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Sb掺杂对Ti/SnO2电极稳定性与导电性的影响,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对金红石型SnO2及不同比例Sb掺杂SnO2体系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 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优化了Sn1-xSbxO2固溶体电极的晶体结构, 计算了掺杂前后体系的电子结构以及不同掺杂比例时的形成能. 结果表明: Sb替代Sn后, 晶格常数与晶胞体积均增加, 但掺杂形成能随掺杂量变化不大, 在掺杂量为0.083时掺杂形成能达到最低值5.08 eV,稳定性最好. 掺杂Sb后, 在费米能级至最低导带处存在Sb 5s电子态分布, 产生施主能级; 同时Sb掺杂后, 在导带底形成的可填充电子数也从未掺杂的4增加到了掺杂后的19, 导电性明显增强, 且在掺杂量为0.063时导电性最强. 本文的计算结果为钛基Sn1-xSbxO2氧化物电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Sb掺杂对Ti/snO_2电极稳定性与导电性的影响,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对金红石型SnO_2及不同比例Sb掺杂SnO_2体系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优化了Sn_(1-x)Sb_xO_2固溶体电极的晶体结构,计算了掺杂前后体系的电子结构以及不同掺杂比例时的形成能.结果表明:Sb替代Sn后,晶格常数与晶胞体积均增加,但掺杂形成能随掺杂量变化不大,在掺杂量为0.083时掺杂形成能达到最低值5.08 eV,稳定性最好.掺杂Sb后,在费米能级至最低导带处存在Sb 5s电子态分布,产生施主能级;同时Sb掺杂后,在导带底形成的可填充电子数也从未掺杂的4增加到了掺杂后的19,导电性明显增强,且在掺杂量为0.063时导电性最强.本文的计算结果为钛基Sn_(1-x)Sb_xO_2氧化物电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Li2 xRExSi1 -xO3(RE =Pr ,Nd ,Sm ,Gd ;x =0~ 0 15 ) ,用DTA TG ,XRD ,TEM及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离子导电性等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其固溶体形成范围是 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K13[Ln(SiW11O39)2]nH2O(Ln=La,Ce,Pr,Nd,Sm,Gd)的质子导电性研究表明其导电性不仅与物质本性有关,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频率等有关,不同结构的杂多化合物给出不同结构的质子导电性.总结了质子导电性随温度、结晶水数目、频率的变化总趋势.基于实验数据得出一些重要结论,所得数据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稀土氧化物特别是La2O3作为助催化剂,对CO甲烷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已为人们所知[‘j.研究焙烧温度对La。O。-NIO催化剂结构、导电性,特别是对其在不同类型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多晶X射线衍射(XRD),差热一热重分析(DTA-TG),导电性测量,CO甲烷化及二甲苯完全氧化反应活性测定等手段,考察了所制备的La。Os-NIO催化剂经不同温度焙烧后,结构、热效应、导电性的变化,并研究了该体系催化剂在上述两种不同类型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用分析纯试剂La(NO3)·6H2O和La(NO3)3·6H2O(北京化工…  相似文献   

