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煤酸浆态床异构化制对苯二甲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别使用有机高沸点分散剂联苯和联三苯的条件下,以苯甲酸锌为催化剂,进行了煤氧化产物煤酸(水溶酸WSA)钾浆态床异构化制对苯二甲酸(TPA)的研究。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二氧化碳初压和反应时间对TPA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存在下煤酸可以转化成TPA。单独煤酸钾异构化时,以联苯为分散剂时较佳反应条件为温度420℃、压力3MPa、催化剂苯甲酸锌用量3%、分散剂用量60%、反应时间1h、TPA收率24.1%。以联三苯为分散剂时较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80℃、压力1MPa、催化剂苯甲酸锌用量3%、分散剂用量60%、TPA收率25.2%。煤酸钾与苯甲酸(BA)钾混合异构化时,以联苯为分散剂TPA产率可达60%,以联三苯为分散剂TPA产率可达62%。采用气相色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一种低毒性的新型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己内酰胺对甲基苯磺酸([CP]PTSA)作为催化剂和溶剂,用于催化甲苯与等摩尔的体积分数为67%HNO3的硝化反应,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CP]PTS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甲苯硝化反应的产率和对位选择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5℃,时间24h,离子液体用量占甲苯摩尔分数的20%,产物硝基甲苯中邻与对位异构体质量比为1.2,较硝-硫混酸硝化的相应比值(1.6)显著降低,硝基甲苯的产率达37.1%。离子液体重复使用4次仍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及对位选择性。用质谱分析对回收的离子液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的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含磺酸基离子液体1-(4-磺酸基)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4-sulfbmim][BF4])为酸性催化剂,由乙缩醛和苯甲醇合成了叶青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合成条件的影响,固定反应温度为20℃条件下,确定优化合成条件为:n(苯甲醇)∶n(乙缩醛)=1∶8,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用量为每摩尔苯甲醇4g,产率为92.2%。与H2SO4催化剂相比[4-sulfbmim][BF4]的催化活性相对较弱,但综合效果优于H2SO4。[4-sulfbmim][BF4]循环使用6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易封萍  孙海洋 《应用化学》2010,27(7):860-862
以含磺酸基离子液体1-(4-磺酸基)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4-sulfbmim][BF4])为酸性催化剂,由乙缩醛和苯甲醇合成了叶青素。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合成条件的影响,固定反应温度为20 ℃条件下,确定优化合成条件为:n(苯甲醇)∶n(乙缩醛)=1∶8,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为每摩尔苯甲醇4 g,产率为92.2%。 与H2SO4催化剂相比[4-sulfbmim][BF4]的催化活性相对较弱,但综合效果优于H2SO4。 [4-sulfbmim][BF4]循环使用6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容利霞  何开  方岩雄  纪红兵  张焜 《应用化学》2010,27(10):1124-1128
研究了一种将苯甲醇直接氧化成苯甲醛的催化体系:氯化金属卟啉/离子液体/氧化剂(MTPPCl/ILs/[O]),考察了该体系反应过程中温度、氯化金属卟啉、氧化剂、轴向配体和离子液体的种类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氯化锰卟啉、溶剂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氧化剂过硫酸钾组成的催化体系MnTPPCl/[Bmim]HSO4/K2S2O8在苯甲醇直接催化氧化成苯甲醛的反应中表现出很好的活性(99%)和选择性(99%),且该体系避免了使用传统的有机溶剂,可重复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离子液体 1-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溶剂, 以 CrCl3•6H2O 为催化剂, 直接转化纤维素生成 5-羟甲基糠醛 (HMF). 考察了微波辐射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 HMF 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最佳条件下, HMF 产率可达 55%.  相似文献   

7.
微波促进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水杨酸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硫酸氢1-甲基-3-(3-磺酸基丙基)咪唑([MIMPS]HSO4)酸性离子液体作为水杨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催化剂,考察了温度、时间、物料配比和离子液体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优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微波辐射时间20 min,反应温度95 ℃,醇与酸摩尔比3∶1(水杨酸的量为0.02 mol),[MIMPS]HSO4用量10 mmol,水杨酸甲酯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1.9%和99.0%。 离子液体回收循环使用4次,催化效率不变。 与热催化酯化反应相比,微波辐射可缩短反应时间;水杨酸与不同碳链醇的酯化产率随着碳链的增加而降低,同碳链的伯醇酯化率比仲醇高。  相似文献   

