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羰基钴簇络合物YCCo_3(CO)_9,是一种具有良好醛化活性的均相催化剂。本文报导将它化学键联到硅胶表面上而固相化,及其醛化反应评价结果。首先由C_2H_3Si(EtO)_3合成CCl_3C_2H_4Si(EtO)_3,然后将此化合物与硅胶表面键联。生成三氯化物,再与八羰基二钴反应而制得负载型催化剂,其钴含量为6~7%。测定了此负载型催化剂的红外光谱,评价其对庚烯-1的醛化反应活性。发现在140℃,40公斤/厘米~2压力的较佳反应条件下,6小时内,庚烯-1转化率为83%,而醇醛选择性92%。此外还进行了多次循环使用试验,但其钴流失似仍过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系列二(β-二亚胺基)二价稀土配合物[Eu(L~(2,6-ipr2))_2·CH_3C_6H_5,L~(2,6-ipr2)=[N(2,6-~(i)Pr_2C_6H_3)C(Me)]_2CH~-(1);Eu(L~(2,6-Me2))_2(THF),L~(2,6-Me2)=[N(2,6-Me_2C_6H_3)C(Me)]_2CH~-(2);Eu(L~(2,4,6-Me3))_2(THF),L~(2,4,6-Me3)=[N(2,4,6-Me_3C_6H_2)-C(Me)]_2CH~-(3);Eu(L~(2,6-ipr2)Ph)2,L~(2,6-ipr2)Ph=[(2,6-iPr_2C_6H3_)NC(Me)CHC(Me)N(C_6H_5)]–(4);Sm(L~(2,6-ipr2))_2·CH_3C_6H_5(5);Yb(L~(2,6-ipr2)Ph)2(6);Yb(L~(2-Me))2(THF),L~(2-Me)=[N(2-Me C6H4)C(Me)]2CH–(7)]对醛/酮与亚磷酸二乙酯的氢磷化反应的催化行为.发现所有配合物都可以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地催化芳醛以及杂环芳醛与亚磷酸二乙酯的氢磷化反应,在催化剂用量为0.08 mol%,25℃,无溶剂条件下反应5 min,α-羟基膦酸酯的收率可以达到90%~99%.催化活性有赖于β-二亚胺基的结构,其活性顺序为L~(2,6-Me2)L~(2,4,6-Me3)L~(2,6-ipr2)≈L~(2,6-ipr2)Ph.该催化体系具有优秀的醛底物适应能力.这类二价稀土配合物也可以有效地催化未活化的酮与亚磷酸二乙酯的反应,并显示良好的底物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相转移催化作用合成异核金属簇络合物的新方法。在研究Co_2(CO)_8与Pt[P(C_6H_5)_3]_2Cl_2的反应时,除了得到异核金属簇Pt_2Co_2(μ_2-CO)_3(CO)_5[P(C_6H_5)_3]_2外,还分离出一种新的异核金属簇Pt_3Co_2(μ_2-CO)_5(CO)_4[P(C_6H_5)_3]_3和五核铂簇Pt_5(μ_2-CO)_5(CO)[P(C_6H_5)_3]_4. 考察了Pt_2Co_2(μ_2-CO)_3(CO)_5[P(C_6H_5)_3]_2对1-己烯的催化醛化活性,发现它是一种在温和条件下,有较高活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及LM中M的性质(其中M=Na或Li,L=-C_5Me_5或—C_3H_7C_5Me_4)对六氯二吡啶铈(IV)(C_5H_6N)_2CeCl_6和LM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LNa或LLi,在室温或是-78℃下反应,都得不到相应的Ce~(IV)有机络合物。此时,Ce~(IV)还原而得到Ce~(III)的取代环戊二烯衍生物。当NaC_5Me_5和(C_5H_6N)_2CeCl_6的摩尔比为3:1时,反应后可以得到中性的(C-5Me_5)CeCl_2·Py;当LiC_5Me_5和(C_5H_6N)_2CeCl_6的反应摩尔比提高到4:1时,可以分离到Li[(C_5Me_5)CeCl_3](Py)_2。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羰基金属原子簇均相催化乙烯氢甲酰化反应。