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學講物理的時候,有些人喜歡引“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來作凝固热和融解熱的例證。同時也有人對於那種說法,對於結合那種說法到物理學原理的辦法,持不同的意見。例如物理通報的讀者談立鴻同志,对陳克勳同志所作“我怎樣進行物理課的鞏固階段”文內向學生提出“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問題,  相似文献   

2.
何永健 《物理实验》2004,24(12):43-43
贵刊2004年第1期刊登的安徽王伟民先生的“也谈‘下雪不冷化雪冷’”一文,笔者认为,该观点有点简单、偏颇、有失全面.下面谈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3.
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每当一学期结束征求学生意见时,我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物理课中感到最困难或者比较困难的问题在那里?”得到的回答也几乎是一致的:“对物理习题的演算最感困难”。自己也的确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不会解物理细题和怕解物理习题是教学质量不高的具体表现之一。最近看到今年六月号物理通报上发表的教育部苏联专家谢·伊·纳乌莫夫所作“关于改进教材和  相似文献   

4.
物理通报1956年4月号刊登的“关于在初中讲热和功的一些意见”一文中,关于证明热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的实验,我认为是不妥当的。作者为了讲解热的本性问题(即文中所说热能是由物体的什么决定的)作了这样的演示“取一试管,内放入酒精十克左右,用塞封口,并装入一温度计。装好后先看一下温度,然后烈猛振荡,再看一下温度计,温度升高了。”并  相似文献   

5.
读了“物理通报”2月号刊载的南京师院附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经验文章后,很受启发。在我校党支部与行政的领导下,我对高三物理“电磁感应”一章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试验。过去,“电磁感应”这一章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演示、讲解为主要形式。由于楞次定律是这一章的中心内容,也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因此,在讲课时,我总是力求周全,将有关电磁感应的各种现象尽可能多地罗列出来。由于怕学  相似文献   

6.
本通报自从去年十一月发表了“关于电压教学问题的讨论”的三篇文章以后,截至现在为止,已连续接到很多读者的来稿,发表各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并介绍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这是读者对我们的热情支持,我们也由此而感到很大的鼓舞。但是限于篇幅,对于这些来稿恐怕只能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陆续发表。除在前几期已选登数篇而外,本期又从下面几位同志的来稿中分别摘录了他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在这里发表出来,以供进一步开展这一讨论的参考。这里已初步反映出几种不同的意见,但是对于这些意见还须要结合教学实际深入一步地进行理论分析,才能使不同的看法逐渐趋于一致,而使问题获得最后的解决。因此,我们再一次希望全国的物理教师和物理教学工作者能就这一问题在科学理论和教学理论上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并写成文章寄给我们,以便讨论得以继续开展,并能逐步深入。下面几位同志的意见是按来稿收到日期的先后排列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电话送话器原理的讲解,过去我也只使用挂图和购买来的“碳粒送话器”。但不容易说明它的作用,所以学生很难接受。本学期我参考徐广仁同志“电话原理的演示仪器”和刘世松同志“碳粒导电的演示实验”二文中的意见(1957年1月份物理通报),作了研究,觉得那样装置虽能说明碳粒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可是要用手压碳粒,不够直观。因而我对电话送话器原理的演示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进,演示之后,效果更好,现将作法介绍如下: 它的原理跟“碳粒送话器原理”相同,只是把买来的“碳粒送话器”中不能看见的碳粒换成三根废干电池的碳棒,把这三根碳棒放置在一张透明纸膜上,摆成“ ”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开始,我应邀参加了物理通报教材研究中心组织的高中物理改革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如何领会与掌握“坚持时代性与基础性相结合原则”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一下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在教材编写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同志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1952年的“物理教学”第五期(译文见1953年的“物理通报”第二期)中,曾发表雅里科夫所作的“一个常犯的错误”,论文里完全正确地指出了说明水底升高的图底错误。但在这篇论文里给出的并不是问题底普遍解答。雅里科夫所介绍的图只是一种不常见的、很难碰到的情形。这说明了他在考虑时忽略了观察人的眼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物理通报》已到而立之年了,可喜可贺.文革以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也有一份称为《物理通报》的刊物.文革中停刊了.现在的《物理通报》沿用了这一名称,但办刊方向更加适应中国的现实需要了.每期的文章丰富多彩,雅俗共赏.核心是以提高大、中学物理课的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为主.成为我每期必看的一份刊物.《物理通报》每一期都会刊登一两篇名家名作,介绍当代物理学的一些发展动向及大家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在高一直线运动的教学中,物理通报所给与我的启示和帮助是很大的。我从孙念台等先生所写的“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教材计划”和雷树人先生所写的“在高一直线运动的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两文中体会和联想到不少问题。在我把这些体会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时,我自己觉得在上述课题的讲述中,我是前进了一大步。因此,我这篇短文也  相似文献   

