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缢蛏RAPD扩增条件的优化及遗传分析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宁波市象山县三门湾沿海滩涂的缢蛏RAPD扩增条件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反应体系为25μL时,缢蛏的RAPD扩增的最适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7℃退火1min,72℃延伸1min,进行40个循环,然后72℃总延伸10min,Taq酶量为1.0u,dNTPs为300μmol/L,引物浓度为0.4μmol/L,DNA模板浓度为50ng,Mg^2 浓度为2.0mmol/L,对缢蛏DNA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发现其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篦子三尖杉ISSR-PCR体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适合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影响ISSR-PCR的模板、引物、Mg2+、dNTP、Taq酶等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篦子三尖杉ISSR-PCR扩增的最佳体系,即20μl的反应体系中包括:1μl 10×PCRbuffer、2.5 mmol/LMg2+、0.2 mmol/L dNTPs  相似文献   

3.
日本黄姑鱼与(鮸)状黄姑鱼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和(鮸)状黄姑鱼(Nibea miichthioides)养殖群体进行了基因组DNA遗传分析.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日本黄姑鱼和(鮸)状黄姑鱼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85 3和0.890 1;用SPSS软件对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鮸)状黄姑鱼群体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日本黄姑鱼群体内则差异不显著,表明日本黄姑鱼的种质较单一,存在近交衰退的危险;(2)2种黄姑鱼之间相似度为0.785 0,遗传距离为0.215 0,由此判断2种黄姑鱼为同一属的2个不同物种,这与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普通鲫鱼的RAPD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了387个引物对普通鲫鱼进行了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筛选出了31个重复性好、可用于普通鲫鱼RAPD标记的引物.另用8个引物对普通鲫鱼(20尾)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这8个引物共检出4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24个,占总位点数的53.33%;据个体间共有带数和Nei′s遗传相似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普通鲫鱼平均遗传相似率为88.68%.上述两项指标的初步分析表明,普通鲫鱼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长江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4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鳙(Aristchthysnobil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所用引物中,有10 个能对鳙不同个体扩增出多态DNA 带,占总引物数的25% . 据所取长江中游自然繁殖的18条鳙样品的RAPD谱带的分析结果表明,鳙任意两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38 6~0.985 7之间,平均值为0.966 1;遗传变异度则在0.014 3~0.061 4 之间,平均值为0.043 9;所分析样本的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7.285 8,Shannon 多样性值(H)为0.053 2. 人工繁殖鳙的遗传变异度和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均明显低于长江自然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RAPD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以雌、雄黄颡鱼DNA池为模板,从422个引物中筛选出61个RAPD反应重复性好、带型清晰明亮的引物,这些引物可用于黄颡鱼的分子标记或鉴定.采用10~11个引物先后对两批黄颡鱼(简称群体A和群体B)进行群体RAPD多样性分析.在群体A(21尾)中共检测到95个位点,其中27个为多态位点占总位点数28.42%,其群体Nei&Li氏遗传相似率为90.67%,Shannon信息指数为0.0918比特;在群体B中共检出4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2个占26.09%,其群体Nei&Li氏遗传相似率为93.27%,Shannon信息指数为0.0670比特.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比已报道的普通鲫鱼和野生稀有鲫的低而高于长江鳙鱼.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技术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4个地区桃花水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4个群体28个个体的基因纽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30个位点,分子片段在20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124个,占53.91%;群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650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2451,平均遗传距离为0.4825;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俨)为27.78%-76.47%,平均杂合度(H)为0.0998-0.297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1500-0.4390.整个群体的H,I和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0.2610、0.3931和0.2249.研究结果表明:桃花水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宁波象山和杭州玉泉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整体水平,温州平阳和金华永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整体水平,且群体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20世纪70年代从马来西亚引进的7对罗氏沼虾后代的养殖群体(简称NY)和90年代从新加坡引进的天然群体的F1与养殖群体交配繁殖的后代(简称NX)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OPM组随机引物对两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扩增的DNA片段大小在0.1~1.5kb之间.NY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simiIarity,S)为0.8819,NX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5)为0.5857.他们的遗传变异度(variability,V)分别是0.1181和0.4143.NY群体的变异度明显小于NX群体.这可能与NY群体长时期的近亲间或在小群体内繁殖导致种群退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萍乡肉红鲫是分布于江西萍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用经过筛选的23个随机引物对25个人工选育F5代萍乡肉红鲫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子标记。结果显示扩增片段大小在250 bp至2 100 bp,共扩增的条带数为229,差异标记条带大多数为弱带,多态位  相似文献   

10.
三种倒刺鲃的RAPD种质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3个随机引物研究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中华倒刺鲃(S.sinensis Bleeker)和倒刺鲃(S.denticulatus donticulatus Oshima)基因组DNA(RAPD)多态性和种质分子标记。33个随机引物总共扩增得到473条带,多态性片段为365条,占总带的77.2%。其中16个引物共扩增出95个特异性片段,长度主要在200-1500bp,光倒刺鲃特有的为23个、中华倒刺鲃特有的为20个、倒刺鲃特有的为28个,这些特异性片段可作为三种倒刺鲃的分子遗传标记。多态性研究表明,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光倒刺鲃0.6507,倒刺鲃0.6975,中华倒刺鲃0.8180。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中华倒刺鲃和倒刺鲃0.4915:中华倒刺鲃与光倒刺鲃0.6217;倒刺鲃与光倒刺鲃0.6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