考察了三核羰基钴簇ClCCo_3(CO)_9(Ⅰ)、PhCCo_3(CO)_9(Ⅱ),四核羰基钴簇Co_4(CO)_3(μ_2-CO)_2(μ_4-PPh)_2(Ⅱ)、钴膦络合物Co_2(CO)_6(PBu_3)_2(Ⅳ)、环戊二烯羰基铁络合物Fe_2(CO)_4(C_5H_5)_2(Ⅴ)、异核金属簇化合物[PhCH_2Me_3N][FeCo_3(CO)_12](Ⅵ)和[PhCH_2Me_3N)(RuCo_3(CO)_(12)](Ⅶ)的催化恬性。其中异核金属簇(Ⅵ)和(Ⅶ)对乙烯氢甲酰化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了温度、压力等反应条件对异核金属簇(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在130℃、4MPa、CO/H_2=1的条件下,反应1小时,乙烯的转化率和丙醛的选择性均大于90%。还考察了三核钴簇(Ⅱ)和异核金属簇(Ⅵ)的热稳定性和均相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了(RO)_2S=P(S)_nS=P(OR)_2 (R=CH_3,C_2H_5;n=2,3,4)与R_2~'NH(R'=C_2H~6,iC_6H~7)的反应。从几个方面证明其反应产物之一,就是相应二硫代磷酸酯的胺盐:(RO)_2S=PS~-·H_2+NR_2~'。反应过程中所有S-S键断裂,从而证明上述有机磷多硫物不是R_n~'NH的烷基化试剂。反应提供了合成(C_3H_5O)_2S=P SN(C_2H_5)_2,(C_2H_5O)_2S=PS~-·H_2+N(C_2H_5)_2和(C_2H_5)_2NSN(C_2H_5)_2的新路线。  相似文献   

7.
芳香叔胺引发丙烯腈光聚合的引发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叔胺引发丙烯腈(AN)光聚合是通过形成激基复合物(exciPlex)进行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芳香叔胺在基态可以和AN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CTC),而在激发态可和AN形成exciplc(称定域激发)。CTC经光照亦可激发(称CTC激发)。 定域激发引起光聚合速率为CH_3C_6H_4N(CH_3)_2>C_6H_5N(CH_3)_2>HOCH_2·C_6H_4N(CH_3)_2>CH_3C_6H_4N(CH_2CH_2OH)_2,与芳胺荧光被AN淬灭的Stern-Vo-lmer常数顺序一致。CTC激发引起的光聚合顺序为:CH_3C_6H_4N(CH_3)_2>CH_3C_6H_4N(CH_2CH_2OH)_2>HOCH_2C_6H_4N(CH_3)_2>C_6H_5N(CH_3)_2,与芳胺上取代基推电子能力一致。端基分析表明聚合物有芳胺端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利用MoC1_5、NaOMe、C_6H_5CH_2SH和NaHS在无氧、无水,室温条件下在甲醇介质中合成(Et_4N)_2[Mo_2O_2S_2(SCH_2C_6H_5)_4](化合物Ⅰ)和(Et_4N)-[Mo_2O_2(μ-SCH_2C_6H_5)_3(SCH_2C_6H_5)_4](化合物Ⅱ)的反应条件,分离步骤。本文同时报导这两种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结构表征,同时也对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机理作了探索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含金属—金属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我们曾报道了含稀土元素—铁键和含稀土元素—锡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本工作由(DBM)_2EuOAc(1)(DBM=二苯甲酰甲烷负离子,下同)合成了五个新的含铕—金属键的化合物:(DBM)_2Eu—P(C_6H_5)_2(2),(DBM)_2Eu—Sn(C_6H_5)_3(3),(DBM)_2Eu—Fe(CO)_2(C_5H_5)(4),(DBM)_2Eu—Mo(CO)_3(C_5H_5)(5)和(DBM)_2Eu—W(CO)_3(C_5H_5)(6).通过它们的~(151)Eu  相似文献   

10.
