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脱氧核糖核酸变性和损伤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宗鹏  卢莠芬 《分析化学》1996,24(4):463-466
本文用汞电极(HMDE)二次导数阴极吸附伏安(SD-AdCSV)和碳电极(GCE、CPE)导数循环伏安(FD-CV)法研究了核酸受热、紫外线、超声波和丝裂霉素C(MMC)作用下的变性作用。在0.1mol/L(K2HPO4+KH2PO4)-0.1mol.L NaCl(pH7.0)底液中,吸附的单股(ss-)和双螺旋(ds-)DNA分别在HMDE上得到特征还原峰P3和P2,和在碳电极上得到氧化峰A。物  相似文献   

2.
聚邻甲苯胺(POT)、聚2,5二甲氧苯胺(PDMAn)和聚间氯代苯胺(PClAn)由化学法合成而得,用它们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铂上成膜以制得聚合物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1mol/LH2SO4中,POT的氧化还原分两步进行,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PDMAn只在较负的电位区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而PClAn不呈氧化还原活性.不同电位下的交流阻抗特征与循环伏安图相对应.三种聚合物膜电极在0.5mol/LK3[Fe(CN)6]溶液中的伏安图也证明铁氰离子的还原速度依POT>PDMAn>PClAn的顺序而下降.环取代基的影响用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进行解释.可溶性聚苯胺便于制作大面积器件,环取代基对调节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将以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GC)为基体的聚2,5-二甲氧基苯胺膜(PDMA)形成修饰电极(Pt/PDMA/GC).循环伏安实验表明,Pt/PDMA/GC电极对甲醇氧化比分散于玻碳电极上的铂催化活性更大。讨论了PDMA膜厚度、铂微粒含量及甲醇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这种电极在酸性甲醇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杨运发  时莉 《分析化学》2000,28(8):974-977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IS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在玻碳电极 (GCE)上研究了麦地霉素(MD)在不同介质中的阳极伏安行为。发现在0.1mol/L Na_2HPO_4溶 液中于0.75V(υs. Ag/AgCl)左右产生一个阳极氧化峰,峰高与MD浓度5 × 10~(-5)~1×10~-1g/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用本法不需分离直接测定了药物制剂和加标尿样。RSD为1.8%(n= 10)。尿样中MD的回收率为95%~115%。实验结果表明MD的电极氧化反应为不可逆过 程。  相似文献   

5.
聚苯胺和聚吡咯膜电极对Fe(Ⅱ)和Sb(Ⅲ)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Ⅱ)和Sb(Ⅲ)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在聚苯胺(PAn)和聚吡啶(PPy)膜电极上比在铂丝电极上高出一倍至数倍。在膜电极上氧化峰电位与还原峰电位之差值(△Ep)也比在铂丝电极上显著减小.说明两种膜电极对Fe(Ⅱ)和Sb(Ⅲ)离子的电极反应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在电位扫描速度较低时,两种离子在聚合物膜电极上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6.
戴李宗  吴辉煌 《电化学》1998,4(3):241-245
聚邻甲苯胺(POT)、聚2,5 二甲氧苯胺(PDMAn)和聚间氯代苯胺(PClAn)由化学法合成而得,用它们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铂上成膜以制得聚合物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1mol/LH2SO4中,POT的氧化还原分两步进行,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PDMAn只在较负的电位区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而PClAn不呈氧化还原活性.不同电位下的交流阻抗特征与循环伏安图相对应.三种聚合物膜电极在0.5mol/LK3[Fe(CN)6]溶液中的伏安图也证明铁氰离子的还原速度依POT>PDMAn>PClAn的顺序而下降.环取代基的影响用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进行解释.可溶性聚苯胺便于制作大面积器件,环取代基对调节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田敏  董绍俊 《分析化学》1994,22(1):15-18
本研究了神经递质多巴胺(DA)在AQ聚合物薄膜修饰组合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修饰组合微盘电极经电化学处理后,DA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较小(约为80mV),氧化峰、还原峰的峰形比较对称。在选定条件下,DA的伏安溶出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6~8.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厚的AQ膜修饰组合微电极可基本上消除抗坏血酸的干扰。利用AQ膜修饰  相似文献   

