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和碱性氨水蒸气在500℃下对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进行了水热处理改性,并用XRD,IR,NH3-TPD和XRF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降低FCC汽油(≤70℃馏分)烯烃含量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水热处理介质对催化剂酸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介质水热处理后,纳米HZSM-5沸石中约10%的Al2O3被脱除,总酸量降低,导致积炭失活的强酸中心明显减少;不同水热处理介质对催化剂的总酸量没有明显影响,而对酸中心类型分布的影响较大.水热处理改性使催化剂活性的稳定性明显改善,初始活性降低.同时,水热处理改性降低了催化剂对芳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对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采用氨水(0.5mol/L)蒸气处理的纳米HZSM-5催化剂其降烯烃催化活性更为稳定.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FCC汽油的烯烃含量(φ)由65.9%降低到约26%,产物中烯烃、芳烃(主要是C7~C9芳烃)和烷烃含量分别保持在25%,19%和55%左右,辛烷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彭婕  甘金华  居小倩  陈建武  何力 《色谱》2019,37(7):729-734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由0.2 g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1.2 g无水硫酸镁分散萃取净化,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100 mm×2.1 mm,5 μm)进行分离,用加热大气压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在0.5~1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毒死蜱的加标回收率为86.2%~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3.5%~7.6%(n=6),检出限为0.25 μg/kg,定量限为0.5 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能够满足稻田水产品中毒死蜱残留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和油菜中的啶虫脒残留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瓜和油菜中啶虫脒农药残留的方法。以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净化,采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带DAD检测器对待测组份进行了分离和测定,检测波长254 nm,使用C18不锈钢反相柱(250 mm×4.6 mmi.d.,5μm),以V(乙腈)∶V(水)=30∶70作流动相,啶虫脒在0.05-2.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的添加回收率范围为73.7%-85.6%。RSD为2.2%-10.3%,能够满足啶虫脒在黄瓜和油菜中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较高的多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i-Ti-La,Li-Mn-La,Li-Ni-La)的稳定性和失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XRD,IR,XPS和O2-TPD等方面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在高温及反应气氛的作用下,表面锂的流失,使体相晶格中的锂向表面扩散,导致含锂活性相结构的分解(或部分分解),从而减少了体相相氧空位和生氧种的数量,降低了晶格氧的活动性,致使催化剂活必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用不同来源Li(LiNO3和LiSO4)制备的催化剂催化的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的特点,探讨了以LiNO3为锂源制备的催化剂的高温反应失活机理。XRD、IR、XPS和BET等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以LiNO3为锂源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反应活性高、空速大的特点,而以Li2SO4为锂源制备的催化剂具有C2选择性高、活性低、空速小等特点。由LiNO3制得的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是: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由于表面Li的流失,使体相晶格中的Li向表相扩散进而导致含Li活性相LaTi1-yLiyO3-λ的分解(或部分分解),从而减少了体相和表相中氧空位的数量,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设计了NH:(SO4)2浸渍法来固定表面锂。  相似文献   

6.