6.
LiFePO4电极的倍率特性与材料的粒度和电子导电性有很大关系.采用共沉淀方法,调控预处理温度,将3种不同尺寸的FePO4前驱体通过表面修饰对-羟基苯甲酸的聚合物,可合成不同尺度的LiFePO4/C材料,分别为80 nm、200nm和1μm.纳米尺度LiFePO4-a/C电极,30C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00 mAh·g-1,而微米级LiFePO4-c/C电极放电比容量仅为54mAh·g-1.均一碳包覆的LiFePO4/C电极表现出强抗氧化性,不仅提高其导电性,还可防止材料氧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法对钛酸钡陶瓷扩渗Nd元素,经Nd扩渗BaTiO3陶瓷的电性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扩渗条件,当Nd的浓度为2%,扩渗时间为4h,扩渗温度为860℃时,BaTiO3陶瓷的导电性最好,其室温电阻率从4 3×109Ω·m下降为37 45Ω·m,而且随着温度升高,交流电导逐渐增大,导电性更强。Nd扩渗使Ba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增加,而介电损耗降低,Ba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经Nd扩渗Ba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PTC效应,其居里温度降低为118 1℃。经XPS测试分析,给出了Nd扩渗BaTiO3陶瓷体系中各元素结合能位置的峰值,并表明Nd扩渗BaTiO3陶瓷中Nd,Ba,Ti都存在变价,因而导致了BaTiO3陶瓷导电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了四种不同成分的煤灰,在不同比例的CO 和CO_2混合气及空气下进行了灰的熔聚试验。结果表明,煤灰在低于变形温度前,已形成具有相当强度的熔聚物。用转鼓指数较好地表徵了熔聚物的熔聚程度。在CO:CO_2=60:40气氛下测得的熔聚特徵温度比在空气下的低80—200℃。改变气氛中的CO 与CO_2的比例时,熔聚特徵温度变化不大。本文还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熔聚物用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其物相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进的Hummer法制得氧化石墨烯,并在不同温度的氩气气氛中还原得到一系列热还原氧化石墨烯(T-RGO). 电化学测试表明,T-RGO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良好的导电性是必需的,但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其电容性能的影响要远大于导电性和比表面积的影响,900 °C还原的T-RGO比表面积为314 m2·g-1电导率为2421 S·m-1,但其容量只有56 F·g-1,然而300 °C还原的T-RGO比表面积为18.8 m2·g-1电导率为574 S·m-1,其容量却达到281 F·g-1. 材料表征分析表明,300 °C 还原的石墨烯之所以有更高的电容,是因为除双电层电容外,更多的是由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提供的赝电容,这使作者以后在设计制备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时更加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化学热扩渗方法制备了Pr改性的PbTiO3陶瓷,并对扩渗后PbTiO3陶瓷的组成、结构及电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XRD,SEM及Pr元素的面扫描分析证实Pr元素已经渗入到PbTiO3陶瓷体相,且分布均匀,并生成了Pr2Ti2O7等新的化合物,由此导致了PbTiO3陶瓷导电性的显著增强。在Pr扩渗PbTiO3陶瓷的实验中,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扩渗的最佳工艺条件,即Pr元素的扩渗质量分数为0.015,扩渗时间为3 h,扩渗温度为860℃,此时PbTiO3陶瓷的导电性最好,其室温电阻率从2.0×1010下降为9.487Ω·m。对改性的PbTiO3陶瓷进行了交流复阻抗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渗后的PbTiO3陶瓷的导电性更强,其晶粒电阻和晶界电阻均随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已不存在PTC效应,有向导电体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固态质子导体SrCe0.95Yb0.05O3-α,并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及低频阻抗测量法对其电子结构和导电特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为钙钛矿晶体结构,具有p型电子空穴和氧离子空穴.在低温下主要为电子导电,且电子导电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含氢气环境中,当温度高于550 K时, SrCe0.95Yb0.05O3-α具有明显的质子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质子导电性增强.当温度高于800 K时,质子是导体中的主要载流子,质子电导率可达4.5 mS/cm.  相似文献   

12.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9-xZrxTm0.1O3-α(x=0.2,0.4)固体电解质。分别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方法表征了这两种材料的相组成和断面形貌,测定了它们在900℃下,CO2以及水蒸气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在500~900℃温度范围内,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材料在不同气体气氛中的离子导电性,研究了以这两种材料为固体电解质的氢-空气燃料电池性能。结果表明,Ba1.03Ce0.7Zr0.2Tm0.1O3-α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斜方晶结构,Ba1.03Ce0.5Zr0.4Tm0.1O3-α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立方晶结构。2种材料均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化学稳定性。在500~900℃温度范围内、湿润氢气中,Ba1.03Ce0.7Zr0.2Tm0.1O3-α材料表现为纯的离子导电性,而Ba1.03Ce0.5Zr0.4Tm0.1O3-α材料表现为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电性;在湿润空气中,两种材料均表现为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电性;在氢-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均表现为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电性。以这两种材料为固体电解质的氢-空气燃料电池均能稳定地工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Ba1.03Ce0.7Zr0.2Tm0.1O3-α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及其氢-空气燃料电池性能均高于Ba1.03Ce0.5Zr0.4Tm0.1O3-α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其为交联聚醚聚氨酯(PEU),且其碱金属盐络合物的导电性与其自由体积有关。在110~350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PEU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结果表明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温度关系可灵敏地反映聚合物的聚集态转变及其自由体积特性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PEU的次级转变、玻璃化转变及结晶相的熔融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并由实验测得的o-Ps寿命计算出不同温度下PEU中自由体积孔洞的尺寸。  相似文献   

