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实验提出:在盐酸-碘化钾-抗坏血酸(V.C)介质中,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同时萃取银、镉、铊,不加基体改进剂,使用自制的简易石墨炉平台连续测定。该法测定银、镉、铊的灵敏度分别是:3.1×10~(12)克/1%吸收、6.1×  相似文献   

2.
本法用酸消化发样,然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镉和铅。该法与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测定镉和铅的最低量分别为2×10~(12)克、1.6×10~(11)克;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5,0.095;回收率分别为95—108%、96.3—104%。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蒸馏与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仪相结合进行高纯镉和高纯碲中铁、铝、镍、铬、铜、银、锰等元素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测定下限分别为Fe3×10~(-8)%,Al8×10~(-8)%,Ni5×10~(-8)%,Cr7×10~(-8)%,Cu4×10~(-8)%,Ag 2.5×10~(-9)%,Mn2.5×10~(-9)%。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氟化十四烷基二甲苄胺作为表面活性剂,在盐酸底液中浮选分离基体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浮选后溶液中的铑和铱。方法简便、快速。铑、铱的回收率分别为106—109%和96—104%,检出限达到4.0×10~(12)g和1.0×10~(-10)g。  相似文献   

5.
钨钽石墨管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痕量钕和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石墨管原子化器—钨钽石墨管,测定钕和钪。与普通热解涂层石墨管相比,灵敏度提高五倍多,1%吸收灵敏度钕为3.2×10~(-10)克,钪1.0×10~(-11)克;消除了记忆效应,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子化温度降低100多度,管的使用寿命延长1~3倍,达200次以上,测定精密度在5%以内;抗基体元素的干扰能力较好。土壤中20ppm以上的钕和200ppb以上的钪无需预分离富集,可以直接测定,结果与中子活化法一致。该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6.
用悬汞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以硫酸铍为支持电解质,测定硫酸铍及氧化铍中的镉与铅。硫酸铍适宜浓度为0.1—0.4M,PH1—3.5。测定镉与铅的灵敏度分别为4.4×10~(-8)M及2.5×10~(-8)M。相对偏差在±3.5%以内。  相似文献   

7.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镱时,原子化温度选在2700℃以上为宜,绝大部分共存元素无干扰,镱量在0.02ppm时,变动系数为3.6%,灵敏度为1.2—2.4×10~(-11)克/1%,本方法适用于矿石中镱的测定。试验部分 (一)仪器 Perkin-Elmer4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HGA-74型石墨炉。 HGA-2100型石墨炉电源/控制器。 56型记录器。 (二)条件试验 1.氩气流量:在原子化不停气的情  相似文献   

8.
用合成的13,14-苯并-1,4,8,11-(15-冠硫醚-4)(TTX)为中性载体,溶于加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聚氯乙烯(PVC)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制成涂膜溶液,将溶液涂布于石墨碳棒上制成银电极.其对银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10~(-6)~1×10~(-1)mol·dm~(-3)检出下限为1×10~(-6)mol·dm~(-3),响应斜率为65mV,对Hg~(2+)、Cu~(2+)、Pb~(2+)、Cd~(2+)、Zn~(2+)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8×10~(-2)、5×10~(-3)、1×10~(-4)、5×10~(-4)、1×10~(-5),pH适用范围为1.0~5.5,内阻小于1MΩ.通过实验比较其主要性能与7601型商品银电极相近,在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及成本低廉等方面颇具特色.使用TTX作中性载体制成碳棒涂膜式银电极目前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自行研制的流动注射式化学发光分析仪系统地研究了银(Ⅰ)催化鲁米诺-过硫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研究了20余种金属离子的干扰情况。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5)—1×10~(-8)克/毫升银(Ⅰ),时1×10~(-7)克/毫升银(Ⅰ)进行11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4.0%。由于采用巯基棉交换柱分离干扰离子,有效地排除了大多数金属离子的干扰,为矿石中痕量银的测定提供了一个灵敏、快速、具有实际意义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的镉和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APDC作萃取剂,用MIBK作萃取溶剂,从pH≈4的稀土溶液中分离富集镉、钴,然后用石墨炉测定。镉的检出限是1.6×10~(-8)%,钴是7.5×10~(-8)%。用此法分析了高纯氧化钇、氧化钕、氧化镧,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由于APDC与稀土元素都不能形成稳定络合物,此法可视为测定不同稀土化合物中镉、钴的通用方法。 (一)仪器及试剂 1.仪器及测定条件:P-E23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HGA-400型石墨炉;日立56型记录仪;镉、钴空心阳极灯(上海产)。镉灯电流8毫安;分析线2288埃;狭缝0.7毫微米干燥温度110℃,20秒;灰化温度350℃,20秒;原子化温度1700℃,5秒;正常加热;净化  相似文献   