氧化锌纳米微晶的顺磁共振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半导体纳米微粒是制备新一代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1,2].电子自旋共振谱(ESR)是研究纳米微晶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表面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体相ZnO是一种抗磁性物质,通常观察不到顺磁共振信号(ESR).有关ZnO纳米微晶电子顺磁共振特性研究还未见文献报导.本文ZnO纳米微晶是用微乳法制备的:这样就制成了纳米尺度的具有表面包覆的ZnO微粒有机溶胶.这里表面活性剂起着“空间位阻”作用,一方面防止成胶过程中粒子间的聚合,使胶粒均匀细小;另一方面,包覆能减少微粒表面缺陷,使粒子性质变得十分稳定.将上述制得的ZnO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湿式浸渍法制备了兼备汞氧化和氨氧化活性的铜改性凹凸棒土(Cu3-ATP)催化剂,对其进行SEM、H2-TPR和NH3-TPD表征,并在150-400℃测试其汞氧化及氨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铜物种成功负载在ATP表面,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加了表面中强酸性位和部分强酸性位,从而有效促进Hg0和NH3的氧化。HCl在Hg0的高效氧化中起重要作用,高温不利于Hg0氧化反应的进行,但能够促进NH3的氧化。在350℃下,Cu3-ATP对Hg0和NH3的氧化效率均在90%以上。影响因素实验显示,高空速下NH3对汞氧化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低浓度Hg0及HCl对氨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当气体空速(GHSV)低于5×104 h-1时,Cu3-ATP能够实现NH3和Hg0的同时氧化。此外,汞的氧化反应具备良好的抗硫性和抗水性,而SO2对氨氧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达炜  吕冰  丁颢  邹建宏  杨欣  赵云峰  苗虹 《色谱》2014,32(5):485-492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高分辨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红葡萄酒中1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作为吸附剂的分散固相萃取法(d-SPE)进行净化,以BEH 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分别通过高分辨质谱的全扫描/实时二级质谱扫描(full scan/ddms2)和目标选择离子监测(targeted SIM,tSIM)模式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以多菌灵-D4、毒死蜱-D10、吡虫啉-D4、甲氧虫酰肼-D9、嘧霉胺-D5和戊唑醇-D6为内标进行内标法定量,有效地降低了样品基质的影响。待测物在0.5~5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18种农药残留的检出限(LOD)为0.5 μg/kg,定量限(LOQ)为1.0 μg/kg。空白红葡萄酒样品在1~40 μg/kg范围内的4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4%~117.9%,相对标准偏差为0.5%~6.1%。应用该方法对市售的红葡萄酒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多菌灵、吡虫啉、嘧霉胺、戊唑醇和三唑醇5种农药残留,含量分别为2.6~143.0 μg/kg、0.6~0.9 μg/kg、2.1~3.1 μg/kg、0.6~3.0 μg/kg和0.6 μg/kg。该方法适用于红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是一种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基底对被检测物进行高灵敏度检测的一种方法.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贵金属表面受到激光的照射时,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受到极大的振荡,当入射光频率与振荡频率相近时,则会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SPR),使金属表面的局域电场强度极大增强,入射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都得到成倍的放大,从而使吸附在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的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得到有效的增强.使用NaBH4还原-酸刻蚀模板法,制备了八面体Au/Ag复合纳米笼,其形貌规整,尺寸均匀约为600 nm,无Cu2O模板的残留,Au元素均匀负载在Ag纳米笼上,质量分数约为16.8%;Au/Ag复合纳米笼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相对于Ag纳米笼发生了红移,更重要的是,Au和Ag元素协同赋予了复合纳米笼超高的SERS灵敏度和重复性,Au/Ag复合纳米笼实现了对罗丹明6G的痕量检测(5×10-14 mol/L),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证实:这主要归因于等离子共振作用产生的高电磁场强度;此外,Au元素的加入使Au/Ag复合纳米笼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即使在1%的H2O2溶液中浸泡3 h,仍然能够保持优异的SERS性能.八面体Au/Ag复合纳米笼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SERS基底.  相似文献   

10.
陈婷  续艳丽  张文  闫君  彭涛 《色谱》2019,37(9):1019-1025
建立了全自动QuEChERS样品制备系统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34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QuEChERS样品制备系统涡旋振动和离心功能,将手动QuEChERS方法中样品提取和分散固相萃取相结合;优化了操作参数及前处理步骤,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从方法学验证角度对全自动QuEChERS法与手动QuEChERS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中大多数农药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76~3.60 μg/kg,定量限为2.28~10.80 μg/kg,加标回收率为53.0%~125.2%,相对标准偏差(RSD)<15.9%(n=5)。该方法与手动QuEChERS法的方法验证比对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用于植物源性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出错概率。  相似文献   

11.