8.
电催化甲酸氧化中钯微粒与聚苯胺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化学、XPS和拉曼光谱研究钯微粒修饰聚苯胺(PAN(Pd)电极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行为。由于钯与PAN的相互作用,钯微粒在所研究的电位区间可稳定地固定于PAN中,且甲酸在钯上的氧化明显地抑制PAN的氧化降解,使PAN(Pd)电极电催化甲酸氧化反应具有高的稳定性和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苯胺(PAn)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An膜电极在 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An膜内部与PAn形成复合物。PAn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何尝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An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得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烷氧基聚紫精的电氧化还原性能,测定了它们的两步还原电位、峰电流和表现扩散系统(D),结果表明:D随着PAoV结构中所含醚键的增加而减小;并对第一步还原反应的可逆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第一步还原反应的可逆性优于第二步还原反应,同时证明电极反应是由扩散步骤控制的;PAoV具有良好的抗电疲劳性能;并研究了体系pH值和扫描范围对PAoV的电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醋酸纤维素(CDA)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物溶液的绝对粘度和特性粘数,发现CDA和PVP分子链段间有缔合现象,用富里哀变换红光谱(FTIR)研究了共混物的吸收光谱,发现共混物中CDA的羟基吸收峰和PVP的羰基吸收峰均向低频方向迁移,证明了CDA的羟基和PVP的羧基之间有氢键形成,研究结果表明CDA和PVP的相容性及其特殊相互作用来源于不同分子链段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醋酸纤维素(CDA)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物溶液的绝对粘度和特性粘数,发现CDA和PVP分子链段间有缔合现象.用富里哀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共混物的吸收光谱,发现共混物中CDA的羟基吸收峰和PVP的羰基吸收峰均向低频方向迁移,证明了CDA的羟基和PVP的羰基之间有氢键形成.研究结果表明CDA和PVP的相容性及其特殊相互作用来源于不同分子链段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色氨酸修饰玻碳电极(Poly-Try/GC)的制备,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膜的电化学性质。在pH=6.6的PBS中,膜的循环伏安图上有两对氧化还原峰。掺杂金属离子Ni(Ⅱ)后的该聚合物膜修饰电极(Poly-Ni(Ⅱ) Try/GC)对甲醇的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在0.01 mol/L NaOH中甲醇的氧化峰电位在0.65 V,而同样条件下在空白玻璃电极(GC)和Poly-Try/GC上甲醇的氧化峰电位要正得多。在0.15 mol/L甲醇溶液中循环伏安扫描150 min后,峰电流密度由1060 μA/cm~2降低至885μA/cm~2,然后峰电流密度不再降低,说明在电催化氧化甲醇过程中电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将酞菁锰(Mn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氯仿溶液,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即制得Mn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两对还原氧化峰,第一对峰的Epc1=-0.27V,Epa1=0.01V;第二对峰的Epc2=-0.76V,Epa2=-0.62V(vs.SCE)。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二对峰的电化学行为,估计了该体系的电荷传递扩散系数Dct和表观非均相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0′等电化学参数,并可将该薄膜电极用于催化三氯乙酸的电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15.
经γ射线辐照的LLDPE与氢氧化铝体系冲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γ射线剂量率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氧化与降解的影响和LLDPE/γ-LLDPE/ATH(氢氧化铝)体系的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剂量率越低,LLDPE氧化和降解的程度越高。γ-LLDPE的加入可明显改善LLDPE和ATH的相容性,提高LLDPE/ATH体系的冲击强度,改善ATH在LLDPE树脂相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C)在一种新的电子转移促进剂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修饰微带金电极(DMMP/Au)上的氧化还原热力学;求得Cyt.C在DMMP/Au电极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E^o,熵变△S^o,焓变△II^o及Gibbs自由能的改变△G10值分别为:0.272V(us.NHE),-123.7J.mol^-^1,-63.1kJ.mol.mol^-^1和-26.2kJ.mol^-^1(  相似文献   

17.
罂粟碱的吸附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泳淮  张光润 《分析化学》1995,23(10):1137-1142
在NH3-NH4Cl底液中,罂粟碱在汞电极上有一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c=-1.44(vs.sat.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PAP浓度较小时,扫速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PAP的还原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四磺酸酞菁铜阴离子(CuPcTs^4-)在水溶液中可借助离子交换进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薄膜电极,从而形成CuPcTS^4--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一对良好的还原氧化峰,阴阳极峤电位分别为-0.78V和-0.65V(vs.SCE).探讨了该薄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特别是对其各种卤代乙酸的电化学催化,对其机理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9.
将酞菁锰(Mn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氯仿溶液,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即制得Mn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两对还原氧化峰,第一对峰的Epct=-0.27V,Epa1=0.01V;第二对峰的Epc2=-0.76V,Epa2=-0.62V(vs.SCE)。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二对峰的电化学行为,估计了该体系电  相似文献   

20.
杨运发 《分析化学》1996,24(2):161-163
本文对羟乙芦丁在玻碳电极上的阳极微分脉冲安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Na2HPO4溶液中(pH=8.95)于+0.64V(vs.Ag/AgCl)左右产生一个良好的阳极氧化伏安峰,浓度在5~60mg/L之间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不需分离直接测定了片剂中的羟乙芦丁含量。电极反应为扩散速率控制的不可逆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