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港口运输海域价格确定方法   总被引:30,自引:30,他引:0  
港口运输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不仅是保证海域有偿使用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推动海域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技术依据.根据港口运输海域的环境条件以及周边海洋经济的发达程度、区域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了价格评估指标体系,以官方数据为基础并利用多元回归计量模型量化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据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制定的海域等别和使用金征收标准,采用改进的TOPSIS法插值计算浙江省沿海县(市、区)港口运输海域价格.结果表明:指标权重随着海洋经济、区域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并且港口运输海域价格呈现与之同步变化的规律;港口运输海域价格与等别、海域质量紧密相关;价格增长幅度受海域使用金增长幅度和海域质量排序的影响.最后,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采用多元回归赋权TOPSIS法确定港口运输海域价格的优势及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浙南洞头沿海海域的一次赤潮过程为例,对其爆发过程中气象因素影响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气象要素、天气形势对洞头沿海赤潮发生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气象因素对赤潮灾害的发生和消亡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气温、降水、风和气压等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对赤潮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此次过程中,风的要素对赤潮过程的影响最为突出.同时高空环流形势的转折变化,也直接影响这次赤潮过程的发生、发展.当环流形势稳定时,赤潮生物的海洋生存环境就稳定,赤潮得以持续;反之,当大气环流状态改变时,赤潮发生、发展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风暴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沿海多个气象观测站和潮位观测站近50年的气温、潮位及风暴潮的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台风暴潮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上升,浙江沿海相对海平面、登陆台风、超警戒风暴潮、较大风暴增水、年极值高潮位等都呈现出上升或增多趋势;在此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大,特别是2000年以来,登陆浙江沿海的台风个数和最大增水超过300cm的风暴潮次数都显著增多.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分析,将为今后风暴潮预警及防灾、减灾的应对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舟山浮标站和海岛自动站2011年全年测风数据资料,对舟山海域浮标风力和附近非遮蔽高海拔海岛站以及不同海域无遮蔽海岛站、遮蔽海岛站的风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浮标站大风日数比非遮蔽海拔较高海岛站以及传统大风指标站嵊泗明显偏少,比遮蔽海区海岛站多. 2) 浮标站年平均风速小于非遮蔽高海拔站,同嵊泗、西磨盘接近,大于遮蔽海区海岛站. 3) 浮标站大风日数和平均风速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特征,秋冬季明显多于春夏季. 4) 对比不同风向的大风过程可得:浮标站与其他海岛站的风速差值不仅与季节变化、海拔高度有关,还与风向密切相关. 5) 浮标站和陆地站风速的日变化明显不同. 6) 对于沿海海面的风力:浮标站的北风代表性较好,南风偏小;另外,西磨盘站也可以作为沿海海面大风预报的一个指标参考站.  相似文献   

7.
利用WRF模式,采用YSU、QNSE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以及调整参数后的QNSE边界层参数化方案(MQNSE),对2009年7月梅雨个例、2015年苏迪罗台风以及2013年10月的近海大风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检验,着重检验参数调整后的QNSE方案模拟沿海大风效果.研究结果如下:参数调整后的QNSE边界层参数化方法改进了对沿海风场的模拟效果,尤其是当风速小幅脉动时,参数调整后的QNSE方案较接近于实况风速的波动.通过登陆台风个例模拟试验和对沿海10个岛屿观测站的490个样本统计检验表明,参数调整后的QNSE方案较YSU和原QNSE方案的绝对误差(AE)和相对误差(RE)小,表明调整后的方案对海上风速模拟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在对连续1个月的沿海风场模拟试验对比中发现,参数调整后,海上过大的风速模拟值明显降低,模拟效果更趋近于实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以高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首先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构建一个涵盖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宏中微观三个层面探究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同时在把握新时代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涵基础上,检验了二者在消费结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消费结构升级从宏、中、微观层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均正向调节了消费结构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其中,企业家创新精神是通过及时识别市场需求变化并做出理性创新行为,来与消费结构升级这一市场环境变化达到适配效果,从而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此外,企业家社会责任是通过与社会建立合理契约,促进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等,从而从宏中微观达到对消费结构升级与综合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市为研究区,采用1990—2015年的统计调查数据,综合集成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测定法、Lilien指数和Shift-Share模型,对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及其经济效应进行测度分析。 结果发现,1990年以来,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呈现“双拐点”特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化不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以能源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较快;国家政策是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动力;产业内部增长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变迁效应是未来榆林市经济增长的“结构红利”所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空间大。 