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氨喷泉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型氨喷泉实验李劲,彭爱芝(湖南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长沙410078)氨喷泉实验是天机化学实验中最经典的实验之一。通过观察氨溶于水形成喷泉,说明氨是在水中溶解度很大的气体 ̄[1]。但以往教科书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来制取氨以进行喷泉实...  相似文献   

2.
王涛  莘赞梅 《化学教育》2009,30(1):51-53
压强是一个物理概念,化学实验中的喷泉实验、气密性检验、排液量气、倒吸实验等均与气体压强有关。对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做了归纳与整合,并以相应的高考题例证。  相似文献   

3.
根据氨的一些性质,设计了氨的反复变色喷泉实验,并应用到化学教学论实验课上,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对化学教育产生了几点思考:(1)教师应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2)教师应利用化学实验促进三重表征思维之间的联系;(3)教师应使化学实验教学功能最大化;(4)教师应有主动开发化学实验案例的意识;(5)教师应有亲自动手试做化学实验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吕亚娟  曾有德  张力  陈洁 《化学教育》2013,34(10):75-77
分别将氨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的制备、收集和性质实验组合设计,形成各自的半封闭装置。对影响喷泉实验的重要因素——露出水面的玻璃管长和挤压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压、温度、装置、操作过程和课堂演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差较大。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进程与观察实验过程,将形成喷泉的时间控制在10~50s之内,当h=50cm或60cm时,氨气或氯化氢的实际挤压量大约是理论挤压量的10倍,当h=40cm时,氨气或氯化氢的实际挤压量大约是理论挤压量的6倍,二氧化硫的实际挤压量是理论挤压量的17倍,后者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需挤压10%氢氧化钠溶液才能使喷泉迅速发生。  相似文献   

5.
全封闭式氨喷泉实验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封闭式氨喷泉实验的新方法王锦化(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221009)氨喷泉实验是无机化学教学中能充分说明氨在水中具有很大溶解度的演示实验。由于经典实验方法[1]对氨和收集氨的装置的干燥程度要求高,稍有水分就易导致实验失败。另外当氨集满转换装置时易溢漏,...  相似文献   

6.
魏冰 《化学教育》1992,13(1):35
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不仅能说明重要的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本文介绍的演示实验由两部分组成,即氨喷泉和化学发光实验。利用氨喷泉的虹吸作用,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组合起来而成为一种发光的氨喷泉实验。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通过“T”型管把一个倒置的圆底烧瓶和混合后能产生化学发光的两种溶液(溶液A和溶液B)连在一起。当少量的  相似文献   

7.
王跃恩  赵扬 《化学教育》2011,32(2):65-65
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过,由于所用原料NH3具有刺激性气味,且喷泉装置大多繁琐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手做此实验,成为一个难题。鉴于此,教学通常采用由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在下面观察的方式完成。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采用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喷泉实验装置, 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方便地在课堂上亲手做喷泉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实验本质的认识, 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挖掘喷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与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宏 《化学教育》2002,23(5):42-43
喷泉实验直观、生动 ,趣味性和知识性均较强 ,在高一教材中两度出现 ,是培养学生综合与创新能力的好素材。本文对喷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尤其是在知识性方面的思考 ,旨在充分实现喷泉问题的教育价值。1 喷泉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一教材中的喷泉实验是用NH3-H2 O和HCl-H2 O来做的。在引导学生分析解释NH3和HCl 2种气体产生喷泉实验现象的原因后 ,可进一步提问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它与水组合能否产生喷泉 ?如何改进 ?学生很容易想到 ,CO2 -H2 O的组合不能形成喷泉 ,而用CO2 -NaOH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华文清 《化学教育》2007,28(9):49-49
"氨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陈晓燕  卢天宇 《化学教育》2021,42(13):41-47
以气压变化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进行复习。以密室逃脱游戏为情境,通过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归纳气压改变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现象,构建处理化学实验中气压变化情况的一般模型;通过改进仪器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来强化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并改进教材中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经典实验;利用模型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发生。这些学习任务的设计突出了实验探究,促成了模型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深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晓瑜  冉鸣 《化学教育》2018,39(19):52-53
改进了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设计,优化了试剂用量,将氨气生成与喷泉实验融为一体,使其操作简单,实验成功率高,而且能在3 m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注射器对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了小型化设计,可连续进行氨气的制取与收集、氨气的性质和喷泉等实验演示,能够多次重复实验而不需拆装仪器及清洗干燥。使制取氨气时生成气体的量更容易控制,实验过程更加简便易行,节省药品,降低污染。  相似文献   

13.
潘明先 《化学教育》1983,4(6):48-49
氨(或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中学化学课本已作了介绍;利用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喷泉实验”,则尚未见报道。本文将介绍这一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4.
“多现象演示实验”就是一个演示实验出现几种可观察的现象,例如,在做NH3的喷泉实验时,伴随发光和喷烟现象。多现象演示实验数目不多,大多集中在颜色的变化范围内,即同一演示实验出现不同颜色。笔者查阅了有关国内外文献[1,2],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了采用组合设计法来设计多现象演示实验。1 组合设计法的思路顾名思义,就是将产生单一实验现象的装置,通过改进组合到同一演示实验装置中。现以两个实验来说明。NH3的喷泉喷烟实验。将NH3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如下图Ⅰ)跟NH3与HCl反应出现白烟实验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5.
氧气喷泉实验,能由内向外喷出3种不同颜色的喷泉,并通过卡通纸片变色、喷泉吹乒乓球及推动水车发电。本实验研究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罗秀玲  肖信 《化学教育》2016,37(6):46-49
在职前教师教育类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论"中,以喷泉相关实验为例,设计论证问题和评价细则,开展论证教学的实践和探索。研究细致分析并揭示了职前教师在论证建构中存在的理由不充分,逻辑推理欠严密;忽略前提条件或特定背景;多采用直觉启发式,少采用系统分析式等问题。这为提高职前教师科学论证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丙酮将有机玻璃黏合成1个三室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该装置将气体收集及喷泉实验一体化,使实验过程更加简单,便于操作,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趣味性增强。此外,该装置功能更加多样,还可用于气体双性质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李嘉 《化学教育》2020,41(11):98-100
利用真空保鲜盒作为测定气体摩尔体积实验的实验装置,并借助智能手机的气压传感器通过手机软件Phyphox来测定实验装置内的压强变化,以此来测定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改进后的方法更易于学生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单喷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集两种气体的制备、收集、验满、尾气处理、气体反应、喷泉实验与试剂回收利用于一体的连续性实验,喷泉部分涉及到的实验原理有氨气与硫酸铜溶液的配位反应、氨气与氯化钴溶液的沉淀反应、无色酚酞溶液和酸性对硝基苯酚溶液在碱性环境下的变色反应,以及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在弱酸性条件下的反应等。本实验的主要仪器装置由团队自行设计、定制,操作简便,玻璃活塞还可控制喷发顺序,实现多色多样喷泉,伴随氯化铵生成时的袅袅白烟,云蒸霞蔚,煞是壮观。另外,我们设计了多角度的互动方案,针对不同程度知识背景的受众传授知识,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邹标 《化学教育》2014,35(1):68-69
正1实验装置介绍与优点1.1装置介绍利用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制取气体,将制取气体与喷泉实验相结合,设计了快捷、连续、通用的音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左边的烧瓶与分液漏斗组合为气体发生装置;倒置的漏斗用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喷泉实验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