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取代芳烃对五种生物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提出成键原子的生物活性点价(Ai),并建构蕴含有机物的生物活性的自相关拓扑指数(m^Q)。使用1^Q,距离指数(L)分别与16~30种取代芳烃(含F,Cl,Br,I,NO2,OH,NH2,甲氧基,甲醛基,甲酰胺基,乙酮基,烷基等)对绿藻,斜生栅列藻,日本长腿蛙蝌蚪,发光菌,呆鲦鱼等的毒性数据关联,相应二元相关系数依次为0.9361,0.9559,0.9733,0.9354,0.9599。以上QSAR模型的估算结果均于优于相应的文献成果。  相似文献   

2.
取代芳烃的急性毒性与连接性指数(nL)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正龙 《化学通报》2002,65(12):840-844
提出表征原子生物活性的特征值(Ei),由Ei建构新的连接性指数(^nL),并用^0L、^1L与取代芳烃对日本长腿蛙蝌蚪、发光菌、呆鲦鱼的毒性数据进行关联,其二元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0.9172、0.9691,明显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3.
取代芳烃对月芽藻、大鼠等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提出了新的原子生物活性值(αi)并由其建构自相关拓扑指数(^mL).^oL和L分别与取代芳烃对月芽藻、发光菌慢性毒性关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5和0.9439;对酵母菌、发光菌、大鼠的急性毒性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482,0.9064和0.9762.  相似文献   

4.
N-脂肪酰乙醇胺(NAE)是植物体内微量存在的一类高活性脂肪胺.为了改善NAE的溶解性能并进一步提高活性,将芳氧乙酸和NAE结合到同一个分子中,合成了一系列N-脂肪酰基-O-芳氧乙酰基乙醇胺,并测试了生物活性.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促进油菜下胚轴伸长的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苯环上含取代基的衍生物的活性优于无取代基的衍生物,其中苯环上有氯取代的化合物活性与传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相当.  相似文献   

5.
用高分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C_6-C_(12)芳烃在OV—101和PEG-20M柱上的保留行为,测定了对二甲苯精馏塔塔底油及C_9粗芳烃中烷基取代苯在OV-101柱上的保留指数及百分含量,并与文献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以3-甲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为原料,在乙醇/氢氧化钠体系中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3-甲基-4-氨基-5-乙氧羰基甲硫基-1,2,4-三唑,再与取代芳醛合成了6种(A1~A6)新型乙氧羰基三唑席夫碱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等确证。对烟草赤星病、马铃薯干腐病、小麦赤霉病、西瓜枯萎病4种植物病原菌的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A3的抑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原药三唑酮。  相似文献   

7.
以芳香酸为原料, 通过酯化、 肼解及环化反应制得中间体5-芳基取代-1,3,4-噁二唑-2-硫酮(C1~C3), 然后中间体与甲醛和取代氨基嘧啶(D1~D5)发生Mannich反应得到一系列新型含有嘧啶环的1,3,4-噁二唑类衍生物(E1~E15). 所得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及 1H NMR确认.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E3和E8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照药三唑酮.  相似文献   

8.
含硝基胍E-β-法尼烯类似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E-β-法尼烯(E-β-farnesene,简称EBF)为先导,分别用不同取代硝基胍替代EBF中的共轭双键,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EBF类似物,其结构均经1HNMR,IR和HRMS分析确证,并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比较了不同取代硝基胍的生物活性差异.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9a~9e的活性优于E-β-法尼烯.  相似文献   

9.
分子价连接性指数中杂原子价点价计算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余训民  余训爽 《有机化学》2001,21(9):658-667
对分子价连接性指数中杂原子点价δ^v~i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计算杂原子价点价δ^h~i的新方法,认为分子中某一杂原子i的价点价δ^h~i值不仅与它的价层电子数Z~i、最高主量子数n~i以及结合的氢原子数目h~i有关,还与它所在的族烽N~i、陷氢图中连接的其他原子的数目m~i以及杂化方式L~p有关。杂原子i的δ^h~i值与原子i的Pauling电负性具有相近的物理意义。用由δ^h~i构成的分子价连接性指数^nχ^h(n=0,1,2)研究了取代芳烃和烃衍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χ^h比^1χ^v有显著的改善,计算值与实验值接近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杂原子掺杂可有效调节稠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用等电子体的硼氮单元取代碳碳单元,在保持稠环芳烃芳香性的连续性的同时,可以调节稠环芳烃的电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构建具有独特光电性质和生物活性的新型硼氮杂稠环芳烃,既丰富了稠环芳烃的种类,又促进了硼氮杂芳烃在光电材料、催化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中国有机化学及材料化学领域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并推动了硼氮杂芳烃的快速发展,在硼氮杂芳烃的种类开发和应用拓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本文综述了基于1,2-硼氮杂苯的稠环芳烃(即1,2-硼氮杂芳烃)的合成发展历史和应用研究拓展,最后对硼氮杂芳烃领域的未来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通过对硼氮芳烃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科研工作者对硼氮芳烃的兴趣,期待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加入到硼氮杂芳烃的合成拓展与应用探索中.  相似文献   