11.
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West等人用硅管在空气-乙炔焰中捕集银2分钟,测得银的特征浓度为9×10~(-4)ppm,比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提高40倍。孙汉文用不锈钢管在空气-乙炔焰中捕集0.005ppm银10分钟,测得银的特征浓度为4×10~(-4)ppm。根据原子捕集和释放机理,本文改进了实验装置和方法,即采用贫焰捕集,脉冲富焰释放的方法,在石英捕集管上捕集0.001ppm银溶液8分钟,测得银的特征浓度为5.5×10~(-5)ppm,比常规方法的灵敏度提高1090倍。初步测定了电镀液中银含量。  相似文献   

12.
横向加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蘑菇、茶叶中的铬和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戈  谢文兵  向前  张学伟  马越  姚华刚 《分析化学》2004,32(10):1378-1380
采用横向加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蘑菇、茶叶中的铬和铍。以MgNO3 作为基体改进剂 ,提高了测定铍的灰化温度和灵敏度 ,很好消除了基体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铬和铍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80、0~ 8μg/L ;特征量分别为 5 .3× 10 -12 g和 1.9× 10 -12 g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0 %~ 17.3%和 4 .3%~ 11.6 % ;回收率分别为 98%~ 10 3%和 98%~ 10 6 % ;检出限分别为 6 6和 4 .8ng/ g。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石墨管测钛的特点,用热解石墨管测定钛灵敏度较高,并可消除某些共存元素的干扰。探讨了在高温石墨炉中钛的原子化机理,提出了TiO_2被碳还原的可能性。方法适用于测定冶金材料中痕量钛,测定钛的特征含量可达3.76×10~(-10)克/1%吸收,相对标准偏差为3.8%。该法准确、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量铜存在下锌、镉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指出在pH3—4的2.5%α-氨基丙酸-13%氯化铵的底液中,采用反向扫描示波极谱法,在含铜量高至20%的情况下,可不经分离连续测定4×10~(-4)—0.1毫克/毫升锌和5×10~(-5)—0.1毫克/毫升镉。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于各种铜矿石、铜精矿和其它铜含量高的试样中锌镉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石墨杯作为原子化器,对钠原子进行了激光增强电离光谱研究。观察了诸因素对信号强度的影响。绘制了钠的标准曲线,含量范围为5×10~(-9)g—2×10~(-7)g。当钠为5×10~(-3)g时,相对标准偏差为18.5%。  相似文献   

16.
用四苯鉮(Ph_4As)-AuCl_4或藏红T-AuCl_4作为电活性物质与不同溶剂做成聚氯乙烯(PVC)膜金离子选择性电极。最佳的膜组成是:Ph_4AsAuCl_40.010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210克:PVC 0.170克。用此膜做成的电极对AuCl_4在1×10~(-5)—2×10~(-3)M范围内接近能斯特响应,检测下限为1.6×10~(-5)M,响应时间约1分钟(10~(-3)M时)电极寿命在四个月以上,稳定性和选择性良好,可用于矿石中金的测定。本文还对溶解度参数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纯铝中杂质的光谱分析,一般灵敏度为1×10~(-3)—1×10~(-2)%。采用化学分离富集的化学光谱法虽可把灵敏度提高到5×10~(-6)—1×10~(-2)%,但因溶样困难和试剂空白高等,高纯氧化铝采用这种方法分析是困难的。有人用蒸发光谱法测定氧化铝中杂质,灵敏度较高,但需一套特殊的蒸发设备,且只能分析Cd、Bi、Sb、Pb,Sn、Cu等较易挥发的元素。为寻找一种简便灵敏的直接光谱法,研究了谱线在直流电弧中的轴向强度分布,并拟定了一个阴极激发,阴极区照相  相似文献   

18.
吐温-80-硫氰酸盐-邻菲绕啉显色体系测定矿石中铁,在3×10~(-1)—1×10~(-3)mol/L硝酸酸度下,形成稳定的三元胶束增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520nm,ε=1.96×10~4,标准偏差为0.0026%,变异系数为0.88%,络合物能稳定1.5小时,在0—40微克/50毫升内服从比尔定律。分析步骤称取0.1000—0.5000克试样于银坩埚中,加入4—6克氢氧化钠,置高温炉中于400℃保温15分钟,再升温到700℃保持3分钟,取出冷却。用热水浸取,洗入300毫升烧杯中。用浓硝酸中和至沉淀溶解,再过量1毫升,煮沸使溶液清亮,取下冷却,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富集银后的碳毡电极用四种方法进行洗脱处理的结果。实验表明,当银离子浓度在1×10~(-1)—1×10~(-7)g/mL,范围内,被碳毡电极系统电化学富集后,用1mol/L硝酸作为洗脱剂,用活化加热法能使富集在碳毡电极表面的银获得最好的洗脱效率,平均洗脱率为95±2%。对于1×10~(-7)g/mL的原始待富集液与浓集液体积之比为270:1左右,每克碳毡可富集银1. 67×10~(-3)g。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氯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这一新技术,在自行设计的装置上分别对镉、铅和镍进行了考察;选出了合适的操作参数。它们的测定灵敏度(1%吸收)分别为7×10~(-10)g、7×10~(-9)g和2×10~(-9)g;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7.6%和8.0%。该方法装置简单,测定灵敏度较高,预计可测近40种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