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溶性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对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进行了检测。首先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性能优良的量子点荧光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成功修饰了羊抗小鼠IgG和聚乙二醇,制得功能化的水溶性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利用探针对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进行检测,进一步与传统的基于荧光染料标记的免疫荧光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功能化的探针能够有效地识别胃癌细胞相关抗原CA242,并且在光稳定性和灵敏度方面都较传统的基于荧光染料标记的免疫荧光分析方法有明显的改善,从而为CA242的相关检测以及胃癌的诊断与愈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的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及人体生命与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发展灵敏、高效的探针监测农药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对食品安全预警有重要意义。因此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开发简单、高效的农残检测新策略。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优越的光学性能,易于实现功能化,因此碳量子点荧光探针在农残检测方面极具应用潜力。该文对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了碳量子点的特性及合成,重点介绍了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农残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新型银离子纳米荧光探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了水溶性CdTe量子点.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Ag 离子检测进行了研究.Ag 离子对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模型符合Stern-Volmer方程,其检出限为3×10-8 mol/L.水溶性CdTe量子点对Ag 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Ag 离子选择性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4.
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抗坏血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高荧光CdTe量子点. 向量子点溶液中加入Mn2+,由于量子点表面状态发生改变而使其荧光淬灭,加入抗坏血酸后量子点荧光又得以恢复,且荧光恢复程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开关”探针检测抗坏血酸的新方法. 当CdTe量子点的浓度为1.67 uM(量子点的尺寸为1.91nm),加入的Mn2+浓度为0.25 mM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0.25~16 uM,检出限为36 nM. 相对标准偏差为2.5%(10 uM, n=11). 该探针可用于维生素C药片和人血浆中抗坏血酸的快速、灵敏和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以羧基化CdTe/ZnSe量子点荧光微球为标记物,通过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活化法将氯霉素(CAP)单克隆抗体与量子点荧光微球偶联制备荧光探针.氯霉素全抗原(CAP-HS-BSA)及羊抗鼠二抗分别喷涂硝酸纤维素膜,形成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新型氯霉素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了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CAP的方法.本研究开发的量子点荧光微球试纸条可在15 min内完成牛奶样品中CAP的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0.0μg/L,检出限为0.1μg/L.牛奶样品CAP的加标回收率为93.3%~97.9%,相对标准偏差在4.9%~6.9%之间.  相似文献   

6.
武红敏  韩鹤友  金梅林  张安定 《化学学报》2009,67(10):1087-1092
合成了高发光效率的CdSe/ZnS量子点并制备了CdSe/ZnS量子点-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抗体探针, 利用凝胶电泳和分子光谱法研究了MRP抗体与CdSe/ZnS量子点的结合机理. 荧光光谱法优化了CdSe/ZnS量子点-MRP抗体探针制备的影响因素, 建立了一种测定MRP抗原的新方法, 其线性范围为5.0×10-8~1.5×10-6 mol/L,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6, 检测限为 1.9×10-8 mol/L.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酸功能化的Cd S:Mn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核酸对量子点强度的荧光猝灭,实现了对DNA的定量测定.在p H=6.6条件下,功能化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和小牛胸腺DNA(ct-DNA)的浓度(0.20~1.50 mg/L)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173.99-62.02c,检出限为0.037 mg/L,相关系数R=0.999 4,RSD为1.28%(n=5).此方法快速、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8.
碳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小尺寸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易于实现表面功能化等特点,是潜在的可以代替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等荧光探针的良好选择.基于其独特的荧光特性和高灵敏度,碳点荧光探针在食品分析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文对近年来荧光碳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简述碳点的性能并对碳点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对比,重点介绍了碳点荧光探针在食品分析领域的应用,对目前碳点应用的限制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前景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室温下,合成了巯基乙酸包裹的且在590 nm处发射荧光的水溶性量子点Zns:Mn.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磺胺嘧啶钠(SDS)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对其进行了定量检测.在pH 7.4的KH2PO4-Na2HPO4(PBs)缓冲介质中,磺胺嘧啶钠溶液的浓度与量子点荧光强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25×10-6~...  相似文献   