12.
介观体系和介场物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守胜 《物理》2001,30(3):180-181
20世纪 80年代初中期开始兴起的介观物理是凝聚态物理中人们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 ,“介观”一词大家已听得很多了 .一段时间以来 ,常读到介观尺度是由电子非弹性散射平均自由程决定的说法 ,觉得不太确切 .想到这一说法可能和我早先发表在《物理》杂志的文章[1] ,以及我们主编的《介观物理》一书第一版的前言[2 ] 有关 ,特写此短文说明 .这里的说明也许仍有不妥之处 ,请读者指正 .1 介观尺度介观体系的大小是由介观尺度来刻划的 .介观尺度是载流子保持相位记忆的长度 ,一般记为Lφ,称为退相位长度 .相位记忆的丢失源于载流子的非弹性散射 ,…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     
王殖东 《物理》2002,31(6):342-343
《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刊物前身是《物理通报》 ,创办于 195 2年 .合算起来已历经半个世纪 .因国情变化 ,期刊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也在逐渐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物理学会召开全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选出了第一届理事会 ,会上决议主办一学会刊物《物理通报》 ,于刊出学会动态之外 ,用于解决当时教育改革在“学习苏联”口号下所面临新教材中的一些问题 .这时期对象是学会会员 ,尤其是教育界各同仁 ,其中的中学教育界是一重点 .这时发行量很大 ,除单位订阅外 ,物理教师几乎人人自订一份 ,对当时中学物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读了1956年11月物理通报发表的陈泰年同志“初中三年级测定电阻的并进式实验”一文后,感到共中有许多做法很好,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兹就下列几方面提出几点意见。一、关于复习提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理通报>是我的老朋友.记得在40多年前,当我在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的时候,虽然正值"自然灾害"及随后的"调整恢复"时期,衣食紧张,生活极为拮据,但我还是从牙缝中挤出一点钱来,订阅了一份珍爱的杂志,这就是<物理通报>.之所以订<物理通报>,是因为它上面有许多精彩的文章,使我和一些好学的同学们,在生活困难之际,知识上得到营养,心灵上得到安慰,精神上得到鼓舞!  相似文献   

16.
赵坚 《物理通报》2012,(5):5+11
1初识《物理通报》1986年,当我还是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由《物理通报》杂志社组织编写的《高考物理》课外习题集;作者们是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从这本令我爱不释手的小册子上首次知道了《物理通报》,于是在征  相似文献   

17.
我有幸参加了教科版初、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值此《物理通报》出刊30周年之际,应《物理通报》之约,就中学物理教科书谈点看法.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提出了一种称做"无知思考"的思维方式.所谓无知思考,是指无论你拥有多少文献、资料,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权当那些东西都不存在,而是直面事物的本身,结合自己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光阴荏苒.一转眼,《物理通报》出版至今已过了30年.作为《物理通报》的老编委和挚友.我愿以下面的文字表示我对她30岁生日的诚挚祝贺!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灿烂辉煌,唯独缺少科学.这导致19世纪后中国人民愚昧贫穷,国家羸弱受欺.进入当今全球化时代,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  相似文献   

19.
张章 《物理》1957,(12)
56年11月号物理通报所载“自感现象实验”一文,我认为所用方法证明自感现象并不妥当,不能有力的说明自感现象的本质,因为: 1.电源是交流电,什么是“交流电”并未讲到,是否只有在交流电路中才能发生自感现象呢?这些问题学生容易发生怀疑。 2.铁芯在线圈内抽动,电灯忽亮忽熄,这现象说明交流电路电抗X_L=2πfL却很恰当,因电抗系与电感成比例。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的编辑们计划在2010年刊载关于“学物理能做什么”的系列文章,指定我也写一篇凑热闹。这让我想起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某期节目中,主持人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不过问题的表述是:“学物理的人,如果日后不做专门的物理研究,能干什么?”我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应该换个问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物理,还有什么他不能干的?’” 在试图回答“学物理能做什么”之前,我想回答一下“物理学是什么”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