8.
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和溶剂,环己烯氧化生成反-1,2-环己二醇的反应。 考察了不同咪唑型离子液体、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H2O2用量等对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7种咪唑型离子液体催化体系中,阳离子为咪唑环上含有1或2个羧基,阴离子为[PF6]的离子液体催化效果较好。 反应温度为100 ℃,n(H2O2)∶n(Cyclohexene)=1.1∶1,反应5 h时,离子液体c(0.60 g,2.1 mmol)催化生成的反-1,2-环己二醇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5%和97%,而离子液体f(0.20 g,0.6 mmol)催化生成的反-1,2-环己二醇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4%和90%,从离子液体的用量来看,含2个羧基的离子液体f的催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N-乙烯基咪唑鎓离子液体、 丙烯酸钠(NaAA)和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或1-乙烯基-3-三乙二醇基咪唑溴盐{[(EG)3-DVIm]Br2)}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含羧酸根的聚离子液体. 将所合成的聚离子液体用于催化甲醇与碳酸乙烯酯(EC)酯交换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DMC). 研究结果表明, 在甲醇和EC混合溶剂中具有最大溶胀度的聚离子液体催化剂poly[VOIm-AA-DVIm]活性最高. 在优化反应条件[120 ℃, 6 h, 1.0%(摩尔分数)催化剂用量, n(甲醇)/n(EC)=10∶1]下, DMC收率为76.6%, 选择性为90.1%, 达到了与均相催化剂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OAc)相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杂多酸和离子液体催化环己烯的清洁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路瑞玲  李臻  陈静  郎贤军 《分子催化》2007,21(3):268-271
以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考察了以杂多酸为催化剂氧化环己烯过程中离子液体的作用,讨论了离子液体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加入顺序不同,其在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反应条件为n(环己烯):n(过氧化氢):n(磷钨酸):n([(CH2)4SO3H-Py][HSO4])=1:4.4:0.28:0.56,在回流温度下反应8 h时,己二酸收率可达到84.9%.该催化剂体系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
Aldehydes are very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or intermediates, which have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in the perfumery, pharmaceutical, dyestuff and agrochemical industries1. Oxidation of alcohol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ynthetic reactions in the lab…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缺位Keggin型杂多酸[A-α-PW9O34]9-和[(FeШ(OH2)2)3(A-α-PW9O34)2]9-的四丁基铵盐做为催化剂,H2O2做为氧化剂催化环己烯氧化反应. 考察了反应时间、H2O2与环己烯的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1, 2-二氯乙烷为10 mL,H2O2 (30 %)与环己烯的摩尔比为2,反应温度为35 oC,反应时间为6 h,[(C4H9)4N]9[A-α-PW9O34]为催化剂的条件下,环己烯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为55 %,主要产物是环氧环己烷,其选择性 ≥ 99 %;而以[(C4H9)4N]9[(FeШ(OH2)2)3(A-α-PW9O34)2]为催化剂时环己烯氧化反应的转化率17 %,主要产物是2-环己烯-1-酮,选择性 ≥ 99 %.  相似文献   

13.
The solvothermal reaction of (HOCH2CH2)3N with [(n-C4H9)4N]3[H3V10O28] and MnCl2 x 4H2O in CH3CN and CH3OH yields a novel cationic heteropolyoxovanadium(IV) cluster, [Mn(II)V(IV)6O6[(OCH2CH2)2N(CH2CH2OH)]6]2+, containing a fully reduced new cyclic [MnV6N6O18] core with the Anderso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三缺位Keggin型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C7H7(CH3)3N]9PW9O34(记为Q9PW9),利用FT-IR、31P NMR、XRD和TG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反应的催化活性中心。 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Q9PW9在反应后其结构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反应中形成的[C7H7(CH3)3N]9PW9O34 (O2)x活性中心使催化剂具有反应控制相转移功能。以H2O2水溶液为氧化剂,在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反应中,发现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H2O2与苯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0.9时,苯甲醇的转化率为86.2%,苯甲醛的选择性≥99%。反应结束后催化剂以沉淀的形式析出,催化剂的回收率保持在86%左右。将催化剂循环使用三次,苯甲醇的转化率和催化剂的回收率均无明显变化,说明Q9PW9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A simple and efficient catalytic system [BBIM]Br–SnCl2 for th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as the oxidant has been developed.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catalyst dose, the solvents,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the amount of hydrogen peroxide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identified were 0.11 g of catalyst, no solvent, 65°C, 15 min, and 2 mmol of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 of various alcohols was also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catalyst [BBIM]Br–SnCl2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and reused for six reaction runs without significant loss of catalytic activity, because the Sn species of the catalyst can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imidazole ring of the ionic liquid. The reused catalyst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evaluate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BBIM]Br–SnCl2 catalyst was stable and reusable for the oxidation reaction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to benzaldehyde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热法在150℃合成了新的化合物六氟钛酸十六烷基三甲基胺二水合物([(n-C16H33)N(CH3)32[TiF6]·2H2O),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其结构,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分析技术加以佐证.该化合物由六氟钛酸根离子(TiF2-6)、水分子及十六烷基三甲基胺离子([(n-C16H33N(CH3)3]+)组成,属于单斜晶系,其空间群为C2/c.氢键在其构筑三维结构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Dawson结构杂多酸盐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丙烯酯(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高极性的有机溶剂,在有机合成、化妆品、电池电解质和脱碳溶剂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法在150 ℃合成了新的化合物六氟钛酸十六烷基三甲基胺二水合物([(n-C16H33)N(CH3)32[TiF6]·2H2O),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其结构, 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分析技术加以佐证. 该化合物由六氟钛酸根离子(TiF2-6)、水分子及十六烷基三甲基胺离子([(n-C16H33)N(CH3)3]+)组成, 属于单斜晶系, 其空间群为C2/c. 氢键在其构筑三维结构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氯苄双羰化合成苯丙酮酸新型催化剂吡啶-2-羧酸钴 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光兴  蔡华强  张雄 《化学学报》2001,59(8):1306-1309
实验发现吡啶-2-羧酸钴是氯苄双羰化合成苯丙酮的新颖催化剂。在水和1,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当T=353K,p=2.4mPa,V(H2O):V(dioxane)=1:1.1,氧化钙与氯苄克分子比为1.00,氯苄与吡啶-2-羰酸钴的摩尔比为1:0.05时,氯苄转化率为74.5%,选择性达99%,苯丙酮酸产率为73.8%。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苯丙酮酸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并使用IR,UV,GC-MS等对产物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