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韦薇  杨怡  黄凡  王中良 《光谱实验室》2010,27(3):977-982
探讨微量元素与糖尿病间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采用ICP-A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楚雄地区糖尿病患者人发中11种元素,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发样中的硒元素。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对照组35例。糖尿病组发样中常量元素Ca、Mg低于对照组,P高于对照组;除Cd、Cr、Fe外,微量元素Zn、Se、Ni、Mn、Cu等5种元素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组间性别比较数据显示男性除发Ni、Mn、P外,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女性,其中发锌远低于女性。3个不同年龄段糖尿病人群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显示Fe、P2种元素随年龄增加含量增高;Mg、Cd2种元素随年龄增加含量减少;其余各元素变化情况为Fe、P元素在老年组中较高,Cu、Cd、Mg较低;Mn、Cr、Cu元素含量在中年组中较高,而Zn、Se略低;Zn、Se在青年组较高,而Mn、Cr低。城市人群发中Zn、Cd、Cu、Mg、Ca含量比农村人群高;Se元素含量二者间差别也不大,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农村人群。楚雄地区糖尿病患者发中Zn、Se、Mg、Mn4种元素水平低,楚雄地区糖尿病患者致病原因可能与地区属低Se水平和患者体内硒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吴德金 《物理学进展》2011,30(2):101-172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短波长的色散阿尔文波,其色散主要是由于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等微观粒子动力学特征尺度而引起的。在频率远低于离子回旋频率的低频条件下,其平行波长通常仍然远大于离子惯性长度,这导致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电磁偏振和传播方向上呈现显著各向异性的重要特性,并因此使其在磁等离子体的粒子能化现象和结构丝化现象中起重要作用。动力学阿尔文波早期于1970年代由Chen和Hasegawa研究聚变等离子体加热问题时首先提出。随后,在1980年代受到空间等离子体、特别是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现象研究的广泛关注。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在空间卫星探测技术和地面等离子体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高分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仪器和地面大型等离子体实验设备投入工作以来,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这不仅导致对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重要作用的重新估价和正视,并再次激发了对动力学阿尔文波理论及其在实验室、空间和天体环境下各类等离子体活动现象中应用研究的广泛兴趣。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动力学阿尔文波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这篇综述性报告主要介绍了有关动力学阿尔文波非线性孤波理论及其在空间和太阳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也是我们这十几年来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报告的第一章简要介绍动力学阿尔文波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在第二章中利用等离子体的双流体方程、结合有关的实验观测,系统介绍了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色散、传播、偏振等基本特性和在一维孤波与二维涡旋等非线性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接下来的第三、四、五章将聚焦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耗散机制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的应用研究上,分别包括:动力学阿尔文孤波的耗散结构及其在极光高能电子加速现象中的应用(第三章);动力学阿尔文孤波中重离子的各向异性能化机制及其在延伸日冕中少量重离子反常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四章);以及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反常耗散机制及其在日冕磁等离子体结构非均匀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五章)。最后的第六章是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几点进一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膜荚黄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混合酸HNO3-HClO4 (4∶1) 在常压微沸条件下对膜荚黄芪根系及茎叶样品进行消解,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膜荚黄芪不同器官即根及茎叶中五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K,Fe,Zn,Mn和Cu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该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 3~0.999 9, 加标回收率为92.88%~109.25%, 相对标准偏差(RSD,n=5) 为0.393 5%~3.175 2%。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结果显示,膜荚黄芪根及茎叶中5种矿质元素含量顺序均为K>Fe>Zn>Mn>Cu。膜荚黄芪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不同,根中富含Fe,Zn,Cu元素,根内Fe含量是茎叶的1.54倍。茎叶中也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特别是K和Mn元素。茎叶中K含量是根的1.63倍,这与黄芪的药效相符合。试验结果将为研究矿质元素在黄芪植株中的分布以及矿质元素含量与黄芪药效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小菇到开伞的4个不同成熟度(Ⅰ,Ⅱ,Ⅲ,Ⅳ)双孢菇子实体的Na,K,P,Ca,Mg等常量元素及Cu,Se,Mo,Fe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水分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成熟度Ⅰ的双孢菇子实体中Na,K,P,Mg,Cu,Se,Mo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成熟度(α=0.05),Ca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成熟度Ⅲ和Ⅳ;成熟度Ⅳ的Se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Ⅱ和Ⅲ,Na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Ⅱ,Cu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Ⅲ;成熟度Ⅱ和Ⅲ的K,P,Ca,Mg,Mo,Fe的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Ⅳ;而成熟度Ⅳ的含水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Ⅰ和Ⅲ,与成熟度Ⅱ的无显著性差异;4个成熟度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成熟度Ⅳ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成熟度;成熟度Ⅲ的维生素C含量与成熟度Ⅰ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成熟度Ⅱ和Ⅳ,成熟度Ⅰ与Ⅳ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度Ⅱ。