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废气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下,进行中国各省区的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的分摊,是实现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首要问题.文章首先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与省区分布差异,构建考虑地方环境治理偏好的加权DEA模型对污染最为严重的北方地区进行合作治理效率改进,并建立基于成本分配的合作博弈模型,提出各省份的环境治理占优策略.最后,根据分配结果提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河北、内蒙古、山西以及山东等地,从区域合作治理角度而言,合作治理有利于环境治理效率提升,但却不利于个别省份的成本降低,例如北京、山西以及黑龙江等地的占优策略是采取不合作形式.因此,区域合作补偿机制是大气污染合作治理的关键与保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中国各省份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12年中国28个省份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省份及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相应分析.其中,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3种形态的环境污染整理为一个综合指标,视为非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而且中西部地区对环境污染变量的因素比东部地区较为敏感;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部,东部的节能减排潜力最低.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评价中国各省份科普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12年中国各省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科普绩效是有效的,但部分省份表现为无效;且存在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并结合突出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基于1998-2016年31个省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并将利用单元调查评估方法核算的各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结果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测算了1998-2016年31个省农业环境效率,且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农业环境效率平均值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区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农业环境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并且α收敛迹象明显,只是在某些年间出现轻微发散的现象.各级政府还应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区域金融收敛特征研究过程中融入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并构建包含金融功能升级因素的区域金融发展收敛分析框架,使用金融规模指标、金融结构指标和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的金融效率指标,将动态空间收敛模型和内生门槛收敛模型二者相结合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和层级特征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如下:我国东部地区金融规模表现出收敛的特征,金融结构虽已逐渐匹配于经济结构,但仍呈现一定的组内差异性,金融效率趋于收敛;西部地区金融规模也表现出收敛趋势,但其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匹配,金融效率呈现出较大的组内差异,都没有表现出收敛的趋势;中部地区则由于需要同时顾及金融规模扩张、金融结构优和金融效率提升而面临着众多困难,其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发散性和低层次特征。金融发展组内异质性导致成员打破传统区域设定,呈现出跨区域向发达省份接近的动态内生俱乐部收敛特征,区域金融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层级特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公共权重的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区间数据包络模型(DEA)评价模型.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VIF检验法和容忍度检验法对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进行约简,并计算出指标的客观权重,引入调和参数使客观权重满足DEA模型限制条件且存在最优解.该模型有效解决了传统DEA模型中可能发生的公共权重分配为零的情况发生,同时考虑了指标负面评价的情况,增加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对中国北方十个省份的矿业环境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效率评价体系,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且可以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DEA-SBM模型测度了碳排放约束下1999年-2010年中国30省、市、区及四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利用变异系数及K-Means聚类分析考察了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最后对各省份及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绿色能源效率总体均值呈现U型趋势;绿色能源效率的区域格局按照由东向西递减.四大区域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呈现收敛趋势;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处于高效区的省份全部为东部沿海省份;中效区的省份大多是中部省市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西部区域的各省份多数处于低效区;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差异较大,西部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最高,其次为中部和东北部,东部的节能减排潜力最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05-2012年我国大陆30个地区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平均水平,通过相关分析确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1)除少数省份能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外,其余省份都存在能源投入的冗余,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冗余量较多,其节能潜力较大;2)技术水平、研发强度、劳动生产率、国有化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对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无显著影响;3)按照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排序,依次是市场开放程度、技术水平、研发强度、劳动生产率、国有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展的随机生产前沿模型,研究了区域生产效率的差异和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应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中国各省份2010-2017的年度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下同)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效率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地区间生产效率有一定的差异,高等教育规模对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人力资本能有效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污染空间分布广、分散排放、难以监测的特点使得农业污染治理与防范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农药投入作为农业污染排放的主要指标,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中国农业环境的库茨涅茨(EKC)曲线特征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在中国基本得到支持,但不同区域的库茨涅茨曲线转折点和所处阶段各异。中西部的拐点值要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已经逼近拐点值,有可能是最早步入农业污染排放由升到降阶段的地区。农业环境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由于地区之间的污染倾销和政府间环境政策"邻里仿效"使得我国农业污染排放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农业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溢出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且不同区域农业环境溢出的地理边界存在差异。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与推广体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及加强区域农业环境合作等方面对于改善我国农业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环境治理符合新型城镇化的特定要求,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2007-2011年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动态测度与评价,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区域之间差距逐步缩小,但区域内部差距逐步扩大;全国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区数量不断减少且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实现了条件β收敛,对外贸易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别成为促使东、中、西部区域财政支出效率条件收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治理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设备升级等,势必造成地方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排污企业关停并转也会导致短期内大量人员失业,从而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平衡治理环境与环境治理影响是当前各区域环境治理研究的重点。本文综合考虑各地区环境程度、环境治理产业升级成本、经济发展成本、社会稳定成本,以及各区域利益需求,提出环境综合治理成本评估VFT分析法,并以京津冀雾霾治理成本评估为实证研究,动态考查北京、天津、河北区域治霾优先级,探究治霾对当地经济与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3):418-432