对(C_6H_5COCHCOC_6H_5)_6Eu·OCOCH_3,和 C_5H_5Na反应形成的(C_6H_5COCHCOC_6H_5)_2EuC_5H_5进行了~1H核磁共振谱的测定,结果表明此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应为(C_6H_5COCHCOC_6H_5)_2Eu,即环戊二烯基与金属铕间以σ键相连.  相似文献   

11.
利用类salen配体二苯乙二酮苯甲酰腙或二苯乙二酮水杨酰腙与二苯基二氯化锡反应,合成了2个二苯基锡配合物[(C_6H_5(O)C=N—N=C(Ph)—(Ph)C=N—N=C(O)—C_6H_5)_2SnPh_2(CH_3OH)]·3CH_3OH (1)和 [(o-OH—C_6H_4(O)C=N—N=C(Ph)—(Ph)C=N—N=C(O)—(o-OH—C_6H_4))_2SnPh_2(CH_3OH)]·CH_3OH (2),通过IR、~1H NMR、~(13)C NMR、~(119)Sn NMR、元素分析、HRMS 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测试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及其对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发现配合物2对癌细胞NCIH460、HepG2、MCF7表现出略优的抑制活性。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猝灭光谱研究了配合物2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嵌入模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2.
钼铁硫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合报导[(C_4H_9)_4N]_3[Fe(MoS_4)_2O],[(C_2H_5)_4N]_3[Fe(MoS_4)_2O_2],[(C_2H_5)_4N]_3 [Fe(MoS_4)_2O_2]·CH_3CH,[(C_4H_9)_4M]_2[Mo_2S_6O_2],[(C_2H_5)_4N]_3{[(SCH_2CH_2S)MoS_3]_2Fe}和[(C_2H_5)_4N]_4[Fe_6S_9(SCH_2CH_2OH)Cl]六种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在Nicolct R_3 system四园单晶衍射仪上,用CuK_a(MoK_a)辐射收集数据,用SHELXTL程序,重原子法解出这些簇合物的晶体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穆斯堡尔谱对簇合物进行了物理性质的测定。同时在还原剂KBH_4存在下,对簇合物的催化乙炔还原为乙烯的活性也进行了测定。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簇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氧化硅负载的固体碱上乙醛的气相缩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氧化硅负载的含碱金属固体碱催化剂上乙醛能有效地缩合生成丁烯醛及丁烯醇,反应具有中等转化率、较好的选择性(约90%)和稳定性.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反应活性相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邻菲罗啉和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Schiff碱型二茂铁衍生物:(C_(10)H_6N_2)C=N—N=CR—Fe,(C_(10)H_6N_2)C=N—C_6H_4—N=CR—Fe,(C_(10)H_6N_2)C=N—C_6H_4—C_6H_4—N=CR—Fe,(R=H,CH_3,Fe为二茂铁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该类二茂铁衍生物能有效地猝灭Ru(bPY)_3~(2+)的发光,Stern-Volmer图呈线性关系,双分子猝灭过程速率常数k_q为10(?)dm~3/mol·s~(-1)数量级.猝灭过程按电子转移还原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大学化学》1991,6(1):47-47
