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点是线段上的特殊点 ,中线和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特殊线段 .平面几何中有许多与线段有关的问题 ,常可以通过巧取线段的中点后 ,转化为“中线”或“中位线”问题 ,然后再运用相关的性质来解决 .请看以下几例 .图 1如图 1 ,在四边形ABCD中 ,一组对边AB =CD ,另一组对边AD≠BC ,分别取AD、BC的中点M、N ,连结MN ,则AB与MN的大小关系是 .( 2 0 0 1年河北省初中数学竞赛题 )解 连结BD ,取其中点P ,连结PM ,PN ,则PM =12 AB ,PN =12 CD .∵ 点P不在MN上 (否则AB∥CD ,使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  相似文献   

2.
定理 在空间四边形中 ,如果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那么连结两对角线中点的直线垂直于两对角线 ;反之 ,如果连结两对角线中点的直线垂直于两对角线 ,那么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图 1已知 :空间四边形ABCD中 ,E、F分别是两对角线AC和BD的中点 .求证 :(1 )若AB =CD ,BC =AD ,则EF⊥AC ,EF⊥BD ;(2 )若EF⊥AC ,EF⊥BD ,则AB=CD ,BC=AD .证明 如图 1 ,取AB的中点P ,BC的中点M ,AD的中点N ,连结PE、PF、PM、PN和EM、EN、FM、FN ,则EM =∥ 12 AB , FN =∥ 12 AB ,…  相似文献   

3.
楼可飞 《数学通讯》2001,(23):20-21
定理 1 过三角形的重心任作一条直线 ,把这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证明 :这两部分面积之差不大于整个三角形面积的 19.图 1 定理 1图分析 如图 1,过△ABC的重心G的任意直线分别交AB ,AC于E ,F ,过G作平行于底边BC的直线分别交AB ,AC于P ,Q .先证明 :SPBCQ-SAPQ=S9,这里S表示△ABC的面积 .事实上 ,SPBCQ-SAPQ =S - 2SAPQ=S - 2·4S9=S9.后证明 :SEBCF-SAEF<SPBCQ-SAPQ (1)由于∠EPG =∠A ∠AQP >∠AQP ,故能在△EPG内作直线PR ,使∠RPG =∠GQF ,…  相似文献   

4.
张宪铸 《数学通报》2003,(3):47-48,F003
20 0 3年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1 6 Rt△ABC中 ,AB =AC ,∠BAC=90°,D、E为BC边上的两点 ,△ADE的外接圆分别交边AB、AC于点P和Q ,且BP +CQ =PQ ,求∠DAE的度数 .(安徽省南陵县第二中学 金旗 2 42 40 0 )图 1引理 如图 1 ,梯形ABCD中 ,AD∥BC ,E、F分别为AB、CD上两点 ,且AE=BE ,EF=12 (AD +BC) ,则有EF ∥BC .(该引理较易证明 ,略 )解 如图 2 ,过P点作PF ⊥AB ,PF交BC于F点 ,取PQ的中点O ,连结OE ,PE .图 2因为AB =AC ,∠B…  相似文献   

5.
第一天大田 ,2 0 0 0年 7月 19日时间 :4小时 30分每题 7分  问题 1 圆Γ1 和圆Γ2 相交于点M和N .设l是圆Γ1 和Γ2 的两条公切线中距离M较近的那条公切线 .l与圆Γ1 相切于点A ,与圆Γ2 相切于点B .设经过点M且与l平行的直线与圆Γ1 还相交于点C ,与圆Γ2 还相交于点D .直线CA和DB相交于点E ;直线AN和CD相交于点P ;直线BN和CD相交于点Q .证明 EP =EQ .解答 令K为MN和AB的交点 .根据圆幂定理 ,AK2 =KN·KM =BK2 ,换言之K是AB的中点 .因为PQ∥AB ,所以M是PQ的中点 .故只需证明E…  相似文献   