通过对4个成熟度双孢菇子实体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分析,发现成熟度Ⅰ和Ⅱ的双孢菇子实体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更优质的来源,但总的来说成熟度不同的双孢菇(过大和过小的)仍然可以作为优质鲜食菇品出售,为食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选择双孢菇产品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短波长的色散阿尔文波,其色散主要是由于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等微观粒子动力学特征尺度而引起的。在频率远低于离子回旋频率的低频条件下,其平行波长通常仍然远大于离子惯性长度,这导致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电磁偏振和传播方向上呈现显著各向异性的重要特性,并因此使其在磁等离子体的粒子能化现象和结构丝化现象中起重要作用。动力学阿尔文波早期于1970年代由Chen和Hasegawa研究聚变等离子体加热问题时首先提出。随后,在1980年代受到空间等离子体、特别是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现象研究的广泛关注。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在空间卫星探测技术和地面等离子体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高分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仪器和地面大型等离子体实验设备投入工作以来,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这不仅导致对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重要作用的重新估价和正视,并再次激发了对动力学阿尔文波理论及其在实验室、空间和天体环境下各类等离子体活动现象中应用研究的广泛兴趣。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动力学阿尔文波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这篇综述性报告主要介绍了有关动力学阿尔文波非线性孤波理论及其在空间和太阳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也是我们这十几年来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报告的第0章简要介绍动力学阿尔文波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在第1章中利用等离子体的双流体方程、结合有关的实验观测,系统介绍了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色散、传播、偏振等基本特性和在一维孤波与二维涡旋等非线性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接下来的第2、3、4章将聚焦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耗散机制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的应用研究上,分别包括:动力学阿尔文孤波的耗散结构及其在极光高能电子加速现象中的应用(第2章);动力学阿尔文孤波中重离子的各向异性能化机制及其在延伸日冕中少量重离子反常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3章);以及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反常耗散机制及其在日冕磁等离子体结构非均匀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4章)。最后的第5章是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几点进一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The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and photostability of five BODIPY dyes are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as single dyes in two environments, in 40-nm polystyrene spheres and in solution. The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dyes in spheres are similar in profile but shifted to lower energies compared to those in solution. All the dyes are highly fluorescent, with three having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of 1.0. For three of the five dyes, the yields were the same in spheres as in solution (1.00, 1.00, and 0.73).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se dyes in spheres does not quench their fluorescence. For two other dyes the yields dropped, from 1.00 to 0.55 in one case and 0.83 to 0.50 in another, comparing the dyes in solution versus in spheres.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the dyes decreases in spheres compared to in solution in all but one case. For one dye, it decreases as much as 800-fold. Dyes overlooked because of low fluorescence or stability in solution could become useful fluorescent materials in the microspher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 和地积累指数法(Igeo) 对黄河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连续三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Pb,Cd,Cu,Zn 和 Ni)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波动(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 以及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段三个季节中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都高于甘肃和宁夏段,同时,除Cd外,丰水期所有点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都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而枯水期和平水期的重金属含量相近。Igeo结果显示丰、枯水期的Cd,Cu和Cr元素的Igeo值在内蒙古段最高,而在甘肃段最低;所有重金属的Igeo值在丰水期高于枯水期,除Cd外,都在平水期降低,而ICdgeo在平水期各采样点明显上升;丰水期的甘肃段、枯水期的甘肃和宁夏段以及平水期的所有采样点中的Pb,Zn和Ni的Igeo值都小于0,表明这些元素在这些点几乎无污染。就研究区域而言,内蒙古段的重金属含量以及生态风险最高,Cr,Cd和Cu是最具有潜在风险的三个元素;就研究季节而言,丰水期的重金属含量和潜在风险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可能是跟丰水期沉积物的pH和总有机碳(TOC)含量较高有关。相关性分析(CCA)用来探究重金属与pH/TOC间的关系以及重金属的潜在来源。CCA的结果表明Pb,Cu,Zn和Ni互相相关,并且这四种元素容易受到周围环境pH和TOC的影响,除此之外,Cr,Cd以及TOC 三者相关,且这两种元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严重。该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在不同季节的环境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研究重金属、pH和TOC之间的相关性可有效揭示重金属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8.
