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在爆炸焊接的临界条件下,复板与基板的临界碰撞速度主要取决于复板材料本身的性质,而与所选用的炸药及其爆轰参数关系不大,并通过并圆柱实验对这一结论做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爆炸脉冲电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效电路模型程序——BCYSSYS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了04型爆磁压缩发生器及用04型发生器驱动的紧凑型爆炸脉冲电源。紧凑型爆炸脉冲电源长度小于1.2 m,直径0.4 m,质量约100 kg。实验结果表明:04型爆磁压缩发生器能够在3μH电感负载上获得脉宽约10μs、峰值为100 kA的脉冲大电流输出;当负载电阻为8.7Ω时,输出电功率大于20 GW。典型实验结果与采用BCYSSYS程序得到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BCYSSYS程序用于爆炸脉冲电源理论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以铝粉、乙醚、硝基甲烷为原料的气液固多相混合物爆炸特性的影响,利用20 L球型爆炸罐,在不同环境温度(20~50℃)下,实验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混合物的爆炸超压、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下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工况下,乙醚的爆炸特性参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铝粉的爆炸特性参数受温度影响较小;气液固多相混合物的爆炸压力随温度升高略微下降,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先升后降,存在一个最佳浓度配比使爆炸威力最佳;气液固多相混合物的爆炸下限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绝大部分易挥发物质汽化后,混合物下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非晶合金条带的爆炸焊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利用爆炸焊接技术对铁基、铁镍基非晶合金条带(厚度约25 μm)进行单层和多层爆炸焊接的结果。金相分析结果表明,条带间相互结合良好;X光衍射结果说明,焊接后的条带仍保持非晶态,即使采用表面已有部分晶化德条带进行焊接,焊接后仍转化为非晶态。这说明在焊接过程中条带表面已发生熔化,且冷却速度也可达106 K/s量级。  相似文献   

5.
蒋吉昊  王桂吉  杨宇 《中国物理 B》2008,17(2):1123-1127
金属电导率是金属电爆炸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利用金属箔电爆炸驱动飞片原理设计了一种测量金属电爆炸过程中电导率随密度、比内能变化的方法,并采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一条铜箔电爆炸过程中电导率随密度、比内能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反映了电导率随密度的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6.
裸爆和特制半球形结构内爆超压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爆炸焊接过程会产生爆炸地震、冲击波、有毒气体和噪音等有害效应。设计并制作一个直径为36 m、入口和排烟口直径分别为8 m的半球形结构,用以降低爆炸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超压影响。为了研究实际超压降低效果,进行了裸爆和按1/6比例建立的半球形结构内爆炸的超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压的传播距离大于20 m时,这种半球形结构能有效降低爆炸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超压;对于相同的超压传播距离,切线方向(垂直于半球形结构入口方向)比径向方向(半球形结构入口方向)的超压降低效果好。结合冲击波的传播和反射特点,对超压降低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爆炸焊接是利用炸药爆轰压力工作的固态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但对薄复板施焊安装过程中,薄板在自重及炸药重量作用下将发生弯曲。基于弹性力学薄板理论,得出了复板受均布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及转角表达式;又通过分析爆炸焊接过程中的基、复板的运动参数,结合再入射流形成的声速限条件、流动限条件,推导出爆炸焊接时射流形成的预置角范围;最后将两者结合推导出在给定复板材料及长、宽的条件下,成功施焊所要求的复板最小厚度。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影响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因素,在5L柱形密闭爆炸容器中,以食用玉米淀粉为试样,利用高压放电火花点火,并通过压力采集系统记录容器内压力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吹粉压力下,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爆炸压力参数的影响,并对实验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影响显著;吹粉压力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吹粉压力大于临界值时,存在一个最佳点火延迟时间,使得爆炸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率峰值最大,且随着吹粉压力的增大,粉尘爆炸的最佳点火延迟时间缩短;当吹粉压力小于临界值时,点火延迟时间越长,粉尘爆炸压力越小。  相似文献   

