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桂兰  刘玉亭 《分析化学》1996,24(7):806-808
基于在pH=4.5~5.5、TritonX-100存在下、锆同7-(1-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形成组成比为1:3的黄色络合物使荧光熄灭,建立了荧光熄灭测定锆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8μgZrO2/L,检测限为0.5μg/L,体系稳定,灵敏度高,用于α-βAl2O3及瓷釉中锆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3种4-酰基-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1,5-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4′-基)-1,5-戊二酮;1,6-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4′-基)-1,6-己二酮和1,10-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4′-基)-1,10-癸二酮,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合成了它们的Tb(Ⅲ)二元和三元[1,10-二氮杂菲(Phen)或2,2′-联吡啶(Dipy)]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Tb(Ⅲ)的特征荧光,4-酰基0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Tb(Ⅲ)的最低激发态(5D4)能级匹配较好,配合物荧光强度随4-酰基-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配体2个吡唑环间碳链的增长而减弱,第2配体Phen和Dipy具有荧光增强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铽—间苯二甲酸—TOPO—Triton X—100体系的荧光特性,在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283nm)和最大发射波长(545nm)下,分别确定了间苯二甲酸、TOPO、Triton X—100的最佳浓度和体系的最佳pH。协同配体TOPO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引入,使体系的荧光强度较铽—间苯二甲酸二元体系提高约210倍。在最佳条件下,铽离子浓度在1.0×10~(-8)~6.0×10~(-7)ml·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l·L~(-1),此体系用于测定混合稀土样品中痕量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铽配合物Tb(o-BBA)3(phen)有机电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合成了一种新的稀土配合物邻苯甲酰苯甲酸-1,10-菲罗啉-铽(Tb(o-DDA)3(phen))并用于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了Tb(o-DDA)3(phen)与PVK混合薄膜的光敛发光特性,找出了PVK:Tb的最佳比例为3:1。制备了结构为ITO/PVK:Tb/Al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铽离子的特征光谱,其电流-电压特性(I-V)在一定电压范围内符合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铽配合物Tb(o-BBA)3(phert)掺杂PVK体系的光致发光是源于PVK到Tb配合物的能量传递及稀土Tb配合物的直接激发两种作用机制,而电致发光以载流子俘获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pH 8.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 Tb3+与培氟沙星(PEFX)形成的配合物受290 nm紫外光激发发出Tb3+的特征荧光峰, 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 由此建立了PEFX-Tb3+ 配合物探针测定BSA的方法. 与PEFX-Tb3+二元配合物相比, PEFX-Tb3+-BSA三元体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 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并对PEFX-Tb3+-BSA荧光增强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聚乙二醇对振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前文[1]曾指出,生物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实际上是产生于水溶胶之中(包括高分子溶液及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反应介质,水溶胶对生物体系的周期现象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模拟生物体系的化学振荡就不能不考虑溶胶对振荡反应的影响.前文[2,3]报道了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简称TX-100),TritonX-305等对振荡反应的影响.为了解聚乙二醇类表面活性剂中EO链的作用及高分子溶液对振荡反应的特征影响,我们选用高分子聚乙二醇(PEG)作为添加剂,考虑由于它的加入而引起振荡反应的变化.为了减少PEG中自由羟基的还原…  相似文献   

7.
1引言析相光度法具有富集和分离作用,已用于一些微量元素测定.本文运用卡尔曼波波递推法,以2-(5一摸一2一毗峻仍氛)七一二乙氨基采酚(5-Br-PADAP)为显色剂,研究了Zn、Mn、Cd──5-Br-PADAP-TritonX-100析相显色体系,建立了同时测定微量锌锰钢的析相光度法。应用于水样中微量锌锰镉的测定,结果满意。2实验部分2.1主要试剂和仪器锌锰镉标准溶液:2mg/L工作溶液,5-Br-PADAP溶液:0.05%乙醇溶液;H3BO3NaOH缓冲溶液pH9.0.TritonX-100溶液:20%水溶液;UV-26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S-2型酸度计,…  相似文献   

8.
在胶束体系中,Eu3+的发光强度可通过加入La3+-TTA-Phen(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Phen:邻菲咯琳)而大大增强,这种发光增强作用被认为是由配体TTA经过三线态向EU3+的共振能级转移能量所致[1].本文利用LB技术将这种Eu3+增强的发光转移到有序排列的LB膜中,研究了La(TTA)3Phen对Eu3+的发光增强作用,并用LB方法探讨了这种分子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发现这种能量转移距离小于3um,属经由三线态的短程交换能量转移过程.同时,用荧光光谱和低角X衍射对这种混合稀土配合物LB膜进行了表征.1实验部分配合物La(TTA)3Phen和Eu…  相似文献   

