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麦克斯韦(Maxwell)能量分布和能量均分原理推导溶质迁移速度方程, 研究了N2- GDX-101气固色谱体系中5种烷烃的迁移速度、迁移活化能和迁移中溶质分子热运动的作用. 得到的迁移活化能可以很好地解释溶质的迁移速度. 研究结果表明, 溶质分子的转动\, 振动能量显著地影响迁移活化能. 用统计热力学的估算验证的计算结果表明, 迁移活化能明显小于脱附焓. 溶质迁移时可能远未达到解吸脱附的状态. 流动相驱动的溶质迁移可能主要为吸附状态下的滑移.  相似文献   

2.
曹枫  张维冰  阎超  张玉奎 《分析化学》2004,32(2):143-147
基于弛豫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溶质在加压电色谱中输运过程的研究,得到了溶质多种形态同时存在情况下反映其色谱行为与电泳行为对迁移时间影响的理论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了中性溶质与中性溶质、中性溶质与带电溶质以及带电溶质与带电溶质的分离选择性与压力、操作电压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中性溶质的分离,尽管可以通过压力的改变调节峰间距和分离时间,但不会对出峰次序产生影响。对于中性溶质与带电溶质的分离以及带电溶质与带电溶质的分离,压力和电压皆可以便利地用于选择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张维冰  张丽华  张凌怡  张玉奎 《色谱》2002,20(4):295-298
 以离子交换和反相固定相构成的混合固定相电中 ,溶质迁移在受到疏水、离子交换作用的同时 ,对于带电溶质而言 ,还受到电泳迁移的影响。根据离子独立迁移原理 ,结合过程中的多种相互作用 ,得到了描述溶质表观迁移速率与其各形态迁移速率、各种相互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表达式 ;讨论了混合模式电中流动相的 pH及其中的有机调节剂浓度、混合固定相配比等对电渗流的影响及不同形态溶质在柱内的输运特征。结果表明 ,在电中采用混合固定相可以在较大的 pH和有机调节剂浓度范围内得到较强且稳定的电渗流。  相似文献   

4.
尤慧艳  张维冰  阎超  张玉奎 《色谱》2002,20(3):237-240
 对中性溶质在氰基柱上的毛细管电色谱(CEC)分离特征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流动相中有机调节剂种类及其体积分数、缓冲液种类等对溶质迁移速率的影响。通过对样品在氰基柱上的分离行为与其在反相ODS柱和正相SI柱上的分离行为的比较 ,说明中性溶质在氰基柱上的分离机理既具有部分反相特征又具有部分正相特征。受两种机理的影响 ,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极性不同的中性溶质在氰基柱上的迁移速率差别很大 ,较一般的正相和反相电中更易出现出峰顺序变化的现象 ,也说明这种分离模式更易于进行分离选择性调节。  相似文献   

5.
离子对电色谱法分离机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对电色谱是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泳模式的复合体,兼具两种方法的特点;作者基于计量模型的基本假设,并考虑溶质在电色谱过程中的输运机制,通过对溶质在柱过程中涉及的多种平衡过程进行考察,得到了可以说明溶质迁移速率随离子对试剂浓度和各种相互作用之间关系的理论表达式;以中性溶质和简单带电溶质为例,对理论迁移方程进行简化,结果表明带电溶质在离子对电色谱中的迁移过程中同时受色谱机理、离子对作用和电泳分离机理的影响,因此离子对电色谱对样品溶质应有更好的选择性,且适宜于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电泳迁移时间重现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健萍  胡昌勤  刘文英 《色谱》2006,24(4):396-401
以电泳介质为研究对象,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或MEKC)两种电泳模式下,探讨了电泳 介质中各组分浓度、冲洗程序、电泳介质在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对溶质迁移时间重现性的影响。根据描述缓冲液中各组分 浓度与电渗流迁移时间和溶质迁移时间的关系式,证明利用电导值可准确地表征电泳缓冲液的浓度;通过控制缓冲液的电 导值可提高迁移时间的重现性。运行缓冲液pH值的变化影响毛细管壁上的硅羟基的电离,因此需选择合理的冲洗程序使硅 羟基的电离达到平衡,以提高迁移时间的重现性。毛细管入口端缓冲液是影响溶质迁移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在电泳中发生 的变化是影响电泳重现性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实验中可通过提高运行缓冲液的更换频率来保证迁移时间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7.
张维冰  张云  许国旺  张玉奎 《色谱》1999,17(2):119-122
将质量作用定律应用于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溶质、有机添加剂和胶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得到了溶质容是因子与各过程平衡常数及有机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调节剂在胶束中可能有一定的溶解度,但这一过程对于胶束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速度几乎没有影响;有机添加剂对溶质容量因子的影响主要反映为其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在一级调节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容基因子与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满足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界面不稳定现象与相间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含有流动界面的多相体系中的溶质相间迁移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表现为界面变形、界面流和多种形式界面运动的不稳定现象.该现象的直接驱动力是界面局部区域出现的张力梯度,表面活性物质在该现象中起重要作用[1,2].溶质相间迁移通常可考虑为三步:(1)溶质在原所在相内部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体液可看作是由多种离子与氨基酸、蛋白质组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研究电解质或离子与这些氨基酸、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对了解生物体液内复杂的作用机理,揭示许多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以来,Kelley采用有液体接界的电池研究了几种氨基酸或肽与一些碱金属氯化物的相互作用自由能,为研究电解质与氨基酸、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研究溶质的迁移热力学性质是了解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以及溶液微观结构的常用手段。以氨基酸水溶液作为含水离子溶剂,用电动势法研究电解质从水到该溶液中的迁移热力学性质,进而研究电解质与氨基酸间的相互作用是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少见文献报导。本文通过测定电池:  相似文献   

