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晓瑜  冉鸣 《化学教育》2018,39(19):52-53
改进了氨气的喷泉实验装置设计,优化了试剂用量,将氨气生成与喷泉实验融为一体,使其操作简单,实验成功率高,而且能在3 m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9,30(6):58-59
利用微型气体实验仪设计了氨气的制备和性质的微型组合实验装置,依次探究了氨气的制备、收集、检验和氨气还原氧化铜、氨气的喷泉实验等,观察到了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型氨喷泉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型氨喷泉实验李劲,彭爱芝(湖南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长沙410078)氨喷泉实验是天机化学实验中最经典的实验之一。通过观察氨溶于水形成喷泉,说明氨是在水中溶解度很大的气体 ̄[1]。但以往教科书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来制取氨以进行喷泉实...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单喷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集两种气体的制备、收集、验满、尾气处理、气体反应、喷泉实验与试剂回收利用于一体的连续性实验,喷泉部分涉及到的实验原理有氨气与硫酸铜溶液的配位反应、氨气与氯化钴溶液的沉淀反应、无色酚酞溶液和酸性对硝基苯酚溶液在碱性环境下的变色反应,以及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在弱酸性条件下的反应等。本实验的主要仪器装置由团队自行设计、定制,操作简便,玻璃活塞还可控制喷发顺序,实现多色多样喷泉,伴随氯化铵生成时的袅袅白烟,云蒸霞蔚,煞是壮观。另外,我们设计了多角度的互动方案,针对不同程度知识背景的受众传授知识,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龚国祥 《化学教育》2011,32(3):52-54
用压力传感器对"倒吸和喷泉"实验进行研究,探究氨气、氯气尾气吸收中溶液倒吸因为及二氧化碳"喷泉"溶液不能充满烧瓶的因为.  相似文献   

6.
项云 《化学教育》2009,30(10):63-63
氨气的喷泉实验,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做,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而且最后实验往往由于氨气吸潮而导致失败。为此笔者利用分液漏斗设计出一种仪器简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且无污染的实验方法,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邹标 《化学教育》2014,35(1):68-69
正1实验装置介绍与优点1.1装置介绍利用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制取气体,将制取气体与喷泉实验相结合,设计了快捷、连续、通用的音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左边的烧瓶与分液漏斗组合为气体发生装置;倒置的漏斗用来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喷泉实验结  相似文献   

8.
吕亚娟  曾有德  张力  陈洁 《化学教育》2013,34(10):75-77
分别将氨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的制备、收集和性质实验组合设计,形成各自的半封闭装置。对影响喷泉实验的重要因素——露出水面的玻璃管长和挤压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压、温度、装置、操作过程和课堂演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差较大。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进程与观察实验过程,将形成喷泉的时间控制在10~50s之内,当h=50cm或60cm时,氨气或氯化氢的实际挤压量大约是理论挤压量的10倍,当h=40cm时,氨气或氯化氢的实际挤压量大约是理论挤压量的6倍,二氧化硫的实际挤压量是理论挤压量的17倍,后者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需挤压10%氢氧化钠溶液才能使喷泉迅速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娇蛟  钱扬义  谢敏 《化学教育》2012,33(9):109-112,122
通过对不同学校在职中学化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们对喷泉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情况存在争议。利用手持实验技术,并借助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了氨的喷泉实验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分析了氨气充入量、烧瓶容积和实验流程等对内压变化的影响。希望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气压变化曲线的分段分析,帮助中学师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氨的喷泉实验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赵志恒  杜金会 《化学教育》2012,33(12):70-73
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开发了“化学喷泉广场”趣味实验,该实验由氨气的制备、植物变色龙(尾气吸收装置)、长腿的小球和化学开关等7个实验串联而成,集趣味性、观赏性和创新性于一身,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