拉曼光谱对高地钩叶藤纤维S2层主要成分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榈藤(rattan)属于棕榈科(Palmae)省藤亚科藤类植物,是一种产于热带森林中,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全球棕榈藤总共有13个属660余种,其中我国自然分布有4属37种5变种,但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不到30种。由于目前对棕榈藤的细胞结构,尤其是藤纤维的细胞壁结构知之甚少,严重限制了对棕榈藤材的研究和加工利用。因此,为构建棕榈藤材纤维细胞壁结构模型,以高地钩叶藤(Plectocomia himalayana Griff.)为研究对象,对其基部、 2 m处、中部和梢部四个部位分别截取试样、软化、聚乙二醇包埋、切片。切片在室温下经0.2 mol·L-1的硼氢化钠(NaBH4)溶液浸泡5~6 h后用蒸馏水洗净,利用LabRam XploRA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采用逐点扫描显微探针成像方法获取光谱数据集。将获得的光谱数据利用LabSpec5软件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藤茎不同部位藤皮、藤中、藤芯处纤维细胞次生壁中层(S2)主要成分,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相对含量,并就相对含量在径向、轴向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径向上,高地钩叶藤藤皮处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相对含量最高,木质素相对含量最低;而藤芯处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相对含量最低,木质素相对含量最高;藤中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相对含量居中。在轴向上即不同藤龄处,藤皮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在2 m处最大,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在梢部最大;藤芯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分别在中部、 2 m处、基部处最大。藤皮、藤芯与藤茎一样,纤维细胞S2层纤维素相对含量最小值在梢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对含量均在中部最少。分析可知,棕榈藤藤茎不同部位,藤纤维细胞壁中层(S2)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相对含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量大、分布广,磷矿中杂质种类及含量对于磷石膏结晶及磷酸品质均有较大影响。以湖北某地区的典型低品位胶磷矿为原料,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能谱等方法,分析了磷矿及反应后磷石膏中的主要杂质种类及含量变化,并以此推测湿法磷酸过程中杂质的主要变化。结果表明磷矿中的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和石英,杂质组分占比最高的分别是硅、铝、氟、镁,其中硅主要以石英和硅酸钙存在,氟主要存在于氟磷酸钙中,铝是以不同形式的铝硅酸盐存在的,而镁则是以MgF2和部分硅酸盐存在。通过酸解反应,钙与硫酸根生成磷石膏,硅元素主要存在于固相石膏中,而铝、氟、镁则大部分进入到液相磷酸中,其中存在于固相中的硅则基本以石英形式存在,硅酸钙溶解于酸液中,铝主要以铝硅磷的化合物存在,氟则以氟硅化物形式存在,大部分的MgF2溶解进入液相,磷石膏中镁主要以镁硅酸盐形式存在。通过磷矿中杂质存在形式及反应过程的变化研究,可以更好的明晰酸解过程中的体系变化,从而为磷石膏结晶过程的考察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光谱反演、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基础是光谱特征识别。以半干旱采煤塌陷区为样地,利用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与SPAD-502叶绿素仪同步采集采煤地表塌陷形成的不同应力区(非采区、中性区、拉伸区、压缩区)典型植物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分析典型植物相同应力区SPAD值升高其光谱特征的变化,对比不同应力区典型植物SPAD值较高与较低时光谱特征的差异,并借助Matlab软件深入研究不同应力区典型植物SPAD值与差值指数、归一化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应力区同种植物光谱曲线随着SPAD值不同变化规律相异,可见光波段区分明显,其余波段受应力影响的区域样本SPAD值不同,反射率比非采区波动更为剧烈与无序。可见光波段,糙隐子草、柠条、杨树、油蒿SPAD值低的样本光谱曲线绿峰缺失,SPAD值升高,绿峰出现但位置红移,SPAD值高于30时,为典型植被光谱曲线,油松样本SPAD值越高反射峰值越小;受应力影响的区域SPAD值低的样本谷、峰、边特征参数缺失更多,光谱变化规律不强。(2)400~700 nm波段,不同应力区糙隐子草、油蒿、油松、柠条样本SPAD值较低组反射率显著高于较高组,杨树样本相反;780~1 350 nm波段,拉伸区的糙隐子草、非采区的油蒿和柠条、压缩区的油松和杨树样本SPAD值较高组与较低组的反射率差异小;相较于非采区,受应力影响的糙隐子草、油蒿、柠条样本在所测波段SPAD值较高组与较低组的同波段反射率差值显著减小。(3)受应力影响的区域样本SPAD值与光谱指数相关性较之非采区在某些波段大面积增强。与非采区相比,中性区的油蒿、油松、柠条、杨树样本SPAD值与光谱指数的最大相关系数值均增大,糙隐子草相反;非采区植物SPAD值与NDVI最大相关系数均高于DI,波段组合多位于近红外,受应力影响区域的样本最大相关系数多数位于可见光波段。