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歆 《数学通讯》2013,(11):108-110
文[1]、文[2]、文[3]、文[4]分别对该题给出了各具特色的解法,但由于这些解法所用到的知识含量以及技巧性都比较高,因此一般学生难以接受.为了寻找适合众多学生的别的解法,笔者从降低问题难度的角度人手,运用减元策略,将上述二元的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1]作者对此题多方探索未得到数学解法,最后借助于物理知识求解,文[2]则利用一引理给出其纯数学解法,本文从不同的新角度给出此题的两个纯数学解法.  相似文献   

3.
文[1]分析了一类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常见题型,并指出了文[2]解法的不足.我们分析后发现,文[1]题2、题3也存在严重疏漏,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中学生数学》2006年第1期中一篇文章的解题失误,重点放在逻辑关系上.文[2]呈现了来自学生的问题与两个解法,两种解法都必要而不充分.  相似文献   

5.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是一个有趣且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难点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思考如何突破该难点。文[1],文[2],文[3],文[4]相继讨论了该问题的解法,较教材的图解法明显简单,但各有优缺点.拜读上述文章后。笔者对这类问题简易解法进行了再探究,得到下面的一种简易解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多专业杂志都对此题的解法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提供了一些精彩的解法,但其中一些解法值得商榷:如文[1]、文[2].本文将通过构造法,利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给予说明,同时给出一个简洁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文[1]给出的解法似乎是在已知结论的情况下,对结论进行论证.这种解法思路不自然,学生很难想到.下面笔者也提供两种解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1]利用y=kx代换简单地解决了一类二元最值问题,笔者发现其解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文对其进行完善.下面举文[1]中的例2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文[1],文[2]中分别谈了一类定义新运算符或法则和一类定义新概念的信息题的解法,本文继续谈第三类信息题的解法——类比型试题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1]给出以下试题"已知复数z满足|z|=1,且zn+z=1,求z."(1988年苏州市数学竞赛试题)的解法。解先将原方程变为zn=1-z,取模得:|zn|=|1-z|,再由|z|=1得|z|2=|1-z|2,z·z=(1-z)·(1-z),化简得z+z=1;再以z=a+bi代入得故原方程有二解:文[2]说,容易验证:这确是原方程的根,但方法不对.文[2]开篇便称此种解法是"取模的误解".究竟文[1]的这种"取模解法"是否能够成立?我们试作如下分析.原解法可写成:显然⑤是①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条件.因此有可能会产生增根,但不至于有漏根.因为凡适合…  相似文献   

11.
黄兆麟 《中学生数学》2011,(3):F0003-F0003
文[1]从多种角度出发,给出该题四种各具特色的不同解法,读来使人受益匪浅.经进一步探索发现,该题还有几种不错的解法,现作为文[1]的补充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根泉 《数学通讯》2012,(19):32-33
文[1]和文[2]对一道三角问题进行了解答,文[2]还对文[1]的解答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其中的错误.笔者阅后受益匪浅,但还是觉得其解法不够自然,不易使人想到,以下用解析法给出本题的另一解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孙芸 《数学通讯》2009,(5):45-46
文[1]由一道求直线方程问题的解法联想开去,通过十个问题的分析解答阐述了解析几何中“设而不求”的重要思想方法,读后获益匪浅,但文[1]的一个观点有误,先看文[1]中的问题7及其解答.  相似文献   

14.
<正>拜读文[1],为文[1]的"巧"拍案叫绝,也为文[2]的"繁"倍感遗憾.诚然如文[1]所述,"坐标法"存在诸多不足,但其优点甚是突出,尤其是针对文[1]的两道例题,涉及到的几何图形建系非常容易,入手快速便捷,极符合学生的"胃口".文[1]的解法确是经典,让人赞叹不已,但细细品味,总觉"巧"似乎过了头,这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数学通讯》2006,(12):5-5
文[1]采用常数消去法,以学生熟悉的特例为依托,简单明了地解决了求分式线性递推数列通项的问题,受此启发,经过研究,笔者得到了另一种解法,现以文[1]的两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三角函数f(x)=acosx+bsinx(0〈x〈π/2,a〉0,b〉0)的最值问题,文[1]借助幂函数的凹凸性得到两个不等式并进行了探讨,只是中学生未必能接受这种解法.文[2]对一个特例,两次使用柯西不等式进行研究,其解法未必适用于一般情形.文[4]的解法确实巧妙,它适用于指数为正数的情形,但对指数为负数的情形未必适用.那么,这类问题有没有通性解法与规律呢?本文给出用导数的探求方法,它适合这类问题的任何具体形式,并且,学过导数的中学生都能接受.  相似文献   

17.
文[1]对06年高考江苏卷第10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指出试题来源于著名的古典概率问题——结草成环.最后将其加以推广.笔者看后颇受启发.同时又觉得解法有些烦琐。也不易让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本文就该题和文[1]所推广的问题给出一种简洁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拜读文[1],为文[1]的"巧"拍案叫绝,也为文[2]的"繁"倍感遗憾.诚然如文[1]所述,"坐标法"存在诸多不足,但其优点甚是突出,尤其是针对文[1]的两道例题,涉及到的几何图形建系非常容易,入手快速便捷,极符合学生的"胃口".文[1]的解法确是经典,让人赞叹不已,但细细品味,总觉"巧"似乎过了头,这种思路对于普通的同学来说很难想到,又谈何“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顺利求解?  相似文献   

19.
文[1]分析了一类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常见题型,并指出了文[2]解法的不足.我们分析后发现,文[1]题2、题3也存在严重疏漏,试分析如下:例1(文[1]题2)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条件:(1)f(-1)=1;(2)对一切x∈R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12年11、12月上半月刊登载了两篇文章《一道联考填空题的五种解法》和《关于一道期末考试题的解法研究》,文[1]和文[2]介绍了两道试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