含有水溶性的膦配体如P(C_6H_4SO_3Na)_3的催化剂曾引起工业和加氢甲酰化作用的变革。但它要求具备高效的相转移为条件。因此开发了配体为油溶性的但经加酸或碱后可萃入水相的新品种,即胺取代的硫醇。铑络合物的二聚体如右图。当R=苯基时,是一种活性优于RhH(CO)(C_6H_5)_3而选择性与之相近的氢甲酰化催化剂。可用来制造线型醛。加稀硫酸时虽不能进行萃取,但可以定量地沉淀出来。加入碱水溶液可再生这种油溶性催化剂。缺点之一是生产高线性醛时,所用三苯基膦必须过量。但是这种改变催化剂的溶解度使其易于分离的设想预示着新一代催化剂的即将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两个单桥连的双环戊二烯(C_5Me_4H)E(C_5Me_4H)(E=C_6H_4,(C_6H_4)_2)分别与Re_2(CO)_(10)在均三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了2个双核配合物(E)[(η~5-C_5Me_4)Re(CO)_3]_2(E=C_6H_4(1),(C_6H_4)_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配合物1和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同时对2个配合物在芳香族化合物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继不久前McCarronⅢ自MoO_3·2H_2O和吡啶制得了[(C_5H_5N)_2MO_ 8O_(26)]~(4-)之后,我们通过粉状白钨酸与吡啶水溶液反应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无色的晶体(C_5H_5NH)_4[(C_5H_5N)_2W_(12)O_(38)]·6H_2O。从反应混合物中还分离到一个黄色的副产物,其组成经分析为(C_5H_5N)_(0.85)·WO_3。与Johnson用黄钨酸制备的层状化合物(C_5H_5N)·WO_3属同一物相。粉状白钨酸在无水吡啶中放置两周后可得到另一种化学式为(C_5H_5NH)HW_4O_(13)·3H_2O的吡啶化合物,经IR和DTA研究可初步说明该化合物与粉状白钨酸(微晶态)之间的联系,并因此推测白钨酸的组成可能为H_2W_4O_(13)·nH_2O。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Anderson结构镍钼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C_3H_7NO_2)_2[(H_2O)_5(C_3H_7NO_2)Ni]_2[NiMo_6H_6O_(24)]·2H_2O(C_3H_7NO_2=β-丙氨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结晶于单斜空间群P2_1/c,晶胞参数a=1.847 25(13)nm,b=1.059 32(7)nm,c=1.224 77(7)nm,β=104.177(6)°.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可见和热重测试,该化合物在苯甲硫醚的催化氧化反应中作为多相催化剂,表现出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H_2O_2为氧化剂,将一系列磷钨杂多酸类离子液体用于催化环戊烯(CPE)选择性氧化制备戊二醛(GA)反应,筛选出催化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为[π-C_5H_5NC_(16)H_(33)]_3PW_4O_(16).分别探讨了溶剂种类、用量、催化剂用量、H_2O_2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5 mL乙酸乙酯,n(Cat.)∶n(H_2O_2)∶n(CPE)=0.03∶50∶33,35℃,18 h,环戊烯的转化率达100%,戊二醛的选择性达87%.催化剂[π-C_5H_5NC_(16)H_(33)]_3PW_4O_(16)循环使用7次后,戊二醛的选择性仍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1970年,Hart等首先合成了Sc(C_6H_5)_3、Y(C_6H_5)_3、LiLa(C_6H_5)_4和LiPr(C_6H_5)_4。1972年,Cotton等测定了[Lu(2,6-(CH_3)_2C_6H_3)_4]·[Li·4THF]的晶体结构。1986年,陈文启等人合成了Nd(C_6H_5)_3,Gd(C_6H_5)_3和LiNd(C_6H_5)_4。本文首次合成了苯基稀土氯化物C_6H_5LnCl_2·nTHF(Ln=Pr,Sm,Gd,n=3,4);C_6H_5LnCl_2·LiCl·nTHF(Ln=Pr、Nd、Sm、Gd,n=2、3、5);(C_6H_5)_2GdCl·LiCl·2THF;[(C_6H_5)_2NdCl]_2·LiCl·4THF。测定了C_6H_5GdCl_2·4THF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