本研究为矿区不同应力区典型植物高光谱波段识别与植物健康状态监测、矿区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hange in vocal fold mass and stiffness on vocal fold vibration. To do this, the effect of variation in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stimulation (SLNS) and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stimulation (RLNS) was studied Photoglottography (PGG), electroglottography (EGG), and subglottic pressure (Psub) were measured in seven mongrel dogs using an in vivo canine model of phonation. The PGG, EGG, and Psub signals were examined at three frequencies (100, 130, and 160 Hz) for SLNS and RLNS, using a constant rate of air flow. Increasing SLNS, which caused a contraction of the cricothyroid muscle, produced a marked increase in F0, little change in Psub, an increase in open quotient (OQ), and a decrease in the closed quotient (CQ) of the glottal cycle. Increasing RLNS, which caused activation of the intrinsic laryngeal muscles, produced a modest increase in F0, a marked increase in Psub, no change in the OQ, and an increase in CQ. Phase quotient (Qp), which describes the interval between opening of the lower and upper fold margin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LNS and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SLNS. Based upon changes in F0, Psub, OQ, CQ, and Qp, SLNS provides a physiologic correlate of the tension parameter Q, and RLNS provides a physiologic correlate of the parameter Psub in the Ishizaka and Flanagan two-mass model.  相似文献   

12.
ICP-OES法分析桑椹果实成熟过程中14种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桑椹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各种成分不断发生变化,但对期间矿物元素的变化了解甚少。文章以桑椹果实为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对绿色期、粉色期、红色期、黑色期四种不同成熟度桑椹果实的九种必需元素和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Na,K,Ca,Mg,Fe,Zn,Mn和Cu等元素的含量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绿色期桑椹果实中上述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2.99,2 957.49,809.00,559.95,36.30,10.07,2.12和1.32 mg·kg-1,而粉色期上述各种元素的含量下降了62.9%(Zn)至12.3%(Na),红色期上述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别降至1.63, 2 367.13, 489.30, 221.54, 19.01, 2.64, 0.40和0.59 mg·kg-1,黑色期果实各种元素的含量保持继续下降的趋势,但幅度大大减小。Se元素的含量绿色期最高,为1.24 mg·kg-1,粉色期下降,红色期上升至0.88 mg·kg-1,而黑色期又下降为0.65 mg·kg-1。重金属元素中Pb含量在前三个成熟时期变化不显著,而黑色期大大下降,绿色期最高为0.27 mg·kg-1,未超出国家标准。Cr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黑色期又降至粉色期的水平,虽然红色期为54.07 mg·kg-1,但仍未超出国家标准。文章通过测定不同成熟时期桑椹果实的矿物元素含量,为果实采收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桑椹果实的功能评价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in situ X-ray fluorescence (XRF)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great demand for rapi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lements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process analysis.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of in situ XRF analysis technology in China is reviewed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in situ XRF analyzers, in situ XRF analysi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in situ XRF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in situ XRF analyzer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enerations, 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generation of analyzer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X-ray excitation source, detector, electronic circuit unit,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 progress of X-ray spectrum analysis, matrix effect corr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uneven effect and humidity effect is reviewed. The representative applications of XRF analysis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and mineral surve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cultural relic identification, and alloy analysis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4.