以三乙胺为碱源合成了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并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进行氨基修饰合成了氨基化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DMSNs-NH2),将其用于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化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氮气吸附仪及热重分析仪对固定化GOD(DMSNs-NH2-GOD)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活性及蛋白载量.结果表明,固定化GOD的直径约为200 nm,形状均一,呈分散的球形微粒;在最佳固定条件下,蛋白载量达225 mg/g,酶活性达215 U/mg;固定化GOD检测葡萄糖的最低检测限为0.0014 mg/mL.利用固定化GOD检测了血清和饮料中的葡萄糖,重复使用36次以上其相对酶活性仍剩余80%.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提高了酶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降低了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2.
燃料电池的正极主要发生氧还原反应(ORR),但是该反应的动力学速率较慢,需要催化剂来降低反应的过电势.目前商用的催化剂是碳载铂纳米粒子催化剂,但是铂高昂的价格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近年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过渡金属(M)与铂(Pt)形成的纳米晶合金(MPt)能够作为有效的ORR催化剂,同时由于引入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催化剂成本有所降低.然而,即使合金化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初始催化性能,但是在燃料电池的实际操作环境,即高电压、高温和酸性条件,长时间运行之后,过渡金属很容易被腐蚀流失,从而留下表面配位数较低的铂原子,而这些铂原子对ORR反应几乎没有催化作用,导致催化剂逐渐失活,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逐渐降低.最近一些研究表明,铂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加热,能够发生固态相变,形成结构有序的即金属间纳米晶(iNCs).与无序排列的合金相比,这种有序的MPt能够调控表面铂原子与含氧中间体的结合能,可以进一步提高ORR活性;同时,由于在金属间纳米晶中铂原子与过渡金属原子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过渡金属在酸性溶液中也不容易被腐蚀,从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本综述以FePt,CoPt和PbPt为例,总结了它们的相变规律和条件,同时关注它们的合成-结构-性能的构效关系,突出金属间结构在提高活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MPt金属间纳米晶的活性,我们提出一些可能的方向和观点,包括:(1)在实现无序-相变的同时实现形貌调控来提高催化剂活性;(2)关注尺寸效应,尽可能减小MPt金属间纳米晶的尺寸,提高铂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3)关注材料的有序程度,尽可能提高材料的有序度,充分发挥金属间纳米晶对于氧还原反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尺度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中进行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材料.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wt%的样品是透明浅黄色薄膜;二氧化硅含量高于10wt%的样品是不透明棕黄色薄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热膨胀系数测试和应力 应变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此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聚酰亚胺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模量;线膨胀系数显著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随二氧化硅含量而变化,分别在10wt%和30wt%附近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于源华  何乃彦 《应用化学》2009,26(5):543-546
硅在生物体沉积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SiO2是其存在的基本形式。本文选择真核间型酒香酵母、近似内孢霉酵母、黑根霉菌三种菌,利用生物矿化手段,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Na2SiO3两种硅源进行生物纳米SiO2沉积实验,实验结果采用SEM、TEM、EDX、ED等表征手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间型酒香酵母沉积颗粒状SiO2纳米粒子;②近似内孢霉酵母沉积壳鞘状的SiO2纳米结构;③黑根霉菌沉积管状的SiO2纳米结构;④真核微生物能够利用TEOS,也可以利用Na2SiO3。说明真核微生物矿化与模板组成、表面张力、空间结构及硅营养等因素有关系,为利用真核生物矿化材料提供大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油页岩灰渣提取的硅酸钠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结合多种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制备了分散性好、粒径均一的纳米SiO2,其平均粒径约为10 nm。 