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流动流射在线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氧化铅中痕量金。使用本文研究的取样杯,实现了流动注射装置与石墨炉原子吸收联机测定。通过在线分离富集,提高了分析速度,消除了基体干扰,使金的测定灵敏度提高30倍,金特征量为0.06pg,检出限为0.038pg。分析了含金量为0.2*10^-6%的试样,相对标准偏差。为2.6%。  相似文献   

2.
痕量锂在人体内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元素,对疾病的控制或临床上的诊断以及对环境、医学及生物的研究都有明显的意义。由于一般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对锂的检测比较困难。Ottaway等采用石墨炉原子发射法以标准石墨管测定锂和其它某些元素,检出限比火焰发射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有明显的改善,并应用于纯铜中痕量锂的测定。Matousek等研究了锂的石墨炉原子发射方法,在入口狭缝处使用档光技术降低背景发射,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火焰原子吸收法具有选择性好、测定精度高、应用范围广、快速简单等优点,但灵敏度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低。因此,提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应用某些简单技术、分离富集待测元素、应用增感效应,论述了提高火焰原子吸收灵敏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镉、铜的有关报导,采用APDC—DDTC/MIBK在小试管中同时萃取,富集、分离海洋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中待测元素,再用石墨炉平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铅、镉、铜。铅、镉的测定灵敏度分别提高到管壁进样时的2.8和1.7倍,并消除了干  相似文献   

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基体干扰少、操作简便、设备廉价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又因为灵敏度不够高其应用受到某些限制,非火焰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法,灵敏度较火焰法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有较严重的基体效应、设备复杂、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6.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硒中痕量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燕  刘英 《分析试验室》2007,26(3):26-29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进样法和石墨炉内富集法测定高纯硒中痕量铁的条件,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高纯硒中痕量铁的分析方法.直接进样法的检出限为0.008 μg/g,石墨炉内富集法的检出限为0.004 μg/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和4.6%,两种方法检测样品结果基本一致.测定含铁0.3 μg/g的高纯硒,测定值的RSD为4.6~5.2%.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自动采样探针原子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铟,对探针原子化的实验条件,精密度和检出限,以及原子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几个常见元素在管壁法和探针法中的干扰效应。发现探针法抗干扰能力优于管壁法,基本上消除了基体干扰,不用灰化阶段,直接进行测定。探针法灵敏度比管壁法有较大提高,精密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镍基合金中铅和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文兵  姚金玉 《应用化学》1995,12(4):106-110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镍基合金中铅和锑谢文兵,姚金玉,胡庆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镍合金,铅,锑,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是测定痕量元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铅和锑都是易挥发元素,为了增强灰化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ZGFAAS)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铬的有关参数,海水基体及共存元素对铬的干扰情况。除仪器本身有较强的扣除背景能力外。还需将海水稀释一倍及采用面积积分法来消除基体干扰。从而可用铬  相似文献   

10.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柑桔中痕量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镉在人体中主要对肝、肾和骨组织产生伤害。测定食品中镉含量是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所要求的。目前因为国内外一般采用吸光光度法、伏安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镉,其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因简便快速,应用较广,但该法基体干扰严重、重现性较差。笔者运用基体改进剂来消除该法用于柑桔中痕量镉测定时的干扰,探讨了基体改进剂种类、用量以及石墨炉升温程序等对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测定痕量金对地质、冶金、化工部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一般需预先以萃取、共沉淀、离子交换、反相色层手段分离富集。虽然绝对灵敏度很高,但由于进样体积小,其相对灵敏度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分离操作烦琐,使用较多化学试剂,易引入较大误差。本方法使金电沉积到钨丝上,然后以电热法进行原子吸收测定。虽然Newton较系统地介绍过电解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金属的资料,但尚未见到有关测定金的具体报导。本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探样中痕量银(0.0X ppm)不经分离富集直接测定是困难的。现有文献多采用分离富集处理后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采用基体改进剂手段,但未见用于任何样品中痕量银的分析。本文应用基体改进剂技术研究了痕量银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中的原子化条件和基体的干扰及排除。试验了用铱、钯、铂等作为基体改进剂,当加入15微克铱时,灰化温度可提高至1000℃。拟定了加入基体改进剂后的直接测定程序。本法灵敏度为4.5×10~(-12)g/l%,测定  相似文献   

13.
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于微、痕量元素分析中的试样分解、分离技术和检测手段既要求方法简捷、测试灵敏,并要求分解试样中减少元素污染和损失。其中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是很有前途的分析技术,但用于铋的测定未见报道。本文使用悬浮液进样,试样粒度不超过50μm。用铵盐作基体改进剂较有效地解决石墨炉中的基体干扰。本文采用1.5g·L~(-1)磷酸三铵作为土壤中铋的测定基体改进剂。方法不经试样分解、分离等步骤,快速、灵敏、准确测定土壤中微、痕量铋,对有代表性的风化土壤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L'vov指出,商品石墨炉由于升温速率低,导致石墨管内空间温度低于石墨管壁温度,大量原子以分子形式丢失,因此产生较低的灵敏度,基体干扰严重,背景吸收也大,为此L'vov提出用快速升温技术克服以上缺点。而后Chakrabarti等用自制的快速升温电源研究升温速率对灵敏度的影响,指出快速升温电源为提高元素灵敏度,降低背景和基体干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他们的工作只局限于全热解石墨管(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8-羟基喹啉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痕量铬中的化学改进作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8-羟基喹啉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铬的灵敏度。方法的检出限为0.20ng/mL,精密度为RSD=2.6%(n=8,c=5ng/mL),本法已用于天然水和大气尘粒物中痕量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苯基荧光酮作沉淀剂,在pH2.0的条件下,直接沉淀捕集水样中痕量锗,并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锗的方法。采用涂钨石墨管,添加镧作基体改进剂消除测定锗时的基体干扰,提高测定的灵敏度。用一级标准物质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其检出限(S/N=3)为0.3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2%~10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渗透水中的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铍,以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使测定铍的灵敏度提高,并且提高了灰化温度和降低原子化温度,增强抗干扰能力。利用抗坏血酸的增感作用直接测定了渗透水和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铍。  相似文献   

18.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锡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取样量少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但锡易与石墨管表面反应及锡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的易挥发性质,使测定方法存在着原子化效率低,基体干扰严重和测量再现性差等问题。许多作者研究将石墨管表面涂层改性处理,期望提高锡原子化效率及再现性,用基体改进剂硝酸铵,抗坏血酸和磷酸二氢铵消除或降低基体干扰。近几年发展的L'vov平台技术的应用,对某些元素在提高灵敏度和改善基体干扰方面已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渗透水的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红  梁桦 《分析试验室》1997,16(3):83-86
本文用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铍,以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使测定铍的灵敏度提高,并且提高了灰化温度和降低原子化温度,增强抗干扰能力,利用抗坏血酸的增感作用直接测定了渗透水和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铍。  相似文献   

20.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岩石矿物中痕量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镓是稀有分散元素,其化合物容易挥发。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镓的文献报道较少。岩石矿物中的痕量镓常使用有机试剂萃取分离,比色法测定,其方法的灵敏度较低。本文通过实验,提出:在盐酸-碘化钾-抗坏血酸介质中,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萃取镓,以镍作基体改进剂,用自制的简易石墨炉平台测定。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适应于地质样品及水质样品中痕量镓的测定。灵敏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