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铅中毒肾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铅中毒动物肾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早期或急性期铅毒性肾损害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球增大,毛细血管充血,间质炎细胞浸润等,程度较轻。慢性锅毒性损害可见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球和间质纤维化,间质灶性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核内包涵体;并发现间质和小管内出现黄褐色和紫兰色园形沉积物,其中有棱形黄色结晶体,可有是铅的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 分析了C57BL/6J小鼠尿样的代谢特征, 揭示出马兜铃酸I(AAI)导致急性肾毒性的分子机理及其在雌性和雄性小鼠上差异的根源. 研究结果表明, AAI的急性肾毒性主要来自AAI给药后抑制了体内的三羧酸(TCA)循环和能量代谢, 破坏了体内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改变了肾脏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从而引起了肾小管的损伤. 代谢模式分析显示雄性小鼠对AAI的肾毒性比雌性小鼠更敏感, 可能源于雄性小鼠本身更低的能量代谢. 结果表明, 基于尿样1H NMR代谢组学方法有可能为药物的毒性机制和毒性性别差异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草酸/钙(Ox/Ca)摩尔比对CaOx晶体在损伤前后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表面的生长差异及形成的晶体对细胞的毒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 CaOx过饱和溶液对正常细胞和损伤细胞均会产生进一步的损伤, 导致细胞活力、 溶酶体的完整性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而细胞内活性氧(ROS)、 细胞骨架的紊乱程度、 磷酯酰丝氨酸(PS)外翻比例和骨桥蛋白(OPN)表达量均增加; 且随着过饱和溶液中Ox/Ca摩尔比的增加而损伤加重. 正常细胞主要诱导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形成, 且COD的含量与Ox/Ca摩尔比成正相关. 损伤细胞表面主要生成一水草酸钙(COM), 且晶体的数量和聚集程度与Ox/Ca摩尔比成正相关. 相比于正常细胞, 损伤细胞诱导的晶体棱角更加尖锐, 其对细胞的损伤大于棱角圆钝的晶体. 实验结果还表明, 降低CaOx的过饱和度、 减小Ox/Ca摩尔比和修复受损伤的肾上皮细胞均有利于抑制CaOx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4.
(1 )铅通过改变循环激素水平 ,特别是 1 ,2 5 二羟维生素D3水平 ,间接变更骨细胞功能 ;(2 )铅通过干扰骨细胞对激素的调节能力直接变更骨细胞功能 ,例如 ,低水平铅抑制 1 ,2 5 二羟维生素D3刺激骨钙素的合成 ;(3 )铅损伤细胞合成或分泌骨基质其他成分 (例如 ,胶原和骨唾蛋白 )的能力 ;(4 )铅直接影响或替代钙信使系统活性部位中的钙 ,导致生理调节功能损伤。可见 ,铅对骨骼的毒性作用是由两个基本过程产生的 ,一是通过损伤内分泌器官而间接影响激素合成或对骨功能和骨矿物代谢的调节功能 ;二是通过毒化细胞、干扰基本细胞过程和酶功能、…  相似文献   

5.
cDNA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三聚氰胺肾毒性的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干预大鼠肾脏的差异表达基因, 并对筛查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推测三聚氰胺肾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高剂量三聚氰胺干预的大鼠肾脏差异表达基因数多于低剂量干预的肾脏差异表达基因, 并且涉及到更多重要的分子功能和代谢途径, 表明三聚氰胺肾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比低剂量而言, 高剂量三聚氰胺干预对肾脏的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牛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是人类日常膳食中重要的营养食品。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牛奶在加工、存储和运输过程的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原料奶在生产和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从而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内[1]。铅是一种具有蓄积性和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持续低水平的铅暴露会导致多重不可逆的健康损害,如神经、血液、肾脏和心血管等损伤,铅还能影响体内蛋白质酶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严重的病理变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B与铅     
1978年 ,Tokarski和Reio发现 ,铅暴露使实验动物 (大鼠 )组织中的硫胺 (维生素B1)和核黄素 (维生素B2 )含量降低 ,并降低血和尿中烟酸浓度。随后发现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增强铅的毒性 (TandonSK ,1 984) ,而补充维生素B则可预防铅的毒性 (FloraSJS,1 984)。饲料中缺乏尼克酸可使脑中儿茶酚胺水平改变 ,铅中毒症状加重 (FloraSJS ,1 981 ) ,给予维生素B1则可预防牛、大鼠、鱼等实验动物血、肾和脑中的铅蓄积 ,降低铅致生物化学变化 ,加快组织中的铅排泄 ,并可降低铅中毒动物的死亡率 (BrattonGR ,1 981 ;FloraSJS ,1 986;GhazalyK…  相似文献   