14.
聚苯乙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聚苯乙烯磺酸(PSSA)的水溶液中,合成了可完全溶于水的PSSA掺杂PAn。研究了An浓度,PSSA浓度,APS浓度,APS的滴加时间,反应时间及温度对An聚合反应及其产物的水溶性,导电性及特性粘度[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比较宽的实验条件下,都可以合成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可溶于水的PSSA掺杂PAn;其中当An:PSSA:APS的摩尔比为1.7:2.5:1,APS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h,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4℃时,得到的掺杂PAn导电率最高达0.156S/cm。  相似文献   

15.
百合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其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正交实验法对百合总皂甙的提取工艺中温度、乙醇浓度、提取系统中固液比例、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5个因素进行研究,优选出简便可靠、且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百合总皂甙的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80%,固液比例为1∶6,提取时间3h,提取次数3次。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乙醚-丙酮分步沉淀得到纯百合皂苷。通过TCL薄层层析检测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6.
炭黑/SBS/橡胶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炭黑填充SBS/橡胶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讨论了炭黑填充率、炭黑结构和性质以及SBS对复合材料导电性和电阻率-温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使用中等结构炭黑(N550)填充SBS/橡胶共混基体可获得一定强度的PTC复合材料;适量填充SBS可改善SBS/橡胶复合材料的高温ρ ̄T特性,硫化SBS/SBR可减轻其滞后性。  相似文献   

17.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质子导电性陶瓷Ba0.9Sr0.1Ce0.9Nd0.1O3-α。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陶瓷材料进行了表征;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和气体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材料在500~900℃温度范围内、不同气体气氛中的离子导电性,并与BaCe0.9Nd0.1O3-α和Ba0.9Ca0.1Ce0.9Nd0.1O3-α材料的导电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陶瓷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BaCeO3斜方晶结构,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在高温下、CO2或水蒸气气氛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湿润氢气气氛中、500~800℃温度范围内,材料的质子迁移数为1,是一个纯的质子导体;在900℃下,质子迁移数为0.964,是一个质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质子迁移数高于BaCe0.9Nd0.1O3-α(在700~900℃温度范围内,质子迁移数为0.95)。在湿润空气气氛中,材料的质子迁移数为0.019~0.032,氧离子迁移数为0.093~0.209,是一个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总电导率高于Ba0.9Ca0.1Ce0.9Nd0.1O3-α。在氢-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材料的离子迁移数为0.957~0.903,是一个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离子电导率高于Ba0.9Ca0.1Ce0.9Nd0.1O3-α。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其为交联聚醚聚氨酯(PEU),且其碱金属盐络合物的导电性与其自由体积有关。在110~350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PEU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结果表明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强度关系可灵敏地反映聚合物的聚集态转变及其自由体积特性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PEU的次级转变、玻璃化转变及结晶相的熔融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并由实验测得的o-Ps寿命计算出不同温度下  相似文献   

19.
Nd扩渗BaTiO3陶瓷的电性能与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气相法对钛酸钡陶瓷扩渗Nd元素, 经Nd扩渗BaTiO3陶瓷的电性能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 通过正交实验, 确定了最佳扩渗条件, 当Nd的浓度为2%, 扩渗时间为4 h, 扩渗温度为860 ℃时, BaTiO3陶瓷的导电性最好,其室温电阻率从4.3×109 Ω*m下降为37.45 Ω*m, 而且随着温度升高, 交流电导逐渐增大, 导电性更强. Nd扩渗使Ba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增加, 而介电损耗降低, BaTiO3陶瓷的介电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经Nd扩渗Ba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PTC效应, 其居里温度降低为118.1 ℃. 经XPS测试分析, 给出了Nd扩渗BaTiO3陶瓷体系中各元素结合能位置的峰值, 并表明 Nd扩渗BaTiO3陶瓷中Nd, Ba, Ti都存在变价, 因而导致了BaTiO3陶瓷导电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20.
CuS表面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结构及导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一步反应法制备的CuS表面改性的聚丙烯腈导电纤维的微观结构、导电性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导电机理,观察了CuS在纤维表面上的结晶态及晶型变化现象,证实了该导电纤维的以电子导电为主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