9.
Triton X-100增敏桑色素荧光法测定痕量三苯基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H4~5的介质中,三苯基锡(TPhT)与过量的桑色素(Morin)迅速形成络合物,此络合物能发较强的荧光,在适量的TritonX-100存在下,由于TritonX-100的增敏作用荧光大大增强。λex/λem=415/525nm,三苯基锡在0.05×10-6~1.4×10-6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1.2×10-9mol/L,用于实际水样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类组成为[(n-C4H9)4N][EuxM1-x(TTA)4](M=La、Sm、Gd、Tb)的固体配合物,通过测定其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 浓度变化的规律。红外光谱和XRD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体系中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发光强度与Eu^3 浓度不成线性关系,不发光的基质配合物组分对发光有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影响,提出一种可能的发光机制解释这一共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二硫代安替比林甲烷(DTPM)-SCN--CH3COO-(Ac-)体系对Rh(Ⅲ)的萃取性能及萃取机理。实验表明,在pH4的HAc-NaAc介质中,Rh(Ⅲ)与DTPM、SCN-及Ac-在加热下所形成的混配络合物可被氯仿定量萃取。文中试验了萃取的最佳条件、萃取容量、反本条件以及共存离子对Rh(Ⅲ)萃取的影响;测定了萃合物中各组分的组成比为Rh:DTPM:SCN-:Ac--=1:2:2:1;用电子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萃取过程的机理和萃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pH8.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Tb^3+与培氟沙(PEFX)成的配合物受290nm紫外光激发发出Tb^3+的特征荧光峰,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由此建立了PEFX-Tb^3+配合物探针测定BSA的方法。与PEFX-Tb^3+二元配合物相比,PEFX-Tb^3+-BSA三元体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PEFX-Tb^3+-BSA荧光增强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共聚物(NVC-AA)和微量的钼簇合物「Mo3O2(O2CCH3)6(H2O)3」Br2.2H2O在水溶液相互作用及其溶液荧光。实验发现,体系中存在单体荧光(375nm)和二聚体激态缔合物荧光(500nm)。荧光强度分别随钼簇合物的浓度啬和pH值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苯基硫脲(PTU)-磷酸三丁酯(TBP)-醋酸丁酯体系对Pt(Ⅳ)的萃取作用,发现在1 ̄6mol/L HCL介质中,若先使Pt(Ⅳ)与PTU(6mol/L HCL溶液)在水相中反应,然后用TBP-醋酸丁酯溶液萃取,则铂可被定量萃取至有机相中。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t:PTU:TBP=1∶1∶2,借助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探讨了萃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对协同萃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10-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癸二酮-(1,10)(BPMPDD,H2A)与三苯基氧化膦(TPPO,B)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Sn(Ⅲ)的协同萃取行为,计算了体系的酸性协萃系数RA和协萃系数R,用斜率法测得协萃合物的组成为SmA.HA.B,计算了协萃平衡常数,用萃取法制得了固态协萃合物,并对其组成IR及TG-DTA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苯基硫脲—磷酸三丁酯二元中性体系对钯的协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淑群  卢业玉 《分析化学》1994,22(8):771-774
本文研究了苯基硫脲-磷酸三丁酯组成的二元中性体系在HCl介质中Pd(II)的萃取行为,发现该体系有明显的协同萃取效应。实验证明:在0.5-6mol/L HCl介质中,该体系能定量萃取Pd(II)。文中研究了萃取的最佳条件,试验了反萃取条件及共存离子对Pd(II)萃取的影响。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PTU:PTB=1:2:2,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协萃机理及萃合物的结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9-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壬二酮-(1,9)(BPMPND,H2A)与三辛基氧膦(TOPO,B)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La(Ⅲ),Dy(Ⅲ)的协同萃取,计算了体系的酸性协萃系数RA和协萃系数R,用斜率法测得协萃合物的组成LaA.HA.B和DyA.HA.B计算了协萃取平衡常数,研究了温度对协萃反应的影响,用萃取法制得了固态协萃合物,并对其组成,IR及TG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Eu(Ⅲ)-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二元萃合物在不同稀释剂中与中性磷萃取剂(S)的加合行为。结果表明,Eu(HTTA)3与磷酸三丁酯(TBP)和三辛基氧化膦(TOPO)均可形成组成为Eu(HTTA)3S和Eu(HTTA)3.2S的加合物,且其加合反应平衡常数K15,K25和K5与稀释剂溶度参数δ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δ是影响加合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pH6.2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MAB)存在下,Zr(Ⅳ)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H2QSI)及EDTA形成了四元荧光配合物,其组成为:Zr:H2QSI:EDTA:CTMAB=1:1:1:3。据此建立了锆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测定方法,方法检测限为1.2ng/mL。锆的线性范围为1.6ng~1.0μg/mL。用于铜合金中微量锆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标题簇合物分子中所含的Co6为八面体结构,这一主干结构从化学上开始合成以来,已历经十余年[1].由于硫族元素的钻原子簇合物具有如下两方面的作用:它与一些多相钻一硫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相当类似,因而可作为其研究模型.另外该簇合物分子可以进行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不改变本身结构,依此特性又可作为电子库材料和生物酶电子传递研究的模拟物.所以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渐趋强烈.大量这些簇合物的合成、结构测定等见诸报道[1-3].主要的分子类型为Co6(μ3-E)8(PR3)6(E:-S,-Se;R:-Et,-Ph.).对于它们的研究,详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