6.
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是几何的基本内容 ,在初中几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关两条直线平行的证明有许多灵活的方法 .下面就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作一归纳 ,供大家学习 .一、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常用的方法1.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 .2 .利用比例式来证明 .3.利用三角形 (或梯形 )的中位线定理来证明 .除以上方法外有时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证明 ,或者利用三角形的等积关系等来证明 .二、应用例子例 1 已知 :如图 ,⊙O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 ,过顶点A作⊙O的切线AE .求证 :AE∥BC .证明 :∵AE是⊙O的切线 ,∴∠EAC =∠B .又∵△ABC是等腰三角形 ,∴∠B =∠C .∴∠EAC =∠C .∴AE∥BC .例 2 如图 ,C是线段AB上一点 ,分别以AC ,CB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CBE ,AE交CD于M ,BD交CE于N .求证 :MN∥AB .分析 :要证明两直线平行 ,结合已知条件△ACD和△CBE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应该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 .解 :∵△ACD和△CBE是等边三角形 ,∴AC =CD ,CE =CB .又 ∠ACD =∠ECB =6 ...  相似文献   

7.
三角形某些“伴心“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理 设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直线AP、BP、CP分别交直线BC、CA、AB于点D、E、F,D′、E′、F′分别为D、E、F关于各自所在边的中点的对称点,则 AD′、BE′、CF′必交于一点Q. 由于BD′=CD,CE′=AE,AF′=BF,应用Ceva定理及其逆定理,即可证明. 这样,P和Q就成为△ABC的一对“伴心”.比如,若P为内心I,则Q就是伴内心I′;若P是△ABC的垂心H,则Q就是伴垂心H′等等.若将P叫做“本心”,Q就叫做伴心,相应的△DEF叫本心三角形,△D′E′F′则叫做伴…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5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 71 如图 ,凸四边形ABCD内接于⊙O ,延长AB、DC得交点E ,延长BC、AD得交点F .M、N各是AC、BD的中点 .且AC >BD .求证 :MNEF =12 · ACBD-BDAC(安徽省怀宁江镇中学 黄全福 2 461 42 )证明 先注意下述两个引理 .引理 1 图形与相关条件与题目相同 ,设AC、BD相交于P .求证 : OP⊥EF .证明 设⊙O半径为R .在射线FP上取一点K ,使得B、K、P、C四点共圆 .此时∠BKF =∠BKP =1 80°-∠BCP=1 80°-∠BCA=1 80° -∠BD…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5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1 1 AB是⊙O非直径的弦 ,半径OC ⊥AB于M ,D是OB的中点 ,E在劣弧BC上 ,且∠AED =∠ACO ,AE交CB于F ,交CO于N .求证 :S△FCNS△DMO =CNMO.(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 陈开龙  40 1 555)证明 如图 ,延长CO交⊙O于P ,连结EP ,FD .∵CP是直径 ,OC ⊥AB ,∴AP =BP ,故∠ 1 =∠ 2 ,AC =BC .∵∠AED =∠ACP ,又∠AEP =∠ACP ,∴∠AED =∠AEP ,即E ,D ,P三点共线 .∵OB =OC ,∴∠ 3=∠ 2 ∠OBC =2∠ 2 …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2 96 AC是 ABCD较长的一条对角线 ,O为 ABCD内部一点 ,OE⊥AB于E ,OF⊥AD于F ,OG⊥AC于G .求证 :AE·AB AF·AD=AG·AC证明 不妨设O在△ABC内 ,OF与OC交于P ,连结AO ,作BM ⊥AO ,BL⊥AC ,DN ⊥AO ,DK⊥AC ,CQ ⊥AO ,M、L、N、K、Q均为垂足 .∵E、B、M、O四点共圆∴AE·AB =AO·AM同理 ,AF·AD =AN·AO∴AE·AB AF·AD =AO· (AM AN)(1 )设∠DAC =α ,∠CAB =β ,∠…  相似文献   

