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归因理论”的 3个维度 :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 ,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 ,探索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并根据统计的结论 ,得出今后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归因理论“的3个维度: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并根据统计的结论,得出今后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四方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5,36(23):45-48
以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编制《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测量问卷》。该问卷由5个因子维度构成,分别是化学学习特定自我概念、化学学习情境认知、化学学习策略认知、化学学习人际认知、化学学习使能认知维度。经过理论预设、内容及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专家效度和维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过程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整体信度、效度较高,结构效度良好,可以作为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探索高中学生对学习化学行为归因的倾向,寻找其规律性。为今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归因训练提供依据。采用自编成绩归因问卷对高中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努力程度、学习兴趣是对化学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学习方法、试题难度、休息等的影响则较小;(2)成绩与内归因、稳定影响成线性关系;(3)考试失败的学生成绩与内归因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赵铭  赵华 《化学教育》2016,37(9):39-44
分析素质、素养、修养等概念,提出化学教师实验素养可界定为2个方面:实验素质与实验修养。探查Y市化学教师的实验理论素质及操作素质考查概况,并进行归因分析。根据现有条件,提出化学教师实验素养提升的2个视角:教师维度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曾斓  肖小明 《化学教育》2008,29(5):48-49
通过自编的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特点的量表对某民办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整体上学生对于化学考试和化学问题解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无性别差异,均主要归因于努力、基础、运气、教师和他人帮助等因素。但学生的成功归因在普通班与重点班中存在明显差异,普通班比重点班的学生更多地倾向于运气。在性别上,重点班中男生更倾向于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女生倾向于努力和教师;而普通班则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佳  李云爽  孙旭 《化学教育》2019,40(19):61-67
运用自编“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对湖北省范围内16个市(自治州)4类学校的36519名高中生首次进行大规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总体表现良好,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最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水平最低;男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5个维度上的表现均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的个人维度为首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学校维度,家庭维度总体虽然影响程度不大,但是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较大影响;化学学习策略、化学学习动机、化学学习适应性对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5个维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为强影响因素;湖北省骨干教师及市县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员预测的影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素的排序结果与实际学生调查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抽取653名城乡中学生进行测查,对测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倾向于外部归因;城乡之间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学业成败归因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9.
有关普通高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永红  李长华  吴星 《化学教育》2005,26(5):14-16,28
本文在理论探讨归因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基础上,自编了以问题解决为重点的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量表,通过初步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的整个化学学习归因无性别差异,都归为能力、努力、运气、教师、环境、基础等因素。在化学问题解决成功归因中,男生倾向于努力及经验(内在稳定因素),女生倾向于努力及教师的作用(外在不稳定因素);在化学问题解决失败归因中,男生倾向于努力归因(不稳定可控因素),而女生倾向于能力归因(稳定不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郑长龙  周仕东 《化学教育》2005,26(12):14-16,54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每个二级主题都从“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化学学习内容进行了说明。“活动与探究建议”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第一次写进“标准”中,成为化学学习内容的一个新“栏目”。对于这一新的设置,迫切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前树 《化学教育》2016,37(21):4-8
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化学”的素养、“核心”的素养、“人”的素养三重意蕴。基于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和层次分析,提出其四维度结构模型。在4个维度中,“化学基本观念”是基础维度,“化学过程”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2个活化维度,“对化学的态度”是动力维度。化学核心素养为学术性化学素养和生活性化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奠定了基础。把握3种化学素养在结构和具体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有助于把握中学化学课程中不同模块的教学定位。  相似文献   

12.
王国峥 《化学教育》2014,35(21):32-35
以元素符号为基础的化学用语是初中生学习化学,进行一系列化学思维活动的关键内容。由于学生的学习和书写中存在许多障碍,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了归因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研体验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董秀杰 《化学教育》2015,36(13):55-58
将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3个一级维度、11个次级维度, 自编问卷, 对北京市大兴区一所普通高中150多名高三理科学生的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 19.0和Excel 2007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了导致学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2所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一学生化学元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计划性、意识性、方法性、总结性等维度正向比例较低;男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水平总体上比女生略高,主要体现在计划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等3个维度,但女生的反馈性比男生略高;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学困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提出鼓励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培养学习计划性,提高元学习的意识性,加强元学习能力知识和策略的直接指导等措施培养元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开国  张文华 《化学教育》2019,40(21):48-55
通过借鉴和优化国内外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问卷,调查了武汉某中学220名高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均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化学学习动机由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同主导,学习效能感由学习能力效能感主导。(2)不同性别学生在内部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及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为男生得分普遍高于女生;不同班级学生在化学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3)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及其各维度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高中生的学习效能感在化学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具体效应值为0.132,且学习效能感2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效应为0.131)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为0.132)的中介效应相当。  相似文献   

16.
李玲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5,36(21):7-11
梳理了三重表征研究范式下部分化学学习研究成果。基于三重表征,研究者细致考查学生在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单维度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结合信息加工模型,解释了化学学习机制,形成对化学学习的动态认识,指出以上研究中尚待完善之处,以期为化学学习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出发,参考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对3份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采用对核心素养进行赋分的方式进行统计。统计表明:高考全国卷试题基本涵盖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大部分试题实现对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维度考查的比重过小等。提出我国高中化学考试评价应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5种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应保持合理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志壮  陆真 《化学教育》2003,24(6):25-29
论文对我国少数民族畲族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从基本情况、化学学习动机、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学习习惯、化学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作了调查,对其特征和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畲族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研究了高中生的焦虑程度对其理解化学信息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焦虑者对与生活社会相关的一些化学信息有解释偏向,且在年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字表征、图像表征、图文表征3个维度的7个指标对我国浙教版《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和韩国天才教育版的《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进行了文本表征难度的比较。基于2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优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从文本表征角度提出了初中《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的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