制备过程中聚乙二醇(PEG)的加入能够有效的降低纳米SiO2的表面能,减少粒子的团聚, PEG的最佳浓度为3.0%;超声振荡的空化作用所释放出的巨大冲击波和微射流,能有效地击散纳米SiO2团聚体,其最佳超声时间为0.5 h;硅酸湿凝胶与正丁醇共沸蒸馏能有效脱除凝胶中的水,防止干燥过程中颗粒间硬团聚。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体声波(BAW)谐振器产生的千兆赫兹声流体(AS)剪切力,搭建了一种调控神经外胚层(NE-4C)干细胞分化进程的微芯片细胞调节系统,探究谐振器作用高度和AS作用时间对NE-4C干细胞神经球、轴突的形成以及轴突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谐振器作用高度,能够在增大AS流速的同时减小作用范围;在作用高度较低时,AS能够促进神经球的形成及转变;通过施加不同时间的AS激励,可以调节NE-4C干细胞在短时间内形成不同长度的神经突,并且在撤掉AS后,依旧能够促进轴突的伸长。在该系统下能够加快神经球的形成及神经突的伸长化,从而进一步促进NE-4C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制备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铂(Pt)基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是质子交换燃料电池(PEMFC)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以钴(Co)等非贵金属与Pt掺杂制备二元合金PtM催化剂不仅可以减少Pt用量,还可以获得高于Pt金属催化剂的OR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使用浸渍还原法制备碳载铂钴ORR催化剂,通过控制热处理还原温度来控制纳米颗粒的结构、晶相、尺寸等,从而改善催化剂的ORR性能。XRD、TEM和电化学分析结果综合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纳米颗粒合金度和平均粒径有显著的影响,平均粒径和合金度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控制热处理温度可以获得粒径与合金度之间的最优值从而提高催化剂氧还原活性,实验表明,800℃是低粒径和高合金度的平衡点,在所有制备的催化剂中有最高的质量活性(0.41 A/mgPt)和稳定性。进一步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高合金度的Pt3Co结构表面可以降低速控步反应势垒,提高ORR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低温煤焦油为原料,部分替代石油基苯酚制备煤焦油基酚醛泡沫(CPF),对CPFs的化学结构、表观形貌、压缩强度、粉化率、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隔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PFs与常规酚醛泡沫的化学结构相似。与常规酚醛泡沫相比,30%CPF和40%CPF的压缩强度分别增加了18.3%和55.9%;且由于脂肪结构如烷基酚的引入,使得泡沫的韧性显著提高,其粉化率分别下降了22.9%和50.8%。此外,CPFs在低温下的热稳定性增加。尽管CPFs的极限氧指数下降,导热系数增加,但依然保持较好的阻燃和隔热性能。这说明低温煤焦油能够高比例地替代苯酚制备出性能优良的酚醛泡沫,为低温煤焦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制的ZnO纳米粒子和商品的ZnO粒子,研究了ZnO粒子多相催化n-C6H16- SO2的气相光化学反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仪(GC )对反应物n-C6H16和SO2以及主要气相产物3-庚酮进行了定量分析,考察了不同 条件下它们的降解和产生趋势,初步探讨了氧气和水蒸气对ZnO粒子多相催化n- C7H16-SO2气相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的一些现象作了描述及相应的说明。 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氧化存在,ZnO粒子均能够对n-C7H16-SO2的气相光化学反应起 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有氧气的催化活性比无氧气的高。这可能说明了ZnO的光催 化作用主要与生成的活性氧物种(O^*)有关,同时光致空穴(h^+)也能够直接引 发氧化反应;虽然ZnO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均 比商品的高。而在模拟大气的条件下,ZnO纳米粒子对n-C7H16SO2的气相光化学反 应有很大的影响,大大地促进了n-C7H16和SO2的降解,这说明ZnO纳米粒子的存在 对大气中SO2-烃的气相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对ZnO粒子多相催 化n-C7H16-SO2气相光化学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多孔碳纳米片/碳纳米管(PC/CNT)材料表现出丰富的分级孔隙结构,具有较高的氧化锡(SnO2)负载量。通过PC和CNT交联形成的三维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锂离子传输速率和电子的传导。此外,在电极中掺杂的氟化锂(LiF)不仅能够降低SnO2-PC/CNT-LiF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而且还能补充SEI膜形成时消耗的Li+,降低不可逆容量,增强SEI膜的稳定性。研究表明,SnO2-PC/CNT-LiF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1时,首次可逆比容量达到1 642.98 mAh·g-1,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高达90.12%,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然达到745.11 mAh·g-1,且库仑效率仍然保持在95.1%以上,显示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