电喷雾质谱得到各成分的分子量,再由串联质谱获得进一步的结构信息,进而推测出其中22个主要成分的可能结构。它们分别是:葡糖基甘草甙、异光果甘草甙、夏拂托甙、甘草素-4′-芹糖甙,甘草甙,6′-乙酰甘草甙,异佛来心甙,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甙,甘草糖甙A,甘草糖甙B,甘草素,3.0-[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2)-β-D-葡萄糖醛酸]-24-羟基-甘草内酯,甘草皂甙E2,异甘草素,甘草醇,甘草酸,甘草香豆素,甘草双氢异黄酮,甘草异黄酮甲,乌拉尔甘草皂甙乙,新甘草酚和甘草皂甙B2。  相似文献   

9.
对杜仲中木脂素类化合物松脂醇二葡萄糖甙(PDG)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SDG)进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首先采用溶剂萃取法进行一次纯化,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优化纯化工艺,最后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同时分离、纯化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检测纯度。纯化后得到两种晶体,经过UV、IR、MS和1HNMR定性分析确定为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其纯度分别为90.86%和91.73%,回收率分别为42.14%和47.17%。该纯化方法能获得高纯度的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葡萄糖甙,操作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苹果皮是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皮,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苹果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癌作用[1~3].我们对苹果皮进行了系统的分离提取,除了其它已知化合物外,首次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3-O-半乳糖槲皮素甙(1)和3-O-鼠李糖槲皮素甙(2).  相似文献   

11.
李中军  张三奇  王安邦  蔡孟深 《化学学报》1998,56(11):1128-1134
首次报道了苯丙素苷类化合物EutigosideA,即1-O-[2-(4-羟基苯基)乙基]-6-O-(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的全合成。从四乙酰溴代葡萄糖出发,经过成苷、脱乙酰基两步反应,制备了2-对烯丙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采用酰氯法在低温下将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引入化合物3的葡萄糖6位,再经过脱烯丙基、脱乙酰基两步,便顺利地合成了天然苯丙素苷EutigosideA。以化合物3为原料,经过对葡萄糖4,6位亚苄基化、2,3位乙酰化、4,6位脱亚苄基、选择性6位乙酰化及4位引入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等五步反应,得到了保护的苯丙素苷(OsmanthusideA(10);但在NH~3/MeOH条件下脱乙酰基时,化合物10中的香豆酰基从葡萄糖的4位迁移至6位,最终又得到了EutigosideA。  相似文献   

12.
李中军  张三奇  王安邦  蔡孟深 《化学学报》1998,56(11):1128-1134
首次报道了苯丙素苷类化合物EutigosideA,即1-O-[2-(4-羟基苯基)乙基]-6-O-(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的全合成。从四乙酰溴代葡萄糖出发,经过成苷、脱乙酰基两步反应,制备了2-对烯丙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采用酰氯法在低温下将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引入化合物3的葡萄糖6位,再经过脱烯丙基、脱乙酰基两步,便顺利地合成了天然苯丙素苷EutigosideA。以化合物3为原料,经过对葡萄糖4,6位亚苄基化、2,3位乙酰化、4,6位脱亚苄基、选择性6位乙酰化及4位引入对乙酰氧基肉桂酰基等五步反应,得到了保护的苯丙素苷(OsmanthusideA(10);但在NH~3/MeOH条件下脱乙酰基时,化合物10中的香豆酰基从葡萄糖的4位迁移至6位,最终又得到了EutigosideA。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异槲皮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分析测定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异槲皮甙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的浓度、pH、分离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三种被测物质可以在11min内实现良好的分离。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异槲皮甙的峰面积与浓度分别在0.001250~0.8000,0.002500~0.1000和0.002500~0.1000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5和0.9981。检出限(S/N=3)分别为0.00042,0.0005和0.00082g.L-1。并对银菊珍珠胶囊中的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异槲皮甙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株药用红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ZZF29#)的次级代谢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种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苯丙-甘)二肽(2)、环(苯丙-苯丙)二肽(3)、环(苯丙-酪)二肽(4)、大黄素(5)、大黄素甲醚(6)、麦角甾醇(7)和过氧化麦角甾醇(8)。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R)-和(S)-磷酸苯丙哌林对映体的合成新方法.以邻苄基苯酚和(S(+)-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通过成醚、选择性还原开环两步反应简捷高效地制得重要中间体(R)-1-(2-苄基苯氧基)-2-丙醇(2).中间体2与对甲苯磺酰氯酰化,制得中间体(R)-1-(2-苄基苯氧基)-2-丙醇对甲苯磺酸酯(3),该中间体与哌啶发生一次SN2反应直接得到(S)-(—)-苯丙哌林,该中间体与溴化锂和哌啶发生两次SN2反应制得(R)-(+)-苯丙哌林.然后它们分别与磷酸成盐制得相应的(S)-(—)-和(R)-(+)-磷酸苯丙哌林,其结构通过1H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且收率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杂环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其结构经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以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HBV)载体,对合成的马蹄金素衍生物进行了抗HBV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化合物5b(IC50=8.20μg/L,SI=10.26),5g(IC50=5.58μg/L,SI=22.78)和5i(IC50=5.07μg/L,SI=16.67)的抗HBV活性较强;在8μg/mL的浓度下,其抑制率分别为56.57%,67.06%和66.83%.  相似文献   

17.
毛莨科(Ranunculaceae)植物的提取液对多种农业害虫如:稻螟、棉蚜、玉米螟、菜青虫和地老虎等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对小麦和土豆等蓿菌孢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Hill等从这种植物中分离到毛莨甙(Ranunculin)1,本身无生物活性,而是由于它进入生物体内经酶解成原白头翁素(Protoanemnin)2而发生作用的。2很不稳定,容易二聚成白头翁素(Anemonin)3而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了一条合成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通用路线,并依据此路线完成了苯丙素苷毛蕊花糖苷(Acteoside)和异毛蕊花糖苷(Isoacteoside)的全合成及紫茎女贞苷J(Ligupurpuroside J)的首次全合成.其中的关键步骤是应用金(Ⅰ)催化的鼠李糖邻炔基苯甲酸酯给体与多羟基裸露的2-苯乙基葡萄糖苷进行区域选择性糖苷化反应,成功构建天然苯丙素苷中常见的α-(1→3)糖苷键.该合成路线减少了保护基的使用,简洁高效.  相似文献   

19.
运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对野花椒(Zanthoxylum utile Huang)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野花椒茎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obustine(1),香兰子酸(2),dihydroalatamide(3),tembamide(4),N-benzoyltyramine(5),blumenol(6),blumenol C(7),芥子醛(8),(E)-3-(3,4,5-三甲氧基苯基)-2-丙烯醇(9),松柏醇(10),integrifoliodiol(11),两面针氧新木脂素(12),以及两个新的苯丙素类成分,分别命名为野花椒甲素(13)和乙素(14).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刘琳  索志荣  郑建斌 《色谱》2006,24(3):247-250
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化学检测(HPLC-DAD-ECD)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中的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方法。以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 i.d., 5.0 μm)为色谱柱,柱温为30 ℃,流动相为(A)甲醇和(B)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50∶50∶1),其梯度洗脱程序为2%A3 min3%A12 min25%A5 min80%A。流速为0.8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波长为275 nm。电化学单安培检测器的工作电压为0.7 V。在上述条件下实现了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分离检测。上述4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6.6%~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4.1%,检测限依次为1,0.2,9和7 mg/L。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可作为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咖啡酸、黄芩甙和木樨草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