10.
石星波  温超  符招弟  邓放明  郑舒  刘秋云 《化学进展》2014,26(11):1781-1792
量子点(QDs)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良光学特性的荧光纳米颗粒,已在化学分析、生物传感、分子影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有望发现一些宏观方法不能发现的实验现象,可以为改善其光学性能提供思路,有助于更好的应用于各领域.本文评述了单个量子点的检测与判定方法,单个量子点的荧光增强、漂白、眨眼(blinking)、蓝移等光学性质及其在单分子示踪、生物化学传感、超分辨定位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目前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未来量子点将朝着合成能同时满足尺寸小、量子产率高、 "non-blinking"、蓝移幅度大、无生物毒性的量子点及能同时为成像/检测提供荧光探针与散射探针的等离子体量子点等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3-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合成了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其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44 nm.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系统的研究了CdTe量子点与肌红蛋白(Mb)二者结合前后体系光谱的变化,从而证实了CdTe量子点与Mb之间静电结合反应的特征.在pH 7.0的PBS缓冲液中,用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肌红蛋白与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并基于肌红蛋白对CdTe量子点有显著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肌红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体系荧光强度的猝灭程度(△F)与肌红蛋白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3~24 μg/mL,检出限为0.13 μg/mL.该方法已对合成样品中肌红蛋白进行检测,并用于人体尿样中肌红蛋白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CdCl2和Te粉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了CdTe量子点核;通过外延生长在CdTe量子点核上包覆一层CdSe量子点,得到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CdTe/CdSe核壳量子点;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CdTe/CdSe核壳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荧光光谱等测试和指纹显现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CdTe和CdTe/CdSe量子点粒径在3~5nm之间,粒径分布窄,水分散性良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Te/Se比等得到在500~700nm显示荧光发射峰的CdTe/CdSe核壳量子点.此外,核壳CdTe/CdSe量子点可以有效地和指纹物质结合,可应用于对铝合金油潜指纹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以巯基乙酸(TGA)和单-(6-巯基)-β-环糊精(mono-6-thio-β-CD)作混合稳定剂,通过优化TGA/mono-6-thio-β-CD比例及回流时间,合成出了粒径分布均匀、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1.3%的mono-6-thio-β-CD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建立了一种在水相中直接合成β-CD修饰的CdTe的新方法.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研究了mono-6-thio-β-CD-CdTeQDs与中性红的相互作用,同时通过对比单独使用TGA为稳定剂合成的TGA-CdTeQDs与中性红的相互作用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模型.在pH6.1的BR缓冲溶液中,当中性红浓度为7.5×10-6mol/L时,中性红的离子型体HNR+和分子型体NR分别与mono-6-thio-β-CD-CdTeQDs表面的-SCH2COO-和mono-6-thio-β-CD结合达饱和,当中性红浓度大于7.5×10-6mol/L时,中性红开始在mono-6-thio-β-CD-CdTeQDs表面聚集,导致mono-6-thio-β-CD-CdTeQDs粒径增大、荧光急剧猝灭、RRS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以谷胱甘肽稳定的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过氧化氢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溶液体系、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7.2的Na2HPO4-NaH2PO4缓冲液中,反应时间为15min,过氧化氢浓度为1.0×10-6~3.0×10-5 mol/L范围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9.78+7.56c(10-6 mol/L),线性相关系数和检测限分别为0.9992和1.27×10-8 mol/L。谷胱甘肽稳定的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已用于水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6%~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3.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水相中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为稳定剂合成了量子产率为61%、发射峰为601.2nm的CdTe-GSH量子点,然后用大豆卵磷脂为膜,通过减压蒸发法合成了粒径在1.5μm左右大小的大单室CdTe量子点脂质体(GUVs-CdTe).GUVs-CdTe对量子点的包封率比其他量子点脂质体显著提高,可达86.3%.由静脉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后,各组织切片的荧光显微照片表明GUVs-CdTe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和气血屏障,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去除,在脾脏和肝脏呈弥漫状分布,这和大单室脂质体静脉注射体内后的代谢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刘晔  向蓉  黄菊  李东辉 《化学学报》2008,66(2):276-280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 水相合成出不同粒径的碲化镉量子点, 对其进行适当的光照处理, 以提升其光学性质和稳定性. 将其用作光催化剂, 以紫外灯为光源, 降解具有强诱变作用的常用核酸荧光染料——溴化乙锭. 考察了光照时间和溶液 pH 对降解率的影响. 以溴化乙锭在620 nm处的特征荧光发射峰为参数表征降解率, 在反应4 h后, 对15 mg/L溴化乙锭水溶液的降解率近90%, 同时, 对琼脂糖凝胶中的溴化乙锭也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渝阳  李荧荧  赵琨  赵玲  臧树良 《化学学报》2011,69(16):1951-1956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量子点(CdTe QDs),以CdTe QDs作为探针,在pH 7.25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对核黄素(RF)与鲑鱼精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RF与DNA作用时,使荧光强度降低,紫外吸收明显减色,通过盐效应实验和D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水热法合成水溶性CdTe及核壳结构CdTe/CdS量子点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及CdTe/CdS核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和CdTe量子点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效应,并阐述了猝灭机理。结果显示,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具有一定的粒径依赖性,粒径越小,猝灭效应越强;细胞色素c对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猝灭效应比对CdTe量子点的更强,揭示了受激电子的表面传递机理。CdTe量子点通过松散牛血清白蛋白的螺旋结构而猝灭其荧光。  相似文献   

19.
配体对CdTe量子点与BSA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巯基甘油(TG)、L-半胱氨酸(L-cys)和谷胱甘肽(GSH)等5种巯基分子为稳定剂, 水相合成了5种CdTe量子点.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靶分子,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等手段研究了各种配体分子稳定的CdTe量子点与BSA的直接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5种量子点均能有效猝灭BSA的荧光, 其猝灭程度按配体次序为GSH>L-cys>TGA>TG>MPA; 而BSA对不同配体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BSA对TGA-CdTe和MPA-CdTe量子点的荧光先敏化增强而后猝灭下降; L-cys分子由于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而与BSA的相互作用较强, 因此BSA能显著猝灭L-cys-CdTe量子点的荧光; 而BSA对TG-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小; GSH分子的空间效应使GSH-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BSA猝灭的程度最小. 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研究表明, 5种量子点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为静态过程. 探讨了量子点的配体分子结构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