在中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下,科学评价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考虑了指标之间的不可分性,使用NUSBM模型和ML指数测算了中国30省份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同时采用三阶段NUSBM-ML指数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纳入框架进行分析,并将采用SBM-ML指数测算的结果、Hybrid-ML指数测算的结果与本文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增长23%,技术进步具有重要贡献,而技术效率下降是制约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内部主要原因。(2)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东-中-西"的格局,中部与东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3)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了4%,外部环境水平偏低制约着整体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比中部地区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水平的影响。(4)评价全要素能源效率时忽视指标之间的不可分性会高估评价结果。最后建议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改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内部方面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而外部方面则要通过环保措施、调整结构、价格机制、吸引外资、强化研发等举措改善不利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模型的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效率是直接反映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区域间的物流协同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11年至2015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物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基础上运用DEA模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效率,并利用投影分析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的综合效率平均值均低于三省市的平均值,且效率值小于1,表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足;京津冀三省市物流效率差异显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问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鹏  马珩  周福礼 《运筹与管理》2019,28(12):170-177
针对传统碳效率评价多为单一经济产出的静态评价的不足,从经济、福利及人口等角度构建碳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把TOPSIS、灰色关联理论和矢量投影法引入到碳效率评价中,在传统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组合赋权的基础上利用级差最大化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并进一步引入时间变量对时间序列赋权,利用时序算术平均算子对前后两次加权进行集成,提出一种基于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TOPSIS灰关联投影动态评价模型。以泛长三角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显示:该区域碳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认为,应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战略优势和发展潜力,协同发展,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但引起环境问题同样不可小觑.首先应用SBMDEA模型衡量2004-2014年中国其中30个省份环境效率变化趋势.其次,借用面板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于环境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促进中国环境效率改善,但不同类型产业转移对于不同区域环境效率影响存在差异;污染产业转移改善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恶化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而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有利于中、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提高,对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却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利用某城市实际观测数据,对该城市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推断。首先利用地积累污染指数衡量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而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和ArcGIS软件分析各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对重金属污染离子分类,并基于污染负荷指数比较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程度。其次,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对所得分类进行合理性检验,并结合重金属来源分类的国家参考标准和污染物的分布特性,得出各类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来源。最后,利用指数衰减模型,对所有样本的高程信息进行订正,并利用加权混合二元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去拟合多污染源传播形成的浓度曲面,估计位置参数,确定出重金属污染源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常常采用税收竞争和政府资助两种方式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构建税收竞争测算指标基础上,基于空间面板误差分量模型对"泛珠三角"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税收竞争和政府资助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下结论:1)税收竞争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2)研发资金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企业资金影响力大于政府资助资金影响力;3)创新投入要素对临接省份创新能力影响大于对本省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认为:1)政府应该权衡本地区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谨慎采用税收竞争相关政策;2)通过提高政府资助资金的杠杆作用,最大化引导创新活动效率;3)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中空间溢出效应基础上,建立新型的经济发展统计方法和政府工作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碳排放权总量控制目标下,进行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的分摊,是实现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首要问题.文章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的能源环境效率进行评价,探讨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和碳减排潜力的差异,分析各省区生产无效率的来源;其次从效率最大化视角出发,构建零和收益SBM模型,对碳排放权总量固定条件下的省际碳减排责任进行分摊;再次,综合考虑公平性与效率性原则,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进行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减排责任分摊;最后,对不同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区间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确定每一个决策单元区间效率的上界和下界时,存在的评价尺度不一致且计算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最大化所有决策单元的效率上界和下界的公共权重区间DEA模型,并给出了一种考虑决策者偏好信息的可能度排序方法,用以解决区间效率的全排序问题。最后,以中国大陆11个沿海省份工业生产效率测算为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