8.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硝酸钕急性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现代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技术,分析了腹腔注射给药2、10和50mg/kg体重剂量硝酸钕48h内Wistar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尿液及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如柠檬酸、肌酸酐、N-氧三甲胺、氨基酸、乳酸、琥珀酸、牛磺酸及葡萄糖等物种的浓度变化,结合大鼠血清指标和肝、肾组织切片图研究了轻稀土化合物Nd(NO3)3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结果表明,3个剂量的Nd(NO3)3主要对大鼠肝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随着剂量的升高渐趋严重。同时,Nd(NO3)3也对肾脏的特定部位(肾乳头、肾小管)造成了损害。  相似文献   

9.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的亚急性生化效应.大鼠连续5日腹腔注射马兜铃酸后,不同时间段尿液1HNMR谱显示与肾小管及肾乳头受损相关的标记物(NMRmarker)浓度有显著变化;铬酸钠、氯化汞、二溴乙胺、盐酸肼和异硫氰酸-α-萘酯,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造成的肝肾损伤模型组、AA组和对照组的大鼠尿液1HNMR谱解析和分类.1HNMR谱中各种代谢物的谱峰强度变化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伤与肾小管及肾乳头损伤模型类似,且随给药量的积累,肾损伤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引起肾脏不可逆损伤.该方法可用于中药的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钙的排泄主要经过肾脏、消化道、乳汁和汗液等途径,以前两种为主。约有20%从肾脏随尿液排出,70%从肠道随粪便排出。肾脏对体内钙的平衡有着主导作用,包括肾小球的过滤率、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离子钙与小分子物质结合,钙才能从肾小球过滤。经肾滤出的钙约有99%被。肾小球重吸收,  相似文献   

11.
水中微量有机毒物苯胺的光度测定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胺是芳香胺类最有代表性的普通物质,它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或使用苯胺的企业所释放的含苯胺工业废气会污染大气,苯胺也可以通过工业企业和居民点的废水进入环境。对人而言,苯胺是典型的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体,使细胞失去携养功能,具溶血作用,容易沉积于肝、肾和诱发营养不良等症状,也可以形成肝肾功能紊乱,引起贫血。它的毒性主要表现在①  相似文献   

12.
肾脏缺血缺氧以及再灌注过程都将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使肾功能严重受损.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并能诱导急慢性排斥,影响肾存活率.近年来发现,衍生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B螺旋亚基亲水表面序列的肽链(HBS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其在体内极短的半衰期(约2min)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采用构象约束、全D-构型氨基酸替换和N-端封闭策略,设计了3种类型的EPOB螺旋表面肽衍生物,旨在提高其代谢稳定性环肽的设计采用了对氧化还原稳定的硫醚键和相对刚性的亚砜键两种环合方式.在多肽的合成上,采用微波辅助多肽自动合成和手工合成两种模式有机结合;优化了硫醚环合工艺,应用微波加热进行硫醚环肽的合成,大大提高了产率和效率;利用圆二色(CD)谱确定了亚砜环肽的相对构型.活性实验表明,相对于线性母肽HBSP,本文设计合成的代谢稳定衍生肽对大/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显著提高的保护作用,且硫醚和R-构型亚砜环肽的肾脏保护活性强于S-构型亚砜环肽.而且,环化确实提高了功能肽的血浆稳定性.因此,本文合成的硫醚环肽一周一次注射剂量等效于线性肽HBSP一日三次剂量对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硼的生物必需性及人体健康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硼仅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硼可能也是动物和人的必需营养素,其证据涉及硼对矿物质的电介质、能量底物、氮、活性氧类等代谢以及红血球生成和血细胞生成的影响。许多发现提示,硼缺乏损伤钙代谢、能量代谢、脑功能和免疫功能,硼也有助于预防炎症性疾病。急性和慢性毒理观察表明,人体摄入1g硼酸/d(2.5mg B/kg/d)不会产生任何毒性症状;慢性有害作用水平为5mg/k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二巯基丁二酸对铅的解毒作用。方法:小鼠iv210铅370kBq后,ig或ip二巯基丁二酸,剂量为1.0g·kg-1,用整体放射自显影术定位显示;大鼠210铅中毒后,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血清、肝、肾和尿,测定210铅与蛋白结合。结果:定位分布显示,对照小鼠肾脏210铅含量最高,肝、脾、肺、心、骨含量其次,脑内含量最低。给药后,大部分组织210铅含量明显减少。整体自显影片微光密度测定与相同部位组织用液门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大鼠血清和肝脏分离得到3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210铅蛋白复合物,肾脏仅有大分子210铅蛋白复合物,尿中主要为低相对分子质量非蛋白复合物。给药动物血清、肝脏和肾脏蛋白复合物与对照相似,但放射性含量低于对照,而尿中复合物210铅明显高于对照。结论:二巯基丁二酸对铅的解毒,减少了铅在体内各脏器中的沉积,以及与蛋白结合,促进其随尿液排出。  相似文献   