ICP-AES法测定柚子不同部位中多种微量元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柚子中多种微量元素,考查了广东、广西及赣州三种产地的柚子中15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它们在果肉、表皮、内皮及籽中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5.01%, 平均回收率在87.0%~115.0%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灵敏度高,且多元素可同时测定,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要求。实验表明, 柚子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Ca,Mg,Fe,Zn,Mn,Cu和Na等元素, 相对有害元素Be,Pb,Bi,Cd和As含量很少。不同产地的柚子及柚子的不同部位其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大部分元素在果肉中的含量相对柚子中其他部位的含量较低;B,Ba,Ca,Sr和Mn在果皮的含量总体相对高;Cu,Zn和Mg在籽中含量最高, 其中各元素在表皮与内皮中的含量差异不大。这种差异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外在环境和土壤类型有关, 如土壤的pH值、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及后天灌溉所施肥料、水分等。用ICP-AES测定柚子中微量元素对此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神光-Ⅲ主机装置建设、大口径高通量验证实验平台研制、神光-Ⅲ原型装置运行与性能提升、支撑激光驱动器建设的精密装校与洁净处理技术和精密光学检测技术、星光-Ⅲ激光装置建设、PW量级全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技术以及高功率波导激光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ICP-AES/ICP-MS技术对7种土壤种植下的4种柴胡种质药材中21种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综合考虑种质和土壤对柴胡药材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K,Ca,Mg,Na 4种常量元素含量受种质影响较大,Fe,Cu,Ni,Ti,Cr,V,Zr,Se,Sn,Cs,Cd,Hg,Pb等13种微量元素含量则受土壤影响较大;4种柴胡种质中,以甘肃种质的柴胡药材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中柴1号柴胡药材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在7种土壤种植下,以在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盛世营村山地土壤上种植的柴胡药材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较低,而在北京市怀柔区喇嘛沟门乡东岔村土壤上种植的柴胡药材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这些研究结果为了解各自药材中药效成分的含量及其疗效差异起着重要作用,也为选择种质和土壤及栽培出高产优质的柴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BCR和HG-ICP-AES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基于BCR法(连续提取法)和HG-ICP-AES技术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含量的检测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HG-ICP-AES对Hg, Pb和As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6,1.5和0.8 ng·mL-1。对国家标准沉积物样品中Hg,Pb和As的含量进行对照测定,检测结果与推荐值一致,标准物质中Hg, Pb和As多次重复测定的RSD均<8%。应用本法实测了湘西某有色金属矿区土壤中Hg, Pb和As各形态的含量,发现矿区土壤中Hg, Pb和As均以残渣态为主,有机态和Fe-Mn氧化态次之,酸交换态含量较少;与对照区相比,矿区土壤中酸交换态、Fe-Mn氧化态、有机态、残渣态Hg, Pb和As的含量分别增加1.2, 3.0, 47, 272倍(Hg); 1.2, 4.6, 8.1, 4.5倍(Pb); 1.5, 2.9, 3.3, 2.2倍(As); 表明湘西矿区土壤同时存在Hg, Pb和As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8.
激光雷达信号大气衰减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强希文  张辉 《应用光学》2000,21(4):21-25,38
激光雷达信号在大气中传输时,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大气气溶胶粒子、尘埃、雨等对激光信号的吸收和散射导致光信号能量的衰减是影响激光雷达信号传输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大气密度分面目 不均匀导致激光沿光路上的折射,大气湍流效应导致光束横截面上能量分布起伏、光束扩展和漂移等,这些对激光雷光信号的传输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各种能量衰减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激光雷达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Strain-induced (elastic) interactions of oxygen, nitrogen and carbon atoms in IVA group metals, α-Ti, Zr, and -Hf, are calcul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icroscopic Krivoglaz-Kanzaki-Khachaturyan theory. The experimental elastic constants, lattice spacing of the host metal, and concentration expansion coefficients are used as the input numerical parameters. The resulting interactions are stronger in α-Ti than in α-Zr and α-H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in the hcp IVA group metals with those in bcc and fcc solid solutions reveals the crystal structure effect. In general, the strain-induced interactions of O, N, and C in hcp IVA group metals are weaker than in bcc solid solutions and are stronger than in fcc solid solutions.  相似文献   

20.
碱溶法,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定人发、指甲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探讨 2mol·L-1 NaOH溶液溶解人发、指甲 ,并在氘灯扣除背景下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Ca ,Zn ,Fe,Mn ,Ni,Cd ,Cu ,Pb ,Bi等元素 ,结果显示 ,所测元素含量与文献值基本相符 ,回收率除Bi偏低外 ,其它元素均在 90 0 %~ 110 8%内。并且发现人体的头发与指甲中所含元素含量没有对应关系 ,头发中所含元素含量高的 ,指甲中所含元素含量不一定高 ;头发中所含元素含量低的 ,指甲中所含元素含量不一定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