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原子核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新挑战。指出当今原子核结构发展方向的基本特点是“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它的主要内容是高自旋态物理和远离稳定线直至滴线原子核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述了原子核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新挑战.指出当今原子核结构发展方向的基本特点是“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它的主要内容是高自旋态物理和远离稳定线直至滴线原子核两个方面.而这些新发展方向,有新一代超级γ谱探测器系统和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的发展和建造做为坚实的技术保证.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ew developments and new challenges for the nuclear structure studies. It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nuclear structure toda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erm u Nuclear Structure in Exotic Conditions",the main contents of which are the high spin physics and physics for the nuclei far from the stability line and up to drip lines.All these new developments are solidly ensured by the developm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s of super γ- ray spe ctrometer...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原子核壳结构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重点关注内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新一代放射性核束装置和探测技术的蓬勃发展,丰中子原子核中新的壳结构及其演化与形成机制等成为核物理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基于核力介子交换图像建立的相对论Hartree-Fock 理论框架下,本工作以Ca同位素、双幻核 208Pb、超重核以及极端丰中子核为例,综述丰中子原子核中新的壳结构形成机制,高角动量态赝自旋对称性恢复与介质中核力吸引-排斥平衡,赝自旋对称性恢复/破缺与原子核壳结构、新奇现象等研究工作,并着重关注了与原子核新壳结构形成、赝自旋对称性恢复以及新奇现象等密切相关的交换(Fock)项效应。  相似文献   

4.
核数据包括核反应数据与核结构及放射性衰变数据。核反应数据是描述入射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数据,核结构数据是反映核素自身基本性质方面的数据。核数据是核能利用、核工程建设、核技术应用以及核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在核医学、材料分析、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宇航技术以及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核数据的种类、产生及应用,评述了国际核数据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动态、我国核数据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核数据工作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原子核基本性质(自旋、质量、寿命、磁矩、电四极矩和电荷半径等)与原子核的内在结构密切相关,是检验和发展原子核理论模型的重要依据。实验上可以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精密激光谱技术测量原子核外电子的超精细结构和同位素移位,来模型独立地提取原子核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和电荷均方根半径等多个核物理参量。这些基本性质的系统测量可以用于探索不稳定原子核中展现出来的新奇的物理现象与规律。近年来,为了测量产额更低的丰中子核的基本性质,激光谱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实现高分辨、高效率测量。本文详细介绍了激光谱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用于不稳定原子核结构研究的各类互补的激光谱学技术,如共线激光谱(高分辨率低灵敏度)、在源激光谱(高灵敏度低分辨率)、共线共振电离谱(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激光谱技术,以及在不同核区的测量优势和局限。最后结合我国正在发展和规划中的新一代放射性核束装置,讨论精密激光谱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以及在核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孙保华  孟杰 《物理》2010,39(10)
原子核质量的精密测量是原子核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探索奇特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重元素核合成之谜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原子核质量高精度测量的两个主要设备——储存环和潘宁阱,并回顾了近年来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在核结构、元素核合成、新同核异能素等领域中的研究亮点,探讨原子核质量测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远离稳定线丰中子核素的合成和其衰变性质及核结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原子核物理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综述各质量区丰中子远离核的生成和鉴别,重点讨论丰中子远离核奇异衰变性质和核结构研究的重要进展,并简要介绍丰中子远离核研究在天文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近年来对奇特核和极端条件下核物质的研究结果,包括原子核的新有效相互作用、新对称性及奇特性质.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发现了反核子谱中的自旋对称性,提出了包含微观质心修正的新相互作用PK1,PK1r和PKDD?.这些新相互作用不但可以很好地描述核物质与中子星,还可以很好地给出靠近或远离β稳定线的原子核性质,包括中子滴线核与超核中的晕和巨晕现象.  相似文献   