本研究可为促进能源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及全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演变,着重探讨和比较了浙江海洋经济与沿海其他10省市海洋经济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部门等方面的差异,指出浙江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船舶工业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存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探究一种既留得住“乡愁”,又能适应当代乡村居民实际生活需求与愿望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开展乡村中观空间系统研究,从“空间、实体与活动”这一反映村落空间肌理最本质的内容着手,上承宏观地理学,下启微观建筑学,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体系的无缝对接与整合;通过内外机制兼修,即自组织与规划发展控制双管齐下的策略实现乡村文脉传承与现代乡村人居空间环境发展的双赢.以金华曹宅古村落为例,具体阐述了理论发展模型之内容.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往往涉及到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两者的规划协调对促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州市白鹭谷旅游开发与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为例,剖析了两者在规划协调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框架,并从土地功能适宜性分区、村落-旅游体系有机聚合、延续乡村景观意境、社区参与、生态环境分级控制保护、联动合作机制与渐进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快速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中乡村地域特色日益流失的现状,以宁波市鄞州区翻石渡村为例,探讨了传统地域特色在现代乡村住居规划中的表达和体现,并寻求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居住空间的共生与平衡,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乡村住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劳动是乡村民宿经营中重要的无形资产,有效评估其价值对民宿以及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情感劳动价值的抽象性,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乡村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价值评估体系,并以贵州省肇兴侗寨为案例地,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围绕乡村民宿经营者、顾客、村民对情感劳动价值进行评估,用实证的方式考查该评估体系在民宿型乡村地区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情感劳动能够产生显著的顾客价值与经营者价值,尤其是极显著的乡村价值,推动民宿经营者积极开展情感劳动,引导民宿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以余姚市上庄村试点工程为例,介绍了水库上游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与农业利用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剖析了宁波市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并对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增权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为例,运用社区增权理论,从经济、社会、心理、政治4个维度对当地居民的权利感知和旅游增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权能是最核心的维度,居民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较足,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与管理,经济增权后劲不足;居民对社会增权的感知表现为旅游对社区凝聚力的增强作用,但由于受益机制不完善,社会去权不容忽视;居民对心理权能的感知也较明显,表现为较高的文化自豪感和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身水平的愿望,但因其综合素质跟不上旅游发展需求,心理增权尚显不足;在政治权能方面,社区实现了基本的民主自治,但多数居民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权利”状态,同时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完善等导致政治去权现象严重。基于以上发现,从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社区教育增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增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年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为契机, 对宁波市中小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深入分析. 按《学校卫生监督监测情况年报表填写说明及技术规范》测试要求进行肺活量测试, 并进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计算和等级评价. 结果显示, 小学和初中年龄段城市学生肺活量水平均明显优于乡村学生, 高中阶段则城乡均无显著性差异; 并且, 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显示乡村学生好于城市学生, 女生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宁波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过程和结果出发,指出村庄改造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安全准则、规模效应、比较优势和历史文脉是村庄改造的四大价值取向.按照城乡统筹、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目标控制的村庄改造思路,把当前的农村分为示范村、整治村和控制村3类,并提出村庄改造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正值中期,城市化提速带来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建设高强度投入,大量“城市移民”进入城市就业、聚居并形成移民社区,“城中村”则成为其物质载体.“城中村”所在城乡结合部区位,首当其冲位于城市拓展的范围内.探讨“城中村”、“城市移民”与城市拓展的相互关系及三者在发展中相互协调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现实必要性,并通过杭州的案例分析,提出适宜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宁波市村镇建设现状的了解和分析,讨论了急需解决的人地矛盾、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几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并在对目前村镇规划中采用的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