11.
吡啶-2-甲酸镍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琦  刘迎红 《化学研究》2003,14(1):35-38
以吡啶 2 甲酸和Ni(ClO4)2·6H2O为原料反应制得配合物[Ni(C5H4NCOO)2(H2O)2]2H2O,并通过X 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0.97351(15)nm,b=0.52254(8)nm,c=1.4483(2)nm,β=90.119(3)°,V=0.7367(2)nm3,Z=2,Dc=1.690g/cm3,μ=1.362mm 1,F(000)=388,结构偏离因子R1=0.0316,wR2=0.0902,共收集到4771个强度数据,其中1700个独立衍射点,1489个(I>2σ(I))可观测点.X 射线分析表明晶体是由分子间氢键和π π弱相互作用堆积而成的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分子拓扑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结构信息价连接性指数mχY和取代基染色指数I,并用它们研究了3 乙氧基 6 取代苯氧基哒嗪的除草活性pI50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相关方程,相关性良好,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807、R2=0.9926、R3=0.9881,并预测了几个化合物的pI50值,预测值pI50(cal.)与测定值pI50(exp.)相当吻合.新方法计算方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无机氢化物pK_(a1)与拓扑指数~mT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andic分子价连接性拓扑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价电子轨道平均能量拓扑指数mT 用其0,1阶指数0T,0T和1T以及Pauling电负性差的平方分别与P区无机氢化物的pKa1值关联,拟合成3个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8,0.9960和0.9965,结构选择性达到唯一性表征 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由MoO3和(CH3)3N或(C2H5)3N反应合成了两种分子组成分别为[(CH3)3NH]4Mo8O26·2H2O(1)和[(C2H5)3NH]4Mo8O26·2H2O(2)的化合物.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00(2)nm,b=1.0533(2)nm,c=1.0765(2)nm,α=100.21(3)°,β=101.93(3)°,γ=118.47(3)°,V=0.9698(3)nm3,R1=0.0524.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1.1512(2)nm,b=1.3097(3)nm,c=1.7610(4)nm,β=101.40(3)°,V=2.6028(9)nm3,R=0.0428.结构分析表明,两种化合物中Mo8O264-阴离子均发生畸变,有机阳离子增大,Mo-O键键长缩短,阴离子畸变增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新的配合物六亚甲基四胺锑(Ⅲ)、铋(Ⅲ):SbCl3(C6H12N4)2·H2O(1)、BiCl3(C6H12N4)2·H2O(2).经元素分析、X 射线粉末衍射、远红外光谱和差热 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XRD谱指标化,确定其晶系和晶胞参数.SbCl3(C6H12N4)2·H2O(1):a=1.2490nm,b=1.4583nm,c=1.6870nm,β=91.78°,V=3.0706nm3;BiCl3(C6H12N4)2·H2O(2):a=1.3250nm,b=1.3889nm,c=1.7449nm,β=98.94°,V=3.1725nm3.  相似文献   

16.
由二乙醇胺与H6P2W18O62·nH2O合成了[(HOCH2CH2)2NH2]6·P2W18O62·6H2O(I).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胞参数:a=b=c=1.36298(16)nm,α=β=γ=106.490(17)°,Z=1,V=2.1374(4)nm3,R=0.0837,Rw=0.2219.化合物分子由一个P2W18O626 阴离子、六个质子化的二乙醇胺、六个结晶水组成.标题化合物具有可逆光色性.热分析表明,化合物阴离子在463℃左右分解.  相似文献   

17.
化学发光法测定几种天然产物的抗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具有较好抗自由基活性的药物,利用鲁米诺 H2O2 CuSO4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几种天然产物的抗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抗自由基活性顺序为速溶茶>玉米须水提物>大豆异黄酮>Vc>刺槐花>花生壳丙酮提取物>玉米须醇提取物≈怀山药醇提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ErFe1-xCoxO3-δ稀土复合氧化物纳米晶,用SEM观察了其微粒的大小及形貌,用XRD进行了物相及烧成温度分析,用四探针测试仪及导电仪等测试了其不同温度下的导电性,讨论了不同的铁钴元素比例对导电性的影响,其比例为1∶4、温度为800℃时电导率为1.2Scm-1.  相似文献   

19.
单核Cu(Ⅱ)配合物C_(18)H_(12)CuN_4O-2的密度泛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ROB3LYP/LANL2MB水平上,对单核配合物C18H12CuN4O2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平衡几何构型,并计算了它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是可以稳定存在的,电子自旋布居主要集中在Cu原子及配体原子上,Cu原子和配体原子的自旋布居符号相同,说明体系中存在较强的自旋离域效应.体系的前沿轨道主要由Cu原子的d轨道和配体原子的p轨道组成,这种组成有利于配体与磁中心之间的电子转移.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刘峥  肖伟强 《化学研究》2003,14(1):51-54
提出了一种合成正丁醛的新方法———间接电解氧化法 .在陶瓷隔膜电解槽中 ,用Pb/PbO2 作阳极 ,石墨作阴极 ,将Mn2 + 氧化成Mn3 + ,然后用Mn3 + 作氧化剂对正丁醇进行氧化获得正丁醛 ,还原所得的Mn2 + 可循环利用 .电解的优选条件为 :C硫酸 =4 .0mol/L ,电流密度 80 0A/m2 ,CMn(II) =0 .5mol/L ,温度t=2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