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启发式是毛主席的十大教授法之一。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启发式教授法,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它告诉了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决定的作用,是内因;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应该体现为,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就是要在教学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和被动论。启发式最根本的工作是思想工作,也就是要启发学生明确为谁而学习的问题,只有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之后,他们才能够胸怀世界,高瞻远瞩,勇于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一切困难,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这  相似文献   

2.
陆丽萍 《中学数学》2023,(18):18-19
<正>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思维,尤其是高层次的思维,培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素养.高阶思维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只有把“灌输”“填鸭”式的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通过自我建构,深度学习才会发生,高阶思维才能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核心,注重学习建构理论的精炼,建立一个完整的单元式教学架构,并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3.
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方活动,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掌握已知的基础上,能向未知探索。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懂得怎样学,怎样做,更主要的是在没有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也知道应该怎么学和怎么做。一个人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总是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况且人生有限,知识无涯。学生在校学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到社会后,必然会遇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时就必须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而这又必须教与学双方配合来进行。珠算教学也必须这样。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习过程、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它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师的教正是为了学生的学,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教,这就需要在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要有启发性,教虽无定法,但离不开启发。启发性是一条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理解和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法,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不断实践、探讨的问题,本文只能作粗浅的、极不成熟的试论。  相似文献   

5.
教一点猜想     
所谓猜想,就是合情推理。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即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单靠教师把知识灌给学生,而要通过教师启发他们,引导他们去探索一些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席埃德加.富尔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社会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要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学会如何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无疑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领路人,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职责.因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老师奉送给学生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与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两个不可偏废的侧面,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比较强调教师“教”这个侧面,而忽视了如何由教师引导学生搞好“学”这个侧面,这是传统教学法的严重缺陷之所在。随着数学科学的飞跃发展,知识的大量增加和不断更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法已是势在必行了,如何引导学生搞好“学”这个问题,已成为教学改革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必须提高学生独立的认识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参与到过程教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要通过适时的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与“思”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建构学生完整的认知体系.笔者在教学“数轴概念”时,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合理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0.
对数学学习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 ,中心问题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 .为此 ,就要研究学习的实质、数学学习的实质 ,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考虑“某个课题如何讲”的精讲多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一书中也明确指出 :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习 .我们通常说的“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 ,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已去学数学” ,也是这个意思 .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 ?如何达到“引导学习”“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一目的 ,关键…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代表的十八世纪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要使学生真正地获得知识、发展智能、提高素质,就要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而教师应更多地扮演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由于数学学习主要表现为理解性的学习,因而,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他人的认识也取代不了自己的理解.笔者以“数列极限复习课”中引导并组织学生参与到对一道“陈题”进行改编的实践探索,说明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学就是有目的,有方法,有条件的参与探索知识的生成过程,质疑、拓展、应用、归纳、总结提升;无论哪一方面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更直观地说就是体现在教师的题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定位的三个界面:1.对学生的定位: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有相当大的发展,学生有自主探究知识的心理需要.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学习、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为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嫁接点.明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架设引导学生发展的坡道.2.教师的自我定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个性特点等,确立自已有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要注意什么样的角色才最有利于学生,应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权威,而是伙伴;不是标准…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满足于把知识点讲清楚 ,而现代数学教学注重的是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恰当构建课本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本文以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设计为例 ,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1 构建知识探究过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 .1 构建知识探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1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再创造 ,他们在再创造活动中不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创造新经验 ,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 ,不断形成数学的新认知结构 .这种形成的认知结构与掐头去尾烧中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思想出现了转变,开始逐渐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再推崇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传输教学,而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学会自学,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中结合教学经历,探究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帮助学生达成能力的提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珠算教学采取的方法和获得的效果有直接联系,该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就会获得好的效果。 愿学珠算 成绩就好 教过学的人都知道,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爱学是个重要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的爱好是客观物质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应想办法促使学生热爱珠算,引导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知识.在过程中学会思考、在过程中学会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学习能力,从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丰富、复杂,且知识间的联系性较强.如何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个完美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通过改变知识的引入方式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本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许磊 《中学数学》2015,(8):16-18
最近研读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一文,有所感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即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会知识、习得方法和技能,最终学会学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节“分式的加减”公开课的教学片断,解读并反思教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里的一些做法和误区.教学片断一:类比旧知学新知师: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天,乙工程队要比甲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数学课堂添加“催化剂”能促进课堂发生“化学反应”.课堂的化学反应指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是让学生学会探究,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不是一味地接受和存储知识.类比到数学课堂,催化剂指能加速课堂化学反应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