15.
铅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铅的毒性,包括对骨髓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其他毒害作用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铅对机体损伤呈多系统性、多器官性。铅作为中枢神经毒物,对儿童的健康和智能的危害更严重。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防治铅污染。  相似文献   

16.
给药硝酸镨后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腹腔注射给药2,10和50 mg/kg体重剂量硝酸镨(Pr(NO3)3) 168 h内Wistar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尿液及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如柠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肌酸酐、N-氧三甲胺、氨基酸、乳酸、牛磺酸及葡萄糖等的浓度变化,并结合大鼠血清指标研究了轻稀土化合物Pr(NO3)3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结果表明,Pr(NO3)3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为肝脏和肾脏,但以肝脏为主,且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低、中剂量组的Pr(NO3)3会通过改变大鼠体内酶代谢而造成肝脏线粒体中的能量代谢(脂肪、糖代谢)紊乱;同时,Pr(NO3)3还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改变肾脏中渗透质的平衡,影响肾脏对氨基酸的重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铅暴露被认为对许多特殊人群有较大的危险性 ,除铅作业工人、汽车司机、交通警察等经常暴露于铅环境的人群外 ,要特别注意下列人群 :(1 )儿童。儿童中许多人有嗜土癖和手 口活动 ,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和滞留率较高 ,密质骨比例比成年人小 ,不能将吸收的铅更多地转移到骨中。这样就有较多的铅滞留在易产生毒性的软组织中。血液、神经和肾脏三大系统最易蒙受铅的毒害。(2 )妊娠妇女及发育中的胎儿。铅可通过母体胎盘转运到胎儿循环系统中 ,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胎儿发育期 ,铅对代谢过程和生理过程最为灵敏 ;妊娠时由于激素平衡发生变更 ,…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徽量元素工作者经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肾脏病患者体内的徽量元素代谢存在着显著的异常表现.引起了国内外肾脏病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概括叙述了国内外有关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原位免疫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各型肾脏疾病的微量元素代谢规律,以及运用微量元素建立判别函数方程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和方法.肾多虚证.但由于中医对辨病和辨证尚无统一规范,故对虚证的微量元素研究虽多,认识却不尽相同.问题也较多,本文简要叙述了部分中医虚证的徽量元素研究结果。提示虚证的微量元素变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仅供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首饰产品主要以珍珠、钻石、玉、金属等为主原材料,近几年来,陶瓷与饰品创意融合,迅速地打破了行业"壁"式阻隔,成为"绿色饰界"的代表。由于陶瓷在生产过程中所用的釉料和贴花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溶出,从而不同程度地危害人体健康及造成环境污染,铅、镉、铬和钴是其中常见的金属元素。铅可引起消化、神经、呼吸和免疫系统急性或慢性疾病,严重时能引起脑病甚至导致死亡;镉可引起急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20.
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食盐中痕量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铅是一种具有蓄积性、多亲和性的毒物,对人体各组织都有毒性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肾脏,还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在环境监测及食品分析中,铅的准确测定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类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如果食盐中的铅含量大于等于 1.0 mg·kg-1,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选择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准确的测铅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测定铅的方法报道较多的是原子吸收光谱法[1,2],电化学分析法也有报道[3,4],本文研究了用示差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铅[5~9],本法的仪器设备简单、灵敏度高、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