9.
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结构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β衰变谱学是研究核结构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低产额的滴线核。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RIBLL1装置上开展的sd壳区极丰质子核β延迟衰变谱学的实验研究。该工作获得了15个原子核精确的半衰期、衰变子核的质量、β延迟的质子和双质子发射以及$\gamma $跃迁的能谱、分支比和比较半衰期等数据,并重建了衰变纲图,大大丰富了此区域内质子滴线附近原子核的衰变谱学信息。还介绍了探测器阵列和实验方法,概括了所研究核的衰变性质和半衰期等。特别地,对几个典型核,20Mg和22Si以及26P和27S的衰变性质进行了阐述。此外,对相关话题,如三体力、镜像核衰变不对称性、与银河系中26Al超丰问题相关的热核反应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讨论奇特核和超核中的各种晕现象. 根据密度相关零程对力的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 Bogoliubov理论给出的计算结果, 预言了中子滴线附近的Ca原子核中可能存在着巨晕, 并简要介绍了O, Ni, Zr, Sn和Pb等一些质子幻数核从质子滴线到中子滴线之间的原子核基态性质. 随后给出超核内的晕现象研究, 如Ca超核内的中子晕和153ΛC内的单Λ超子晕. Halos in the 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 Bogoliubov (RCHB) theory a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giant halo in the even N Ca isotope near neutron drip line,halos in hypernuclei and the hyperon halos in 153ΛC.  相似文献   

11.
厦予孩质量公式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研究超重核与滴线核结构、低能核反应以及核天体物理非常重要。通过结合原子核宏观一微观方法与微观的skyrme能量密度泛函建立起来的weizsacker—skyrme核质量公式皋有稀鏖高?,参数少取运算量小的特点。本文对该质量公式及其创新点进行简单介绍,并针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原子核质量公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讨论核结构的新机遇及其发展特点.着重从大型实验设备和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的角度,阐明核结构的新机遇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核结构信息在星体的演化和爆炸以及宇宙元素生成的研究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原子核基态性质(如质量、寿命、衰变分支), 特别是不稳定核的性质, 可以定性地和定量地改变天体物理模拟的预言. 远离稳定线粒子滴线的位置和壳结构也会强烈地影响天体物理的预言. 举几个例子说明新的核结构信息对于新星、X射线爆和核芯塌缩超新星的戏剧性影响. 其中的某些方面来自于橡树岭实验室放射性离子束设备上的18F, 82Ge和84Se放射核束的最新实验测量结果. 同时展示新一套软件工具如何帮助确定核物理研究对于天体物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兆群  张中良 《光子学报》1999,28(12):1061-1065
在天体空间或实验室的等离子体中可能存在能量为若干keV量级的光子的线辐射,它们源于一种新的原子核物质结构形态(核核两体的松聚合)形成之时.对两个原子核组成的体系,采用库仑势垒与核力方势阱相组合的作用势,求解核核两体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得到了两体松束缚态的波函数和可能的能量本征量(核的长程库仑能的数量级)并说明了这种松束缚态的存在条件.对某些轻核,基态的结合能为若干keV.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低能核物理研究组,对极端条件下原子核性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原子核的高自旋态,超形变带及远高β稳定线核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叶慧 《物理》1988,(11)
利用极化的原子束可以获得自旋极化的原子核.研究极化核和表面的相互作用,可以探测表面的电磁场分布.这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称为自旋极化的原子核表面谱法.应用这一技术,能直接描述表面的电场梯度,从而知道表面电荷的微观细节,既能分析表面结构,又可利用来研究表面动力学机制.本文介绍了自旋极化的原子核表面谱学的理论,以及三种典型的实验,即核自旋弛豫实验、核能级混合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阐明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井讨论了该技术将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简要评述近几年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核结构研究中取得的部分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中子晕, 质子晕, 巨晕, 激发态晕等奇特核现象, 超重核结构, 超核结构以及原子核的赝自旋对称性和反核子谱的自旋对称性等.  相似文献   

18.
陆埮  罗辽复  王凡  许伯威 《物理》2003,32(10):657-658
回顾了虞福春教授一生的业绩,他是一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1950年,他最早发现核磁共振谱线的化学位移,为核磁共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大门,他测定了许多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为检验核壳结构模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物理人才,他的教学思想已经影响了几代学生。  相似文献   

19.
工作采用核结构与核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在处理核子同原子核的碰撞过程时,仔细了考虑核的能级结构、集体运动和形变激发模式,把原子核的结构信息充分地考虑进去,可在统一的框架内同时自恰地解释集体能级结构和散射数据,以保证物理上更加自恰合理,并给出较高置信度的中子一质子数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改进的核密度模型,用唯象的方法找到了束缚核子内价夸克和海夸克的核效应的参数公式,其中利用了核密度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之间的联系. 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束缚核子内部分子分布函数,对强子与核的Drell-Yan过程的核效应给出了满意的解释, 深化了对原子核内夸克分布受核效应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 核密度模型 核效应 强子-核Drell-Yan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