11.
文[1]中给出了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至少存在一个内接正三角形.该定理及说明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用构造性方法来证明一个更一般的定理. 定理 任意三角形都存在无数多个内接正三角形. 证法1 如图1,在△ABC中,不妨在AC上任取一点D,连结 BD;以 BD为一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DBE,连结AE交BC于 F点,过 F点作 BE的平行线交 AB于 M点,过F点作DE的平行线交AC于N点.连结 MN,由文[1]可知△FMN即为△ABC的一个内接正三角形.由于D点位置不同,那么其对应的正△FMN就不同,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12.
A组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16cm2 ,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 ,△CPD的面积是 .2 .已知a =1,b =2 ,c=3,它们的第四比例项d =;a ,c的比例中项x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之比为 3∶ 2 ,面积为12cm2 ,则菱形的周长为 .4 .已知AD是△ABC中∠A的平分线 ,△ABD和△ACD的面积的比是 2∶3,则AB∶AC =.5.已知 :如图 1,在△ABC中 ,E ,F分别是AB ,AC的中点 ,延长BC到D ,使CD =13BC ,DE交AC于O ,则CD∶EF =,OC∶OA =.6 .如图 2 ,在Rt△ABC…  相似文献   

13.
一 .什么是“三线合一”在等腰三角形中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二 .“三线合一”的应用如右图 1 ,在△ABC中 ,(1 )∵AB =AC ,∠ 1 =∠ 2 ,∴AD⊥BC ,BD =DC .(2 )∵AB =AC ,BD =DC ,∴AD⊥BC ,∠ 1 =∠ 2 .(3 )∵AB =AC ,AD⊥BC ,∴BD =DC ,∠ 1 =∠ 2 .根据以上三个推理 ,灵活运用它们 ,是解题的关键 .例 1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 3cm ,那么它底求证 :PAPB=CMCN .(2 )当P不是边AB的中点时 ,PAPB=CMCN 是否仍然成立 ?请证明你的结论 .(北京市宣武区 2 0 0 1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题 )(1 )分析 :由于P是AB的中点 ,所以PA =PB ,从而 PAPB=1 .欲证 PAPB =CMCN,只需证 CMCN =1 ,即证CM =CN .连结PC ,因为AC =BC ,PA =PB ,根据“三线合一” ,得PC⊥AB ,PC平分∠ACB ,即∠ACP =∠BCP .依题意得折痕MN⊥PC ,所以MN∥AB ,从而得∠CMN=∠...  相似文献   

14.
第一天1 是否存在 19个具有相同数字之和的不同自然数 ,使这些自然数之和等于 1999?2 将一些整数排在数轴的一切有理点上 .求证 :可找到这样一个区间 ,使这区间两个端点上的数之和不大于区间中点上的数的 2倍 .3 四边形ABCD的内切圆与各边DA ,AB ,BC ,CD分别相切于点K ,L ,M ,N .令S1 ,S2 ,S3,S4分别是△AKL ,△BLM ,△CMN ,△DNK的内切圆 .向圆S1 与S2 ,S2 与S3,S3与S4,S4与S5 作外公切线 (不同于四边形的各边 ) .求证 :这 4条切线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4 n2 个筹码放在一个无限棋盘的含n×…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3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61 如图 ,C为半圆上一点 ,CD⊥AB于D ,AB为直径 ,G、H分别为 △ ACD、△ BCD的内心 ,过G、H作直线交AC、BC于E、F ,求证 :CE =CF .(安徽省肥西中学 刘运谊  2 31 2 0 0 )证明 连结DG并延长AC于M ,连结DH并延长CB于N ,再连结MN、AG、BN .因为CD⊥AB所以∠CDA=∠CDB =90°而G、H分别为 △ACD、△BCD的内心所以DM、DN分别是∠CDA =∠CDB的平分线所以∠MDC =∠MDA=∠NDC =∠NDB= 45°在 △ MAD和…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1 0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 96 ⊙O是△ABC的内切圆 .D、E、F是BC、CA、AB上的切点 ,DD′、EE′、FF′都是⊙O的直径 .求证 :直线AD′、BE′、CF′共点 .(安徽省怀宁江镇中学 黄金福 2 461 42 )证明 设直线AD′、BE′、CF′交BC、CA、AB于A′、B′、C′.过D′作⊙O切线交AB、AC于M、N显然MN ∥BC △AMD′∽△ABA′,△AD′N ∽△AA′C . MD′BA′ =AD′AA′ =D′NA′C BA′A′C =MD′D′N①连结OM、ON .记⊙O半径…  相似文献   

