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在一些刊物,文章,报告中常见到"实验"与"试验"二词混用的现象。诸如"实验力学"在某刊物上写成"试验力学"、做"材料力学实验"说成或写成"做材料力学试验"等。实际上实验与试验二词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组召开的"分叉、突变、稳定性"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日至5日在武汉华中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1个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5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李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湖北省数学学会理事长李国平教授;华中工学院副院长刘颖教授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3.
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于今年四月征文评选"力学教育改革"优秀论文。各省(市)力学学会初许,送交委员会1985年年会参加评选的论文107篇。根据论文对力学教育改革提出的新思想、新措施并有实际效果的标准,评选出优秀论文32篇,其中一等奖五篇,二等奖十二篇,三等奖十五篇。现将获奖论文公布于下: ...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国际力学与数学相互关系协会(ISIMM)、意大利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和意大利都灵科学院联合组织的"分析力学近代发展"讨论会于1982年6月在都灵举行。有二十三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讨论会共有二十四...  相似文献   

5.
1999年11月2日,在第6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化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颁发了首届'冲国流变学青年奖",刚芹果、罗文波和来道云获奖.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江体乾教授主持颁奖;副主任杨挺青教授简介了"评奖条例"和评奖过程.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原理事长王仁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力学学科主任靳征谟研究员,瑞士大昌洋行有限公司代表陈飞跃先生分别向三位获奖者颁发奖状和奖金.首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已颁发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末来,做好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配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活跃校园科普文化,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于2009年10月24日在北京中科院力学所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力学学会中学生趣味力学制作邀请赛".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一种在新兴教育技术下传统课堂、在线课堂、雨课堂和翻转课堂"四堂融合"的混合式理论力学教学方法,并进行基于此模式的考核模式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给当代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代表队在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中的解题思路、操作过程和设计方案,简要总结了此次参赛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实验力学》2009,24(4)
由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二十一世纪的实验力学学科发展-海峡两岸实验力学研讨会"于2009年7月28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天津大学、中科院力学所等大陆10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5名一线学者、教授等高层次青年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与来自台湾清华大学、成功大学等10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6名学者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大会由内蒙古工业大学邢永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天津大学亢一澜教授、清华大学(新竹)王伟中教授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0.
"第八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HMM-VIII) 暨全国力学学术大会力学史与方法论分会场" 于 2017年8月13—16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承办. 整个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开幕,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晓静院士致开幕词,随后进行特邀报告;第二阶段:在力学大会作为分会场,分别于15日上午及 16 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其中16 日为两个平行分组报告,有近 40 名专家学者与会报告.  相似文献   

11.
李晔  王本龙  詹世革 《力学学报》2019,51(1):292-297
简要介绍了 2018年1月召开的"2018流固耦合力学在船舶与海洋新能源中的应用研究领域科学家论坛"的基本情况,对邀请报告进行了分专题学 术综述,对专家们在自由发言和集中研讨中针对流固耦合力学在船舶与海洋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提出的前瞻性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方 向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材料力学教材的某些商榷"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学与实践》1988年第4期刊登田泽的"对现行材料力学教材的某些商榷",其中对"一般平面应力状态下解析法处理主应力与主方向角的对应问题"得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学科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本文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分析了当前培养新型工科人才的背景和迫切性,探讨了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理念的力学示范中心建设思路和内涵,提出了建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途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用"建构学习"的观点进行力学教学,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建构分类.强调两类知识的结合,尤其是第二类知识的运用,强调学生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在于解题,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知识获得过程的载体,增强对知识获得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计算力学是基于力学理论,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各种数值方法,对力学问题进行求解的交叉学科,是力学学科最具活力的分支.随着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人工智能和力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计算力学已深入到科学和工程的诸多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力学学会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自2014年起,分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了四届全国计算力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这种小规模学术研讨会聚焦计算力学的前沿问题和国家需求,与会的青年学者们敞开心扉,深入研讨,学术思维激荡碰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成为计算力学青年学者高端和优质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2021年9月22日是《计算力学学报》前任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教授八十华诞. 程耿东院士长期致力于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研究,是国际著名结构优化专家,在结构优化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程耿东院士关于实心弹性薄板优化正则化列式、拓扑优化奇异最优解等多项引领性和"里程碑式"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拓扑优化这一受到众多学科广泛重视的前沿领域的形成、发展和工业应用,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得我国结构优化学科进入国际前列.由于在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影响,程耿东院士2012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至2019年担任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主席.程耿东院士近期还和团队成员一起为长征5号等国家重大装备创新结构设计以及解决相关企业关键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程耿东院士曾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还曾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周培源力学奖、辽宁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  相似文献   

17.
把力学基本概念、定理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生活经验、关系模式对应起来,只要两种情景有诸多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就会发生学习迁移,更容易加深对力学原理、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英文科学名词perturbation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定名.在原子物理叫"微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里称为"扰动",更多场合用"摄动".  相似文献   

19.
《力学与实践》2004,26(5):84-84
2004年10月2日是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于2004年9月29日举行了“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学术报告会”,向郑哲敏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报告会,弘扬郑哲敏先生倡导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包括美籍华人学朱家鲲先生在内的200余位中外学出席了会议.郑哲敏先生从事科学研究近60年,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他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先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王振东给朱照宣写信说道: "我那本<诗情画意谈力学>在出版时,曾对‘无量纲数'一事与出版社有过讨论.""我指出:某页某行,将‘无量纲化'、‘无量纲的'错为‘量纲一化'、‘量纲一的'.这已经是概念性错误了."回函称: "根据现在的‘物理量和单位'的标准,凡是‘无量纲'的说法现在都改为‘量纲为1,这种说法了,就是说无量纲的量并不是没有量纲,而是它的量纲是单位1.这是现在法制推行的国家标准,遇到时必须要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