9.
 在一维有限差分反应流体动力学程序SSS中引入电爆炸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引入的物态方程库,开展了电爆炸加载下飞片运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SSS对电爆炸驱动飞片的过程的模拟是可靠的,为电炮加载技术的优化设计和电爆炸驱动飞片物理过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计算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用爆炸容器设计方法及寿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应付突发事件用爆炸容器的设计方法和使用寿命的评估方法,对JBG系列抗爆球罐在爆炸载荷作用后的残余变形进行了计算,评估了多次重复载荷条件下的使用寿命,残余变形的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理想流体对称碰撞模型,分析了爆炸焊接流场中沿流线的物理变形,推导出了角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Visual C++语言对其进行了编程计算,获得了驻点近区角变形的大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驻点近区,沿来流至出流方向角变形逐步增大,其变化率在驻点附近最大;沿出流方向,给定碰撞角,角变形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给定来流速度,角变形随碰撞角的增大而减小。从理论和实验方面,间接地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的结论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是一致的,以此为基础配合驻点近区的应变率场,讨论了其对爆炸焊接波状界面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借助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LS-DYNA 11.0,建立了考虑材料强度的流体弹塑性力学模型,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爆炸焊接斜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界面波和射流的模拟结果与爆炸焊接生产实际中的现象较为吻合,说明采用SPH方法对爆炸焊接斜碰撞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是有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A. A. Deribas 《高压研究》2013,33(5-6):365-376
Abstract

The studies of the processes related to working the materials by explosive energy were initiated in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The process of armour piercing by shaped charges develop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Germany was investigated.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a research team of Academician M. A. Lavrentiev in Kiev in 1944–1946 and several modifications of the explosive welding phenomenon were detected'. In the mid-fifties, investigation of explosive powder compaction were begun in Moscow by Professor Yu. N. Riabinin2. In the early sixties, M. A. Lavrentiev undertook a large-scale research program on explosive hardening and welding in Novosibirsk1. Later, explosive powder compaction was also included into the research program3. The first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strength of the explosive chambers relate to the same period4.  相似文献   

14.
多层非晶薄膜爆炸焊接原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冲击动力学原理出发,建立了多层薄膜爆炸焊接的动力学模型。多层薄膜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多孔材料,其在冲击波作用下的行为完全可用多孔材料状态方程来描述。文中还针对非晶态材料的特点,建立了多层焊接的传热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多层爆炸焊接完全可以保证非晶态材料不发生相变。  相似文献   

15.
爆炸焊界面附近熔化层厚度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爆炸焊接界面附近温升是由爆炸绝热压缩和畸形变形能沉积两者造成的。通过计算绝热压缩温升和畸形变形能沉积产生的温升,给出熔化判据,估计出了爆炸焊接界面熔化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6.
多层非晶薄带爆炸焊接温度场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非晶合金形成的特点出发,结合爆炸焊接传热的特殊性,提出用一种方波形温度场模型来解释非晶薄带爆炸焊接后能保证非晶态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模型符合非晶薄带爆炸焊接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爆炸焊接质量,解决高噪低效的问题,选取Cu为复板、Q235钢为基板,采用LS-DYNA软件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设计了均匀布药和梯形布药方案,研究了硝铵炸药对爆炸焊接界面波的影响。均匀布药结果显示:沿着爆轰方向碰撞压力逐渐增大;炸药量越多,碰撞压力越大,界面波波形越大。梯形布药方案中,通过改变炸药起爆端和末端的高度,设计了4种方案,结果显示:梯形布药可以消除爆炸焊接界面波不均匀现象,使界面波形尺寸基本保持一致,而且节省了炸药用量;当起爆端和末端的高度分别为67.2 mm和42.0 mm时,波形效果最好。通过研究界面波的形成过程可知,SPH法模拟的界面波形成过程与复板流侵彻机理的一致性较好,证明了复板流侵彻机理解释界面波形成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atomic diffusion in the explosive welding process of NisoTis0-Cu (at.%). By using a hybrid method which combine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classical diffusion the- ory, the thickness of the diffusion layer and the atomic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welding interface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curves at different times have a geometric similarity.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similarity, the atomic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t any time in explosive welding can be calculated. NisoTis0- Cu explosive weld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xperiments are done to verify the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