17.
综合题新编     
余继光 《数学通讯》2001,(23):27-28
题 2 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 (-2 ,0 ) ,B(2 ,0 ) .且 |AD| =2 .1)求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交点E的轨迹方程 .2 )过A作直线交以A ,B为焦点的椭圆于M ,N两点 .且 |MN| =832 ,MN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为 43,求椭圆的方程 .3)与E点轨迹相切的直线l交椭圆于P ,Q两点 .求 |PQ|的最大值及此时l的方程 .解  1)设E(x ,y) ,连OE ,则OE  ∥=12 ·AD .∴ |OE| =1.∴x2 y2 =1(y≠ 0 ) .2 )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可知 :|MA|=a ex1,|NA| =a ex2 .∴ |MN| =2a e(x1 x2 ) =832 .∵c=2 ,∴…  相似文献   

18.
何关保 《数学通讯》2000,(15):29-30
线面角计算是立几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有时苦于角难作 ,或者角虽作出了 ,但计算碰到了困难 .本文介绍一个关于线面角计算的定理 ,能起到难点转移 ,简化解题过程的作用 .图 1 定理图定理 设点A ,B分别在二面角M PQ N (锐角或直角 )的两个面N ,M上 ,直线AB与面M ,N所成角分别为α ,β .过点A ,B分别作棱PQ的垂线AE ,BF ,垂足为E ,F .则 AEBF =sinαsinβ.  证 如图 1,过A ,B分别作AC ,BD垂直于平面M ,N ,垂足分别为C ,D .连结CE ,DF ,BC ,DA ,则∠ABC =α ,∠BAD =β .在R…  相似文献   

19.
周界中点三角形又一有趣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遵标 《数学通讯》2002,(13):33-33
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一点和这边所对的顶点将三角形的周长二等分 ,则称这一点为三角形的周界中点 ,并将以三个周界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周界中点三角形 .文 [1]、文 [2 ]得到了与周界中点三角形有关的三角形外接圆半径、面积之间的三个不等式 .本文再给出一个更有趣的性质 .定理 1 设D ,E ,F分别为△ABC的边BC ,CA ,AB上的周界中点 ,且BC =a ,CA =b ,AB =c,S =12 (a +b +c) ,△ABC的外接圆半径和面积分别为R ,△ ,△DEF的外接圆半径为R0 ,则有 :R·R0 ≥2 39△ .为证明此不等式 ,先看如下引理 :图 1 引…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几何题 :△ABC内 ,∠BAC =6 0° ,∠ACB =40° ,P、Q分别在BC、CA上 ,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 :BQ +AQ =AB +BP .下面给出它的几种证法 .图 1证法 1 延长AB到D ,使BD =BP ,连结DP(如图 1 ) ,则∠D =∠BPD .∵ ∠ABC =1 80°-(∠BAC +∠ACB) =80° ,∴ ∠D =∠BPD=40° ,∴ ∠C =∠D .∵ ∠ 1 =∠ 2 , AP =AP ,∴ △ACP≌△ADP ,∴ AC =AD ,即AQ +CQ =AB +BD .又∵ ∠ 3=12 ∠ABC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