10.
指导了发生在异丁醇、硝基乙烷和水三组分两相体系中的多因素复合界面不稳定现象,文中通过对一个滴加在异丁醇水溶液表面的硝基乙烷液滴的运动特征的分析,揭示了该现象的规律,在体系趋于热力学平衡的过程中,硝基乙烷液滴先表现出周期性的振荡运动,然后转变为螺旋线和圆周运动,提出了一个溶质迁移和相间溶解的双因素自耦合机理,认为该现象的根本起因是表面活性剂溶质相间迁移所导致的溶质Marangni效应,但由于丁醇的相  相似文献   

11.
铅中毒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铅中毒及其防治研究进展,包括:急性及慢性铅中毒,铅中毒的分子机理及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的危害和防治现状,针对目前健康教育对降低铅暴露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并不理想,而且部分研究尚存在设计缺陷的情形,提出了健康促进对学龄前儿童预防和控制铅中毒的必要性和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量子控制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量子现象是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量子控制论对实现该目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量子控制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及其进展,重点分析了量子相干控制、量子优化控制、闭环学习控制和能控性观念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它们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林长缨  丁晓静 《色谱》2020,38(9):999-1012
自1989年出现商品化的仪器以来,毛细管电泳(CE)技术在多个应用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重复性和准确性方面也有很大提升。能力验证样品分析的满意结果也显示了CE具备法规要求的准确定量能力。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简称"疾控")CE也展现出很多独具特色的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在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分析、核酸序列测定、DNA变异和分型分析、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析及疫苗分析等工作中CE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对突发疫情或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时,除了通过非靶标分析尽快锁定目标物外,还需要对大量样品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分析,高通量和高灵敏的CE就十分适合解决这一问题。在公共卫生理化检验以确保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等的安全中,CE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使用较少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友好方法,在需要按照标准或规范进行的疾控实验室常规检测中,CE仍受制于标准方法的缺失,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简单、快速、经济、耐用、高效的CE分离一旦与高灵敏通用检测器联用,必将更加从容地应对疾控领域中的各种挑战,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2010~2019年CE在疾控领域的应用,分析了CE在疾控领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CE在疾控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郝爱红  赵保卫  张建 《化学通报》2021,84(6):535-542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因其粒径小、难以降解、本身含有多种污染物、且易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产生复合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进入土壤中的微塑料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生长、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并且,微塑料会在土壤中发生迁移或沿食物链传递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高效、统一、准确的微塑料分析方法是研究微塑料在土壤中分布、迁移、归趋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土壤中微塑料的采集、分离提取、鉴定量化和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最后,结合国内外微塑料污染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土壤微塑料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土壤微塑料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推动专业背景下物理化学的内涵式教学为主旨,在结合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任教师和学生基础上,甄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防灾减灾领域案例素材,促进物理化学与防灾减灾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有机融合,力求在增强物理化学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时更好的助力专业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鑫淼  丰加涛  金郁  郭志谋  徐青 《色谱》2008,26(2):130-135
本文从中药产业需求、现代化需求、技术需求、机遇与挑战等方面概括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背景;讨论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对于提高中药药效和安全性、推动产业发展和推进中药国际化的意义;综述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在过程控制、安全性控制、标准品和对照品制备、指纹图谱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应重点发展以分离和表征技术为主的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安全性控制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中药质量控制原创性技术和中药标准品、对照品生产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建立具有中药特色的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土壤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土壤在环境处理中应用研究的进展。介绍土壤作为环境污染物处理材料在吸附、絮凝、催化等功能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土壤作为催化功能材料的高级氧化体系对污染物的降解;并就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引用文献49篇。  相似文献   

19.
燃煤电厂砷、硒、铅的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而中国煤中重金属砷、硒、铅含量较高,燃煤电厂已经成为重要的砷、硒、铅排放源之一。针对电厂燃煤带来严峻的砷、硒、铅污染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燃煤释放的砷、硒、铅排放量大且危害性强,概述了世界各国关于重金属排放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指出中国对燃煤重金属砷、硒、铅的排放控制势在必行;其次从煤中赋存形态、燃烧过程中的形态转化和质量分布三个方面阐释了燃煤过程中砷、硒、铅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描述了砷、硒、铅在颗粒物上的形态特征和尺度分布;最后综述了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对砷、硒、铅的排放控制技术,详述了吸附剂捕集和烟气净化装置协同脱除的研究进展,并论述了低低温除尘器和团聚技术对砷、硒、铅的强化脱除潜力。以期为燃煤电厂重金属砷、硒、铅超低排放的实现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邴妍菲  殷成阳  周强  赵震 《化学通报》2024,87(4):419-426
在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人们的环保理念不断增强,对污染防治和节能降耗等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脱硝领域中的研究重点,该技术具有较高的脱硝效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钙钛矿型催化剂用于SCR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特性,分别对ABO3型、负载型和掺杂型钙钛矿型催化剂进行了介绍,同时对钙钛矿型脱硝催化剂的常见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对钙钛矿型催化剂用于SCR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